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运操作规程修.docx
- 文档编号:24194027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55.87KB
储运操作规程修.docx
《储运操作规程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储运操作规程修.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储运操作规程修
目录
1、概述5
2、油罐主要参数一览表5
3、运输方式及规模8
3.1原料8
3.2产品8
4、各物料的储存温度8
5、巡检路线及规定8
6、储运工艺流程10
6.1一罐区工艺流程10
6.1.1中质料A进罐流程10
6.1.2中质料A出罐流程10
6.1.3中质料B入罐流程10
6.1.4中质料B出罐流程10
6.1.5开工柴油10
6.1.6含油污水入罐流程11
6.1.7含油污水出罐流程11
6.1.8一罐区倒罐线11
6.2二罐区工艺流程11
6.2.1油污水进罐流程11
6.2.2油污水出罐流程11
6.2.3重质料入罐流程11
6.2.4重质料出罐流程11
6.2.5沥青料入罐流程12
6.2.6沥青料出罐流程12
6.2.7重污料入罐流程12
6.2.8重污料出罐流程12
6.2.9二罐区倒罐线12
7、油罐收付油操作13
7.1内浮顶油罐操作13
7.2拱顶油罐操作13
7.2.1收发油前的准备13
7.2.2储运收付总则14
7.2.3油品收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4
7.2.4油品收发作业后15
7.2.5防止储罐跑油的十项规定15
8、设备操作16
8.1离心泵的操作16
8.1.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16
8.1.2开泵操作16
8.1.3停泵操作16
8.1.4换泵操作16
8.1.5离心泵的维护17
8.2螺杆泵的操作与维护17
8.2.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17
8.2.2启动17
8.2.3停泵18
8.2.4切换18
8.2.5泵的维护18
8.3搅拌机操作18
8.3.1起动前的准备工作18
8.3.2启动操作19
8.3.3停机19
9、油品加温操作20
9.1油品加温要求20
9.2油品加温操作20
9.3油品加温注意事项21
10、油品调合22
10.1调合的目的22
10.2调合一般要求22
10.3调合安排22
11、油罐脱水23
11.1油品脱水注意事项:
23
11.2油水鉴别方法23
12、清罐作业23
13、废气回收24
14、计量操作规程24
14.1检尺术语24
14.2计量器具和材料24
14.3计量操作事项25
14.3.1储油罐液位高度测量(人工测量)25
14.3.2油罐车液面高度测量(人工测量)25
14.3.3储油罐罐底水高测量26
14.3.4油品温度测量26
14.3.5油品密度测量(密度计法)26
14.4检尺操作27
14.4.1检实尺27
14.4.2检空尺27
14.4.3检水尺27
14.5测温操作28
14.6采样操作28
14.7海运装卸船计量28
14.8检尺、测温、采样安全注意事项28
15、汽车收发油台操作规程29
15.1公路装车工艺流程29
15.1.1中质料A装车29
15.1.2装车时废油气收集29
15.2公路装车设施配置29
15.3公路装车计量29
15.4主要设备选型29
15.5公路发油准备:
30
15.6公路发油:
30
15.7卸油操作规程:
30
15.7.1准备30
15.7.2验收30
15.7.3卸油31
15.7.4卸后工作31
15.8发油注意事项:
31
16、码头装卸船操作32
16.1油污水卸船流程32
16.2产品装船流程32
16.3卸压舱水32
16.4抽底油32
16.5吹扫32
16.6装船操作32
16.6.1装船前的准备工作32
16.6.2开始装船33
16.6.3装船即将结束与装船后的处理34
16.6.4油轮离岸34
16.7卸船操作34
16.7.1卸船前的准备工作34
16.7.2卸船35
16.7.3卸油中的检查35
16.7.4卸油完毕的处理36
16.8输油臂的操作36
16.8.1输油前的操作36
16.8.2输油完成后36
16.8.3操作注意事项36
16.9快速脱缆钩操作37
16.9.1使用前的准备37
16.9.2脱缆操作37
16.9.3快速脱缆钩的维护保养38
16.10油品装卸船安全规定38
16.11油轮系、解缆操作规定39
16.12防台防汛规程39
16.12.1一般要求39
16.12.2防台防汛重点部位39
16.12.3汛期检查39
16.12.4恶劣气候下的操作40
17、安全与卫生41
17.1火灾、爆炸危险41
17.2泄漏危害41
17.3毒性危害41
17.4腐蚀危害41
17.5静电危害41
17.6噪声危害41
17.7高空坠落危险41
18、事故处理42
18.1一般事故的处理42
18.1.1凝线42
18.1.2加热器管破裂42
18.1.3阀门不严42
18.1.4闸板脱落42
18.1.5憋压42
18.1.6管线泄漏43
18.1.7抽空43
18.1.8汽车超装或冒顶43
18.1.9码头一般异常现象及事故的处理方法43
18.2特殊事故的处理44
18.2.1停汽44
18.2.2停电44
18.3重大事故及处理44
18.3.1油罐破裂44
18.3.2冒罐44
18.3.3管路跑损45
18.3.4超温超压45
18.3.5油罐着火45
18.3.6码头火灾46
储运操作规程
1、概述
一罐区设计罐容为0.7×104m3,罐区内有2台2000m3中质料B罐、1台1000m3中质料B罐、2台500m3中质料A罐和1台1000m3污油罐,泵区内有2台中质料B装船泵、1台中质料A装车泵。
二罐区设计罐容为3.3×104m3,用于储存卸自码头的油污水及来自20万吨/年油污水再生综合利用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重质料、沥青料、重污料。
且罐区内有2台5000m3油污水罐、2台3000m3油污水罐、2台2000m3油污水罐、2台3000m3沥青料罐、1台2000m3沥青料罐、2台2000m3重质料罐、1台1000m3重污料罐,并配有输送泵9台。
2、油罐主要参数一览表
表1一罐区储罐主要参数一览表
罐号
类型
罐容m3
介质
操作温度
℃
最高储存温度℃
设计温度
℃
安全高度mm
报警液位
mm
泡沫产生器入口
mm
直径mm
TK2101
拱顶
2000
中质料B
55
75
85
13100
13600
14060
TK2102
拱顶
2000
中质料B
55
75
85
13100
13600
14060
TK2103
拱顶
1000
中质料B
55
75
90
11000
11900
12480
TK2104
内浮顶
500
中质料A
40
TK2105
内浮顶
500
中质料A
40
TK2106
拱顶
1000
含油污水
常温
常温
50
11000
12000
表2罐区一泵棚泵设备一览表
序号
泵编号
泵名称
流量
(m3/h)
扬程
(m)
功率
(kW)
台
数
备注
1
P2101/1、2
中质料B装船泵
350
70
2
一开
一备
2
P2102
中质料A装车泵
60
60
1
注:
一罐区中质料A、中质料B选用离心泵
表3二罐区储罐主要参数一览表
罐号
类型
罐容
m3
介质
操作温度
℃
最高储存温度
℃
设计温度
℃
安全高度
mm
报警液位
mm
泡沫产生器入口
mm
直径
mm
TK2201
拱顶
5000
油污水
40
60
80
14800
15350
15810
21000
TK2202
拱顶
5000
油污水
40
60
80
14800
15350
15810
21000
TK2203
拱顶
3000
油污水
40
60
80
13000
13620
14030
17000
TK2204
拱顶
3000
油污水
40
60
80
13000
13620
14030
17000
TK2205
拱顶
2000
油污水
40
60
80
12400
13700
14060
14000
TK2206
拱顶
2000
油污水
40
60
80
12400
13700
14060
14000
TK2207
拱顶
3000
沥青
130
150
160
13350
13620
14030
17000
TK2208
拱顶
3000
沥青
130
150
160
13350
13620
14030
17000
TK2209
拱顶
2000
沥青
130
150
160
13100
13600
14060
14000
TK2210
拱顶
2000
重质料
80
100
110
13100
13600
14060
14000
TK2211
拱顶
2000
重质料
80
100
110
13100
13600
14060
14000
TK2212
拱顶
1000
重污料
120
11000
备注:
本罐区油污水、沥青料、重污料选用双螺杆泵,使得输送高粘度油品时也具有高效率,降低能耗。
重质料选用安全可靠高效的离心泵,以节约能源、确保安全。
表4罐区二泵棚泵设备一览表
序号
泵编号
泵名称
流量
(m3/h)
扬程
(m)
功率
(kW)
台
数
备注
1
P2201/1、2
油污水原料泵
70
2.6MPa
110
2
一开一备
2
P2202
油污水原料泵
兼倒罐泵
70
2.6MPa
110
1
3
P2203
油污水倒罐泵
300
0.4MPa
90
1
4
P2204/1、2
沥青料装船泵
300
0.6MPa
132
2
一开一备
5
P2205/1、2
重质料装船泵
350
70m
110
2
一开一备
6
P2206
重污料回炼泵
6
0.2MPa
5.5
1
3、运输方式及规模
3.1原料
原料油污水以海运方式进罐区,年周转量36.36万吨。
3.2产品
1、中质料A以公路方式出厂,年周转量6100吨。
2、中质料B以海运方式出厂,年周转量34100吨。
3、重质裂解料以海运方式出厂,年周转量45500吨。
4、沥青料以海运方式出厂,年周转量110800吨。
4、各物料的储存温度
中质料A为40℃,中质料B为55℃,油污水40℃,重质裂解料80℃,沥青料130℃,重污料120℃。
5、巡检路线及规定
第一站的内容;
1各机泵的运转及备用情况是否良好。
2各机泵润滑油是否在油标内。
3盘车是否灵活。
4各阀门,法兰是否有泄漏和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5冬季各排泄点的排泄情况是否良好。
第二站的内容;
1零位罐的脱水及加热是否良好。
2各阀门、法兰是否泄漏及开关是否正确
3各静电接地是否完好无损。
4各排凝点是否正常(冬季防冻、凝)。
第三站的内容
1各罐的出、入口管线阀门法兰是否完好,有无泄漏。
2各罐加热的温度是否在控制指数内。
3各罐液位变化情况是否在安全的位置。
4各罐是否脱水,脱水阀门是否关严。
5冬季防冻防凝各排空点是否正常。
6各机泵备用情况是否良好,盘车是否灵活。
7蒸汽排凝排空点小白龙是否减少。
第四站的内容
1操作人员是否在位。
2现场有无违反安全操作、野蛮操作现象。
3进罐区管线有无泄漏。
4进罐油品温度是否超标。
第五站的内容
1各罐的液位变化情况。
2各罐的加热温度是否在指标范围内。
3各罐的出入口阀门,法兰管线开关是否正确是否泄露。
4冬季防冻防凝(各排空点)小白龙情况是否减少。
5机泵的备用情况是否良好。
备注:
每两小时检查巡检一次,因在生产时产品随时都在变化,特别注意原料罐的脱水,液位的变化,产品的液位变化及产品管线的阀门开关正确无误防开错阀门串油、跑油造成产品的污染。
6、储运工艺流程
6.1一罐区工艺流程
6.1.1中质料A进罐流程
1、中质料A从V114尾气分离罐罐底经P120/1专用管线至两个500m3中质A罐(TK2104~TK2105)。
2、装置运行不正常或开停工时,轻污料自装置通过管线至轻污料罐(TK2105)储存。
6.1.2中质料A出罐流程
中质料A自中质料A罐(TK2104~TK2105)中抽出经中质料A装车泵(P2102)加压后,经专用管线送至装车。
6.1.3中质料B入罐流程
中质料B自WC102通过专用管线至中质料B罐(TK2101~TK2103)储存。
6.1.4中质料B出罐流程
中质料B自中质料B罐(TK2101、TK2103)中抽出经装船泵(P2101/1、2)加压后,经专用管线送至5000吨级码头装船出厂。
6.1.5开工柴油
1装置首次开工时,开工柴油通过槽车,利用中质料装车泵P2102通过管线卸至中质料罐中(TK2101~2102)。
2开工柴油自中质料B罐中抽出经泵加压,经管线送至装置。
6.1.6含油污水入罐流程
6.1.7含油污水出罐流程
6.1.8一罐区倒罐线
在检修、清罐或其他需要时进行倒罐作业。
一罐区所有装置原料罐及产品罐之间可通过其装车泵、装船泵进行倒罐作业。
6.2二罐区工艺流程
6.2.1油污水进罐流程
油污水从5000吨级码头卸船,利用船上卸料泵加压后,经输油臂、专用管线卸至油污水罐(TK2201~TK2206)储存。
6.2.2油污水出罐流程
油污水自油污水罐(TK2201~TK2206)中抽出经油污水原料泵(P2201/1、2)加压后,经专用管线送至装置。
6.2.3重质料入罐流程
重质料自装置通过专用管线至重质料罐(TK2210、TK2211)储存。
6.2.4重质料出罐流程
重质料自重质料罐(TK2210、TK2211)中抽出经装船泵(P2205/1、2)加压后,经专用管线送至5000吨级码头装船出厂。
6.2.5沥青料入罐流程
沥青料自装置通过专用管线至沥青料罐(TK2207~2209)储存。
6.2.6沥青料出罐流程
沥青料料自沥青料罐(TK2207~2209)中抽出经装船泵(P2204/1、2)加压后,经专用管线送至5000吨级码头装船出厂。
注:
沥青料装船泵(容积式泵)设有压控回流设施。
6.2.7重污料入罐流程
装置运行不正常或开停工时,重污料自装置通过专用管线吹扫至重污料罐(TK2212)储存。
6.2.8重污料出罐流程
重污料罐自重污料罐(TK2212)中抽出经重污料回炼泵(P2206)加压后与油污水原料泵入口线相接与油污水相混合,经油污水原料原料泵加压后,由油污水送装置专用管线输送至装置回炼。
6.2.9二罐区倒罐线
1、在检修、清罐或其他需要时进行倒罐作业。
二罐区所有装置原料罐及产品罐之间可通过其相应的泵进行倒罐作业。
2、考虑到小罐容的罐便于脱水及操作灵活,装置原料油污水设一台专用倒罐泵,用于5000m3罐与其它罐容的油污水罐之间的倒罐。
7、油罐收付油操作
7.1内浮顶油罐操作
1、浮顶油罐新罐投入运行或清罐后,第一次进油前,应先用水将浮盘浮起,然后才能进油,进油量在超过起浮高度容量后方可缓慢将水脱尽。
油罐付油时,不允许抽空,浮顶油罐付油时,在正常情况下液位不得低于油罐的起浮高度。
2、内浮顶油罐的实际贮油高度严禁超过油罐的安全储油高度。
3、空罐进油时,管线内的油品流速应不大于1.0m/s,当油罐的进油口被油浸没200mm后可加大流速,但流速不得大于4m/s。
4、当油罐进出油后,至少30min内不允许人工检尺和采样,以免发生静电火灾。
进出油超过至少30min后,按正常检尺制度执行。
5、内浮顶油罐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内容如下:
6、打开浮顶每个船仓的人孔盖,检查船仓内有无渗漏,每月检查一次;、
7、检查密封装置有无破损、静电导出装置的接头有无松动和脱落、静电导出线有无断开,每月检查一次(进入内浮顶罐浮盘检查时,应开作业票,并有防范措施,方准入罐);
8、进出油管阀门、脱水阀门、应每半年检查一次,操作过程中若时,应尽可能对浮船顶上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进行检测,以保证安全操作。
7.2拱顶油罐操作
7.2.1收发油前的准备
1、对油罐罐体在外观上进行检查,主要是看油罐罐体是否有裂缝、腐蚀、鼓包、变形以及泄露现象。
2、检查罐基础是否完好、有无裂纹、下沉及倾斜等,每年测量油罐基础沉降量。
3、各人孔、进出口阀门、法兰以及排污口等是否有渗漏现象。
4、检查泡沫发生器、喷淋设施以及喷嘴等是否完好有效,泡沫发生器玻璃是否损坏。
5、检查油罐液位计、压力仪表以及温度仪表等是否完好有效。
6、检查油罐接地装置是否完后并符合规范要求。
7、关闭排水管线阀门以及与作业无关的阀门,准备作业。
7.2.2储运收付总则
收付油作业要做到“五要”:
作业要联系,流程要核对,设备要检查,动态要掌握,计量要准确。
具体收付按以下步骤进行:
1、接到调度收付油指令后,要准确记录调度指令(包括时间、指令人、指令内容、接令人),详细了解收付油品种、罐号、动态内容、时间、收付量等内容,并与收付油对方联系,做好记录,并进行复述确认。
2、认真查看收油和付油罐的水尺、油量、加温、质量及设备、管线使用情况等是否符合油品收付的要求。
3、操作员与司泵密切配合对油罐、管线、机泵、阀门等有关设备认真进行检查,改好流程,做好收付油的准备工作。
4、待收、付双方准备好后进行收、付作业,开泵后要检查油品的收付情况是否正常。
5、在收付油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油罐、管线、伴热线、泵和阀门等设备情况,并定时检尺计量,双方核对收付量,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6、严格执行计量仪表两小时巡测制度,以便及时掌握生产动态。
在没有计量仪表或计量仪表失灵的岗位,要认真执行不动罐八小时、动罐四小时检尺制度。
7、油罐进油不得超过安全高度,油罐快收满及要付空时,收付双方要加强联系,及时检查,岗位不得离人。
收满或付完时,先停泵后关阀。
中间切换油罐时,先开后关。
8、收付油作业完后,和对方联系,并做好停泵、关阀和有关管线的处理及检查工作,按规定要求计量、对量,做好有关记录。
7.2.3油品收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收付作业前必须先有调度指令,并与收付对方联系,没有回复指令或未与对方联系,不得进行收付作业;
2、原料油付装置时,付油前必需脱去罐内明水,以防影响装置正常操作;3、油品装车出厂前必须先检查油罐的脱水情况,再进行装车,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4、重质油品进行收付作业时,先开伴热及暖线、暖泵,收付作业完应及时对所用管线机泵进行处理,防止凝冻设备;
5、输送的油温不得超过规定的控制范围,否则必需采取加温或降温措施;
6、在收付油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各种记录,加强与对方得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7、在收付油过程中,要做好油罐、油位、油温4小时记录一次制度,并且要做到数据真实可靠;
8、在收付油过程中,要加强对与收付油管线相连的其它油罐设施的检查。
7.2.4油品收发作业后
1、油罐收发作业后要及时关闭相关的阀门,避免油料外溢;
2、油品收发作业后,达到规定的稳油时间后再进行计量操作(内浮顶罐轻质油品收油作业时稳定时间不少于2小时,发油作业时稳定时间不少于30分钟),计量的操作按照计量操作规程执行;
3、定期对油罐进行检查,储存较长时间的油品要定时进行取样化验,按时出库保证油品质量;
7.2.5防止储罐跑油的十项规定
1、按时检尺,定点检查,认真记录;
2、油品脱水,不得离人,避免跑油;
3、油品收付,核对流程,防止冒串;
4、切换油罐,先开后关,防止憋压;
5、清罐以后,认真检查,才能投用;
6、现场交接,严格认真,避免差错;
7、呼吸阀门,定期检查,防止抽瘪;
8、重油加温,不得超标,防止突沸;
9、管线用完,及时处理,防止冷冻;
10、新罐投用,验收鉴证,方可进油(料)。
8、设备操作
8.1离心泵的操作
8.1.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机泵地脚螺栓、对轮、电机接地线、对轮罩、出入口阀门以及压力表、法兰等是否有问题。
2、盘车2~3圈,转动是否灵活,是否有杂音。
3、检查润滑油是否变质,液面是否达到规定高度1/3—2/3处。
4、检查压力表、阀门、过滤器是否完好,并打开压力表阀门。
5、关闭入口阀,打开泵入口阀,在泵出口放空阀处排除泵体内气体,泵腔内灌满输送介质后关闭放空阀。
8.1.2开泵操作
1、准备工作无问题后,启动电机,机泵在冷却状态下允许连续启动二次,在热态下只许启动一次。
2、当机泵出口压力上升,检查机泵密封、法兰无泄漏后,缓慢打开泵出口阀,此时注意电流和压力的变化情况,当压力平稳后,开大出口阀,直至电流达到正常。
3、机泵启动后,全面检查泵和电机的运行、振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8.1.3停泵操作
1、关闭泵的出口阀。
2、切断电源。
3、关闭泵的入口阀。
8.1.4换泵操作
1、备用泵的准备工作及启动步骤同开泵操作。
2、备用泵启动后,缓慢打开出口阀,同时缓慢关闭运行泵的出口阀,当备用泵的压力、电流正常后,关闭运行泵的出口阀,关闭电源,按“停泵操作”中的有关步骤处理。
8.1.5离心泵的维护
1、按时对所属机泵进行检查。
2、检查机泵有无杂音、震动等,电机和泵体震动不大于0.06毫米,轴承温度在70℃以下。
3、检查润滑油的润滑、冷却等情况,润滑油使用坚持三级过滤。
4、备用泵按时盘车,盘车方向与机泵旋转方向相同,盘车1800。
5、备用泵要保证备用状态,能保证及时切换。
6、各泵的泄漏点及时联系处理。
8.2螺杆泵的操作与维护
8.2.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1、预热泵体,使泵体温度保持在70~80℃。
2、检查机泵各部位有无松动。
3、检查齿轮箱内润滑油是否达到中间标尺,注意不可过高。
4、检查进出口导淋阀是否全部关闭,打开压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储运操作规程 储运 操作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