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整理版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4169426
- 上传时间:2023-05-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54.63KB
补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整理版施工方案.docx
《补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整理版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补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整理版施工方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补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导书整理版施工方案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曹妃甸扩能改造项目1标有砟道床轨道工程上砟整道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
2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3。
1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应符合《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第6。
9节规定。
3.2道砟等级及设计断面应符合设计规定。
道砟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规定.
3。
3线路整道后,道床横向阻力不小于6。
5kN/枕;支承刚度不小于60kN/mm。
3。
4铺砟整道作业时,道砟应散布均匀,轨道应逐步整正,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3。
4。
1铺轨后应随即重点整道,保障铺轨列车能按15km/h的速度安全运行.
作业重点为:
方正轨枕,补足并紧固配件和扣件,拨顺轨道方向,串实承轨槽处的枕下道砟,消灭反超高和扭曲。
3.4。
2每次铺砟整道,应先补充枕盒内部分道砟,然后起道、方枕、串砟、捣鼓道床,拨正轨道方向,回填清理道砟,稳定轨道.
3.4.3铺轨后第一次铺砟整道与铺轨间隔不宜大于两个区间,铺砟厚度不宜大于100mm.经整道后的轨道,应保障铺轨列车能按30km/h速度安全运行.
3.4。
4采用人工或小型机具进行第二次铺砟作业时,应在第一次铺砟整道并通过5对以上列车后进行.整道时应以高程控制桩为准。
轨向:
直线用10m弦量的最大矢度和曲线用20m弦量的实际正矢与计算正矢差不得大于8mm,曲线头
尾不得有反弯或“鹅头”。
轨面用10m弦量,最大矢度不得大于8mm,轨面水平和延长6。
25m范围内的扭曲不得大于8mm。
轨距允许偏差为-2~+6mm。
3.4.5轨道各主要尺寸,应在第二次铺砟整道后,逐步整正至本指导书第3.6条规定的验收要求.工程列车速度可相应逐步提高。
3。
4.6临时道床面高差,应以不大于5‰的坡度顺接。
3.4.7混凝土枕应在钢轨两侧各450mm范围内均匀捣固。
木枕应在钢轨两侧各400mm范围捣固道床,钢轨下应加强捣固。
钢轨接头处和曲线外股,应在上述规定的范围加强捣固道床。
3。
4。
8起道应先校正一股轨面高程(曲线应先校正内股轨面),据此调整另股轨面高程,左右均匀进行。
每次起道高度不宜大于100mm。
3.5铺设长度大于20m钢轨的轨道,在高于最高允许铺轨轨温时,不宜安排影响轨道稳定的线路作业.
3。
6交工前,应按验收要求进行一次全面整道工作.全面整道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
3.6。
1轨温在[Tmax—(ag+C)/0。
0118L]~(Tmax-C/0.0118L)范围内时,拉轨调匀轨缝,同时方正钢轨接头。
轨缝尺寸应符合本《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第7。
3.9条的规定。
左、右股钢轨接头相错量应符合本《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第7。
3.2条~第7.3.4条规定。
成段调整轨缝时,事先应经调查计算,确定每根钢轨的串动方向和串动量。
方正钢轨接头应兼顾前后轨缝尺寸符合规定要求。
3。
6.2拨正轨道和改道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
(1)轨道中心线与线路中线应一致,允许偏差为±50mm,宽枕±10mm。
相邻轨道中心线间距的允许偏差:
正线与站线、站线与站线间为±20mm。
区间线在钢梁上为±10mm,在钢筋混凝土梁上和隧道内为±20mm;当区间线间距设计为4m,倒装线线间距设计为3。
6m时,不得有负偏差。
(2)轨道方向直线应远视顺直,其10m弦量的最大矢度:
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5mm。
曲线起讫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曲线应圆顺,其20m弦量正矢差不得大于表1的规定。
半径小于等于250m的曲线轨道,宜用10m弦测定正矢,正矢差不得大于表2的规定。
曲线头尾不得有反弯或“鹅头”。
表1:
曲线20m弦正矢允许偏差(mm)
曲线半径(m)
缓和曲线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
圆曲线正矢连续差
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
正线、到发线
其他站线、次要站线
正线、到发线
其他站线、次要站线
正线、到发线
其他站线、次要站线
>650
3
4
6
8
9
12
650~451
4
5
8
10
12
15
450~351
5
6
10
12
15
18
350~251
6
7
12
14
18
21
≤250
8
16
24
表2曲线10m弦正矢允许偏差(mm)
曲线半径(m)
缓和曲线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
圆曲线正矢连续差
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
250~151
4
8
12
≤150
5
10
15
(3)轨距允许偏差:
-2~+6mm。
加宽递减率,正线到发线不应大于1‰,其他站线不应大于2‰.
(4)接头处错牙、错台不得大于1mm,接头相错量直线不得大于40mm,曲线不得大于40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3。
6.3起道作业应符合以下规定;
(1)按高程桩起道至设计高程。
轨面高程按设计要求(含路基预加沉降量)的允许偏差:
在路基上为-30mm~+50mm,在建筑物上为±10mm,紧靠站台的轨道为+50mm,不得有负偏差.
(2)直线两股钢轨面应保持水平。
正线曲线外轨超高应按设计设置,并在缓和曲线全长顺接,未设缓和曲线地段,应在两端直线上顺接,超高顺坡率不得大于2‰。
站线连接曲线最大超高为15mm,但位于曲线车站到发线的连接曲线及曲线地段的最大超高为25mm。
超高应在直线上按不大于2‰的坡度顺接。
轨面水平和在延长6.25m范围内的扭曲,正线、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5mm。
(3)在一股钢轨上,轨面应目视平顺.其10m弦量的最大矢度:
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4mm,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5mm。
(4)轨面纵向坡度应与设计的线路纵坡相符,但在路堤预加沉降量未完全沉落地段,因预加沉降量引起的高差由起讫点向两端顺坡,顺坡率不宜超过2‰。
(5)轨枕正位,扣件按规定上紧.捣固道床,整治空吊板,要求钢轨接头处无空吊板,其他部位无连续空吊板.空吊板率正线和到发线不得大于8%,其他站线、次要站线不得大于12%.
(6)清理路肩道砟,整理道床边坡,使道床断面与设计相符。
3.6。
4未经大型养路机械整道作业的线路应经列车或单机压道.正线压道次数不得少于50次,站线压道次数不得少于30次。
按工程列车通过的次数计算时,通过总重不少于7万t。
压道后的轨道应无明显变形。
3。
7道床厚度允许偏差为±50mm,顶宽允许偏差为0~+50mm.
3。
8轨道工程完成后,应进行动态质量检查。
轨道动态检查项目及轨道不平顺管理值应按铁道部有关规定执行。
3。
9正线曲线外轨最大超高单线不得大于125mm,双线不得大于150mm。
超高应在缓和曲线全长均匀递减,未设缓和曲线时,应在直线上按不大于1‰的坡度顺接。
站线连接曲线最大超高为15mm,但位于曲线车站到发线的连接曲线及曲线地段的最大超高为25mm。
超高应在直线上按不大于2‰的坡度顺接。
3.10有缝线路轨道动态质量应检查局部不平顺(峰值管理),其允许偏差管理值应符合表3规定。
表3轨道动态检查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峰值管理)
速度(Km/h)项目
120≥u>100
u≤100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高低(mm)
8
12
20
24
12
16
22
26
轨向(mm)
8
10
16
20
10
14
20
23
轨距(mm)
+8
—6
+12
—8
+20
—10
+24
—12
+12
-6
+16
-8
+24
—10
+28
—12
水平(mm)
8
12
18
22
12
16
22
25
扭曲(基长2.4m)
8
10
14
16
10
12
16
18
车体重向加速度(g)
0。
10
0。
15
0.20
0。
25
0.10
0。
15
0。
20
0。
25
车体横向加速度(g)
0。
06
0.10
0。
15
0。
20
0。
06
0。
10
0。
15
0。
20
注:
1各项偏差等级划分及扣分标准:
偏差等级一般分四级。
玉级为保养标准,每处扣1分;域级为舒适度标准,每处扣5分;芋级为临时补修标准,每处扣100分;郁级为限速标准,每处扣301分。
2.轨道动态质量用轨道检查车检查,以千米为单位进行动态评定,每千米扣分总数为各级、各项偏差扣分总和.扣分总数在300分以下时为合格。
3。
11接头螺栓扭矩应符合表4规定。
表4缝线路接头螺栓扭矩标准
项目
单位
25m钢轨
12。
5m钢轨
最高、最低轨温差≥85℃
最高、最低轨温差≤85℃
钢轨
Kg/m
60及以上
50
43
60及以上
50
43
50
43
螺栓等级
级
10.9
10。
9
8.8
10。
9
8。
8
8。
8
8。
8
8.8
扭矩
N·m
700
600
600
500
400
400
400
400
注:
高强度绝缘接头螺栓扭矩不小于700N·m
3.12扣件扭矩及安装不良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3.12.170型扣件扭矩100~120N·m;
3.12。
2Ⅰ型弹条扣件扭矩在半径大于650m时为80~120N·m;在半径小于等于650m时应大于120N·m;
3。
12.3Ⅱ型弹条扭矩为100~140N·m;
3.12.4轨距挡板应靠贴轨底安装正确,螺丝道钉丝杆涂油,各种扣件安装不良率不超过8%.
3.13接头螺栓及扣件应涂刷有效期不少于2年的油脂。
3.14有砟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8的规定。
表5拨道允许误差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mm)
正线、到发线
其他站线
1
中线
50(宽枕)
2
线间距
正、站线,桥、隧
±20
刚梁桥
±10
正线间距为4。
0m,倒装线间距为3。
6m
不得有负偏差
3
轨向
直线(10m弦量)
4
5
曲线
见表15
表6曲线20m弦正矢允许偏差(mm)
曲线半径(m)
缓和曲线实测正矢与计算正矢差
圆曲线正矢连续差
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
正线、到发线
其他站线、次要站线
正线、到发线
其他站线、次要站线
正线、到发线
其他站线、次要站线
>650
3
4
6
8
9
12
650~451
4
5
8
10
12
15
450~351
5
6
10
12
15
18
350~251
7
14
18
21
≤250
8
16
24
表7起道允许偏差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mm)
正线、到发线
其他站线
1
轨面高程
有砟道床
—30~+50(宽枕±30)
建筑物上
±10
紧靠站台的轨道
0~+50
2
轨面平整
高低(10m弦量)
4
5
水平
扭矩(6.25m基长)
表8改道允许偏差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mm)
正线、到发线
其他站线
1
轨距
轨距
-2~+6
加宽递减率(‰)
1
2
2
接头
错牙、错台
1
2
接头相错量
40(曲线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3
轨枕
空吊板(不得连续)
8%
12%
方枕、间距
±20
3.15轨缝质量检验,应以轨缝检算值为准.当轨温超过t±C/0。
0118L时,轨缝检算值应分别不同情况计算确定。
轨缝质量应成段检查,成段长度不宜大于1km。
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
3。
15.1检查段内实际轨缝的平均值,以轨缝检算值为标准允许偏差为±2mm;
3.15.2轨温小于当地历史最高轨温时,不得有连续3个及以上的瞎缝;
3.15。
3不得出现最大构造轨缝(检算值等于最大构造轨缝时除外)。
3。
16道床整理顶面宽度允许偏差为0耀+50mm,厚度允许偏差为±50mm。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
施工准备→补砟→清除障碍物→补充石砟、测量标记→检查、确认上机条件→配砟→捣固→检查、稳定线路→整形。
4.2工艺流程(见图1)
5、施工要求
铺轨后,为确保轨道稳定,需及时对线路进行补砟整道,在轨道达到一定稳定状态后,进行单元轨节焊(即将已铺设的500m长轨焊接成1~2km单元轨节),继续对线路补砟,大型机械化养路机组整道,待线路达到初稳定状态,即可进行钢轨应力放散、线路锁定作业。
对锁定完的线路还要进行少量补砟、精细整道,以最终使轨道线路达到稳定状态,轨面设计标高、道床密度、道床刚度、道床横纵向阻力、轨道几何形态能够符合规定要求。
5。
1卸砟组织
根据底砟摊铺情况及道床设计标高,确定起道次数和起道量,结合日进度,确定日道砟需要量、卸砟次数和每次卸砟量。
K13风动卸砟车由机车牵引进行卸砟,第一次卸砟在铺轨后立即进行,卸砟量按设计面砟数量的65%控制,第二次卸砟在MDZ机组作业一遍后进行,卸砟量按设计数量的20%控制;MDZ机组作业两遍后卸完剩下的道砟,约为设计量的15%。
直至道床厚度达到设计标准,轨面高程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5。
2补砟整道的施工方法
大型机械化养路机组整道作业由补砟、整形、起拔道、动力稳定四部分组成,补砟整道均在长轨铺设后进行.道床补砟采用K13风动卸砟车,大型机械化养路机组分次整道作业后线路即可达到初期稳定状态要求,然后进行线路锁定等作业。
5.2.1施工准备
长轨铺设完成后,及时拆除影响机械化整道作业的线路设施及障碍物,对线路进行测量,确定起、拔道量,在直线段标出起、拔道量,形式为“+××**”,其中“+××”表示起道量,“→”表示拔道方向,“**”表示拔道量,并标明起拔道起止点。
曲线只需测出起道量(以曲线内股为准),标记在大机作业方向混凝土枕的左半部,其形式为:
起道量“+××”,并按照提供的曲线资料(曲线起始点里程、半径、偏角、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圆曲线长、外轨超高)准确标注ZH(ZY)、HZ、YH、HZ(YZ)点位置.
5。
2。
2施工方法及作业流程
(1)补砟列车补砟后,大养机组运行至作业地点,配砟整形车将道砟收拢,通过其肩犁向道心补砟,填满轨枕盒,使道砟配置高度低于钢轨头,高于轨枕不大于10cm(也可通过人工进行补砟后的配砟、整形工作),随后捣固车对线路进行起道、拔道、捣固、夯拍作业。
捣固车作业时,应由两人在机前沿线路前进方向清除障碍,并在400~600m范围内安装激光发射仪,08~32型捣固车根据输入的资料进行光电转换,自动控制对线路进行起拔捣作业。
两人在机后用万能道尺对整道后的线路进行检查.
(2)线路每次捣固作业完成后,用WD320型动力稳定车对道床进行动力稳定,以稳定、密实道床,从而全面提高线路质量。
动力稳定是通过油缸滚轮夹住钢轨,红外线控制水平方向,机械振动传给钢轨附加荷载使道床达到密实.稳定车走行速度0。
6~0.9km/h,由道床下层至道床上层,稳定作业速度逐渐降低。
(3)线路经过08~32型捣固车捣固、WD320动力稳定车稳定后,再用SPZ200型配砟整形车对道床按设计道床断面形状整形(或采用人工进行道床断面整形),第一、二次作业主要清除轨枕面上的道砟,并拢道砟于轨枕盒内,夯实砟肩,第三次作业时清扫拢砟,夯实砟肩同时做标准断面。
(4)线路检测.第三遍整道完成作业后,若线路达到初期稳定状态要求,即可进行应力放散、线路锁定。
利用轨检仪对轨向、高低、水平、轨距、扭曲进行检测;道床刚度仪对枕下道床刚度、道床横向阻力进行检测。
检测合格即可进行轨道放散锁定;不合格地段,要追加大机养作业次数,直到合格为止,另外还要进行轨道标高的测量,以确定精细整道的工作量。
(5)精细整道。
对锁定完的线路还要进行精细整道,以最终使轨道线路达到稳定状态,轨面设计标高、道床密度、道床刚度、道床横纵向阻力、轨道几何形态能够符合规定要求。
锁定好的线路由大养机组进行最后一次整道,既要对轨道水平方向进行整改,又要对轨道标高进行微量调整,并对道床断面进行整修。
在精细整道过程中,大养机组必须在实际锁定轨温+15℃~-20℃范围内作业,以保证锁定轨温不变并防止发生胀轨跑道现象。
5.2。
3注意事项
(1)卸砟必须拉运进行,卸车顺序应由机车向守车方向逐辆卸完。
卸砟速度一般控制在5~10km/h。
(2)提高整体的测量精度。
从线路交接工作开始,交出的水平基桩、线路中心桩、曲线五大桩的精度必须符合轨道工程的精度要求,依次为依据放出规范的边桩,此后的整道作业均以边桩为准.
(3)第三遍作业则按绳正法细致整正曲线,同时将超高作到位。
前三遍整道作业后,轨道标高距设计标高预留20~40mm的起道量(曲线地段仅留20mm),轨道几何形态基本达标。
(4)第四、五遍在正线区间整道作业,轨温应在实际锁定轨温+15℃~—20℃范围内,连续扒开道床不超过50m,起道高度不超过50mm,拨道量不超过20mm,禁止连续扒开枕头道床。
(5)起道:
第一、二次起道量不宜大于80mm,第三、四次起道量不宜大于50mm。
每次起道作业后轨枕头外侧应有足够道砟,以保证长轨轨道的稳定性.
(6)拨道:
一次拨道量不宜大于50mm。
(7)捣固:
起道量50mm以上时,宜选择双捣作业:
起道量50mm以下时,宜选择单捣作业。
插镐深度,从枕下算起至镐尖不少于起道量.在有砟桥上,枕下道砟厚度不足150mm时,不能进行捣固作业。
(8)捣固作业结束前,应在作业终点划上标记,并以此开始按不大于2‰的坡度递减顺坡.一般不在圆曲线上顺坡,严禁在缓和曲线上顺坡结束作业。
(9)动力稳定:
每次道床起道、捣固作业后,应进行1至2次动力稳定作业,稳定车在路基上工作速度一般为0.6~0.9km/h,由下层至上层速度逐层降低。
从路基向桥上进行动力稳定时,应在上桥前30m范围内把加载值逐渐减低50%,并在下桥后30m范围内再把加载值逐渐提高到原来的数值。
隧道中采用在桥上同样的方法处理。
稳定车在桥上进行动力稳定应避开桥梁自振频率,工作速度不得低于1km/h,在桥上不得开始起枕、也不宜结束动力稳定作业。
6、劳动组织
6.1劳动组织模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
2作业工地应配备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必须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配置适当的作业人员。
7、材料要求
道碴的材质、品种、级别、外观、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7。
1道砟材质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的规定。
检验数量:
同一产地、同一级别的道砟,每50000m3为一批,不足50000m3时亦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测。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按现行《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检测.
7.2道砟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外观等进行验收,其质量应符合现行《铁路碎石道砟》(TB/T2140)的规定。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生产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7。
3道砟进场时应对其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进行检验。
7。
3。
1道砟粒径级配应符合表9规定。
表9道砟颗粒级配
方孔筛孔边长(mm)
16
25
35。
5
45
56
63
边筛质量百分比(%)
0~5
5~15
25~40
55~75
92~97
97~100
7.3。
2道砟针状指数和片状指数按现行《铁路碎石道碴针状指数和片状指数试验方法》(TB/T2328.16)进行试验,针状指数、片状指数均不得大于50%。
7.3.3杂质含量按现行《铁路碎石道碴黏土团及其他杂质含量试验方法》(TB/T2328。
17)进行试验,其含量的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0.5%。
检验数量:
同一产地、级别且连续进场的道碴,每5000m3为一批,不足5000m3时亦按一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次数为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但每单位工程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
施工单位每批等距间隔4处取样,每次35kg拌和均匀,分别进行粒径级配、针状指数、片状指数和杂质含量试验;监理单位检查施工单位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8、设备机具配置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有:
风动卸碴车、起拔捣固车、配砟整形车、动力稳定车、装载机、内燃机车,数量按施工组织要求配置。
9、质量控制及检验
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检验。
9。
1曲线正矢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9。
2机养作业后轨道达到初期稳定状态时,正线轨道几何形态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0规定。
表10正线轨道几何形态允许偏差
项目
轨距
水平
轨向
高低
扭曲(三角坑)
允许偏差(mm)
±2
4
4
4
4
弦长
—
—
10
10
基长6。
25
注:
表中轨向静态测量弦长:
直线10m,曲线20m。
9.3道床达到稳定状态时,其道床状态参数指标应满足表11规定要求。
表11道床状态参数指标
枕下道床密度
枕下道床之承刚度
道床横向阻力
道床纵向阻力
道床参数值
≥1。
7g/cm3
≥100kN/mm
≥10kN/枕
≥12kN/枕
9.4道床厚度应达到设计标准:
允许偏差—20mm。
9。
5轨面高程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允许偏差±20mm,紧靠站台的轨道不得有负偏差。
9。
6轨道中心线与线路中心线允许偏差±30mm。
9。
7线间距允许偏差0~20mm。
9.8道砟标准:
道砟采用一级道砟标准,必须具有“碎石道砟产品合格证”.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
1稳定车在桥梁上作业时,其参数宜选定为:
作业走行速度为1。
8km/h,0.5倍垂直工作力,振动频率采用30Hz。
10。
2在桥上进行动力稳定作业时,必须在动力稳定车进入桥梁前30m与距桥台耳墙10m外,将稳定作业参数调节至桥上稳定作业的规定值,并在动力稳定车离开桥台耳墙10m后,方可调节作业参数.
10。
3桥上稳定作业时不得停机、重新起振作业和终止作业。
一旦出现非故障停机时,应立即关掉垂直预加载和振动.如要继续进行稳定作业,必须先将动力稳定车退出桥梁区段后,然后再按规定上桥作业.
10.4各种作业车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速度行车,避免出现脱线甚至颠覆事故。
10。
5大型机械作业时,人员不得进入作业范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补砟整道 施工 作业 指导书 整理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