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过程举例.docx
- 文档编号:24213353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87KB
汉字的演变过程举例.docx
《汉字的演变过程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的演变过程举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字的演变过程举例
汉字的演变过程举例
【篇一:
汉字的演变过程举例】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
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
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
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
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
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
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
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
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
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
【篇二:
汉字的演变过程举例】
汉字的最初模样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笔画比较粗壮,大小也比较匀称。
图为毛公鼎及铭文。
古老的密码:
战国文字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
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刻有秦国文字——大篆的石鼓汉字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图为秦始皇。
秦代的统一文字:
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
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汉字的演变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图为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edu/dgkt/yw/dd021501.htm这个网上有很详细的例子,是用动画形式做的
【篇三:
汉字的演变过程举例】
汉字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一直担任着重要的一个角色,那么我们真的了解汉字吗?
它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担当记载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同时更是人们沟通的重要手段,可以说汉字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汉字一直以来像一个迷一样伴随着我们,虽然研究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也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但是对其说法却一直是众说纷纭。
那么到底历代中国学者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汉字的起源有着怎么的说法,今天我们不妨来一观究竟。
一: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
(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
声、形、象、数、理。
汉字主要分为象形字、会意字及形声字三类。
一类、象形字:
如“日、月、山、川”等,都是描摹事物的形状的。
这些是狭义上的象形字。
二类、会意字:
如两个“木”组成一个“林”字,两个“火”组成一个“炎”字。
指用会意法造出的字。
三类、形声字:
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通常是两个字符组成的复合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形旁(意符)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旁(声符)组合而成。
形旁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旁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形声字是最能量产的造字形式。
关于汉字的演变过程下面就来来具体看看吧,我们不得不说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
汉字的演化过程有八部分: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如果具体说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其实还难以断定。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铜器上的文字。
这样说来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所以可以推测出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应该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
距今约四五千年以上,应当在新石器时代。
从二里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所出土的陶符中我们也能够见到许多类似物象的图画文字,在此基础上这些图画文字与陶器花纹中的表意图案演变为记词字符。
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就成为了一种文字体系。
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之久。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人们采用了这样的几种记事方法:
1、结绳和契刻记事
(1)结绳记事
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
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
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
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2)契刻记事
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2、图画文字
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存在着不足之处,所以使得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方式来记事,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
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
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
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
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3、甲骨文
中国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
甲骨文字,帚(妇):
这个字是“帚”像一把用植物做的笤帚,上部为帚苗下部为帚把,有的中间还有绳索捆扎的样子,在甲骨文中有时帚苗方向朝左,有时帚苗方向朝右。
至今中国北方还在用高粱,黍子杆做笤帚与字形很为相像。
“妇”的繁体字为(妇),因为过去的女人在家里主要是做家务的。
甲骨文的“车,特别像一辆我们在博物馆或历史书里看见的古时候的车。
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看出人们在造字时分为象形法,会意法和形声法,也就是已经出现了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
再看看看看象形字,“日”就是个圆圆的太阳,“月”就是弯弯的月亮,“水”向条小溪,“牛”特别突出了两个犄角。
而会意字里“明”意为“日”和“月”带来的光明。
“旦”意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具体对策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字。
(1)“婴”会意字:
1.金文的形体,上部是“贝”,下部是“女”,表示妇女项上由贝做成的装饰品。
2.是小篆的形体,上部是两贝,其意不变。
3.简化字。
“婴”字的本意是用贝做成的项链。
义为“缠绕”、“围绕”,如古人陆机曾说:
“世网婴我身。
”世网比喻世事。
就是说:
世事把我缠绕住了。
“婴”字由项饰即宝贝。
引申为婴儿之义。
(2)“孕”会意字:
1.甲骨文,外部是一个人面向左侧而立,腹中有一“子”,诚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样子。
2.小篆,上变成“乃”字,已无人形了,下部的“子”依然存在。
3.楷书的写法,由小篆演变而来。
相信关于形声字我们都都很熟悉,例如:
“爸”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结合;“芭”字是由“巴”和“++”搭配而成。
4、金文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
钟和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又叫钟鼎文)。
金文的形体和结构与甲骨文相似,但因为金文是把字刻在模子上再浇铸而成,比较容易写。
所以它的笔画特点是:
字形圆转,大小均匀。
象形性比甲骨文有所降低,字的定型性有所提高,但还有较多的异体字。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法,更形象生动逼真。
5、汉字的持续演变
(1)大篆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
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缺点是字体繁复书写不方便。
(2)小篆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由于它的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钦睐,又因为它的笔画复杂行事古怪,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一些印章刻制上一直采用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3)隶书
到了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书写变的简便,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
(4)草书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因它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又进一部发展成为今草。
到了唐朝,又有了抒发情怀,寄情于笔端而表现的狂草。
(5)楷书
随后柔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一直使用到现在它的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直,有撇、捺和硬钩,更便于书写,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就是由楷书演变而来的。
(6)行书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二:
汉字演变规律
汉字的演变规律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如果将汉字演变规律与文言文教学结合起来,将会对文言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对汉字的变化、造字的方法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并将其变化规律与文言文教学相结合,探究汉字演变规律对文言文教学的影响和帮助。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包含数千年的文化内涵,反映我国的民族精神。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交际符号,但是汉字的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是无法忽视的。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文意理解不透彻,很多文字、词语都无法准确领会其含义,这对文言文的学习极为不利。
将汉字的演变规律及文化内涵引入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从汉字文化的角度出发,理解文字的本质,进而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1、汉字的字形演变对文言文教学的帮助
通过对汉字字形演变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区别文言文中汉字的古今含义。
汉字从创始到现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经过多次的演变,在不断的演变中汉字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人很难通过变化后的汉字理解其古代的含义及想要表达的信息,从而在文言文的理解中存在很大的困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通过对字意的反复背诵记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十分枯燥,使汉字失去特有的文化魅力。
在现代的汉字结构中,很多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省略了部首,而很多汉字的部首恰好存在表意作用,这就使得现代人很难通过汉字的字形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以汉字“生”为例,生的本意是“万物复苏,草木生长”的意思,大多以“生”为部首的字都与“生长”有关。
比如,“产”的繁体字为“产”,其表达的意思就是“生长”,但是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产”字的部首被省略掉,使现代人很难通过字形来理解其真实含义。
一些汉字的部首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使现代人无法通过对字形的观察,领会其原始意义,从而影响其组成汉字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中经常接触到“书页”的“页”,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人只知道其与书搭配的含义,却不知道它在古代汉语中的原始意义。
“页”的繁体写法为“页”,追溯到甲骨文,其字体形态表现的是人体,这是用整体映衬局部的形象表达方式,以身体形象映衬头部特征。
现代一些与头部特征有关的字仍以“页”为部首,比如“颈”、“项”、“领”等都是指脖子。
还有一个经常被人们误解的“颜”字,很多人都只知道“颜色”二字的搭配,并不知道“颜”字的原始意义与头有关,“颜”字最原始的意义是指人两眉之间的位置,这就是现代汉语中将“颜面”二字组合在一起的原因。
有些汉字的部首相同但是含义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果从汉字形体的原始形态来对其进行对比、研究,会发现相同部首的字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以“耳刀”旁为例,在汉字的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耳刀”可以在汉字的左边也可以在汉字的右边,左右位置的不同就会导致汉字含义存在差别。
“耳刀”在左边其最原始的汉字形态是“阜”字,“耳刀”在右边其最原始的形态是“邑”字。
“阜”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土山”,“邑”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城镇”,这就使得由它们组成的字含义差别较大。
比如“陂”“阡”“陌”“陡”“隧”等字都是与山体有关,而“都”“郊”“邸”“郡”“邦”等字都与城市有关。
2、汉字造字法对文言文教学的帮助
古人在造字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主要包括六种造字方法,形声、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和象形[2]。
通过对造字法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对汉字构造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汉字的含义。
接下来将举几个例子分析造字法对文字含义的理解。
会意字中是将两个或多个独体字,根据意思之间的相互关系合成一个字,将这些字的意思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的意思。
比如“休”是由一个“人”和一个“木”组成,意为人靠在树上休息。
“休”字在以后的发展中拓展了单纯的休息之意,也指在高级阶层或者植物、建筑的庇护下,保护弱小的意思,比如当代汉语中的“休战”、“休止”等。
象形字是能够从字形结构上就可以理解其含义,通过对象形字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古今含义的差别。
比如“步”字,追溯到甲骨文时期,“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脚趾朝上的左脚,下部是脚趾朝下的右脚。
古代中的“步”与现代中的“步”存在一定的差别,古代的一步是指左右脚各迈一步。
相对于古代来说,现代的一步只是古代的半步。
这也是“步”字结构的依据。
学生在学习《劝学》时涉及“跬步”,是指古代的半步,现代的一步。
教师通过对“步”字象形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汉字的古今含义,解决学生对文言文字意的疑惑。
假借字的使用,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但是假借字的使用为现代人对文言文的理解带来了很多困难。
被假借的字具有本身的含义,还具有表达同音或近音假借字的含义,这就使得在阅读文言文时,很难确定其具体表达的意思。
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整篇文章或者整段文章的语境具体分析。
比如“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中的“距”字,现代汉语意思中是“距离”的意思,但是这里是“拒”的假借字,意为“把守”,学生通过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形声字在我国的造字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其他造字法比较,略有不同,形声字既有表音的声旁又有表意的形旁,同时,有些字的声旁也兼具表意的作用。
比如“缨”字,“缨”的绞丝旁表示绳子,“婴”表示读音。
在古代“缨”指帽子上的带子,其含义的来源是古代人在孩子出生后都会在孩子的脖子上挂上长命锁等饰物以求平安,所以刚出生的孩子称之为“婴儿”,这也是“婴”表声的含义。
指事字可以分为独体指事字、合体指事字和变体指事字。
独体指事字是指形体上没有出现变更,只是用来表示抽象事物的字。
一般都是以线条符号来对抽象的事物进行指事,比如“一”“二”“爻”等。
合体指事字是指当已有的符号或者文字不能够准确表达抽象概念时,在原有的抽象符号或者文字形象上通过添加线条来引出概念,将成文的文字与不成文的符号组合而成的文字就称为合体指事字,比如“元”、“中”等。
变体指事字是指为了能够准确地表示抽象事物,将成形的文字形象进行变化从而形成新的文字形象,通过变化为人们展现另一层概念,通常变体指事字都是在已成形的文字上进行位置变化。
比如,“幻”“世”等。
3、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文言文教学的帮助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很多演变历程都与民间风俗有关。
比如“箸”的本意是“筷子”的意思,但是在古代造字时并没有“筷子”这个词,而是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由于风俗的忌讳而演变过来的。
古代行船中忌讳说“住”,而“箸”又是生活必需品,所以为了避讳,行船人将“箸”称之为“快”,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筷子”。
一些汉字在现代汉语表达中可以通用,但是在古代的含义却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侵”、“伐”,在现代汉语中都表示战争、侵略,但是在古代中,这两个字却有本质的区别。
“侵”是指直接侵犯他国领土,不需要正当的理由,具有贬义的色彩[5]。
“伐”往往是带有目的性的征讨,需要在战争前,先公布对方的罪行,然后以正当的名义展开战争,用于褒义。
了解了两字的区别,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季氏将伐颛臾”。
古人往往将自然作为崇拜对象,特别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事物,古人会将其视为最高的地位。
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涉及的“社稷”一词,在古代中指土神和谷神。
土神和谷神都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人们视它们为最高的崇拜者,最后把“社稷”引申为国家。
主要是因为土地和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在二者兼备的情况下,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文字的演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文字演化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文字的意思,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文字演变的引入为枯燥、困难的文言文学习注入了新的学习元素,使学生在对文字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了文字的文化内涵,激发了学习兴趣,打破了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从而使文言文的学习更加轻松,同时也为我国文字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合适的契机。
三: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的启示
1、应约定俗成深得民心
文化的发展变化受当时当地的生产力的制约,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因此也会随之变化,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汉字结构系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发生巨大变化,当秦丞相李斯奉命整理统一文字,这是一次人为促进汉字演变的行为,短时期内小篆被推广,六国文字退出历史舞台。
但后来小篆并没有长久坐在汉字王国的宝座,而是像创造它的人们一样,消逝在历史之中,相反,由人民大众创造的隶书迅速赢得民心,成为汉字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汉字改革依托于用字群体,更服务于用字群体,没有群众的支持和传承,何谈改革?
汉字改革应当考虑它的实用性和人们大众的可接受程度。
2、顺应历史发展大势
(1)遵循汉字发展的一脉相承性:
汉字已经使用了三四千年,是中华文明史的载体。
汉字在被人们创造之初就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汉字自传说中仓颉造字到现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自汉代隶书出现之后的两千年间,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基本笔画代代相传,虽有变化,民间也总是创造并流行更为便于书写的手写体(即俗体),但总体其方正端庄的汉字形体是薪火相传的。
(2)遵循汉字简化是必然趋势:
汉字简化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趋势,隶书是篆书的简化,楷书是隶书的简化,现代汉字简化是对楷书进行简化的继续。
中国的汉字简化有其长远的历史,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发达的实际需要,而不是由谁主观、人为地搞起来的。
汉字简化符合汉字演化发展由繁趋简的总趋势,符合人们在使用文字时避难趋易的心理要求。
简化汉字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并且为一些国家所采用,这是不能忽视和无可改变的事实。
中国的汉字不可能不再简化,但今后的汉字简化必须极其谨慎,不能常简多简。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汉字的形体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利各方面应用。
四、汉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一类是以甘肃大地湾遗址的彩陶上的刻符为代表的抽象的、方折形的符号。
另一类是以河南贾湖遗址的甲骨上的刻符为代表的生肖象形的符号。
前者有序地演变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上的刻划符号系列,后者则发展成为大汶口陶器上的图象。
到龙山文化后期,父系社会基本确立,该时期出现了良渚文化玉器上的成组的刻符。
这些刻符,有与大汶口陶器图象相同或相象者,也有与西安等地的刻符相类者,这些刻符可能是当时的雏形前汉字系统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良渚文化处于中国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诞生的前夕,夏朝应该是正式的汉字系统形成的最关键的时期。
对汉字的发扬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汉字可能是仓颉所造。
据说是仓颉根据鸟,兽,虫的脚印所改编的。
不过这只是传说的一种,具体我们接着往下看。
1、仓颉造字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苍颉的人,苍颉是皇帝的史官他长着跟龙一样的面貌,四只炯炯有神的眼睛。
他特别喜欢观察身边和周围的事物也非常爱动脑筋或者是想问题,他每天抬头观察天上星星的变化,看乌龟背上的花纹、雀鸟羽毛的色彩和山川起伏的样子和形象,经常在自己的手上描画事物的形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字 演变 过程 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