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章溶液选择题.docx
- 文档编号:24225080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6.28KB
初中化学第章溶液选择题.docx
《初中化学第章溶液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章溶液选择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章溶液选择题
初中化学第9章溶液选择题2019年5月17日
(考试总分:
25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50小题,共计250分)
1、(5分)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图2所示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溶液乙是饱和溶液
B.t℃后某一温度时,乙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C.升高温度可使两试管中甲、溶液乙的质量分数均增大
D.从20℃降低到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甲比溶液乙小
2、(5分)62.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一定质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3、(5分)用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进行实验,能够使气球先膨胀,慢慢又恢复( )
A.
B.
C.
D.
固体
氯化钠
生石灰
双氧水
铁粉
液体
水
水
二氧化锰
稀硫酸
A.AB.BC.CD.D
4、(5分)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液体温度升高
C.将室温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水的方法
D.从100g质量分数20%的食盐水中倒出10g,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
5、(5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燃烧离不开氧气,它是一种重要的燃料B.氮气充入食品袋中可防腐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汽油洗去油污利用了溶解的原理
6、(5分)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食盐B.橄榄油C.硫酸铜D.牛奶
7、(5分)把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
A.800gB.880gC.980gD.98g
8、(5分)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稀有气体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
9、(5分)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10、(5分)40℃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甲、乙固体,充分溶解。
上述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
11、(5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12、(5分)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室温下,pH值<7的溶液呈酸性,同理pH值<7的雨水是酸雨
B.CH4充分燃烧生成的H2O和CO2,则充分燃烧生成H2O和CO2的物质只含C、H元素
C.一定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还能溶解溶质,则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
D.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同理,Na2O与水反应生成NaOH
13、(5分)20℃时分别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4.2
2
0
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的B.四种物质溶解过程中都放热
C.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20℃时,四种溶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丙>乙>甲>丁
14、(5分)实验室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氯化钠B.
称氯化钠
C.
量取水D.
溶解
15、(5分)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溶液pH的变化情况
B.
探究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
C.
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固体
16、(5分)把100g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到400g,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浓度为()
A.20%B.10%C.5%D.1%
17、(5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溶解度比物质乙的溶解度大
B.物质甲溶液从t2℃降为t1℃,一定有晶体析出
C.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若物质甲中混有少量物质乙,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8、(5分)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C.溶液都是无色的D.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19、(5分)向如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下述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A.硝酸铵B.生石灰
C.氯化钠D.氢氧化钠
20、(5分)下列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且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木炭燃烧放热B.生石灰吸水放热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21、(5分)下列除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aCO3(FeSO4)
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
O2
点燃
C
KNO3(NaCl)
水
蒸发结晶
D
铁粉(碳粉)
稀HCl
过滤
22、(5分)小亮用固体氯化钠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有关他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
B.实验中发现氯化钠已经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可以加入更多的水
C.溶解氯化钠固体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D.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3、(5分)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与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
B.t2℃时,30g甲能溶于50g水中形成80g溶液
C.甲属于易溶物质
D.乙中混有少量甲时,应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24、(5分)对下列现象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成熟的芒果旁能闻到浓浓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开水在烧开前,会冒出气泡——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铁制品表面刷油漆——可防止铁制品锈蚀
D.超市、商场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可适当减少“白色污染”
25、(5分)现有100g10%的蔗糖溶液,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10g蔗糖
B.蒸发掉原溶液质量的一半的水
C.蒸发掉原溶剂质量的一半的水
D.加入25%的蔗糖溶液100g
26、(5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空气中物质含量:
B.溶液pH:
C.金属活动性顺序:
D.硫元素质量分数:
27、(5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木条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条变黑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右图U型管a端液面下降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D.加热铜绿,试管中固体逐渐变红
28、(5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需用的仪器是()
A.天平、量筒、烧杯、酒精灯B.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C.天平、药匙、量筒、烧杯D.量筒、烧杯、试管、玻璃棒
29、(5分)下列对课本中图表、数据的使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判断金属能否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B.根据元素周期表,可查找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C.根据“酸碱盐溶解性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D.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确定该物质是否易溶
30、(5分)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将40g甲溶于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D.将M点的溶液甲变为饱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是加水
31、(5分)用水不可将下列物质区分开的是()
A.浓硫酸、稀硫酸B.氯化钾、氯化钠
C.碳酸钙、碳酸钠D.硫酸铜、硫酸钠
32、(5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中华牙膏的配方中添加微量元素氟来防龋齿
B.用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是乳化现象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铁合金中只含有铁
33、(5分)常温下,向盛放适量物质M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物质N并充分搅拌。
下图横坐标x表示物质N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
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选项
M
N
y
A
水
浓硫酸
溶液的温度
B
水
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的pH
C
饱和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硫酸铜
铁粉
溶液的质量
34、(5分)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80℃含有100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间
35、(5分)在室温时,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则
溶液质量增加
溶质质量增加
溶剂质量不变
晶体质量不变
晶体质量减少.
A.
B.
C.
D.
36、(5分)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B.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63.9%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100℃时(100+246)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时,析出硝酸钾固体的质量为136g
37、(5分)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86g物质甲与100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38、(5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溶解形成溶液时,一定出现放热现象
B.河水经过静置、过滤、活性炭吸附、蒸馏,得到纯净的水
C.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39、(5分)下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①是向氯化氢和氯化钙的混合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的变化
B.图②是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C.图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D.图④是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40、(5分)t1℃时,将等质量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
B.烧杯②中上层清液一定是t1℃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t1℃时将烧杯①中溶液倒入②中,充分搅拌后,烧杯②中一定还有固体剩余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41、(5分)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说法列正确的是()
A.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B.t1℃时,可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D.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
42、(5分)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50℃时,将50g物质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
B.A中混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
C.将物质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用升高温度或加水的方法
D.将2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为50℃,溶液A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43、(5分)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坐标
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44、(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分别溶解于水,温度都会升高
B.硬水与软水分别与肥皂水混合,搅拌,都会产生大量的泡沫
C.浓硫酸、浓盐酸分别敞口久置在空气中,浓度都会减小
D.分别灼烧羊毛与合成纤维,都会产生相同的气味
45、(5分)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X
稀盐酸
水
水
双氧水
水
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⑤
46、(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C.5g某物质完全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5%
D.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47、(5分)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增加溶质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可溶性物质溶于水时一定会放出热量
48、(5分)如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溶解度
B.2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31.6gKNO3
C.50℃的NaCl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9、(5分)下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物质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B.t1℃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A、B的饱和溶液(均不含未溶解的晶体)温度升至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B
D.若B中含有少量A,可用在较高温度下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B
50、(5分)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B.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C.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D.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溶液 选择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