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总练习学案中国现代政治文明.docx
- 文档编号:24210566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46.02KB
高考历史二轮总练习学案中国现代政治文明.docx
《高考历史二轮总练习学案中国现代政治文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总练习学案中国现代政治文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总练习学案中国现代政治文明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总练习学案: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
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
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第8讲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
第1课时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起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使之成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本讲知识在2017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在考到的知识点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江苏卷9、浙江卷19。
(2017·江苏卷,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这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
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对北平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的理解和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材料无法表达继承性,排除③。
答案选C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
民族自治区,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民族自治的制度,在各少数民族聚居所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如:
少数民族干部任用,民族政策上的优惠及倾斜,但是在大政方针上必须和中央保持着一致。
特别行政区是指根据宪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的,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地方行政区域,因此,它享有高度的自主权。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3)200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一句话,中央政府关于香港大政方针的宗旨,就是为了香港好、为了香港明天更好,就是为了香港同胞好、为了香港同胞明天更好。
”关于香港的大政方针的特别性与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A、设立区域
B、实施目的
C、社会制度
D、时间期限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之处以及学生再认再现、比较分析能力。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社会制度的不同,应选C。
胡锦涛: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017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我们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他又说,“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
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
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综合检测21)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题。
阅读有关民主的材料:
材料一“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
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慢神和蛊惑青年
材料三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四“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那么,是从西方输入的。
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
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
,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五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材料六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
国家强调对权力的制衡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5)根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
(6)古今中外不同民主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古今中外民主制度的不同模式以及学生分析比较和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
(1)问,从材料中的“成汤”,可知“民主”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而是奴隶社会里的君主,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第
(2)问,雅典的总人口约有40万,拥有公民权的却只有约4.2万,说明有广大的人群被排除在外,不是广泛的民主,陪审、审判人员产生的方式是抽签,采取举手表决,并以慢神和蛊惑青年的罪名获罪,说明雅典实行直接民主,这种以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使不同素养的人都享有同等执政的机会,造成国家权力的滥用;第(3)问,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权力一分为三,之间相互
牵制,根本目的是在于加强皇权,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而西方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与制约,目的是避免专制的出现,其受制于宪法,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表达;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代议制有两种,即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制;第(5)问,材料六反映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扩大了基层民主,基层民主的发展,说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第(6)问,雅典的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代议制,说明民主具有阶级性,具体方式的不同,说明民主政治在每个国家是因国情而异的,要从国情出发,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参考答案】
(1)“民主”指君主,最高统治者。
(2)民主范围狭窄、参政方式原始、国家权力滥用。
(3)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如三省六部制,最终受制于皇权,表达了君主专制统治的特点;西方的三权分立受制于宪法,表达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
(4)具体方式:
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
(5)特点:
扩大了基层民主、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标志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或是中国法制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6)民主具有阶级性;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2017·浙江卷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解析】
从题中材料可知这是1949年9月北平政协会议之前的情况,多样的服装说明了会议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特点,选D;A指的是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不选;B、C两项表述不符合实际,排除。
答案:
D
2.(2017·山东基本能力测试31第2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开幕。
关于这次会议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会议开幕之日北平昼夜长短大致相等
C、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内容,考查的是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A、C符合历史课本的表述;B项符合地理常识(秋分);D项“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应是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D
3.(2017·北京卷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解析】
此题对应课标中“阐述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记忆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是要掌握我国五个自治区设立的时间:
1947年设立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设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答案:
A
4.(2017·江苏卷12)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
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解析】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说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答案:
B
5.(2017·天津卷12)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来了这样一句话:
“男人就是城邦。
”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
权展开了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那么分配。
——根据1953~2017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那么,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7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外民主政治发展的
情况,考查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综合把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问,“男人就是城邦”,即雅典只有男性公民才能参政议政,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民主权利。
第
(2)问,应根据材料信息,总结出选民人数的增多——基本普及成年男子普选权——女性获得选举权——全民普选的递进过程,说明普选经历了漫长的递进过程,是广大人民斗争的结果。
第(3)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农村人大代表比例的增加,这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主化程度逐步加深有关。
第(4)问紧扣上面的问题,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多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2)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已实现全民普选。
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3)变化:
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时代背景: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社会条件: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第8讲中国现代政治文明
第2课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
历史时期
背景
政策
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到1952年底)
外部:
美苏冷战;美国孤立遏制中国
内部:
新中国成立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具体的方针是:
“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与苏联等结盟
历史时期
背景
政策
成就
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3年到1956年)
外部:
朝鲜停战,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内部:
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
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新中国的作用,新中国提升了国际影响力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扩大了在亚非国家中的影响力
在2017年高考中,对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考查,主要是侧重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50年代中期的外交,如海南卷25、上海卷27、江苏卷10等。
(2017·海南卷,2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敌对情绪”,对应方针即“求同存异”。
应选A。
多边外交仅仅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吗?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边外交空前活跃。
很多同学误以为多边外交就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实际上并不局限于此。
多边,就意味着两国以上,就是同时与两个以上的国家开展外交活动。
我们所熟悉的多边外交的形式有:
一是依托某一国际组织。
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
二是参加某一个大型的国际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都是中国多边外交非常成功的事件。
(徐州市2017届高三阶段性检测15)对以下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
【思
路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多边外交的概念和学生读图、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多边外交就是同时与两个以上的国家开展外交活动,三幅图片均能表达这一特征。
应选C。
南海争端与周边外交
南海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近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国在南海作业的渔民。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这充分
表达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近来,南海风云变幻,主权争端升温。
这引发了世界舆论对于中国周边外交的关注。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请回答:
(1)中苏签约后,周恩来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怎样的外交原那么?
图1反映了我国针对两大阵营的尖锐对峙,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采取了哪一个外交方针?
(2)图2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
两国一致同意以什么原那么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那么?
它是谁首先提出的?
(3)图3反映了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历史,这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
为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方针?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图4中,“把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周恩来握手的美国总统是谁?
两人握手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5)图5说明一个互信互利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诞生了,这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这个组织名称叫什么?
性质如何?
【思路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和外交成就。
注意应结合当时的国际背景和具体的外交成就来作答。
【参考答案】
(1)原那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方针:
“一边倒”。
(2)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
周恩来。
(3)1955年。
“求同存异”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成功(或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尼克松。
中美关系正常化(或缓和)。
(5)上海合作组织。
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1.(2017·上海卷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中周恩来这段话是对“求同存异”原那么的阐释,对应万隆会议。
答案:
C
2.(2017·江苏卷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解析】
日内瓦会议(1954年)后毛泽东的“走出去”是指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A不正确;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错误;克林顿执政时期中美关系才被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C不正确。
答案:
D
3.(2017·上海卷3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
①中美建交②粉碎“四人帮”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香港回归
以时间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外交的状况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②项在1976年;①项在1979年;④项在1997年;③项在2001年。
答案:
C
4.(2017·浙江卷21)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
9
6
9
1
9
7
0
1
9
7
1
1
9
7
2
1
9
7
3
1
9
7
4
1
9
7
5
1
9
7
6
1
9
7
7
1
9
7
8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112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此题不仅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的记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排除法来解答此题,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所以排除④,排除答案B、D。
选项A、C的区别在于①②选哪个,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从49个攀升到112个,中国外交打开了全新局面,因此答案A。
答案:
A
5.[2017·福建卷38—
(2)、(3)、(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那么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图1、图2、图3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材料二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材料三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促成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
(2)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原因。
(3)
指出材料三“一边倒”方针的具体表达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
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的重要意义。
【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解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及论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问应对材料一图片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分析,如从第一幅图片作于1858年,得出英国这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幅图片作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二轮 练习 中国 现代 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