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2《文献学引论》01.docx
- 文档编号:24224777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99
- 大小:97.10KB
笔记2《文献学引论》01.docx
《笔记2《文献学引论》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记2《文献学引论》01.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笔记2《文献学引论》01
《文献学引论》总结笔记
2013年9月21日
共八章26节342页。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1、文献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语言,为克服语言无法保存、跨时空传递等局限,发明了文字。
3、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文字的发现,加快了人类之间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得到了快速发展。
文字的产生,使最初以文字为符号的文献的诞生成为可能。
例如中国的甲骨文献、金石文献等。
文献的出现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文献概念
1、文献是一种物化的精神财富,需要文献创造者的辛勤劳动;文献是一种双重物化的精神财富,不仅有文献创造者的劳动,还有再生文献人员的劳动(文献整理者)。
一、文献的定义
1、国际上文献定义一:
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活依附载体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2、文献定义二:
item(文献)是指以任何实体形式出现的文献,作为标准书目著录的书目文献实体。
3、国内文献定义:
(1)较为详细的注释性定义:
“为了把人类知识传播开来或继承下去,人们利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将其记录下来:
或写在纸上,或晒在蓝图上,或摄制在感光片上,或录制在唱片上,或存贮在磁盘上。
这种附着在各种载体上的记录,统称为文献。
”
(2)概括性定义:
A.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B.文献,记录信息与知识的一切人工附载物。
(3)文献的科学定义:
★
文献是记录有信息,可作为存贮、利用或传递过程中一个单元处理的人工固态附载物。
4、文献的本质属性
(1)从性质上看,所有的文献都可以包括在记录有信息的载体这个大范畴之内;
(2)从形式上看,所有的文献迄今为止都表现为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人工固态附载物;
(3)从功能上看,所有的文献都可用来存贮、利用和传递信息。
二、文献信息
1、信息是被反映事物的属性再现,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消息、情报、信号等当中所包含的内容。
2、一个完整的信息过程,包括信息的发送、传递、接收、存贮、加工和利用。
3、信息既有物质的信息,也有精神的信息,两者又可以相互转换。
4、信息是文献的灵魂。
英文中,信息有两种理解
(1)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使消息中所描述的事件的不定性减少;
(2)作为“情报”的概念,即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
5、信息是实现文献价值的关键,文献的功能主要由其信息来实现。
6、广义的信息:
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体本身等产生和发出的信息。
7、文献信息:
指以文献形式被记录的信息。
8、信息与文献信息的关系:
(1)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记录成文献信息;
(2)信息与文献信息又有区别:
A.文献信息一般是经过人们加工处理的信息;B.文献信息必须通过相应的文献符号系统,才能使信息得以转换而再现;C.文献信息是将动态的信息固化为相对静态的文献形式;D.文献中记录的知识,反映人们的认识水平,受作者个人的影响;E.文献信息并不记录所有的信息;F.文献信息依附于文献客体而存在;G.文献信息常表现其所含信息的相互交叉与重复;H.文献信息较之非文献信息更容易作为商品进入生产、流通领域。
三、文献客体
1、文献信息的内容,寓于文献客体中。
文献客体是文献存在的实体形式。
2、文献客体,是由文献符号系统、文献记录系统、文献载体系统组成。
将信息转换成文献符号系统,再通过相应的文献记录系统,使其附着于一定的文献载体。
3、语言已成为一种新型文献符号系统(如声像资料)。
4、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书写符号,历经表形、表义、表音三个阶段。
5、文献符号系统通过特有的音响、形象等特征,使其分别所代表的各种信息为人们感知。
在文献客体中,文献符号系统是文献信息的替代者。
6、文献记录系统,包括文献的物理或化学记录方式,也包括墨汁、油墨等化学原料。
文献符号系统需要通过文献记录系统承载于一定的载体上。
它是文献符号系统和文献载体系统之间的中介,是文献的制作方法,在文献载体上再现文献符号系统。
7、文献载体系统:
主要是指用以记录信息的各种材质制品体系,是文献符号通过文献记录的承载物,存贮和传递文献信息的单元物体。
8、文献信息通过文献客体显示:
(1)文献信息,可以通过文献符号被人们识别;人们获得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一是社会实践,二是通过文献;
(2)文献信息,可以通过文献符号转换成人们所需的其他形式;(3)文献信息,可以通过文献符号系统进行浓缩;(4)文献信息,可以通过文献记录系统使其再生成;(5)文献信息,可以通过文献载体而存贮,便于利用;(6)文献信息,可以通过文献客体进行传递;(7)文献信息,可以通过文献客体长期保存;(8)文献信息,可以通过文献客体被共享;(9)文献信息,可以通过文献客体使信息的获取、加工和提供成为一种产业。
第二节文献概念沿革
1、-文献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代文献,原始文献,多表现为原始图画与刻符;很难作为一个单元处理;
(2)第二代文献,古代手工文献,已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单元处理;
(3)第三代文献,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反映近代人类文明的近代文献;
(4)第四代文献,以电子技术为核心,记录现代文化信息的现代文献。
2、中国古代“文献”一词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历史资料,如古代典籍、档案;二是指熟悉历史、掌故的人。
所谓“文,典籍也;献,贤也。
”
3、金元时期,曾将“文献”一词作为谥称与书名。
4、元代文献含义:
“引古经谓之‘文’,参与唐宋以来诸臣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
5、近代中国“文献”一词,除了保留古代含义,还有
(1)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图书档案资料;
(2)某种学术价值的专著、论文等。
6、国外文献一词,有
(1)literature,多指科技文献,后来泛指一般文献;
(2)item,文献著录规则中的“文献”含义;(3)document,多指具有法定效力的文献,也泛指各种文献;作为“文献工作”的“文献”多采用该词;(4)material,跟原始资料相关的文献,使用较多;(5)bibliography,文献学,专指含义。
第三节文献的社会功能
1、文献是对人类已经积累的经验、知识、科学等具体的识记、保持、再现。
文献记录是人脑的外延,是人类共有的“数据库”。
2、文献对于人脑记忆的优势:
(1)记录可以保持更久;
(2)文献记录具有某种凭证作用;(3)文献记录更利于社会传播;(4)文献记录范畴更广,方式更完备。
3、文献的社会功能:
(1)保存人类文化:
文献是社会知识存贮的重要形式,是联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
(2)传递社会信息:
文献被用来记载人类文明知识,并进行跨时空传递。
(3)扩大人类交流:
文献具有共享功能,利用文献的传递进行信息交流。
(4)引导舆论,提供文化娱乐。
利用文献正确引导舆论有益于社会发展,文献提供娱乐应遵循“提倡有益、允许无害、抵制有害、取缔反动”的原则。
第四节文献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文献学研究的回顾
1、“文献学”一词最早见于梁启超,他将文献学等同于广义上的史学,代表当时观点。
2、1930年,郑鹤声、郑鹤春的《中国文献学概要》,是我国第一部以文献学为名的著作,也是我国最早研究文献学的著作。
3、1936年,陈登原的《古今典籍聚散考》,是最早研究中国文献史的著作。
4、1948年,钱亚新的《郑樵校雠略研究》,是最早的文献学专题研究著作。
(雠,chou)
5、20世纪50年代后期,王欣夫提出融目录、版本和校雠学于一体的文献学学科体系构想。
6、文献学著作举例:
王欣夫《文献学讲义》、倪波《文献学概论》、张舜徽《中国文献学》、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王余光《文献学与文献学家》等。
7、专科文献学和文献学专题研究方面的著作:
王余光《中国历史文献学》、郭星寿《社会科学文献学》、黄存勋《档案文献学》、李振宇《法律文献学导论》、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邱均平《文献计量学》、孙建军《文献情报计量理论与方法》等。
二、文献学及其研究对象
1、文献学及其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观点:
(1)王欣夫认为,文献学是一门对历史性材料进行整理与揭示的方法科学。
文献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目录、版本、校雠。
(2)谢灼华认为,文献工作是考证典籍源流、阐述学术源流、分析书籍类别、辨析史料价值和内容,提供学术资料的基本内容。
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的科学,可称为文献学。
(3)邱均平认为,文献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工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文献情报资源的分布、结构、功能和文献管理及利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4)蒋永福认为,文献学是研究社会的文献现象及其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属于应用社会科学的范畴。
文献学研究对象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宏观研究对象是指整个社会文献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社会文献事业的组织管理;微观研究对象是指个别的文献现象以及个别文献机构文献工作的组织原理与方法技术。
(5)谢元泰认为,文献学是研究文献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并运用规律知道文献活动实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6)林申清认为,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工作研究为对象,以文献的产生、发展、搜集、整理、传递及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应用科学。
(7)洪湛侯认为,文献学是关于文献研究和整理的一门学问,文献形体本身的特点、文献整理的方法、文献学的历史、文献学的理论都应包含在内。
(8)王余光认为,文献学是一门以文献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独立的学科。
文献首先是一个实体概念,包含有文献属性、类型、载体等内容;其次,文献属于社会文化范畴,包括文献生产、整理、利用等一系列社会运动过程,文献价值及其实现,文献与文化学术的关系等方面;再次,文献还是一个历史范畴,包括文献的起源、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等。
(9)赵国璋、潘树广等认为,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学。
文献学可分为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古典文献学研究古代典籍,现代文献学侧重文献工作。
2、共同观点:
文献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应该包含理论、实践、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可分为古典文献学和现代文献学两部分。
前者研究古代的文献工作,侧重于目录、校勘、版本等内容;后者侧重于文献的收集、分类、交流和利用。
3、综之,文献学是以文献和文献工作为研究对象,对文献历史、文献工作方法、文献交流和利用规律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学科。
第二章文献类型
第一节按写作方式对文献类型的归类
1、以写作方式为划分标准对文献归类,可以分为:
著述、编述、钞纂、翻译著作。
一、著述:
最常见的文献类型。
1、著述的定义
(1)“作”与“述”:
凡前无所承,而属于个人创造的成果,可成为“作”,也称“著作”。
至于“述”,指的是剪裁、提炼、改编等创作过程。
(2)编著,是一种综合他人的著作材料,经过编辑整理,而成为体系化,并阐述作者个人见解的著作方式,其结果仍称著作。
(3)著述,是指作者围绕某一专门主题,全面系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陈述理论,明确概念,而自成体系的作品。
凡无独特见解的作品,均不应称作“著述”。
广义的著述包括著作、编著等;狭义的著述则专指著作。
著述产生于战国时代。
2、著述的类型:
(1)文件:
是公报、政策、条约、通知、报告等具有指导性的文献的统称。
(2)理论著作:
一般指理论性专著或学术性论著。
通常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
(3)通俗读物:
一般指内容浅显、简洁易懂的作品,用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4)科技报告:
有关科学技术内容的文件。
(5)学位论文:
表明作者取得的某项创造性成果,并作为申请学位评审用的论文。
(6)杂著:
主要就笔记而言,不属于上述五种类型。
二、编述
1、编述的含义:
将已有的材料,用新的体例加以改造,重新编排整理而成的图书叫做“述”,也称“编述”。
编述,必须以大量的书籍文献资料作为客观一句,或者对有关学说、事物加以综合,并经过适当的组织、加工等工作才能最终完成。
因此,编述是指经过改编的概述性作品。
2、古书编述:
最常见的是汇编前人的作品或编辑社会上已经流行的手抄本,例如南朝萧统的《昭明文选》,后世的《文心雕龙》《古文观止》等。
现存古籍大多属于编述。
3、常见的古书编述类型:
(1)总集:
按一定体例将两家以上的作品编在一起的书。
最早出现的总集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为梁朝萧统的《文选》。
总集分两大类:
全集性总集和选集性总集。
全集性总集一般都断代收录某种题材的所有作品,如《全唐诗》;选集性总集收录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唐诗三百首》。
前者在于全,后者在于精。
(2)别集:
按一定体例将一位作者的作品汇编在一起的书。
别集分两类:
全集、选集。
全集求全,旨在收录全部作品;选集求精,旨在收集符合标准的部分作品。
编排方式:
按体裁分类、按时间顺序。
别集例举:
《李太白文集》《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等。
(3)丛书:
将若干种单独著作汇编在一起,冠以一个总的书名的出版物。
我国现存最早的丛书是南宋《儒学警悟》。
丛书分为综合性丛书、专科性丛书两大类。
前者收录至少两类以上的书,后者只收某一类、某一学科、某一体裁等的书。
例举:
《四库全书》
3、现代编述的类型
(1)汇编本:
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方法,汇集各种著作,编选各种资料而成的图书。
汇编本按内容和形式可分为:
A.按作者看,分个人集和多人集。
前者文章属同一作者,后者文章有不同作者。
B.按体裁看,分同体裁集和异体裁集。
C.文件汇编本:
将多个文件汇编成册。
汇编本与我国类书相近,两者都是以原始文献资料为依据。
不同之处在于:
A.汇编本大多是专题性的,类书多是综合性的;B.汇编本通常全文照录,类书内容多为片段;C.汇编本没有特定的编制体例,类书按类编排,体例固定。
(2)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需要,汇集大量的他人研究成果,或收集有关教学内容所编的教学类用书。
(3)工具书:
广泛收集某一范围的知识或材料,并按特定体例或方式编排的,解难答疑,提供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主要供人们查找资料用。
特点:
广采博收而又高度浓缩,系统详尽而又编排适体,具有概括性、信息性、检索性、考查性四大特征。
工具书类型:
书目、索引、文摘、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手册、综述、名录、表谱、图录等。
其中,书目、索引、文摘是提供文献出处和内容线索的,又称作检索工具。
(4)会议录:
汇集有关会议文献的图书。
(5)丛书:
分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
三、钞纂
1、钞纂是抄录众多的文献资料,并以分类方式编排的资料性书籍。
纂有编辑的意思。
2、钞纂起源于古代的抄书。
其结果之一有类书,类书汇集了古籍中的史实典故、诗赋文章等资料,并按照类别或韵部编排,以供检索。
三国魏《皇览》开创了类书体例的先河。
3、著名的类书还有:
《太平广记》《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4、钞纂不同于著述。
(只是汇集分类,无个人见解观点)
四、翻译著作
1、翻译可分为“译”、“摘译”、“编译”等种类。
2、佛典翻译:
三个阶段
(1)东汉至西晋,是草创阶段,基本采用直译法;
(2)东晋至隋末,是发展阶段;(3)隋末至唐代,是鼎盛阶段。
其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翻译理论著作《辨证论》,翻译家玄奘。
3、科学书籍翻译: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例如,明清之际的利玛窦、徐光启、李之藻等;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将当时的图书分为学、政、杂三类;严复最有影响,有《天演论》《原富》《法意》等;林纾对西洋文学作品的翻译;五四运动时马列主义作品的译本,如《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翻译家如鲁迅、瞿秋白等。
第二节根据不同载体对文献的分类
1、根据文献载体的不同,分类:
纸前文献、纸质文献、现代非纸质文献。
一、纸前文献:
中国的甲骨、金石、简牍、帛等;国外的泥版、纸莎(suo)草、羊皮等。
1、甲骨:
甲是龟甲,骨是牛的肩胛骨。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记录在甲骨上的文字。
2、金石:
金属器皿和石头。
例如青铜器上的“金文”(钟鼎文),崖壁上的刻字(石经)。
3、简牍:
竹片为简,木片为牍。
将若干简或牍连在一起称“策”,连接的材料称“编”。
4、帛:
丝织品。
5、苏美尔人的泥版书,古埃及人的纸莎草文字,西方在羊皮上书写文字。
二、纸质文献
1、蔡伦发明纸张,改进造纸术。
纸的发明满足了人们抄写、复制的要求,推动了文献传播,逐渐成为主要载体。
雕版印刷术发明后,文献的复制变得简单快捷,使再生文献数量大增。
2、纸质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是图书。
纸质文献分手抄本文献和印本文献。
图书之后分化出报纸、期刊等类型。
三、现代非纸质文献
1、缩微型文献,利用缩微技术在感光膜载体上记录知识。
COM:
ComputerOutputMicrofilm,美国发明的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系统。
缩微文献也称缩微资料,有卷片式和卡片式。
卷片式缩微文献称为缩微胶卷,利用成卷的胶片制作而成;卡片式缩微文献包括缩微胶片和缩微卡片,前者透明,后者不透明。
缩微文献特点:
存储密度大,体积小,成本低;但只能以静态方式反映信息,需要借助专门的阅读器才能阅读,眼睛容易疲劳。
2、视听型文献,将声音、图像等信息利用光、点、磁等记录方式在感光膜载体、磁膜载体等上面形成的文献。
通过刺激人的听觉、视觉器官而获得信息。
可以动态展示。
(1)视觉文献:
例如摄影照片、幻灯片、无声影片等,可动态直观地展示资料。
(2)听觉文献:
例如唱片、录音带(磁带)等。
(3)视听文献:
例如电影片、录像带等。
3、机读文献,采用数字记录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磁膜载体、光盘等载体上,需要借助计算机或相关设备才能读取,所以称为机读文献。
4、机读文献的特点:
效果逼真,寻找特定片段速度快,存储量大,体积小。
5、机读文献种类
(1)机读磁带,将计算机二进制代码信息记录在磁带上。
存取速度慢。
(2)磁盘,分软盘和硬盘。
读写速度快,体积小,分量轻,携带方便。
软盘容量小,易损坏;硬盘容量大,价格低,不易损坏。
(3)光盘,是目前机读文献主要类型之一。
特点:
容量大,重量轻,价格低,读写速度适中,读写过程不会产生机械磨损,可多次读写。
光盘分为三种类型:
A.只读型光盘,只可读取,不能写入。
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光盘为代表。
还有唱盘(CD)、视频光盘(VCD)、高密度光盘(DVD)等。
B.一次写入光盘,可写入数据,但写上后不可再更改。
C.可擦写型光盘,可随意读写。
(4)集成电路卡(ICCard),将信息存储在集成电路中,做成卡的形式,以专用设备读取信息。
例如发声图书。
(5)电子书(设备),一种数码阅读装置。
存储容量大,分量轻,便于携带,可从网络下载需要的内容存入。
(6)网络服务器,将信息存入服务器上的硬盘中,通过网络获取,克服了获取文献的时空限制。
网络出版速度快,服务便捷。
第三节纸质文献的主要类型
1、学术界一般以辛亥革命为界,将去世于辛亥革命以前人所撰写和出版的纸质图书称为古籍,以后的图书称为现代纸质文献。
一、古籍类型
1、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
广义的古籍还包括1911年后对上述古籍进行整理、校勘、标点、注释出版的著作。
2、古籍的类型:
(1)写本,又称手抄本,指用手工抄写形成的图书。
写本又分为稿本和钞本。
稿本是指作者协定但未付印或钞写的书稿,钞本是按照手稿本或刊印本进行钞写而形成的书稿。
(2)刻本,采用雕版印刷术复制出的文献,又称刊本。
A.刻本按刻印者的不同分为官刻本、私刻本、书院刻本、寺院刻本四种。
B.刻本按刻印时间区分为:
唐刻本、宋刻本、明刻本、清刻本等。
C.按刊印先后区分:
祖本(最先的刻本)、原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影刻本等。
D.按刊印情况区分:
精刻本、大花脸本、X刻X印本、百衲本等。
E.按版框、字体大小区分:
大字本、小字本等。
F.按刊印颜色区分:
单色本、套色本、套印本等。
G.按流传情况区分:
孤本(仅存一部的刻本)、善本(价值较高)、残本等。
H.按刻印地区区分:
浙刻本、闽刻本、蜀刻本等。
(3)活字本,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用于刊印图书。
此后有木活字、铜活字等。
用活字印刷的古籍,统称活字本。
(4)拓(ta)本,将刻在金石器物等上的文字用纸墨拓印下来装帧而成的本子。
拓本有墨拓本、朱拓本等。
二、现代纸质文献的主要类型
1、根据内容和形式不同区分:
(1)图书,49页以上的,构成一个完整书目单元的文献。
49页以下的称为小册子。
图书可分为正式出版图书和非正式出版图书两类。
正式出版图书是指具有标准文献号、由正式出版机构出版的文献。
非正式出版图书相反。
(2)连续出版物,具有统一题名和卷期标识符号,并且无限期出版下去的刊物。
例如报纸、期刊、年度出版物、会议录等。
2、根据不同印刷方式的区分:
铅印本、石印本、胶印本、影印本,油印本、复印本等。
3、根据内容变化情况区分:
(1)初版书,第一次印刷成正式出版的图书。
(2)重印书,不做内容上的重要修改而再次印刷的图书。
(3)第二版书,内容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出版,也称再版书或重版书。
(4)新一版书,通过新的出版单位出版的图书。
(5)修订版书;(6)增订本书;(7)绝版书等;
第三章文献结构与载体
第一节文献的整体结构
1、文献的整体结构,包括文献的内在内容和外在形态两个部分。
一、文献的内在内容
1、文献的内在内容指文献记载的知识。
文献中知识含量的大小,是文献能否产生社会影响、发挥文献社会功能的关键。
二、文献的外在形态
1、文献的外在形态包括文献符号系统、文献记录方式、文献载体三个方面。
2、文献符号系统,是指表达文献内在内容的符号体系。
例如文字、图画、声音等。
3、文献符号系统的类型:
(1)视觉文献符号系统,如文字、图片;
(2)听觉文献符号系统,如录音带、唱片文献;(3)视听文献符号系统,同时运用文字、声音等;(4)触觉文献符号系统,如盲人读物。
4、文字是最主要的文献符号系统。
我国文字通行的印刷字体有宋体、仿宋体、黑体、楷体、隶书体等。
外文字体可分为正体、斜体、手写体等。
5、文献记录方式:
是指将表达文献内在内容的文献符号记录到文献载体上的方法和形式。
例如写、刻、印刷、电磁记录等等。
印刷是目前最主要的文献记录方式之一。
6、文献记录载体,记录文献内在内容的固态附载物。
例如纸张、金石、感光材料等。
7、文献的内在内容与文献符号系统、文献记录方式、文献记录载体等外在形态共同构成文献的整体价值。
一方面,文献内在内容的价值体现文献的价值,另一方面,文献的外在形态对文献价值起辅助作用,有时本身就具有研究价值。
第二节文献载体
1、文献载体是记录文献信息的固态附载物。
2、利用自然物作为文献载体,例如岩石、兽骨、泥版、竹片、木片等;利用人工材料作为文献载体,如陶器、青铜器、帛;利用纸张作为文献载体至今。
一、传统文献载体
1、与软盘、光盘等新型文献相比,图书、报刊属于传统文献,纸张是传统文献最常用的载体。
纤维是纸张的主要成分。
2、文献的用纸主要是书写用纸、印刷用纸。
3、一本图书的总页数乘以2除以开本就得到图书的印张。
1000个印张等于1令纸。
因为每500张全开纸为1令。
(也就是说一整张纸印两面,为两个印张)。
二、新型文献载体
1、纸张的缺点:
保存时间短;体积大;纸质文献只能静态展示;不利于环境保护。
2、常见的新型文献载体:
(1)感光膜载体,形成的文献成为感光胶片;特点:
瞬间保存信息,清晰度高,还原力高,可以长久保存。
(2)磁膜载体,磁性材料。
保存时间适中。
(3)光盘:
采用数字方式记录信息。
特点:
容量大,不会有机械磨损,可多次读取。
(4)U盘,采用USB接口的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献学引论 笔记 文献 引论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