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中考复习大全.docx
- 文档编号:24174971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5.43KB
初一文言文中考复习大全.docx
《初一文言文中考复习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文言文中考复习大全.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文言文中考复习大全
第5课:
童趣专题训练课
备战2013年中考:
《童趣》历年中考试题汇编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 强:
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
___________
(3)捉虾蟆,鞭数十 鞭:
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1.作者所获得的物外之趣有哪些?
怎样才能获得这些乐趣?
2.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 徐喷以烟 (3)鞭数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6.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2分)
三.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兴正浓 (4)鞭数十
1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0.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3分)
四、(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
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
(4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代文学家。
(3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 )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5分)
⑵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 )( )
⑶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 )
⑷以土砾凸者为丘。
( )( )
⑸凹者为壑( )( )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4分)
明察秋毫:
鹤唳云端: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4.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
(3分)
有想象之趣,比如:
有细察之趣,比如:
有童稚之趣,比如:
5.各写一个含有下列词的成语:
(3分)
张( ) 昂( ) 素( )
6.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③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7、文章开篇写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8、“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5分)
9.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3分)
10.“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
(3分)
11.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
(3分)
12.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 。
(3分)
1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
(3分)
14.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
(4分)
15.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分)
16.文中的一个被动句是 。
(3分)
17.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是。
(3分)
18.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3分)
19.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3分)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20.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3分)
21.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3分)
22.“双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的意思是。
(3分)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文中“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儿童怎么样的心理?
11、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
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12、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9.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第6课《论语十则》专题训练课
习题精选一
一、字词知识
1.给下面画线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默而识之( )不亦乐乎( )诲人不倦( )人不知而不愠( )诲女知之乎( )
2.解释下列画线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厌(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吾尝终日不食。
二、句子翻译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已成为人们习惯用的成语,请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下列成语的含义。
1. 温故而知新
2. 诲人不倦
3.不耻下问
4.学而不厌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内容理解
下列各句是谈学习态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
将序号填入答案中。
1.不耻下问2.默而识之3.学而不厌4.温故而知新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谈学习态度的有___________谈学习方法的有_____________
四、文学常识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 )
2.《论语》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 )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代鲁国人。
( )
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
5.《论语》中所说的子贡是孔子的同学。
( )
五、阅读《论语》第一则,完成练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1.解释词语。
①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则主要讲 的愉快, 的珍贵, 的修养。
3.“不亦……乎?
”相当于今天的 句式,是_________的意思。
4.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
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
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
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
六、阅读《论语》第五则,完成练习。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1.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子贡是孔子的养子,知道孔子鄙薄卫国大夫孔圉的为人,因此对孔圉死后被赐予“文”的谥号不理解,就向孔子请教。
B.这是《论语》十则中唯一的对话体,既谈了学习态度,也讲了学习方法。
C.孔子主张为人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D.孔子赞扬孔圉是借题发挥,教育弟子们要勤学好问,勇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不耻下问”的正确译句是( )
A.不愿意耻辱地问下去。
B.不愿意耻辱地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请教。
C.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请教当作耻辱。
《论语》中考题集锦
(2006年安徽省(课改区))
[三](15分)
《论语》四则
①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⑨子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
“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piánnìng)]善于花言巧语,丽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
(2)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内容主张
第①则择师之道
第②则交益友,拒损友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
答:
(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课程)
(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7-11题。
(15分)
[甲]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乙]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此谓何器也?
”对曰:
“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
“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
”对曰:
“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
“呜呼!
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
”(《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
倾斜。
②宥(yòu)座:
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
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
哪里,怎么。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4分)
(1)知之为知之()
(2)是知也()
(3)思而不学则殆()(4)满则覆()
8.翻译上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文字。
(4分)
(1)诲女知之乎?
译文: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译文:
9.[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
(2分)
11.
(1)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
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1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这样做有必要吗?
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年安徽省课改区)
《论语》四则
①子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③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译文:
(2)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内容主张
第
(1)则择师之道
第
(2)则交益友,拒损友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答:
(2010年吉林省)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论语(节选)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述而》)
子曰: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
子曰:
“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
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识:
记住。
厌:
满足。
好古:
爱好古代文化。
及:
赶上,追上。
鄙夫:
鄙陋浅薄的人。
亡:
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
(1分)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2分)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2分)
答: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2分)
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2分)
答: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2分)
答: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4分)
答: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2010年云南省曲靖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二).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三)
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四)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五)
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六)
于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七)
子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八)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图:
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之:
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而:
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答: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
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答:
D.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发问为羞耻。
2013年中考模拟训练集锦
练习(A卷)
一、积累与运用
1.结合课文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温故知新()②何以谓之文()
③学而不厌()④诲人不倦()
⑤敏而好学()()⑥不耻下问()
2.判断题
⑴“不亦君子乎”中的“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⑵“学而不思”的意思是学习不集中思想。
()
⑶“不耻下问”意思是说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耻。
()
3.填空题
⑴《论语》是记录 的书,共 篇, 家经典著作之一。
⑵孔子,名 ,字 , 时,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⑶孔子在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⑷孔子曰:
“,,,!
”体现了孔子谦虚的精神。
4.选择恰当的名句、成语填入各句的空白处。
(填字母)
A.学而不厌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温故而知新
D.不亦乐乎 E.诲人不倦F.学而不思则罔
①“”,这是很有道理的,少数同学认为复习旧课是“炒现饭”,没意思,这是不正确的。
②毛泽东同志曾用孔子的名言教导我们: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对人家“”,我们应该取这种态度。
③要想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必须学会拜师。
除了学校的老师外,社会上到处都能找到自己的老师。
所谓“”,这话一点也不假。
④为了办好这期黑板报,宣传组的同学设计刊头,撰写稿件,编辑资料,忙得“”。
二、阅读与感受
1.下列句子朗读中,停顿处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B.思而/不学则殆
C.择其善者/而从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
3.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文句。
(1)温故知新()
(2)见贤思齐()
(3)任重道远()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4.选出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不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就学习,选择他们的缺点(自己如果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5.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有的风格:
。
(2)“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是。
(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是。
(4)子曰:
“,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学而》)
(5)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泰伯》)
6.《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固定为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看《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2)子谓《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
(3)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文言文 中考 复习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