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7的乘法口诀北师大版秋.docx
- 文档编号:24230864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96.23KB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7的乘法口诀北师大版秋.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7的乘法口诀北师大版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7的乘法口诀北师大版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7的乘法口诀北师大版秋
《七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瓦房店万家岭镇中心小学高艳萍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0页--81页
二、教材分析
乘法口诀教学是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基础。
学习了1-5的口诀后,教材编排了四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后,再接着学习6-9的口诀。
这部分乘法口诀的教材编写结构与前面乘法口诀的编排结构相同,而且大部分口诀在前面已经学过,新的口诀剩下不多,口诀教学继续走前面“模式化”的路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达不到学生思维再提高、再升华的目的。
因此《7的乘法口诀》一课,应该改变口诀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再上一个“新台阶”。
这节课中,我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运用迁移的原理,掌握更多的数学思考的方法。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编排的。
这样做是和学生年龄特特点,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学生有成就感。
学生已学了2~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乘法口诀,有了初步了解。
一些学生已经能够背出7的口诀,但这些口诀是如何得来的,学生的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多角度地思考,因此,借用这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7的乘法口诀教学就采用老师和学生复习前六句口诀,既“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因为这5句已在前面的口诀中学习过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编后几句,让学生独立编写,并进行互相交流。
四、教学目的:
1.知识技能:
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
能独立思考编写7的口诀,知道7的口诀与其他口诀之间的练习,初步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
3.问题解决:
体验算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4.情感态度: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会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高兴的事大家都盼望早点到来,看看这三位同学非常开心,在说些什么呢?
你能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为了观察方便,老师先选取一些放在这样的表格里,能看懂吗?
第一行的数表示什么?
第二行呢?
要想解决几个星期有多少天的问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信息,需要同学们提前知道,是什么?
2个星期多少天?
怎么算的?
3个星期多少天?
怎么算的?
剩下的空格你会接着算吗?
把你的结果填在题单第一题的表格里。
(汇报)
今天就通过“一共有多少天”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板书:
一共有多少天---7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7的乘法口诀的排列顺序及每部分的含义
(1)乘法口诀对于大家来说一点都不陌生,那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口诀里肯定有哪个数字?
(2)口诀的第一句是“一七”,你能按顺序往下说吗?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写:
一七()、二七()、……七九()
(3)这九句口诀中,除了“七”之外,另外的数是哪些数?
这些数表示什么?
括号里的数呢?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猜想了“7的乘法口诀”的特点,点拨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作了整体结构的分析。
2.整理学过的口诀
(1)前面我们已经学了2——6的乘法口诀,这9句口诀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口诀呢?
学生回答,教师把“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这5句口诀补充完整。
(2)这5句口诀原来分别是2、3、4、5、6的口诀,今天我们按7的口诀来整理,它们又有了一个新家。
看来,学会按不同的标准整理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7的乘法口诀”与“2---6的口诀”之间的联系,学会按不同的标准整理知识。
3.学生试编新口诀
(1)7的乘法口诀我们已经编出了5句,剩下的4句你们是要老师一句一句地讲呢,还是靠自己的能力把它们编出来?
(2)要求:
先自己思考,借助题单上的点子图把编的方法也表示出来,想好之后把这4句口诀写在题单上。
编好之后,可以跟周围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把编口诀的活动转化为学生自己主动要做的事,同时,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编写过程,让学生从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层面主动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
4.全班交流
(1)我们来交流一下,谁能把口诀补充完整,汇报的时候,不仅要说出结果,还要说说你是怎样得到的?
(到黑板圈画点子图演示)
(2)看看我们编的乘法口诀,发现他们之间有关系吗?
(3)仅仅补充完整还不算真本事,你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我们先来看七七()这句口诀:
(4)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在想七八()这句口诀时是这样想的:
出示课本问题串3,说一说,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这个算式你还会填吗?
填一填。
(5)怎么想“七九()”多少呢?
【设计意图】体会新旧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从旧知识得出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5.总结方法
同学们,你们真的长大了,靠自己的力量编出了7的口诀。
其实,你们在编口诀时,不知不觉运用了大数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转化法。
以后,遇到一个新问题时,要学会动脑,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问题。
6.记忆口诀
(1)学习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处呢?
(2)现在请你挑一句说说它可以帮我们计算哪道乘法算式?
(3)要计算8×7想哪句口诀?
7×4呢?
看,小口诀真是又简洁又准确,这就是数学语言的魅力,这么有用的句子,终究不能写在黑板上,应该写在哪呢?
(4)记口诀也要讲究一些方法,老师记三七二十一和七七四十九这两句口诀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记的。
看,(出示课件)在这段文字中有两句乘法口诀,你发现了吗?
三七二十一不但作为一句口诀,还被引申当作一句俗语,意思是抛开复杂的来龙去脉,是非纠葛,只管用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5)给你们一点时间,把7的口诀背熟吧!
什么是背熟呢?
就是张口就来!
能行吗?
试试看!
指名背,倒着背。
(6)对口令:
四七()五七()六七()七七()
七八()七九()二七()三七()
对,三七二十一,不管三七二十一,同学们都要记熟这些口诀,记住口诀需要七七四十九天吗?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背诵,不能是“死记硬背”,而应是经过学生“感情加温”,理解基础上的背,是经过交流方法后的背,是有价值、有积极意义的背。
(三)、综合运用
1.转转盘游戏:
指针指向哪,就要说出对应的口诀。
2.应用举例
(1)生活中除了一星期有7天,你还知道哪些与7有关,老师发现了一些.来看这里面有7吗?
7藏在哪呢?
这首诗有多少个字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奋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每句7个字,这样的诗又称七言诗,起源于汉代。
这首诗是唐代颜真卿的《劝学》告诉我们年少时不知要早早地勤奋学习,到老时后悔读书太晚了.
(2)有多少块七巧板呢?
③你的妈妈现在处于什么时期呢?
(3)大自然中的口诀:
6只七星瓢虫共有多少个星星呢?
4.创遍儿歌:
你能继续编吗?
同学们,还记得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吗?
课件出示7个小矮人,并配音呈现:
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
1个矮人2只碗,7个矮人14只碗…….
【设计意图】练习中,既跳跃着清新雅致的生活元素,又蕴涵着浓郁朴实的数学意味。
(四)检测:
81页1.2题
(五)全课总结
从古代的七言诗,到我们爱玩的七巧板,再到大自然中的七星瓢虫,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星期,都可以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身影。
愿我们的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用智慧的双眼,发现更多的有趣的数学!
六、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天
----7的乘法口诀
1×7=7一七得七7×1=7
2×7=14二七十四7×2=14
3×7=21三七二十一7×3=21
4×7=28四七二十八7×4=28
5×7=35五七三十五7×5=35
6×7=42六七四十二7×6=42
7×7=49七七四十九
7×8=56七八五十六8×7=56
7×9=63七九六十三9×7=63
七、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我们除了应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数学知识,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外,还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那么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德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现结合本节课中的一些做法,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1.充分挖掘教材教参,从中发现德育教育的素材。
赫尔巴特认为: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作为一名教师,只具备基本素质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对自己所任教的科目有着深入并且广泛的认识,同时,还要具备挖掘其中德育内容的能力!
数学学科,不比其它的科目,它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所以蕴含在其中的德育素材都是"隐藏"起来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能力将其挖掘出来,进而展现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本课的导入部分,由大家熟知的星期入手,在巩固部分引入颜真卿的《劝学》让学生明白要珍惜时间,从现在要励志学习的教育。
课堂中首尾呼应,无时不刻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编口诀时,我安排学生们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及时补充的学习习惯,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就教学方法而言,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
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在探讨口诀方法时,让孩子们利用转化法解决新问题。
解决背口诀的困难中引入《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向学生渗透数学与文学作品的联系。
在孩子体会口诀的方便、简洁中,在七巧板的拼图中,让孩子知道祖先劳动人民的智慧等教育,体现出课堂中、生活中处处有德育教育。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尝试成功。
每一个知识点的整理,都要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这样,学生才会敢于参与,乐于参与。
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
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来正确引导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善于挖掘,善于捕捉,不失时机地将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知识教学、智能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同步到位,才能真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八、教学点评
《一个星期有几天》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
(二)》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6的乘法口诀”以后。
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学习独立能力。
通过学习7的乘法口诀,为接下去学习8、9的乘法口诀和计算关于7的乘除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供了有力帮助。
心理学家布鲁诺指出: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及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给单调的乘法口诀教学融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给枯燥的学习内容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让数学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
围绕“重构口诀教学新格局”这一研究视角,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注重创新,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情境图,出示淘气、笑笑、叮当三个小朋友的对话,淘气说“再过两个星期就开运动会了”,笑笑说“再过3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一个星期有几天”,在这情景中由此而开始了新课的探究。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活动深受低年级的学生所喜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一再提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在本课中教师设计了“抢答游戏”“开火车”“快乐大转盘”“送算式回家”“对口诀”等游戏。
在游戏中巩固旧知、运用新知。
3.小组合作教学法。
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共同讨论“7的乘法口诀”、“如何记忆口诀”中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二、培养能力,指导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主要运用了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发展为本。
与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等数学知识一样,乘法口诀也有其生长、发展、成形的来龙去脉,这就意味着乘法口诀在担负“数学计算工具”这一角色的同时,其本质还是有待于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究,创造重现的知识体。
站在发展为本的高度审视乘法口诀所秉持的知识价值意义,显然高于计算工具的价值意义,对这一点,高老师有着深刻的认识。
于是也就生成了精彩的教学行为,在“探究规律中感知口诀”,“在自主探究中创编口诀”,“在多维应用中深化口诀”。
学生的身体思维情感都充分参与到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中,其活跃的身体姿态、灵动的现场思维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对本课“自主探究、充分探究、成功探究”的探究意味的生动诠释。
从孩子们那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和孩子们积极参与的学习热情可以看出,孩子们学得是快乐的、生动的。
2.游戏学习法:
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本课中教师设计了“抢答游戏”“开火车”“快乐大转盘”“送算式回家”“对口诀”等游戏,使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了枯燥的口诀知识。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整个课堂达到动静交替,层层深入。
3.观察讨论法。
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如何编写7的乘法算式”,新编口诀中又观察讨论发现口诀的规律,以便熟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喷薄现实,夯实用法。
学知识的目的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里所指的“现实”,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也兼融教学方式的现实性。
教学实践中,前者容易得到关注,而后者却往往被忽视。
对此高老师的很多教学行为值得借鉴:
首先是内容的现实性,导入中的“用7说说话”,“过圣诞节”,探究中的西游记情节,应用中的唐诗字数,“喝水杯数”,“做口算题道数”等内容,均取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
其次是方式的现实性,“读了口诀你们有什么发现?
”“哪几句最好记?
”“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的口诀解读。
使得知识建构不再整齐划一,而是个性体现。
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与7有关的实际问题的原型找寻,使得数学教学不再是苍白说教,而是主体反思,将学生学习思维的触角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大课堂,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德育渗透,情感表达。
如:
在解决背口诀的困难中引入《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向学生渗透数学与文学作品的联系;在孩子体会口诀的方便、简洁中,在七巧板的拼图中,让孩子知道祖先劳动人民的智慧;在七言诗《劝学》中让学生明白要珍惜时间,从现在要励志学习等,德育教育渗透在本节课的细微之处。
不足之处:
在探索口诀的规律时,应适当注重方法的多样性,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总之,想上一节成功的课,需要教师对教材的设计意图、学情、知识体系之间的链接等有充分的把握和体会。
教学之路永无止境,需要我们继续为之探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7的乘法口诀北师大版秋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82 乘法 口诀 北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