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品精编版.docx
- 文档编号:24235579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0.75KB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品精编版.docx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品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品精编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品精编版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精品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内容:
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
(一)活动一:
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
冰的融化。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
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准备:
玻璃杯、盐、水、xx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
要想从头获得盐,应该怎么办?
引出课题:
《混合与分离》。
二、新授
活动一:
物质的混合。
(明确是两两混合)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平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工人们给铁门刷油漆的时候通常都要先刷一种橙色的油漆(防锈漆),奇怪的琪琪提出“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的问题。
板书课题:
《生锈与防锈》。
二、新授
活动一:
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1、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发现的铁生锈的现象。
2、学生讨论、推测铁生锈的原因以及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3、根据书本P18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
①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②干涸的空气中,铁不会生锈,因为生锈需要水;③煮沸的水加入铁钉密封后不会生锈,因为沸水中没有氧。
活动二:
防止铁生锈。
(安排在两周后进行)1、讨论铁生锈的危害。
2、防治铁生锈,要针对铁生锈的三个条件——铁、空气和水提出防锈方法。
3、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先评价。
4、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
四、教学后记:
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第4课燃烧与灭火
教学内容:
课本第20-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2、知道例外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5、引申问题:
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可以被吹灭?
活动三:
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引导学生能从三个条件出发来全面考虑问题。
活动四:
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
总结灭火的方法:
在灭火时往往只需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逐一分析在例外情况下,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进行灭火。
活动五:
防止火灾发生。
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并互相交流。
三、教学后记:
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知道例外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第二单元
第5课生物与环境
植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63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
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四个主题人物观察到在植物园阴生植物区里的植物,其叶子都是大而绿,而仙人掌没有这样的叶子,引发问题——仙人掌是种在阴生植物区里的吗?
二、新授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植株的高矮,叶子的大小、厚薄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3、参照课本的样式,填写统统观察报告。
资料:
温室。
1、出示一幅温室里的植物图。
2、生通过图片去观察认识温室的环境条件。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科学技术是可以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的。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第6课动物与环境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43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详尽实例。
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一幅松鹤延年图激活了对主题任务的思考:
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里吗?
二、新授:
(一)活动一:
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1、引导学生认识沼泽地和松林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2、仔细观察丹顶鹤标本,发现它有那些外形特片适合生活在环境中。
3、把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与其他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进行对比。
(二)资料:
风趣的鸟足。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主题人物在进行网上学习,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
二、新授:
(一)活动一:
动物吃什么?
1、以小鱼、小猫等为:
引入“大鱼吃小鱼”、“小猫喜欢吃鱼”等话题。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找出图中的所有动物。
3、给找出来的动物找食物。
4、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讨论:
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分成几类?
例外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将可以区分例外的食物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认识食物链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活动二:
串起来的食物链。
1、明确本活动的任务。
2、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纸条粘起来串成环。
3、活动后,指导学生把各小组做好的例外的纸环串放到一起,然后把起始环穿在一根棍子上吊起来。
(四)活动三:
断了的食物链。
1、以车链为例,如果断了就不能再带动轮子转。
一、情境引入
创设“琪琪的小酒窝好幽美啊!
”“她爸爸或妈妈也有酒窝吗?
”这一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是否生物的许多特性是可以遗传的。
二、新授
活动一:
你跟亲人长得像吗?
1、上课前一周,布置学生按照P52、53的表格开展调查。
2、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对小组内各同学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与分析。
4、可能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可在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时再加以分析。
活动二:
优势眼能遗传吗?
1、根据P54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优势眼。
2、同样的方法,调查自己的家人的优势眼。
3、研究优势眼的牲征是否在亲人之间有规律地出现?
活动三:
色盲可以遗传吗?
1、色盲的定义。
2、学生与家人一起做红绿色盲测试。
3、查阅资料,了解多见的遗传现象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
生物的变异现象。
1、学生登陆“小学科学网”,了解生物界除了遗传现象,还存在变异现象。
2、调查生活中生物变异的事例。
三、全课总结。
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64页。
教学目标:
2、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看法,并记录下来。
3、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
1、看相应的原始地球、原始海洋景观图,并运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生观察例外时期各种动物的身体结构。
(四)活动三:
1、出示大猩猩、蝙蝠、鲸,以及它们前肢骨图。
2、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猜测它们源于共同的祖先。
3、参照书中的方法,模拟制作动物的前肢骨模型。
4、发现这三种动物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五)阅读资料:
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
(六)拓展:
海龟与“自然选择”学说。
以海龟从孵化到生存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认识: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动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七)活动四:
寻找鸟类的xx。
1、出示三叶虫或古代植物的化石标本,或一些化石图片。
2、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3、引出问题:
“为什么例外的地层中,化石的种类会不一样呢?
”4、引导学生能过细心观察例外地层化石模式图,发现了5、展示始祖鸟和现代鸟的图片。
6、观察分析,小组讨论。
三、全课小结。
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第四单元
第11课保护环境
保护空气
教学内容:
课本第71-76页。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例外地方空气的尘埃污染程度例外,并分析原因。
3、从实验的结果中总结出保护空气、减轻空气污染的好建议。
教学准备:
胶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图中主题人物发现以前灰蒙蒙的天空,现在变成蓝色了,提出疑问:
“那时的天空为什么是灰蒙蒙的?
”
二、新授:
(一)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污染空气的例子?
1、讲讲书上空气污染物来源的信息。
2、学生联系生活,讨论和交流日常生活中污染空气的例子。
(二)活动一:
尘埃知多少。
1、实验准备和将胶片放到选定的地点。
2、取胶片和进行比较分析。
2、了解例外水质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知道水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水污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波波被美丽的湖色吸引住了,忍不住发出赞叹:
“多绿的水啊!
”可是,彬彬的回答引起了思考:
“可这水不一定明净呢,它很可能受到污染了。
”水里有什么?
例外水质的水对生物会有什么影响?
污水从哪里来?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做个调查吧!
”
二、新授:
(一)活动一:
制订调查方案。
1、设计制定调查方案。
包括:
调查的题目、调查成员、背景说明、调查目的、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任务的安排、调查的结果等内容。
可参照书P78妍妍、彬彬他们的调查方案。
2、实地考察和取样。
(1))师说清晰安全事项。
(2))注意取水样的位置要具有代表性。
(3))取样后,要对水样进行编号,并进行记录。
(二)活动二:
水里有什么?
1、认识明净水的特征:
清晰透明、无色无味。
2、对水样进行观察:
(1))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2))利用工具进行观察。
(3))进行实验,是否有其他杂质。
(4))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三)活动三:
轮藻的生长变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彬彬、妍妍和琪琪建议波波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到相应的垃圾箱里,由此引出“垃圾也要分类”和“怎样分类”等问题。
二、新授:
(一)活动一:
家庭垃圾调查。
1、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对家里的垃圾进行观察及记录。
2、了解家庭垃圾的产生及组成。
3、根据调查的结果,在课堂上总结,得出结论。
4、结合书中的调查结果与自己调查的情况,展开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
(二)活动二:
垃圾分类。
1、学生认真观察书中多类型的垃圾。
2、分组完成对垃圾分类的任务。
3、引导学生对垃圾中例外的物质进行认识。
4、认识垃圾回收箱的例外功能。
5、设计一个家庭垃圾处理方案。
(三)活动三:
分离可回收的垃圾。
1、学生分组讨论及设计方案活动。
2、指导学生根据物质性质选择分离工具。
3、活动中,学生记录好本小组的分离方法、工具,并填写在书本上的流程图。
4、全班交流,对各组方案进行评价。
5、围绕分离出来的垃圾展开关于它们的用途进行讨论。
(四)讨论:
回收的垃圾有什么用途呢?
它们经过处理后会变成什么?
从书中给出的四组图可以获得信息,了解到回收得到的物质经过处理和生产后,可以得到各种用途的产品。
一、问题情境:
波波收到了一封信,从波波的表情上看,一定是有什么事让他为难了。
从而促使学生阅读信的内容,自然导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上。
二、新授
活动一:
认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学生搜集资料。
2、师组织学生进行资料上与资源开发的地区进行分析对比。
3、找出“晦气”与“晦气”两种情况。
4、展开讨论。
活动二:
设计xx。
1、提出问题:
如宾馆、餐厅、停车场等应考虑建在什么地方。
2、指导学生学习相应的地理与环境知识。
3、使用图例来标识建筑物。
4、展示学生作品。
三、全课小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上册 科学 教案 精品 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