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训练题十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234263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4.84KB
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训练题十附答案.docx
《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训练题十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训练题十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训练题十附答案
2012年山东省《中学教育学》全真训练题十(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了()。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泛智教育思想
C.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D.绅士教育思想
E.建构主义思想
2.科举制产生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E.明代
3.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其代表作()。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爱弥JL)
D.《教育学讲授纲要》
E.《民主主义与教育》
4.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E.教与学的主体
5.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教育投资
C.领导者的意志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E.文化发展水平
6.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教育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A.教育是否是实行双轨制
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
C.是否建立重点中学
D.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
E.师生如何交往
7.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E.课程文化
8.人的身心发展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
A.从低级到高级
B.从旧的质到新的质
C.从简单到复杂
D.从量变到质变
E.从消极到积极
9.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机制
D.教育
E.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0.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需要()。
A.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B.加大教育督导力度
C.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
D.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
E.提高校长和教师素质
1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E.提供优质教育
12.下面属于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的有()。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资源的建设者
D.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E.传道、授业、解惑者
13.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应该做到()。
A.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C.增强其自信心与集体荣誉感
D.针对差异对症下药并持之以恒
E.善于挖掘“闪光点”
14.我国规定“国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第一个法律性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E.《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
15.新课改高中课程要体现()。
A.时代性
B.基础性
C.发展性
D.选择性
E.普及性
16.普通高中课程有以下三个层次构成()。
A.学习领域
B.学习学科
C.学习单元
D.科目
E.模块
17.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的问题。
A.现代化
B.综合化
C.系统化
D.民主化
E.信息化
18.评价的基本要求是()。
A.明确评价标准
B.具有计划性、及时陛和多元性
C.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D.评价要公平公开
E.评价要具有发展性
19.《学记》体现的教学原则有()。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0.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杜威
E.卢梭
21.范例教学是()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E.洛扎诺夫
22.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包括()。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思想教育
D.理想教育
E.公德教育
23.高中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要点包括()。
A.集体主义教育
B.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C.良好个性心理品质
D.思想教育
E.公民道德教育
24.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A.教育为主不断完善
B.认真讨论科学合理
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
D.严肃慎重相对稳定
E.民主协商表决执行
25.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的主要方式有()。
A.搞好家访
B.树立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思想
C.开好家长会
D.搞好通讯联系
E.定期召开接待日活动
26.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E.社区教育
27.科学研究的特征是()。
A.继承性
B.创新性
C.系统性
D.控制性
E.计划性
28.下列属于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的是()。
A.查阅研究文献
B.选择研究课题
C.设计研究方案
D.收集研究材料
E.分析文献资料
29.素质教育的特点有()。
A.整体性
B.综合性
C.基础性
D.教育性
E.开放性
30.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特殊认知活动
E.实践活动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__________。
2.夸美纽斯是l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其著作是__________。
3.我国隋唐时期选择人才的主要制度是__________。
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___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5.__________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6.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__________和科学技术功能。
7.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一__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
8.__________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
9.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是__________。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_____。
11.基础教育新课程理论的基础是__________。
12.教学评价的三种形式:
诊断性评价、__________和终结性评价。
13.“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这是苏联教育家__________的德育观点。
14.为提高班主任的素质,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文件名是__________。
15.现代新兴的教育研究方法有教育叙事研究、__________和教育行动研究。
三、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每题5分,共25分)
1.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主要地位。
2.人口的质量决定教育事业的规模。
3.老子英雄儿好汉。
4.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
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2.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哪些启示?
3.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4.简述班主任的主要任务。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或多上文体课,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实践中的偏颇。
请您谈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分析上述观点。
2.教师热爱学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
【解析】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第一人,他的《大教学论》主要贡献有:
(1)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2)提出了“泛智”思想,论证了普及义务教育的天然合理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3)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原则;(4)提出了学年制思想,并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2.B
【解析】科举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紧密。
到清朝光绪l905年举行最后一次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3.A
【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必须把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教学法,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4.B
【解析】教育的构成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主体,教育内容是客体。
5.D
【解析】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最终决定因素。
(1)生产力发展、社会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包括需要劳动力的总量和各种劳动力的比例分别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的体系结构;
(2)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6.ABCD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特别是思想品德内容的选择。
教育是否实行双轨制、是否允许个人办学、是否建立重点中学、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的教育等问题,都牵涉到政治经济制度,都能体现出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7.B
【解析】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范成员行为的文化。
规范文化三种表达方式:
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
规范文化发挥着育人职能的制度保证。
8.ABC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
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9.ABE
【解析】个体心理发展的代表观点有:
(1)内发论,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
(2)外铄论,又称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该观点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身心发展的动因是遗传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结合。
10.ABCD
【解析】要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2)加大教育督导力度;(3)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4)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
11.A
【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2.ABCD
【解析】教师在新课程中背景下还要承担新角色有:
(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13.ABCDE
【解析】对后进生的教育:
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14.B
【解析】l993年国家颁布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15.ABD
【解析】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是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我国初中课程改革要求是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6.ADE
【解析】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17.A
【解析】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现代化的问题。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培养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必须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进行改革。
18.ABCD
【解析】评价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基本要求是明确评价标准(要具有计划性、及时性和多元性)和要运用多种评价形式进行评价。
19.BC
【解析】《学记》中总结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等教学的宝贵经验。
20.C
【解析】夸美纽斯l632年出版了代表作《大教学论》,提出了学制思想并从理论上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21.B
【解析】范例教学,又叫范例式教学,是西德瓦•根舍因首创。
22.ABD
【解析】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
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23.ABC
【解析】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
24.ABCD
【解析】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
认真讨论,科学合理;严肃慎重,相对稳定;反复学习,坚决执行;教育为主,不断完善。
25.ACD
【解析】
(1)搞好家访。
(2)开好家长会。
(3)搞好通讯联系。
26.ADE
【解析】班主任要协调好三种关系,注意三方面教育的结合,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区)教育。
27.ABCD
【解析】一般科学研究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创新性、系统性、控制性等特征。
28.ABC
【解析】研究构思设计环节要进行的工作由选择研究课题、查阅研究文献、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
29.ABC
【解析】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由此可以判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比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基础性。
教育性不是素质教育的特点,应试教育也有教育性,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30.D
【解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二、填空题
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2.《大教学论》
3.科举制
4.成熟势力说
5.校风
6.文化功能
7.教育
8.教育目标
9.学生发展评定
10.长期性
1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l2.形成性评价
13.马卡连柯
14.《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l5.质性研究
三、判断说明题
1.答:
正确。
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
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教学是
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2,答:
错误。
人口数量指一定阶段内某一区域内的人口总量。
人口数量决定着教育需求,进而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可能规模,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必须接受相应的教育,社会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开办学校提供受教育机会。
因而,社会中人口的数量越多,教育的规模应该越大,以适应社会成员的受教育要求。
同时,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消耗一定数量的资源,教育的规模越大,所需的资源越多。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口的数量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3.答:
错误。
这是一种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初的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4.答:
错误。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具有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5.答:
正确。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并接受其检验的。
四、简答题
1.答: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1分)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分)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1分)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分)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0.5分)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0.5分)
2.答:
(1)在探讨道德教育与行为形成方面,社会学习理论的许多成果值得借鉴,对我们加强道德知识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有较大启迪作用。
(3分)
(2)社会模仿模式强调自我效能感,注重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努力引导学生学
会自我强化。
这些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都有借鉴意义。
(2分)
3.答: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2分)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分)
4.答: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规定了班主任的基本任务:
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
(1分)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班主任职责做了以下规定:
(1)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0.5分)
(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0.5分)
(3)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劳动,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0.5分)
(4)关心学生课外生活。
(0.5分)
(5)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0.5分)
(6)负责联系、协调和组织科任教师。
(0.5分)(7)做好学生评定和奖励工作。
(0.5分)
(8)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0.5分)
五、论述题
1.答: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3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分)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2分)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分)
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出现的误区:
(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
(2分)
(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
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这决定了一方面学生必须学习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还应该学习选修课程,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独特的个性。
(2分)(3)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2分)
2.答:
热爱学生,教师必须做到:
(1)全面关心学生。
全面关心学生意味着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以感情亲疏、个人好恶和学生品德优良为热爱学生的依据,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它的智力水平允许的最优化的发展;也意味着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所有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分)
(2)尊重和信任学生。
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因为学生具有与教师平等的人格;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③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经过教育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3分)
(3)严格要求学生。
严格要求本身也是一种尊重。
(3分)
(4)理解和宽容学生。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理解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给他/她反思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机会。
(3分)
(5)解放和放飞学生。
给学生时间、空间和权利,使他/她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自由地生活。
(3分)
参考来源读书人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育学 山东省 中学 教育学 训练 题十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