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y.docx
- 文档编号:24190076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57.76KB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y.docx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y.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y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乾丰镇中学【最新】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网络、报纸等媒体爆料的下列造假事件中,肯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硫磺燃烧来熏蒸粉丝使其变白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D.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
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收集氢气B.
稀释浓硫酸C.
检查气密性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盐酸,产生气泡
B.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C.将铝箔和铁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铁片表面生锈,铝箔表面变黑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结晶时一定要在滤液蒸干时停止加热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C.用硝酸钾固体和水配置5%的硝酸钾溶液的一般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和溶解
D.消除公路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粗盐,这样能使雪较快的融化
5.食物经长时间煎炸后产生丙烯酰胺(化学式C3H5NO)等有毒物质。
下列有关丙烯酰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g
B.丙烯酰胺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C.丙烯酰胺由碳、氢、氮、氧三种原子构成
D.丙烯酰胺中碳、氢元素的个数之比为3:
5
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
B.化学变化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1∶1
D.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2℃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
B>A>C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
D.将t2℃时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B>A>C
8.除去食盐水中氯化钙、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得到纯净的食盐的操作过程有①加过量氯化钡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碳酸钠溶液④蒸发结晶⑤加适量盐酸⑥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不正确的是( )
A.③①⑥②⑤④B.①⑥③②⑤④
C.⑥①③②⑤④D.①③⑥②⑤④
9.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过程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铝和锌与盐酸反应都生成氢气,所以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C.含碳元素的可燃物充分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可燃物中一定含碳元素
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d分别表示相应的物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a=56%B.b=7%C.c=17%D.d=8%
11.某同学想一次鉴别碳酸钠、氯化铵、氯化钾溶液,他应该加入适量的( )
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钙溶液
C.硝酸银溶液D.稀盐酸
1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没,仅通过观察和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其逐一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 Ca(OH)2 HCl Na2CO3B.KCl Ba(NO3)2 CuSO4 NaOH
C.AgNO3 HCl Na2CO3 CaCl2D.Ba(OH)2 KCl Na2SO4 Na2CO3
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足量的锌粉与一定量的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反应
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A.AB.BC.CD.D
14.下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氮气
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铁
硫酸铜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氯化钠
硝酸钾
降温结晶
D
氧化钙
石灰石
高温
A.AB.BC.CD.D
二、多选题
15.某固体可能为碳酸钙、木炭、氧化铁、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高温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取5.6g高温反应后所得固体,向其中加入100克7.3%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浅绿色溶液(假设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固体样品中一定有木炭B.原固体样品中一定无碳酸钙和氧化铜
C.原固体样品组成有两种情况D.生成氢气质量为0.2g
三、填空题
16.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的化学式_____;
(2)2个铵根离子_____;
(3)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17.【最新】11月3日凌晨,我国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对接成功,使中华民族向建立空间站的梦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用铝—锂合金代替传统材料。
铝制品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_____;
(2)宇航员在太空站生活,必须更加注意合理膳食,保障身体健康。
①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宇航员每天至少要补充60毫克的维生素C。
下列物质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是_____(填字母);
A青菜B鸡蛋C牛肉D苹果
②写出在人体内葡萄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8.向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液中加入镁和锌的混合物,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则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滤渣中可能有_____,若向滤液加入氯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溶质有_____。
19.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
丙氨酸(化学式为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
请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丙氨酸分子中C、H、O、N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四、推断题
20.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它们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其中,A、B都是黑色固体,D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常用于配制一种有杀菌作用的农药,E是一种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写出B转化为C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五、简答题
21.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环境问题愈加严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温室效应增强的一点危害。
(2)为解决酸雨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2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可是导线却用铜制而不用银制的原因是什么?
23.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环境问题
(1)塑料的应用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造成的新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2)请写出两条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六、实验题
24.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火柴、药匙、镊子、棉花及以下仪器:
(1)利用现有的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序号由小到大排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补充仪器铁架台和_____,并利用上述仪器_____(填序号,序号由小到大排列)和药品可制取另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制取该气体时,加热试管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不易立即收集的原因_____;
(4)制气体选择发生装置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25.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固体猜想)
猜想1:
未变质;猜想2:
完全变质;猜想3:
部分变质
(实验和推断)
(1)若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样品没有变质。
请评价该方案是否正确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则样品部分变质。
请评价该方案是否正确_____并请说明理由_____。
(3)探究氢氧化钠变质情况。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样品加入适量的水使样品完全溶解,先加入_____,过滤,向滤液中加入_____
_____
该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4)分别取少量的完全变质的样品形成的无色溶液,甲同学向一份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乙同学向另一份样品中加入一定量澄清石灰水,过滤,把乙同学滤液加入到甲同学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请你对混合废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混合废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和实验)猜想1:
NaCl
猜想2:
NaCl、NaOH
猜想3:
NaCl、NaOH、Na2CO3
猜想4:
_____。
请回答哪个猜想不正确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
八、计算题
2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400克稀硫酸均分四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3.5
7
4
4
(1)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
(2)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3)第二次加入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保留0.1%)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漂白机理是和有色物质化合,结合为无色或者浅色的物质.二氧化硫与有机色素结合,从而产生漂白效果,如果一加热,就会还原出原来的颜色.所以为化学变化;用工业石蜡给瓜子“美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用铜粉和锌粉熔合成黄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C
【解析】
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B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D、称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原则。
3.B
【详解】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稀盐酸,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会产生气泡,说法错误;
B、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使酚酞变红,说法正确;
C、将铝箔和铁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铁片表面生锈变红,铝箔表面无明显变化,是因为金属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铝被进一步氧化,说法错误;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说法错误;
故选:
B。
4.A
【详解】
A、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钾固体溶液,一般步骤依次是计算、称量和溶解,不符合题意;
D、盐溶液的凝固点低,可使雪较快地融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5.B
【详解】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5)+14+16=71,故说法错误;
B、丙烯酰胺分子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丙烯酰胺分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故说法正确;
C、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D、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说法错误。
故选:
B。
6.D
【分析】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SiCl4与H2反应生成Si和HCl气体,反应方程式为
:
。
【详解】
A、从图中可知,甲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甲物质的化学式是SiCl4,每个SiCl4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选项A不正确;
B、反应物SiCl4中硅元素显+4价,生成物硅单质中硅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中硅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0价,硅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选项C不正确;
D、图中乙是氢气,丁是氯化氢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氢气的质量等于氯化氢中氢元素的质量,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
A、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说法错误;
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
B>A=C,说法错误;
C、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可采取升温的方法,说法错误;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因此B质量分数大于A,C在t2℃时的溶解度小于A在t1℃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睛】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
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8.A
【分析】
氯化钡能与食盐水中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先过滤出产生的沉淀,再加入稀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最后蒸发结晶,但过量的氯化钡与稀盐酸不反应,而过量的碳酸钠可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氯化钡应滴加在碳酸钠之前,而氢氧化钠可在它们之前、中间、之后滴入,对实验无影响。
。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碳酸钠应在氯化钡之后加入,符合题意;
B、由分析可知,排序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排序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排序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9.C
【详解】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故选项推理错误。
B、铝、锌与盐酸反应都产生氢气,但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C、含碳元素的可燃物燃烧都会生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燃烧有
生成的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显碱性的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C。
10.A
【分析】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故甲是反应物;反应前乙的质量分数为14%,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
,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故乙是反应物;反应前丙的质量分数为6%,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详解】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
,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
,则甲的质量分数应减少14%,则
,故A正确;
B、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
,b=8%,故B不正确;
C.生成的丙和参加反应乙质量比为
,当乙的质量分数为11%时,减少了
,则丙的质量分数应增加17%,则
,故C不正确;
D、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d=10%,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11.B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氯化钾溶液都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二者,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和氯化铵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和氯化钾不反应,现象各不相同,故B正确;
C、硝酸银和氯化铵以及氯化钾反应均出现白色沉淀,现象一样,不能鉴别二者,故C错误;
D、稀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和氯化铵以及氯化钾均不反应,故D错误。
故该题选B。
12.D
【详解】
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a2CO3溶液,与Na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Cl,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OH)2,与Na2CO3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NO3)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KCl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两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a2CO3溶液,与Na2CO3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AgNO3、CaCl2,再将稀盐酸分别滴加至AgNO3、C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是AgNO3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SO4、Na2CO3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D。
13.C
【详解】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不管有没有催化剂,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都相同,有催化剂反应较快,没有催化剂反应较慢,故A错误;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元素一直在固体中,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生成固体铜,再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固体铁,所以固体的量在不断减少,最后有一定量的固体生成,故C正确;;
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随着金属的增加,盐酸将全部反应完,则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相等,故D错误。
故选:
C。
14.A
【详解】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方法正确。
B、除去铁中的硫酸铜,加适量水溶解,铁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附在铁的表面,引进新杂质铜,方法错误;
C、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影响不大,降温结晶析出的是硝酸钾,不能提纯氯化钠,方法错误;
D、石灰石中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但石灰石中含有其他杂质,方法错误。
故选:
A。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AC
【分析】
根据题意,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有碳酸钙高温分解,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把稀盐酸加入高温反应后所得固体中,固体全部溶解,同时形成浅绿色溶液,说明反应后固体中含有铁,故原固体中一定含有木炭和氧化铁;而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铜不与盐酸反应,故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氧化铜;又因为碳酸钙分解生成的氧化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溶液呈无色,且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的质量比与铁和盐酸反应的质量比相等,所以可能含有碳酸钙。
【详解】
A、根据分析,原固体样品中一定有木炭和氧化铁,选项A正确;
B、根据分析,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木炭和氧化铁,可能含有碳酸钙,一定不含氧化铜,选项B错误;
C、根据分析,原固体样品组成有两种情况,分别为只含有木炭、氧化铁和含有木炭、氧化铁、碳酸钙,选项C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0.2g氢气需要5.6g铁与100克7.3%的稀盐酸完全反应,但是原固体样品中还可能含有碳酸钙,因此5.6g高温反应后所得固体不一定是纯净的铁,加入100克7.3%稀盐酸不一定能生成0.2g氢气,选项D错误。
故选AC。
16.
【详解】
(1)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为硫酸,硫酸的化学式为
;
(2)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
;
(3)氯酸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则氯元素化合价+5,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化合价为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氧元素,它们形成化合物为氧化铝,其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氧元素化合价为-2,氧化铝化学式为
。
17.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AD
【详解】
(1)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铝制品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①A、青菜富含维生素C;B、鸡蛋富含蛋白质;C、牛肉富含蛋白质;D、苹果富含维生素C。
故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是:
AD。
②人体内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Mg+2AgNO3=2Ag+Mg(NO3)2Mg、Zn和Cu(名称也可以)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镁(名称或化学式都可以)
【分析】
镁、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和锌,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若镁不足,则锌再依次和硝酸银、硝酸铜反应,故一定能发生镁和硝酸银的反应。
根据反应顺序,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有镁、锌和铜。
若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银,根据反应顺序,滤液中有硝酸镁、硝酸锌和未反应的硝酸铜。
【详解】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可能有镁、锌和铜;③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中溶质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镁。
19.
(1)3:
7:
2:
1;
(2)15.7%
【详解】
(1)1个丙氨酸分子由3个C原子、7个H原子、2个O原子、1个N原子构成,所以C、H、O、N的原子个数比为3:
7:
2:
1;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
3+1
7+16
2+14=89,N元素的质量分数=
。
20.CO2黑色固体变红色(或紫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D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常用于配制一种有杀菌作用的农药,则D是硫酸铜;B是黑色固体,可以转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y 学年 九年级 学期 期中 化学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