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4224535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14.90KB
28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28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8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经光绪皇帝御批设立的热河速成法政学堂,隶属学部。
期间几经易名,1915年改办为热河公立师范学校,1958年改建为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通州师专迁到承德与师专合并,1960年曾升格为承德师范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承德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办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民族本科高校。
第一部分教学基本情况
1.1办学指导思想
1.1.1办学理念与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牢固树立“内涵发展、特色取胜、开放办学”的战略思想,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以高水平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建设为核心,以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学科创新团队建设为突破,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强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民族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在同类院校中特色优势明显、高水平的本科院校。
1.办学类型定位:
教学型,突出应用型特征,充分体现师范性、地方性、民族性办学特色的本科院校。
2.办学层次定位:
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和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和中外合作办学。
3.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承德、服务河北、面向基层,主动为基础教育、区域经济社会、民族事业和文化发展服务。
4.人才培养定位:
充分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本领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和优秀基础教育师资。
5.学科专业定位:
以人文学科、理学为依托,发挥人文和教育学科优势,构建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互交融,整体结构优化,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6.发展目标定位:
紧紧围绕建设合格本科学院的发展目标,确保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使办学条件合格,教学管理规范,办学质量保障。
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在同类院校中特色优势明显、高水平的本科院校。
7.发展规模: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10人,其中本科生5491人。
1.1.2教学中心地位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
1.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客观分析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研究探索了本科形势下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措施。
明确“十二五”时期教学工作基本思路和主要工作,有力的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发展。
2.以区域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完善学科专业的结构和布局。
改造传统教师教育专业,增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非师范专业,呈现出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成立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创建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实验和实训教学条件。
4.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管理。
先后出台了60多项教学管理文件,充分发挥学院和二级系部两级教学督导的监督、指导、咨询、评价功能,切实推进专家治校。
深入推进以学生评价为参照系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改革,通过教学督导员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健全了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教师教学效果预警机制。
坚持中期教学检查、院系领导、学校督察组听课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处理,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5.强化本科意识,浓厚学术氛围,先后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举办各类学术讲座100多场。
1.2教学条件与保障
1.2.1师资队伍发展状况
1.师资队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真正促进师资队伍的科学建设和健康发展。
至2013年底,共有专任教师594人,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任职资格的教师比例达100%。
各专业教师配备比较合理,能够满足各专业教学需要。
教师主要来源于市内外其
他高校和境外高校,师资队伍中外校学缘的比例为100%,呈现多种学缘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的态势,能够满足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师资队伍中,具有正教授、副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分别占师资总数的10.3%和33%;具有硕士学历以上的教师316人,占师资比例的54%,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高层次人才26人,这些教师既具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又具有开展科研的能力。
2.师资培养
加强校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大学进行培训、交流、访学和参加学术会议。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和培训力度,成立青年教师成长中心,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上岗培训制度,通过组织教学观摩、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教学骨干教师、教学新秀评选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并积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院任教,增强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学校注重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教学团队建设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相关制度,通过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的模式,打造具有攻坚能力的学术团队,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
利用省教育厅“一帮一”计划与河北大学建立两年帮扶计划,共计45人到河北大学相关专业进修。
截止2013—2014学年末,1人被评为“河北省教学名师”,29人被评为学院“骨干教师”,20人被评为学院“教学新秀”。
1.2.2教学基础设施情况
1.校舍
学校目前可用教室110间(座位数7200个),其中,多媒体教室78间;另有语音室13间(座位数820多个),计算机室8间(学生用计算机620多台),能满足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
生均占地、教学行政用房、宿舍面积统计表
统计项目
面积
(平方米)
全日制在校数(人)
生均面积
(平方米/生)
校园占地面积
650959
11394
57.13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138051
11010
12.54
学校运动场地面积
22330
11010
2.03
学生宿舍面积
85802
11010
7.79
2.实习和实践教学基地
实习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训练的重要形式,是检查各系部教育教学情况的有效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
学院实习管理文件齐全,各专业均已形成规范完整的实习教学大纲、实习计划及方案。
按照教学计划,专业实习、见习采取校内外结合、以校外为主的方式。
各系按照详细的实习计划在实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派高素质的教师对实习进行全程指导,每一阶段实习结束后都要做好实习总结与实习成绩评定工作。
实习时间和具体内容由各系自行安排。
2013年度,我院共有3396人次学生参加专业实习、见习37次,涉及3个年级、31个专业。
2013年共新建校外实习基地11个,其中教师教育类9个、非教师教育类2个。
截至2013年底,我院共有校外实习基地147个,其中教师教育类66个,涵盖26个专业,非教师教育类81个,涵盖21个专业;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51个,涵盖56个专业。
3.图书资料
图书馆至2013年底共有中外文图书92.26万册。
2013年新增中外文图书19137册,当年新增电子图书160000种,当年文献购置费134.5万元,图书流通量71049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7162713次。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6880平方米,阅览座位2,600个,全馆实行全开架借阅服务,取消存包柜,读者可带包自由出入各借阅区。
全馆有线节电1000点,无线校园局域网覆盖全馆,实现了双网覆盖,网络数字资源服务对读者全天候开放。
采用江苏汇文管理软件管理纸本资源,实现了“藏、借、阅、查、咨”服务功能一体化,简化了借还流程,提高了馆藏清点速度和书刊整架归位的效率,实现了图书馆的高效运转。
4.教学经费
学校2013年度办学经费总收入为19,040万元,具体构成如下:
(1)财政补助收入11947万元;
(2)财政补助高校化债资金1365万元
(3)预算外收入(学费、住宿费和成教收入)5728万元;
2013年度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11947万元,生均10851元。
学校2013年度办学经费总支出为19040万元,具体构成如下:
(1)财政经费支出13312万元(人员经费7568万元、公用经费3477万元、专项经费2267万元);
(2)预算外经费支出5728万元。
1.3教学运行及质量保障
1.3.1专业建设与发展
1.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
学校已初步形成教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设28个本科专业及方向。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办学实际及时调整本科专业布局,现有河北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科专业结构与布局一览表
学科门类
专业类(20类)
本科专业(28个)
教育学
教育学类
3个专业:
学前教育、科学教育、小学教育
体育学类
2个专业: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
2个专业: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2个专业:
英语、翻译
新闻传播学类
1个专业:
新闻学
历史学
历史学类
1个专业:
历史学
理学
数学类
1个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类
1个专业:
物理学
化学类
1个专业:
化学
地理科学类
1个专业:
地理科学
生物科学类
1个专业:
生物科学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
1个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电气信息类
1个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1个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学
电子商务类
1个专业:
电子商务
旅游管理类
1个专业:
旅游管理
艺术学
音乐与舞蹈学类
2个专业:
音乐学、舞蹈学
戏剧与影视学类
1个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
美术学类
1个专业:
美术学
设计学类
3个专业: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2.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
学院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注重课程的增量,2013-2014学年度,学校总计334名教师开设本科课程576门。
确定学院重点发展学科7个;重点建设专业9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
逐步增强精品示范和带动作用。
确定校级精品课程18门,《数学分析》、《公共心理学》、《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教师语言技能》等五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全院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院级精品课程统计表
(1)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系部
批准年度
1
中国近代史
赵艳玲
法政系
2006年
2
心理学
张艳云
公共课部
2006年
3
数学分析
尹建华
数计系
2008年
4
世界现代史
付际红
法政系
2011年
5
教师语言技能
王冬岩
初教系
2013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院级精品课程统计表
(2)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所属系部
批准年度
1
中国现当代文学
赵巍
中文系
1998年9月
2
邓小平理论
魏沧波
社科部
1998年9月
3
电磁学
李海涛
物理系
2000年9月
4
概率论
滕文凯
数学系
2002年9月
5
钢琴
杨文兴
音乐系
2007年9月
6
植物学
董建新
生物系
2007年9月
7
清史
赵艳玲
法政系
2008年9月
8
化工原理
焦连升
化学系
2008年9月
9
导游业务
张野
旅游管理系
2008年9月
10
招贴设计
韩相理
美术系
2008年9月
11
英语教学法
赵翠华
外语系
2010年6月
12
地方史
胡汝波
法政系
2010年6月
13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
李建玲
中文系
2010年6月
14
C语言程序设计
杨海岳
数学系
2010年6月
15
中国税制
邓承月
法政系
2010年6月
16
世界地理
郭翠恩
物理系
2010年6月
17
热学
孙艳秀
物理系
2010年9月
18
小学班级管理
李晓菊
公共课部
2013年6月
1.3.2教学管理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教学管理
我校按照“懂教学、会管理、素质高、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
现有26名校系两级教学管理干部,均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4人具有高级职称,18人从事教学管理工作5年以上。
学校定期举办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多次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去省内其它高校交流学习,收到较好效果。
我校教学管理制度完整规范,已经形成系统。
2013—2014学年,结合本校实际和发展变化的形势,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补充、完善,使我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规范。
我校实行严格的考试管理制度。
英语等公共课程考试要求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开;部分没有试题库的课程实行A、B试卷,A、B卷相同率不能超过30%;与上一届同一试卷重复率不能超过30%。
同时要求教师填写试卷审批表,考试题目符合大纲要求,并请同一学科的教师试做,检查出现问题并做调整。
学校还在基础课试点采用其他高校的试卷做横向比较,考试结果基本相当,在不同侧面各有千秋。
2.质量监控
我校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
常规教学检查(期初、期中、期末)以系部普查、学校抽查的方式进行。
2011年学校对已执行多年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进行修订,制定了《教学督导与评价办法》。
这个办法按学年循环,全校所有教师所讲授的所有课程均纳入监控评价范围。
学校实行校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
按照《教学督导组工作条例》,学校和系部均建立教学督导组,对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学校教学督导组现有29名督导员,全部是具有高级职称、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的退休老教师和在职干部;学校要求院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教学督导工作。
教学督导工作以听课为主,辅以巡查、座谈和调查研究。
学校采取学生网上评教、教师同行评价和教学常规检查综合评定成绩的办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学年教学评价成绩将影响教师的年度考核成绩和职称评定。
对于评价成绩在中等及以下的教师,学校将予以警示、限制课时、限期整改、停止授课等不同的处理。
1.4招生与就业
1.4.1招生情况
2014年我院专科招生计划数1500人,比2013年减少450人,其中省内计划1490人,外省计划10人。
2014年我院本科招生计划1600人,比去年增加300人。
本科专业由去年的24个增加到27个。
本科外省计划130人,省内计划1470人。
本专科招生计划合计3100人。
比去年招生总计划减少150人。
本科文史最低522,理工511;专科文史最低363,理工最低252。
1.4.2就业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择业教育和创业教育,为毕业生提供全面的就业咨询和服务,2014届本专科生初次就业率为81%。
2014年共计有601名同学通过了专接本考试,349名同学考取了特岗教师。
第二部分教学工作主要成就和经验。
2.1准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山区、对接基层、服务地方、传承文化”的办学理念,明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思路,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实用型”的新型合格人才的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符合时代特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发展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治校理念。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我校逐步形成三个特色:
1.民族特色
(1)民族教育教学
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民族音乐舞蹈、民族体育纳入教学计划。
开设了满语专业和满语、清史、民族学、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绘画及民族工艺制作等课程22门。
编写出版《民族概论》、《简明满语教程》等民族教材8部,300多万字。
(2)民族文化研究
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的特殊优势,以避暑山庄研究、纳兰性德研究为重点,组建“避暑山庄、纳兰性德”等专门研究机构,对避暑山庄开展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园林艺术、生物资源、旅游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成为“全国纳兰性德研究”和“避暑山庄研究”中心。
作为河北省民族教育基地、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组建“少数民族体育和满族音乐舞蹈”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研究室,挖掘、收集、整理民族体育传统项目近80项,学院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二贵摔跤》连续两届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民运会,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了第八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金奖和第九届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一等奖。
作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由学院音乐系师生和离退休老教师成立的“承德清音会”,对清代宫廷音乐研究成果显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被列为河北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清音会”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地方历史和民族风情为题材的美术创作大放异彩,并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大赛中获奖,其中马虹老师的作品《雪》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燕山系列—五》获得“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银奖。
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对马虹、马唯驰做过专题报道。
2.师范特色
学校已经建校105年,从1915年开始一直保持和弘扬教师教育,为承德当地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是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
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先后探索实施了“专修、主辅修、双学科、专选班”、“2+1”“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平台+模块”培养模式,师范生就业素质大大提高,得到用人单位好评,收到良好效果。
其中顶岗实习制度得到省教育厅肯定和表扬。
为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素质,提高基础教育师资水平,我院还成立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完成了承德市基础教育状况调查研究课题。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支撑着承德市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据调查,学校毕业生分别占承德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80%、70%、50%。
3.地方特色
办学理念上,始终坚持立足承德、面向基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在服务地方中发展壮大,为承德发展贡献市属本科院校应尽职责。
专业设置上,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开设了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管理、生物化工等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科学研究上,以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山庄研究、清史研究等)、满族文化研究、地方经济产业研究为主要方向和重点,组建了避暑山庄、钒钛科学、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凝聚态物理、承德旅游区土地利用和生态补偿等应用型、有地方特色的研究室,并取得了较好成果。
2.2突出应用能力培养,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直接体现。
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但要具备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更要具备能够进行技术应用和知识转化所需要的较强的实践能力。
我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中统一了认识、明确了要求,通过专家、用人单位、毕业生多元参与的形式重新修订和论证了本、专科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三次全面修订专科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了”4221”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起“2+1”分流教学、“师范院校+实习学校”的教师职前培养、非教师教育专业“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书”、订单式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分制改革。
2.3创新教育实习模式.培养培训有机结合
实习是师范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顶岗支教实习是教师教育专业实习模式的有益尝试。
这种实习模式由河北师范大学于2006年率先尝试,继而推广到全省师范院校中的教师教育专业,后来发展到全国所有高等院校。
我校在河北高校中是第二所开展这项工程的院校,在承德高校中则属于第一所,所以说我校算是这项工程的开创者之一。
我校从2008年开始启动这项工程,到今年已经整整5年。
在实施顶岗支教实习工程中,我们始终以强化师范生从教技能为主题,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材为核心,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同时秉承我校力求无缝对接基础教育实际和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这里有一组顶岗支教实习工程实施5年来的数字,能够很好的说明一切:
工程涉及全校15个教师教育专业,参加实习学生1445人次,学生授课35190节,撰写实习心得体会580篇,表彰优秀实习生426人,派出驻县指导教师58人次,覆盖全市60个乡镇、423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实习基地83个,收到感谢信10封,召开各类会议245次,检查实习76次,邀请专家讲座130场,投入资金190万元。
这些数字不是做简单的加法得来的,而是饱含着市教育局及有关领导、学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凝聚着各系驻县管理教师的辛勤汗水,离不开各县实习学校的鼎力支持,更是全体顶岗支教实习学生们积极参与、虚心学习、忘我付出、不断成长进步结出的可喜果实。
工程实施过程中,教务处精心组织、忘我工作,各系全力配合,保证了实习的实效。
也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和赞许。
5年来的实习实践,取得的成果用以上数字还不能全部体现出来。
对于实习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教育,教育学生努力学习专业和职业技能,为以后从教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是一种体验,体验劳动的艰辛,体验收获的喜悦;是一种锻炼,锻炼劳动习惯,锻炼应对困难与挫折的坚强意志,收获经历困难与艰苦促进个人意志品质乃至人格的成长;是一种坚定,通过实习坚定专业志向;是一种提高,锻炼岗位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对于学校来说,是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积累了大量有关经验。
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解决了他们急需解决的师资匮乏的难题。
可谓是一举三得。
2.4深入调研,实施管理改革
学院结合学院办学理念、人才培养,针对我院教学管理具体情况,教务处决定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构建了332教学管理模式。
“332教学管理模式”具体内涵如下:
第一个3,揭示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思想,指“明确一个目标、围绕一个核心、满足一个需要”,即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满足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第二个3,明确教学管理工作内容,指三个改革,即管理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管理改革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常规督导、定期检查、项目驱动,改革点在管理方法;
课程改革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群建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建设,改革点在课程及课程内容的优化;
教学改革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课堂理论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改革点在教学方法。
2,描述教学管理运行模式,指两个层面,即宏观和微观。
宏观运行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向,自上而下指充分发挥高端人才优势,学科研究推动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推动课程优化;自下而上指发挥传统教学型学校优势,课程改革推动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推动学科发展。
微观运行采取双元互动,双元指教师和学生,互动指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教研室和学社为平台进行教和学的互动。
332教学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务处教学管理的理念、方法和特色,在推行332教学管理模式过程中,教务处领导及全体工作人员秉持鼓励先进、督导结合、深入基层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8 河北 民族 师范学院 本科 教学质量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