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案7篇.docx
- 文档编号:24200566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10KB
三年级科学教案7篇.docx
《三年级科学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教案7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教案7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7篇
三班级科学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学问和技能找出与科学家创造缔造的相像之处,熟悉“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同学提问题的意识,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念,立志做一个小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爱迪生创造缔造的小故事。
出示,老师谈话:
老师今日领大家熟悉一位了不起的大伴侣。
他是谁?
知道吗?
同学回答。
老师叙述爱迪生的故事:
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创造家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很多多的”创造缔造。
你知道哪些呢?
同学回答。
谈话:
不错,电灯就是爱迪生最闻名的一项创造,它的消失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光明的世界。
可是在创造电灯的过程中,爱迪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受了这样一个过程……
老师介绍:
青霉素的发觉和滤毒罐的创造的故事。
思索:
弗莱明和谢林斯基的胜利都是从什么开头的?
让同学进一步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玩玩具,提问题
1、谈话:
提问题原来这么重要,那么你们会提问题吗?
我们今日就开展一个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最棒!
2、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
详细活动要求如下
、活动时间:
5分钟。
、活动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再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好,最有讨论价值。
3、组织同学进行分组活动,示意同学进行小组分工,把提出的问题整理、汇总、记录下来。
4、同学分组进行汇报,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把本组提出的问题告知大家。
5、相互沟通、评价。
依据小组提问题的状况,全班评议,民主评比出班内的最优秀的提问题小组。
三、解读“科学是什么”
1、谈话:
我们的小科学家生涯是从提问题开头的。
那么,在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应当怎么做呢?
2、同学回答。
3、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引导同学自述探究的经受,理解“科学是什么”。
4、回顾今日做小科学家的经受,让同学说说对科学的体会。
三班级科学教案第2篇
科学家是一个泛称,广义上指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熟悉、探究、实践、定义的专业类别贡献者。
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苏教版科学三班级上册教案《做一位小科学家》,欢迎阅读。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方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学问
1.找出与科学家创造缔造的相像之处,熟悉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许多方法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念,做一位小科学家。
学习成果:
估计同学能够
● 初步体验探究。
● 进一步熟悉科学是什么。
● 学习用多种形式相互沟通收集的资料。
● 体验活动有效开展,树立起做科学家的信念。
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进展
层次1:
不知道科学是什么。
层次2知道科学是什么,但不能将科学家的创造缔造相联系。
层次3:
找出与科学家创造缔造的相像之处,熟悉科学是什么。
探究力量:
明确科学是什么,体会做科学家的满意感。
层次1:
同学不能从找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
层次2:
同学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但不能与创造缔造相系。
层次3: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念,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材料:
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
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
圆规、曲别针、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
教学步骤:
三班级科学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1、用试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连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育宠爱小动物的感情,培育用试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看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同学有想法时用试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预备】每组:
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
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老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同学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
“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
为进一步观看与作铺垫。
二、观看金鱼的形状和运动
1、同学观看金鱼的形状和运动。
2、老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
同学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
了解金鱼在形状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看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相互沟通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阅历。
2、争论、设计观看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老师依据同学的相互沟通与争论作出提示:
喂食观看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看金鱼的呼吸。
4、同学观看并记录。
5、老师适时指导并供应信息:
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
同学用试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看到更多信息:
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
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
培育“用试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同学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
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
同学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
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看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便利同学连续观看,猎取更多信息。
留意平常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三班级科学教案第4篇
活动目标:
1.观看并且了解动物与人一样也有家,有自己的生存环境。
2.知道不同小动物有不同的居住地,能初步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3.培育幼儿爱惜小动物,爱惜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预备:
1.多媒体课件《动物的家》
2.山林,土壤、草丛、水的大挂图。
3.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并思索:
课件中有哪些小动物?
说出动物的名称
这些小动物有家吗?
它们的.家都在什么地方?
2.再次播放交互式白板课件,呈现不同动物居住场所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是谁的家?
并把相应的小动物送回家。
3.学习按动物的居住场所进行分类。
如:
山林——狮子,老虎,熊猫等。
土壤——蜗牛,蜈蚣等
水——鲨鱼,鱼,虾等
4.请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动物回自己的家,再次加深幼儿对不同动物的不同居住环境的印象。
5.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小动物的家遭到破坏的情境,请幼儿争论:
“假如小动物们失去了家,会怎么样?
”
——动物失去场所,会面临死亡。
——所以要爱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们的家,让小动物们生活得开快乐心的。
6.参预操作课件中的交互式嬉戏,指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送给他们小红花,哪些是错误的,准时进行制止。
三班级科学教案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2.学问与技能:
熟悉到测量对科学讨论的重要作用。
熟悉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算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行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二、教学预备:
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直尺、树叶、水杯等。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牢靠”。
同学认真观看P66左上的一幅图,说说图上的两条线直吗?
同学用尺子测量。
同学谈感受。
使用测量工具熟悉物体比只凭感官精确牢靠。
2.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出示两片外形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
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指导同学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指导同学测量叶子的`面积。
将叶子放在有方格的纸上,数一数这片叶子占了几格,不满一格算半格。
3.测量容积。
老师出示两个杯子,一粗一细,粗杯中水位底,细杯中水位高,请同学猜一猜哪杯水多。
熟悉量杯和量筒。
指导同学使用量杯。
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4.测量质量。
熟悉各种测质量的工具,了解质量单位及换数率。
学习使用小天平。
A.调整小天平,使它平衡。
B.测量物价的质量。
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
5.测量温度。
熟悉各种温度计。
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6.测量时间。
熟悉秒表的使用方法。
利用秒表测量100米的短跑时间。
用秒表测量一楼到四楼的时间。
7.熟悉各种测量仪器。
略三班级科学教案第6篇
1、果实和种子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猜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看,并用图画的方式描述观看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讨论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头种植一株植物,经受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看、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4、熟悉果实和种子。
5、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6、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
7、知道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德育目标:
1、体验到要细致观看才能得到更精确的信息。
2、情愿开展长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看记录。
教学重点:
1、观看种子的内部构造。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探讨种子“旅行”的方式。
教学难点:
经受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看、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教学预备:
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大小一样的透亮的瓶子、餐巾纸、植物的种子、种植一种植物、同学把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们的“家”一起带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师生互动的目的
集中话题1、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熟悉了植物的各个部分。
谁来说一说绿色开花植物一共可以分为几大不同部分?
2、你们带来了哪些植物?
它们的种子是哪部分?
同学四人小组相互沟通与旧知相联系;
熟悉种子和果实。
探究调查1、这些植物是在哪里生长的?
为什么它们的家在不同的地方?
2、种子是怎样旅行的?
给大家介绍一下。
3、小小的种子能成长成参天大树、开花结果,是多么奇妙啊!
大家想不想看看神奇的种子?
4、引导同学猜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将猜测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
5、知道同学用镊子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或菜豆种子剥开,用放大镜认真观看内部构造。
6、画下所观看到的情景。
7、种子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才能萌发?
组织同学四人小组争论。
老师小结,要求同学回去后做种子萌发的试验并要求记录观看到的状况。
8、你还能提出哪些种子萌发有关、又是自己能讨论的问题?
同学自由发问。
引导同学对问题进行筛选。
引导同学对所提问题进行猜测、设计试验。
9、要想知道真实的状况,应当怎么办?
10、老师交代试验要求及任务,要求同学课后完成。
熟悉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熟悉种子的构造
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在种植中熟悉植物,了解植物
回顾解释用各种方法激励同学进行长期的观看、测量、记录。
引导开头种植一株植物,经受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看、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2、根和茎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多种植物的根和茎进行观看,比较根和茎的不同之处。
2、能设计试验证明植物的根有汲取水分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设计试验证明植物的根有汲取水分的作用。
难点:
熟悉茎的作用。
三、教学预备
带根的各种植物、烧瓶、水、油、棉花、小刀
四、教学过程
一、区分直根和须根。
1、出示大蒜和菠菜。
你熟悉这两种植物吗?
2、观看它们的根有什么不同?
3、叙述:
像菠菜这样,有明显的主根,侧根小于主根的,我们叫它是直根。
像大蒜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四周长出许多粗细相像须毛状的根,我们叫它是须根。
二、熟悉根能汲取水分的作用。
1、叙述:
根对于植物来说特别重要,你知道根有哪些作用吗?
2、同学回答。
3、提问:
你能设计一个证明根汲取水分的试验吗?
4、小组争论。
汇报试验方案。
留意几个条件的掌握。
三、了解茎有各种形态。
1、刚才我们熟悉了植物的根多种多样,那么它们的茎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书上图片,提问:
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争论。
3、汇报并填写习作第三题。
结合同学了解的学问,老师进行适当补充
四、熟悉茎的作用。
1、叙述:
根有汲取水分和养料的作用,那植物的茎又是干什么的呢?
2、同学相互沟通。
3、出示试验装置,叙述:
前几天,老师把这根竹子插入红水中,现在将它取出,看一看,它的叶有什么变化?
同学回答后小结。
五、课外作业
试一试把胡萝卜“头”切下来,摆在浅水盘里,放在阳光下,常常加水,几天后观看有什么变化?
3、叶和花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看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2、能对“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问题绽开对比试验。
3、能够观看并解剖植物的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观看并描述不同的`叶,培育观看力量。
难点:
观看并解剖花。
三、教学预备
各种树叶、花、镊子、白纸
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叶的不同形态
1、出示一片树叶,叙述:
春天到了,很多植物都已经吐枝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你们看,这是一片什么树的叶子?
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观看的很认真,现在老师发给你们一片树叶,请大家看看它的正面和反面有什么不同?
3、同学观看比较后汇报。
二、观看并讨论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提问:
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那么你知道这些养分主要是怎么来的吗?
2、叙述:
大多数植物是利用阳光、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想一想假如没有阳光,叶子能制造养料吗?
3、提问:
你能设计一个试验来证明吗?
师生共同完成试验装置。
三、熟悉花的构造
1、出示几盆鲜花,提问:
你熟悉这些花吗?
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你还见过哪些花?
依据同学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2、同学们都被这些花的颜色和千姿百态所吸引,可你们知道花有哪些部分吗?
同学说说。
3、出示桃花模型,老师把桃花的每一部分摘下来,指导同学熟悉雄蕊、雌蕊、花瓣、萼片。
4、老师示范从外向内的挨次解剖杜鹃花,强调力要小,手要轻。
5、同学解剖自己带来的花,用放大镜观看各部分的样子并画下来。
结合同学观看雄蕊和雌蕊,简要介绍花的繁殖。
四、了解植物传粉的几种途径。
1、叙述:
雄蕊和雌蕊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当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2、提问:
雄蕊上的花粉是怎样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呢?
植物是靠哪些方法来传粉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资料。
六、课外讨论
根据书上讨论植物的向光性的试验做一做,看看有什么发觉?
4、植物和我们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调查、争论,知道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难点:
在分析吃植物的某一部分时,对植物各部分的名称有所熟悉。
三、教学预备
一些植物或图片、课前收集植物对人类的贡献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植物对人类的多方面贡献。
1、叙述: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有生命的物体,包括哪些?
2、提问:
在动物和植物中,你认为谁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亲密?
3、同学回答。
4、叙述:
大部分同学认为植物同我们人类关系最亲密,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5、小组争论。
二、熟悉植物的局部。
1、叙述:
在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都谈到了我们每天都要吃许多植物,你能说说平常都吃哪些植物吗?
2、依据同学发言,把植物的名称写在黑板上或贴出相应图片。
3、以橘子为例,提问:
橘子是大家爱吃的水果,我们是不是把整个橘子都吃下去呢?
那吃橘子的哪一部分?
三、熟悉植物各部分及其名称。
1、叙述:
刚才在相互沟通过程中我们知道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有可能被我们食用,它们含有不同的养分,而这六个部分正是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请看p17,这是一株番茄的植物图,在它的生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实,其他植物一般也有这些部分。
你能说出一些吗?
2、请你在活动记录上画一株你熟识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外调查
调查家中的物品,看看哪些来源于植物,是植物的哪一部分供应的。
5、全部总结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猜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看,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看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讨论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看,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看结果。
难点:
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讨论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预备
一些带种子的植物、浸泡过的蚕豆等种子、镊子、放大镜
四、教学过程
一、熟悉种子和果实
1、叙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植物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特别大的,那你知道植物宝宝藏在哪里吗?
2、你见过哪些植物的种子?
它长在哪里呢?
今日老师请大家把自己认为是种子的连同它的家一起带来,让我们一起找一找种子在哪里。
二、熟悉种子的各种旅行方式。
1、叙述:
同学们都知道人们种植植物时,一般是先把它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生根发芽,但也有许多植物不需要人们帮它们播种,而是自己有一种特别的传播种子的方法。
比如蒲公英,你知道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吗?
2、叙述:
蒲公英的种子借助风力来传播的,你还知道其他种子的旅行方式吗?
老师在同学回答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
三、熟悉种子的构造
1、叙述:
植物繁衍后代离不开种子,那种子里有些什么能让它长成一株完整的植物呢?
2、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发给同学每人一颗种子,用手摸一摸,你能想想这颗种子里会有些什么吗?
请你画下来。
3、同学说说自己的猜想,并把画展现给大家看。
四、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1、当我们把种子种到土里后,怎样才能让它生根发芽呢?
你认为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2、你能设计一个试验来证明吗?
小组争论,可以参考书上的试验。
3、相互沟通试验方案。
依据实际状况,让同学回家做或者在班上集中做。
五、同学提出与种子萌发有关的问题。
1、其次课时上,看几号瓶的种子发芽了,为什么其余瓶里的种子没有长出小芽?
2、争论:
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条件?
六、老师发种子,同学课后种植一种植物。
三班级科学教案第7篇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多种感官熟悉水、并能在观看中发觉水的性质。
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看水的结果。
初步熟悉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学问与技能;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试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看,敬重事实,敬重别人的看法。
喜爱讨论与水有关的事情,情愿与同学相互沟通看法。
二.教学预备:
1.老师预备:
烧杯、滴管、蜡纸或锡纸,方糖、木筷子、墨水、曲别针;酱油、牛奶、白醋、糖水、雪碧、水六种液体及热水等。
2.同学预备:
纸巾、硬币、白纸、水杯、调料袋、塑料瓶盖。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讨论了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呢?
让我们通过试验,揭开它的深奥而莫测的秘密。
2.揭题。
自主学习:
1.观看水,描述水。
请同学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仪器或身边的可利用的物体,观看一杯水,你对这杯水有什么新的发觉。
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觉的水的深奥而莫测的秘密多,把你们的发觉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同学分组活动。
老师鼓舞同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讨论:
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
当被水溅出来、洒出有什么现象?
水滴在别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当越来越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时,水形成的圈有什么现象?
几滴水从空气中落下时,呈现什么外形?
……
同学分组汇报相互沟通。
要求从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2.辨认水。
师出示六杯液体,请同学找出哪一杯是水。
老师介绍辨认方法:
“一看、二闻、三尝”。
不熟悉的物体不能任凭尝,以防中毒。
分组活动。
汇报相互沟通。
3.熟悉水的溶解现象。
讨论糖水。
糖水是怎么做出来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变化?
讨论溶解。
同学汇报后,老师强调同学们说的“化了”、“溶化了”等,在科学上叫做溶解。
讨论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在水里。
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说说生活中溶解的应用。
4.熟悉毛细现象。
师演示试验:
窄纸巾的下部插入带色的水中,先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再试试结果怎样?
同学分组试验。
汇报相互沟通。
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水往上爬的现象?
师生共同小结:
科学上把不沿着缝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5.熟悉水的表面张力。
师演示试验:
往硬币上滴水,大家共同数一数,直到水溢出时,一共可以滴多少滴水?
再从多个角度去观看水面,你能发觉什么?
同学分组试验。
汇报相互沟通。
师生争论。
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
理解“张力”的意思。
书上P27下方的图中的试验。
同学共同讨论这些问题。
课后作业;
1.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
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益,还是有害?
2.完成P27下的两个讨论试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