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4222739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6.05KB
中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中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毕业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毕业论文
中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战略研究毕业论文
论文总页数:
22页
1引言1
1.1课题背景1
1.2国外研究现状1
1.3本论文的研究意义2
1.4本论文的研究方法3
1.5相关概念界定3
1.5.1会展业3
1.5.2中部城市概念界定3
2我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的现状5
2.1经济基础方面5
2.2政策支持力度方面6
2.3区位因素和交通条件方面6
2.4服务及配套设施方面7
3我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问题9
3.1会展场馆落后9
3.2优势品牌缺失9
3.3专业人才欠缺11
3.4展览市场混乱11
4我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战略建议研究13
4.1对会展场馆加大建设力度13
4.1.1完善场馆设施13
4.1.2提高场馆服务质量13
4.1.3更新场馆管理理念14
4.2努力提升展会品牌影响力度14
4.3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14
4.4规中部城市的展会市场15
结束语17
参考文献18
附录20
致谢22
1引言
1.1课题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会展业首先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或其他机构的各类经济实体,为了实现商品、技术和信息的沟通,通过会议和展览交流,带动商业、旅游、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对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
会展业作为一个新的产业的发展,它的巨大经济效益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国外的会展业比较发达,发展也比较成熟,如汉诺威、巴黎、香港、新加坡等和其他国际会展城市,这些地区对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Larkinetal)[2]。
在我国,近年来会展业发展势头非常的良好,主要表现为:
一是许多城市投入巨资建设各类展览场馆,据测算,“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会展场馆建设,资金总额超过300亿元。
、、、、等城市更是出现一些大型的、新型的现代化程度高会展场馆[3];二是参展企业数量、展览的规模和围正在迅速扩大,已在世界品牌展示中出现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三是在会展的迅速发展下,我国呈现了发展会展经济的高潮。
虽然会展经济发展的浪潮比较高,但是发展的背后会有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城市会展业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许多城市认为,要想大力发展会展经济,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场馆,只有有了会展发展的场地,这样才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只顾追求大力发展会展,造成盲目贪大求全的局面,忽视了自身的发展条件,这样还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4]。
会展的经济效益大家有目共睹,它的带动作用给许多商户带来了商机,但是无论如何,都要符合自身的发展条件才能够更好的发展,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因此,环境对会展经济能否健康迅速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果你忽略了特定环境和行业的盲目发展,肯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会展业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研究,就能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2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会展业的发展历史比中国较为悠久,因此不言而喻,国外对会展业的研究较早,而且比之较为成熟,国外对会展进行专业性的研究是在1956年,Houthakker在《经济学与生物学》中说道:
因为分工得到的收益不会对经济学分支造成任何影响[5]。
HughPizey写的文章《BeyondDevelopingaprocessforgroupdecisionsupportinlargescaleeventplanning》中有这样的研究,对决策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抓住所有的时间机会,从而提高对会展产业链各部门的影响[6]。
Braun在1992年提出了会展方面的评价,而且这是第一次提出了会展投入与产出的模型,这是应用在对会展影响的基础上的。
在奥兰多市研究会展业在该市的收入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来自主办方、参展商和参与者[7]。
Munuera与Ruiz指出:
无论是小消费展览或展览研究,观众来的目的是为了拓展人脉、寻找发展机会[8]。
我国会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会展有点晚。
谢雨萍等对综合性的展览研究比较透彻,认为会展包括展览会、专业会议、奖励旅游和大型的文化活动等[9]。
大可对会展的理解比较全新,在《会展经济学》中指出,展览包括大型活动、展览、会议、节庆以及其他特殊活动等五个方面[10]。
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很快,在北京、上海、市举办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展览会。
冷晓通过对大城市会展的研究,尤其是对会展的发展研究,对的会展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11]。
对展览会定义的研究,马勇采用了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此进行了研究,主要指标有会展场馆设施状况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旅游接待能力指标、商贸发展水平指标、区域交通条件指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指标、地理区位条件指标等[12]。
春济从三个角度对长三角地区的会展进行了研究,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3]。
大可在研究、、会展中心拥有的各种资源为切入点,对的会展进行了研究[14]。
娟对珠三角的会展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会展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15]。
付桦对长三角的会展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依据海外的会展经验。
王颖以世博会为例,分析了上海世博会,并以此为依据,对长三角进行了研究[16]。
会展产业是会展活动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围绕活动的筹划、准备、进行、善后服务等几个环节[17]。
2003中国会展经济论坛对会展环境进行了评价,运用综合能力、评价展览、基础设施、产业集群、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城市管理的成本,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指标。
王春雷对会展举办地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整体上,即整体营销的研究[18]。
还有就是一个特色培育是创立品牌会展的最佳途径[19]。
依托着城市产业培养会展品牌,程红对此进行了细致的研究[20]。
比如,被称为“时尚之都”的法国巴黎,它的产业特色就是时装、香水等时尚产品,因而培养了许多时装展,化妆品展等国际著名展会[21]。
1.3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国家政策不断进行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中部城市会展研究的观念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通过研究,让营销的观念更加明显些,这样人们就会更加关注到中部城市会展发展的观念,对会展经济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
实践意义上:
可以对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实行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使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更加具有合理的研究分析,从而在未来的会展业发展中才能走得更远和更好。
1.4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通过探寻中部城市会展发展与国外城市之间,与本地各种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中部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崛起,有效整合本地各种资源,实现我国中部城市会展业的合理发展,由此确定论文的基本思路遵循“问题的提出——理论架构——现状研究——问题及原因分析——建议总结”这一脉络,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归纳总结法
在前一部分进行了综述,最后还有调查问卷,设计出了《X城市会展业发展调查问卷(参展商卷)》和《X城市会展业发展调查问卷(观众卷)》(附录)。
(2)文献阅读法
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方法,从而确定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容。
1.5相关概念界定
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理论的指导,同样的,会展活动的进行也不断充实着会展理论,本小节主要是总结了一些本文用到的会展理论知识。
从而为文章容的规化打下基础。
1.5.1会展业
会展业,是展览和和会议产业。
它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以直接、可靠的通信环境,并提供信息、提供服务、创造商业机会和刺激需求的行业。
它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餐饮、广告、媒体、场地租金、交通、住宿等),可以对新兴产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认为,会展业是经济界定期收集、审查行业的发展现状,对行业的机遇发展研究方向、场所和平台,通过双方的货物、信息、资金、技术和面对面交流,指导行业的发展趋势,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供市场机会,促进要素流动,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会展业是因此被誉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产业发展[22]。
1.5.2中部城市概念界定
说到中部城市,那必须先说的就是中部地区了,因为中部地区的城市就是属于中部城市,但是本文中只选取有代表性的中部城市来讲解。
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地理区位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分为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
中部地带位于东西两个地带之间,包括九个省,它们是省、省、省、省,省,、省、省以及省。
而中部地区是指,,,,,六省。
本文主要研究了、、、等城市作为中部城市的代表。
2我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的现状
对于中部城市发展会展业,首先要分析的就是它适合发展会展业的现状,本章着重从现有各种资源各种条件进行分析。
2.1经济基础方面
2013年,中部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行政区域面积为9763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823.6万人,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常住人口总数的35.3%。
其中市辖区行政区域土地面积为1086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是9005.6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为85646.6亿元,占全国城市的比重为18.7%。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为别为9233.5亿元、36421.3亿元和26553.2亿元,三产业之间的比例为13.99:
51.25:
34.7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79569个,总产值94587.0亿元,利润总额7340.5亿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26.8亿元,财政支出9588.6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55.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952.4亿元,进出口总额806.5亿美元,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3.7亿美元。
还有就是中部城市增长速度加快。
近些年来,中部地区的城市经济增长明显快于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城市。
2009-2013年,全国的城市以名义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的经济规模增长了3.15倍,中部地区城市则增长的是5.32倍,高于西部地区城市的3.26倍,更高于东部地区城市的2.58倍和东北地区城市的2.42倍。
中部地区城市经济规模占全国城市经济规模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均GDP达到3万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由2013年19.8%上升到20.7%,低于东部地区城市,但高于东北地区城市和西部地区城市。
以经济为例:
近年来,市经济发展不断增加,铝、食品、汽车、纺织品作为四大支柱产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为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把东新区发展战略思维,通过国际招标的方式确定日本大师黑川纪章的方案,在150平方公里土地上建设新。
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孕育着许多商机。
据统计,2014年,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00亿元,同比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00亿元,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3.9亿元,同比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达5280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5亿元,同比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0元,同比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0元,同比增长11.4%。
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不断向前发展,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增加2160亿元,增长13.3%,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7%。
四大战略产业比重提高到46.5%,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到42.3%,服务高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890亿元的。
现代物流、文化创意旅游业提高质量和金融集聚建设的速度有了新的进展,商所国际期货定价中心地位进一步提升。
电子商务更是快速发展,交易金额达到28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
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产业集聚区对工业增长、投资拉动、就业创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78%、60%和55%。
加快城市生态农业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稳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组织化、科学化技术水平,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集群达26个,农产品加工产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居前列[23]。
所以总体来看,中部城市具有发展会展业的一定的基础。
2.2政策支持力度方面
会展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优化其发展环境,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会展业的发展深度和广度,相关政策的支持更加有助于扩大对会展业的发展空间,提高发展水平。
国家政策和制度保障是会展业发展的关键。
从宏观角度来看,自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起,中部地区的国家的投资不断增加,不仅在政策上倾斜,也为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创新创业,提供一些支持。
从中观层面,中部省份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
促进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中部六省各自制定了“十二五”会展业发展,确定了会展行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
同时,也积极鼓励各地区会展业从模仿学习优秀的地区开始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方法,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近年来,随着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各省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各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市在2003年初,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成立会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保证会展业的有序发展,颁布了《市会展管理暂行办法》;其次,加强行业自律,成立了市展览协会。
省在2005年就成立了会展业发展协会,2006年正式颁布了《省会展行业自律公约》来规会展业发展的行业自律,以避免重办展和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
2005年,市政府出台了涵盖会展业管理发展的规性文件《市会展管理办法》,其次是国际商会的成立,统一和协调发展省会展业。
2005年,省成立了会展工作管理办公室,在2010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功能会展产业的建设发展。
省为了拉动本省会展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省会展行业法规》、《省会展业商会会员管理办法》等行业规定。
2007年,省成立了市会展工作办公室,使得省会展业发展有一定的规;2008年,会展行业协会成立;2009年市颁布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会展业进行人力、物质资源的支持,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3区位因素和交通条件方面
中部城市处于我国的中心位置,承接东南西北,可谓自古就是兵家要地;在中部城市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和我国较发达的会展产业带相近。
比如说西部、、与、等省接壤,可以说是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北边的、挨着环渤海会展产业群。
同时,中部城市在我国的陆腹地,和北上广等城市都比较靠近,三纵三横干线的交通网刚好套着中部城市。
所以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能力,不仅加强了主要城市之间的接触区域,同时也加强了区际之间的密切合作。
在交通方面的有利条件,为会展业快进快出联系沟通提供平台。
中部城市有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纵横交错的铁路,运营里程15100公里,占全国的21%。
公路蛛网密布,里程353000公里,占全国的22%。
国水路通航里程32100公里,占全国的26.4%。
区的民航可以直接到国家和香港,主要城市澳门、地区,部分机场已开通国际航线。
由此可以看出中部城市区位因素和交通条件都比较良好。
例如,中部城市它的区位优势就很明显。
是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交通距北京、、上海、均不超过1200公里,它连接着北部和南部,在全国经济建设中起着沟通连接东西南北的作用,故有“九省通衢”之美称。
还是全国重要的工业、科教基地。
强大的商业和工业基础,先进的物流和产业优势,对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服务及配套设施方面
展会的成功举办之一的条件就是举办地方的展览服务及其他配套设施,如果这些做不到位,会影响展示效果。
近年来,中部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也为改善和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系统的工作,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服务设施、公共交通和政府一体化建设体系,这也是中部城市是一个有利于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比如说中部城市,市作为中部城市中发展水平中等的城市,它的展馆室展览面积数分别排名第四和第六,国际会展中心是在中国中部的省,是最大的、集高科技智能化现代化为一体的专业展览厅,拥有超大型室公共活动中心的现代建筑艺术,展览面积50000平方米,拥有2000个国际标准展位。
该展览场馆的硬件设施都很发达,它为会展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目前有23个五星级宾馆,四星级宾馆41个,三星级的酒店近100个,这也为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媒体的优势。
电视媒体在我们国家的受欢迎程度高,影响围广。
由电视台各频道打造的影视集团,在全国有较高的声誉,可以提供各种展会的民意支持、促销活动。
另一方面,媒体优势扩大给会展经济增加了影响力,也有利于吸引投资商参展商来到,辐射网络更有助于会展产业发展。
在市的展览设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城市的交通状况比较好。
已形成了水陆空运输网络。
黄花机场是国家一级机场,有50多条的国和国际航线,京广铁路横贯东西,车站运输能力可以与北京、相媲美。
自然岸线长95公里,800吨级船舶常年通航并且可以直接通江入海。
在该市更是107国道和319国道的交汇处。
市郊区铁路已经开通,公交路线达50多条。
第二,就是配套服务设施方面。
市的酒店超过830余家,荣获星级有54家,其中五星级有5家,四星级有4家,三星级有28家。
餐饮业发达,2011市餐饮业零售额43.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
3我国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问题
中部城市虽然具备一部分的经济基础,可是在发展中还是没有沿海地区好。
所以本章节主要从与沿海城市各方面的对比分析,从而得出中部城市会展业发展的问题。
3.1会展场馆落后
这主要是和发展的时间相关,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相应的会展业的发展也比较靠前,所以使得会展场馆更新换代也比较快,会展场馆也更加的先进。
沿海的会展业发展比较早并且经济实力也是十分雄厚的,上规模和高水平的展览场馆,远高于中部地区。
按照国际惯例,国际大城市的会展中心一般都在200000平方米以上。
北京,上海最大的两个城市展厅目前的数量都不少于6座。
特别是在上海,三大德国展览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新上海国际博览中心,拥有3个10000平方米的展厅。
贸易博览会占地面积90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60000平方米。
国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700000平方米,展览面积250000平方米。
会展经济的飞跃离不开会展场馆的建设和发展。
对比沿海城市,发现中部城市现在的场馆不仅要能满足展览举办的相关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展会规模的反应。
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部省份拥有的都不是很专业的展览场地;现在,场馆的建设有一个量的突破,每个省都至少有2个以上的大型展览场馆,如国际博览中心,展览面积180000平方米,可提供6880个国际标准展位,可承接大型展览、会议和活动,是中西部最大的展览馆。
根据中国会展网上所整理出来的资料显示:
截止到目前,中部省份所拥有的场馆个数如下:
省有4个、省5个、省3个、省4个、省7个、省5个。
而与之对应的是,北京有15个、上海11个、46个。
可以清楚地看到,中部会展城市的会展场所与沿海城市相比较,数量少,规模小,难以承担起国际会议。
这限制了会展业在我国中部城市进一步走向世界的步伐。
表:
3-1会展场馆统计
中部地区和北上广
北京
上海
会展场馆数目(个)
4
5
3
4
7
5
15
11
46
数据来源:
中国会展网-会展场馆专栏(截止到2015年5月)
3.2优势品牌缺失
2013年,我国出国展览项目数为1250个,国展览项目数为5320个。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产生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会展品牌。
2013年底,由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我国国际会展品牌已达66个,居世界第四位。
会展业在中国的发展开始在20世纪80年代,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口岸城市中的第一批,经济发展快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会展业快速发展。
上海、、强的会展省市都在沿海;被称为“三大会展经济区”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也集中在沿海地区。
所有这些表明,中国沿海地区领导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国沿海城市的展览规模不断扩大,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外国参展商数量也稳步增长,我国展览业逐渐融入国际会展业。
目前,会展业已经发展成为沿海城市的对外贸易的窗口,推动和促进国外相关产业的发展[24]。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展览出口额近400亿美元,国贸易额近200亿元人民币,而这绝大部分交易量都出自沿海地区。
广交会、国际服装节、世博会、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啤酒节等大型展览,吸引了大批国外参展商和参观者,有效拉动了会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沿海城市国际化进程。
在这一过程中,沿海城市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展览,许多城市形成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品牌。
北京的展会以经济技术类为主,科博会是较有影响力的展会活动。
上海展会国际特征非常明显,如上海的市长咨询会议、环太平洋经济论坛、APEC等。
在行业享有“中国第一展”的声誉,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产品品种最齐全、到会客商最多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近年来,会展明确以高新技术为中心,使高交会在国外著名。
则是靠服装节独领风骚。
明确恰当的定位和鲜明突出的特色是影响一个城市会展业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对比沿海城市可以看出:
一直以来,中部城市都是全国流动展的集聚地,但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展会不突出。
虽然拥有着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但中部城市却不依靠这些有效的周边城市群的产业集聚优势举办与之配套的展会,并且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会展业吸引力的展会更是屈指可数。
所以,中部城市的水平不高,自主品牌展会不足,展示品牌力量薄弱。
例如,虽然市早在2008年初,市会展城市排名第六,但高收益的背后,是垃圾展、重复办展现象的时有发生,大多数展览只停留在简单的设计水平,技术含量不足。
这种状况不仅严重损害了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利益,并极大地影响了市展会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树立[25]。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市培育出了国际少林武术节等知名品牌,但在影响力和行业作用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总体而言,会展业仍然是以数量扩作为主要的方式,还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会展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品牌展会数量有限,产业创新能力弱,会展产业链的合理化、专业化、科学化程度仍有待提升,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会展企业更是屈指可数的[26]。
会展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
3.3专业人才欠缺
展会归根到底还是人的活动,可是中部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有一点欠缺,所以人才一般都是到沿海,所以使得展会方面的人才也少。
既无法吸引相关人员到来也留不住相关人才。
沿海城市因为会展业起步较早,所以积累的人才多,而且毕业的会展专业学生都是向着沿海城市汇聚,并且从事这方面的人才也是不断聚集到沿海城市中。
这些人都经过专业培训,有着丰富的展会经验,另外就是各种配套的广告、策划、公关、宣传等十分充足,真正懂会展各方面运作的高级人才也不稀缺。
这些都为沿海城市会展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对比沿海会展城市,中部城市高端专业人员匿乏,产业集群水平低。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会展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表现的后劲十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和支持展览的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这是目前中部城市会展业所缺乏的。
在会展行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中部城市中,熟悉国外会展行业的惯例、精通会展产业操作流程、熟练掌握外国语言及相关网络技术、富有会展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缺乏,已成为中部城市发展会展业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中部城市具备展览资格的公司里,有实力长期办展的公司可谓是屈指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中部 城市 会展 发展战略 研究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