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工作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4170852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09KB
教务处工作总结.docx
《教务处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务处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务处工作总结
教务处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是学院内涵持续提升、成功入围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一年,也是我处卧薪尝胆、破釜沉舟,以压倒一切的勇气争取省“十一五”重点项目建设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年。
教务处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以“三抓三创”为契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现总结如下:
一、迎难而上,勇挑重担
(一)全力承担示范校创建任务。
我处总结、吸取去年创建示范院校的经验和教训,克服失利所带来的压力和焦虑以及常年创建所带来的疲倦和辛苦,对教务处负责的14个二级指标(其中9个为关键指标)和2个主要建设项目重新构思,全面总结和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工作经验,准确提炼其特色,充分展示我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亮点和优势。
每个二级指标都是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最多的改了15稿。
专家组现场考察期间,教务处深思熟虑,就教师、教学、实训等工作全方位进行策划和准备,确保学院在稳健的教学秩序中迎评。
创建期间,全处人员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没有请过一天假。
晚上教务处各办公室的灯光经常是通霄不息,人困了打个盹,饿了吃个方便面。
全处人员无条件服从工作安排,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特别是易爱良处长,在创建工作处于最后冲刺阶段接到母亲病危的消息,他强行把担忧和痛苦压在心头,仍然坚守创建工作一线,直到母亲去世的当晚才赶到家里。
全体人员全力拼搏,圆满地完成了学院交给的创建任务。
(二)做好省级重点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
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教务处全面负责牵头组织省级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重点实习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
一是精心策划,及时制订了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实习实训基地的申报工作方案,确保申报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二是积极做好重点项目的申报遴选工作,2007年12月底组织机电工程系、财经贸易系共2个专业、2门课程、1个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了文件的申报工作,2008年5月初根据学院决策,重新调整在制造大类和资源大类中申报,最后,确定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2个专业,《电气控制与PLC》、《机械设计基础》2门课程及煤矿安全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等教学项目作为省级以上重点项目申报对象。
三是全程参与了重点项目建设和申报及专家组现场考察期间过程中的方案论证、技术指导和进度督查等工作。
四是积极做好精品课程、精品专业录像拍摄与编辑,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网站建设与管理等基础性工作。
五是做好申报材料修改、上传与汇编等服务工作。
学院申报的2个省级精品专业、2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习基地成功入围。
其中易爱良同志作为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负责人蹲点资源系,全程参与了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建设与申报工作。
(三)完成了申报省级文明高校和党建评估的相关工作。
在创建湖南省文明高校活动中,一是完成相关指标体系近60个资料盒的材料准备工作。
二是以院风、教风建设为重点,以学院成功入围省级示范校建设项目为契机,积极开展了文明创建工作。
在党建评估工作中,一是完成了学院交给的相关党建评估工作任务和材料。
二是积极开展教务支部的自建、自查、自纠工作,形成了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拼搏、乐于奉献的教务支部团队,易爱良同志被评为学院2008年度“十佳”优秀教育工作者。
(四)做好省级重点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
教务处配合机电系组织做好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院07年立项的重点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基地的中期检查。
专家组对师资认证培训基地开展的社会服务与发挥的辐射功能予以高度评价。
(五)完成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新方案相关数据采集工作。
秉承查清家底、科学发展、争创示范的原则,严密思维,科学策划,强化内涵,重点围绕实践教学条件、课程设置、顶岗实习与录用、产学合作、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等指标反复核审,数易其稿,圆满完成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相关工作任务。
二、深化改革,提升内涵育特色
本着“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宗旨,我处于2008年下学期牵头举办了教育教学改革论坛,学工处、机电系、财贸系、电信系分别承办了“德育与素质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分论坛。
我处在校园网开通了网上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根据每期论坛主题设置网上分论坛,网上分论坛长期开通,师生通过注册上网参与论坛讨论。
我处教研科承担网上论坛的日常管理及相关协调工作。
教育教学改革论坛的举办,为进一步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培养特色搭建了平台。
(一)专业建设落到实处。
我处始终坚持专业建设的龙头地位,把它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指挥棒。
一是组织各系部各专业开展市场调研,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明确专业面向的实际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专业建设提供依据。
二是根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和学院的实际,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完善了学院2007-2010年专业建设规划,将重点建设专业大类调整为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的制造大类和以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为主的资源测绘大类。
三是新增了矿井通风与安全、应用英语2个专业,使学院专业建设大类增至11个、专业总数达42个,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四是通过教学工作例会安排部署专业建设工作,明确专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为下一阶段开展专业评估做好准备。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落到实处。
第一,构建了“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煤矿开采技术、安全技术管理等资源类专业成功地把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建在了我院,同时,结合娄底煤炭生产大市特点,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行业支持、学院承办、市场化运作”的办学模式,实现了订单培养,对学生免费资助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制造类专业,通过与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与生产啤酒贴标机等产品,把企业搬进车间,把教室搬进工厂,把工厂搬进教室,并与湖南湘圆农机等企业筹建了湖南省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专业+车间和师傅带徒弟式的建设模式,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机结合。
第二,初步构建了工学结合背景下开放式、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不断完善与各种工学结合方式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制度、学生考核评价制度等,创建了柔性化教学管理体系,使校企合作逐步深入。
第三,以电信系、外语系学生暑期顶岗实习为契机,组织召开了暑期实习师生座谈会及经验交流会,系统总结电子信息工程系与外语系06级、07级学生分别在深圳、北京等地进行的为期三个半月的暑期实习模式,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示范。
第四,订单培养比例持续增长。
与市经济开发区的五江集团、三一重工等及华菱涟钢、深圳智邦、深圳毅俊等企业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数控技术、SMT班、DMD班、五江班等订单班的班级数与总人数稳步上升。
第五,协助系部依托优势专业和产学研实体,兴办了相关产业。
财经贸易系组建的弘智商务咨询公司、机电工程系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等实体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实施工学结合的学习模式提供了平台。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
一是以《电气控制与PLC》、《机械设计基础》等省级精品建设课程的课程改革为前导,专题探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工作,逐步树立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相适应的课程建设理念,初步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是构建课程遴选机制,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三是加大课程整合力度,根据行业企业标准及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删减无用、少用、过时的内容,对内容重复、交叉的课程进行整合。
四是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及其要求直接列入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中包含与专业相对应的、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是订单班的课程根据订单合作企业的标准和要求量身打造。
六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课程和课程体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落到实处。
一是贯彻了“教、学、做”合一的原则,积极推广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形成了“教室、车间合一”、“学生、学徒(员)合一”的教学模式。
二是根据教学目标及学情和教学情境的变化,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法,在实训教学中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现场教学体验法。
如在《3dsmax》课程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与真实项目,采取真题假做和假题真做的方法,真正体现“教、学、做”合一。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将图、文、声、动画融于一体,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网络功能。
四是课程考核与评价坚持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资格取证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多元开放的动态测评体系。
(五)以赛促训机制落到实处。
财经贸易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公共事务管理系、机电工程系等代表队参加省教育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200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冬季技能大赛等大赛获得了一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12月份,教务处牵头承办了2008年度湖南省计算机应用技能竟赛,来自全省41所大中专院校代表队的217名选手参加了此次竞赛,大赛组织严密,紧张有序,得到了举办单位省劳动社会保障厅的高度肯定和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由18人组成的代表队参加本次大赛共有9位师生获得个人比赛前四名,易瑜、梁亮理获“湖南省技术能手”称号,其余选手均获得优秀选手称号,并一举夺得全省团体总分第一名。
(六)教学成果培育落到实处。
教务处在日常工作中十分注重创新和积累,及时发现和总结亮点,并将这些亮点在实践中进行推广,形成特色,从而培育我院的教学成果。
今年,共组织申报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高职会计专业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应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虚拟职场的创设与实践》三个省级教学成果奖,我处有二位同志参与了刘演林院长牵头申报的教学成果。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谋发展
(一)教学基本文件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体系。
组织制订了《娄底职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制度,使教学管理更为科学、规范、严谨。
二是组织修订和优化了《娄底职院2007-2010年专业建设规划、精品专业建设规划、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使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思路更为清晰、方向更加明确。
三是根据《关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试行)的原则意见》,组织修订了07级、08级专业教学计划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
(二)教师队伍“双师”建设。
配合组织人事处,一是鼓励教师利用假期下厂锻炼、外出进修、培训及职业资格取证,全年共有数十名教师外出培训。
二是严把大专新任教师入门关,对40多名新任大专课教师进行了试讲。
三是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重点项目建设团队,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获得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省级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等团队拥有省级专业带头人和教授各一人。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一是建成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功能完备、管理规范能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
完善充实了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财经商务实训中心、煤矿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农林技术实训中心,使学院教学仪器设备增至近2938万元,保证了每个专业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室。
二是形成了模拟生产一线或就业岗位职场环境的校内实验实训环境。
各专业实训场所的建设按照单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训练的过程和企业真实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建设。
三是开发了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综合实训项目。
四是建设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与就业一体化基地。
五是通过整合、充实、改造等方式,圆满地完成了南校区教学仪器设备的整体搬迁工作。
六是改革了通用实验室管理体制,对通用计算机实验室、制图室由实习中心进行统管,接管过程中对全院机房进行了维护和技改,设备运行状况和开出率、利用率得到了较大提高。
(四)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
在校园网上建成了省级、院级精品课程与精品专业网站,已有2门省级精品建设课程、10门院级精品及精品建设课程、2个省级精品建设专业、9个院级精品及精品建设专业的教学资源挂在网上,为构建融纸质、电子、网络于一体的立体化校本教学资源库打下基础。
四、双证并举,技能鉴定创新高
一是全面落实《娄底职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和实施《专业技能培养标准》,强制实行毕业生“双证”制,各专业把职业资格取证课程融入了专业教学计划,《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等课程实行了以证代考,加强了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训。
二是学生考证热情高涨,共有5100余人次参加了车工证等28个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等级考试,通过率达98%以上,创学院历史之最。
三是申报的计算机高新技术(ATA)考试站通过省劳动社会保障厅评审并授牌。
我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被省劳动社会保障厅评为优秀职业技能鉴定所。
五、革新理念,创新教研求质量
(一)创新教研教改工作。
教研活动在研究模式、内容、广度、深度、方法、激励措施上取得了较大突破,教研工作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一是在研究模式上确立了以教研课题和专题教研活动项目为主,以常规教研活动为辅的模式;二是在研究内容上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方面的专题研究;三是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广泛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讲座法、调研法、分析实证法等方法;四是专题教研活动项目实行立项结题评审制,共确定院级专题教研活动127个,结题专题教研活动23个;五是举办院级讲座22个,系级讲座48个,公开课、集体备课等常规教研活动298次。
(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丰收。
今年,我院共申报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11项,有刘演林教授申报的《中国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邹松建副教授申报的《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刘高永副教授申报的《多元开放的高职技能培养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研究》、唐立伟老师申报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开发研究---以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范例》四项课题获准立项。
(三)成功举办08年说课比赛。
教务处组织举办了第三届教师教学比武暨2008年度说课比赛。
比赛分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系部分别组织本系部教师进行了预赛,共有220余名教师参加了预赛;教务处组织经系部推选和随机抽签方式产生的21名教师进行了说课比赛决赛,比赛现场秩序特别好。
说课比赛的举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执教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相互学习、交流提供一个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教学简报发挥引导作用。
本年度共编辑刊出8期简报,在宣传高职教育理论与政策,介绍人才培养经验,提炼教育教学特色,传播校内外教学新闻、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和舆论导向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与加强。
六、强化管理,质量监控重机制
(一)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学院“一套制度、五级监控、六位一体、九种方式、九项内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从体制、方法、手段上保证了教育教学重点环节、重点内容的质量评价与监控,科学地构建了全过程、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二)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一是和督导团一起组织好对系部的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并结合平时的随机抽查,及时处理和整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保证了学院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行。
二是加强对系部教师调、停课管理,全年调、停课比例比去年减少了20%。
三是召开学生座谈会11次,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完善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搭建了学生参与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桥梁。
加强了对全院260余名信息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了学生信息员对教学信息反馈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全年学生反馈教学信息370余条,回答和处理了130条。
五是实施网上学生评教,保证了学生评教的便捷性、真实性,学生参评率大幅度提高,全年参评率平均为93%以上。
七、实施标准,常规管理有秩序
(一)全面实施ISO9000标准。
通过培训,我处有五名同志获得了管理体系内审员证书,有三名同志参与了学院的内审工作。
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树立了教学全过程管理、全员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进一步明确各主要教学工作的工作程序,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强化制度执行。
(二)学期开学工作准备充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学期开学开课教务处总能做到未雨绸缪。
一是组织系部提前做好教学任务落实和教材征订工作,及时编制教学任务书和总课表。
二是及时组织系部召开开学准备工作会议,将各项准备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开课第一天,请院领导、督导团和教务处科以上干部进行课堂教学检查,确保建立良好的开学教学秩序。
(三)考试工作严格规范。
今年共组织了二次期末考试,二次重修考试和一次毕业补考,二次国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并承担了娄底市的国家注册会计师、电算会计证等5次大型考试。
其中参加国家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学生4000人次,创历史新高。
组织做好了我院200名学生参加2008年国家高考(对口升学)的报名及送考工作,以及4000多名学生参加国家四、六级英语等级,PETS等考试的报名工作。
教务处组织大型考试的经验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中国家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被省教育厅连续三年评为优秀考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务处 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