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版名词解释题.docx
- 文档编号:24168280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5KB
中国古代文学史版名词解释题.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版名词解释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版名词解释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版名词解释题
1、宋初“三体”诗:
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
一是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是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闲情逸趣。
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2、西昆诗派:
是北宋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当时一批文人奉命编撰《册府元龟》,他们在秘阁里吟诗唱和,切磋诗体。
后由杨亿将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一书,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为近体律诗。
他们以李商隐为宗,讲究声律文采、藻饰、用典,人们称这个诗歌流派为西昆诗派。
3、诗文革新运动:
北宋中叶,欧阳修登上文坛,学作古文,倡导古文运动,并很快成为文坛领袖。
他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形成了浩大的声势,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开创了一代诗风。
人们把这场有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4、六一风神:
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
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5、王荆公体:
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
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严羽《沧浪诗话。
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6、东坡体:
即指宋代苏轼的诗歌。
其诗于情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各体兼备,风格多样。
其基本风格有二:
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
而最能体现其“坡仙”的旷达品格的主导倾向,是其高风绝尘的诗风,即一种超越世俗尘虑羁绊的风神韵致和审美境界,“东坡体”是宋诗的一种风格范式,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7、山谷诗体: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
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8、一祖三宗:
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
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9、江西诗派:
黄庭坚在世是,已有不少诗人追随其后,学其诗法,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一说。
黄庭坚去世不久,吕本中编列了《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
图中所列人物并非都是江西人,因黄庭坚是江西人,图中所列均为他的追随者和与吕本中关系密切的人,故称。
可见此诗派的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依据,而不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此诗派只有一个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有其组织聚会。
10、后山体:
即指陈师道的诗,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著有《后山集》。
他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以摈弃华丽辞藻。
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但因其缺乏华采而唯余瘦硬。
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11、简斋体:
即指陈与义的诗。
陈与义号简斋,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著有《简斋集》。
其诗学杜甫,又深受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
他虽也重视句法,造语凝炼,但并不株守江西诗派成规,能突破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主张“不可有意于用事”,以直致、浅语入诗,去繁缛,尚简洁,注重白描和诗歌的恢弘圆融,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为当时诗坛新添一格。
他的诗歌被称为“简斋体”,对宋诗发展作出了贡献。
12、“活法”说:
吕本中早年依傍黄庭坚和陈师道,学其瘦硬诗风,后学李白、苏轼,风格趋于自然,所谓“活法医”说,即是他后期所提出的作诗主张。
江西诗派以奇峭僻涩为特点。
而吕本中则有意用李、苏的疏畅自然补救其弊;江西诗派以杜甫为宗,奉守黄庭坚“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等诗训,虽有规则可循,但亦极易受个束缚。
吕本中的“活法”即“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有意识“以苏济黄”,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13、夺胎换骨:
是黄庭坚提出的作诗之法。
黄庭坚力倡“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意在用典方面力求创新,即就是成黄故字面上再求新意。
“夺胎换骨”是“点铁成金”的具体化,是一种使古人的意象和用语产生质的变化、化平凡为奇趣的语言炼金术;从本质上看,它是对前人用典法的一个发展,目的在于“以故为新”——授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新出奇,力避常规用滥的俗典,注重对典故的改造和发挥,营造新的意境。
14、“富贵词人”:
即指北宋初期著名词人晏殊。
他一生居显宦要职,有“太平宰相”之称,但其在政治上无大建树,而以词传名。
他一生生活优裕,生活态度雍容闲雅。
其词多祝寿、咏物和歌颂升平,这类词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在过分满足的生活里找一点春花秋月的闲愁来吟咏,虽无镂金错彩的刻意藻饰,但掩盖不住其骨子里的富贵之气,总体而论,尚未摆脱五代绮艳词风的窠臼,故晏殊有“富贵词人”之称。
15、南渡词人:
即指北宋灭亡后,由北宋逃到南宋的词人。
其代表人物是李清照、朱敦儒。
他们都生活在南北宋之交,在北宋都有四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并且都已是稍有名气的词人。
靖康之变以后,他们也被迫南渡,由于政局的剧变,国破家亡,漂泊流落,使他们颇多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悲,发而为词,多有凄苦的哀叹和深沉的感伤,词风发生明显的变化。
人们习惯把宋室南渡后由北入南的词作家们称南流词人。
16、“周情柳思”:
柳永一生辗转于各大都会,出入于歌楼洒馆,多有眠花宿柳、浅斟低唱的生活体验,故情词在其词作中占有极大比重,而其中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渲泄的艳情之作。
周邦彦的词在内容上与柳永很相似,早年词以写男女艳情为主。
由于多写儿女之情,尽管词中无柳词中那些淫词荡语,但后人还是往往把他和柳永相提并论,南宋末期的张炎就屡用“周情柳思”来代指他们的艳情词,亦泛指艳情。
17、“易安体”: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其词艺术成就很高,她能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化俗为雅,清新工巧;其词既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而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非怆的格调;其词既具有女性的细腻柔丽,又有不让须眉的贞刚气质,于温婉中有遒逸之气,旖旎中透出刚健、洒脱和俊爽,无脂粉气、无闺阁气,与一般流行的香软词风大异其趣,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婉约词,这种别树一帜的词风,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18、“朱希真体”:
朱敦儒字希真,南流后过了七年漂泊生活,晚年被迫隐居,常放浪于烟霞之间,写下了大量的隐逸词,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较浓的虚无思想色彩。
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
这种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的风格物色,被称为“朱希真体”。
又因其词集为《樵歌》,故亦称之为“樵歌体”。
19、苏辛词派:
北宋词中的豪放词派。
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补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的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的张元幹、颖孝祥诸家的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20、稼轩体:
辛弃疾号稼轩。
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的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
他的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的开拓和创新。
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才情和体现了自己的人格。
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的新体格健诗独立存在。
他的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包罗万象”。
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的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
21、辛派词人:
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
既包括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张元幹、颖孝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陈亮、刘过等人。
他们都以浓郁有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形成,成为词史上一笔富贵的精神财富,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2、诚斋体:
杨万里自号诚斋。
他有意矫正以学问为诗、堆砌典故的江西习气,所以他的诗歌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写诗,具有想象新奇,语言通俗浅近、活泼自然、风趣诙谐,层次曲折,变化无穷,风格流转圆美,一改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杨万里所创作的这种诗歌,被称为“诚斋体”。
23、功利派:
是南宋中期文坛上的一个散文派别。
这派作家以陈亮、叶适等为代表。
他们继承南宋前期主战派与主和派激烈论争而产生的论辩文的传统,文章以评论时事和讲治乱兴衰为特色,干预现实,讲文学的社会功利作用。
文章富于鼓动性、逻辑性和感染力,风格气势雄赡豪迈,近于东坡。
被称为功利派。
24、道学派:
是南宋中期文坛上的一个散文派别。
这派作家以朱熹、真德秀为代表。
他们的文章主要是宣传儒家理学和道学家的文论思想;其中以吕祖谦为代表的一些人,论文既主颖以文贯道,又讲究章法,实为唐宋古文的嫡嗣和正宗。
他们的文章语言畅达明快,平易简洁,多讲学之文和语录体,风格近于欧、曾。
被称为道学派。
25、清雅词派:
指南宋中后期词坛崛起的一个词派。
此词派的开山大师是姜夔。
他在题材内容方面主要承袭周邦彦词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在词的格调、意境方面有新的开拓,格调高雅,词境疏朗开阔,以其“清空”、“骚雅”的风格特色,成为南宋雅词的典范。
此后,自吴文英、史达祖至王沂孙、张炎、周密等均沿此路作词。
在遣辞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重咏物,多用典,追求人工之巧,使词由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
他们的作词途径和特色虽各有不同,但追清趋雅却是共同的。
26、“二窗”:
吴文英号梦窗,其词集为《梦窗词》;周密号草窗,其词集为《草窗词》。
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词的内容也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且往往融入哀时伤世的黍离之悲,艺术上二人均追求清丽工巧,旨趣相近。
故时人并称他们为“二窗”。
27、宋末元初四大家:
张炎、王沂孙、周密和蒋捷,都是由南宋入元代的词人。
张炎、王沂孙、周密均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作家,蒋捷词虽较少束缚,有自然之趣,且时有豪放,风格多样,但在炼字、求声律及追求隽婉方面,仍不脱姜夔、吴文英的影响。
由于他们词风有相近之处,又都是宋末元初词坛上的佼佼者,故清人称他们为“宋末元初四大家”。
28、永嘉四灵:
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号灵渊;徐照,安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
他们都是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又极为相近,故谓之“永嘉四灵”。
他们都是由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视为同一诗派,谓之四灵诗派。
29、江湖诗派:
是继永嘉四灵而起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其宗师是当时文坛领袖刘克庄。
其成员大都是落策的布衣之士和官场提失意的小吏。
他们功名失意,进退无据,只得流转于江湖,靠献卖艺为生。
他们或奔走于遏于公卿权贵之间,或招群结友于市井乡间,结诗社,推盟首,相互酬唱应和,自然形成一种相近的诗风。
后人以《江湖集》中诗人之诗气味相似,故称之曰江湖派。
30、遗民作家:
指南宋灭亡后生活在元初的原南宋末年的作家。
著名的有汪元量、刘辰翁、郑思肖,以及谢翱、林景熙和谢枋得等。
他们由宋入元之后,用诗、词、文不同的文字形式,感怀时事,伤悼故国,抒写兴亡感慨,表现了坚守气节的遗民心态,表达了亡国遗民的悲愤之情。
后人称这样一个作家群为遗民作家.31、借才异代:
金初文坛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的文臣,如韩昉等;二是由宋入金的文士,如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等。
占据金初文坛的,几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家。
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称这种现象为“借才异代”,此说揭示出了金初文学的起因及性质。
31、国朝文派:
在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宋议和,偃武修文,建学养士,于是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如蔡珪、党怀英、王庭筠以及王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不同于由宋入金的文人,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新时期。
元好问在其所编的《中州集》中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32、诸宫调:
指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缀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唱歌与说白相同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
33、元杂剧:
又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式,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只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就是四大套曲子,可选用四种不同的宫调。
楔子的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待剧情,起序幕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宾白。
34、元曲四大家:
指前期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后期元杂剧作家郑光祖。
因为他们在元代杂剧创作中成就高、影响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一书中将他们并列,称为“关、郑、白、马”,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家”。
35、散曲:
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36、元诗四家:
指的是元代中期大德、延祐年间活跃于文坛的四位作家,他们是虞集、杨载、范椁和揭傒。
他们均因有文才而被选入翰林院,并以较为出色的诗文创作成为京师士子向慕的著名人物而享誉诗坛。
其中尤以虞集名声最大,是元代中期文坛的领袖人物。
37、铁崖体:
元代后期著名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所作宫词、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时极为流行。
由于其能自成一派,仿效者很多,故世称“铁崖体”或“铁体”。
38、话本小说:
是经过文人编篡整理的小说话本。
所谓“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所依据的底本,原只是师徒相传的“说话”的书面记录,是口头文学,所以是口语体,口气也是针对听众的。
但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小说话本,已是经过下层文人加工、可供阅读的话本小说了。
39、南戏:
又称南曲戏文。
它原是宋代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和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成,故开始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元灭宋统一中国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南戏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形式。
40、四大传奇:
指元代后期出现的著名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简称荆、刘、拜、杀。
传奇原指唐代文人创作的文言小说,后来被借用作戏剧的名称,元代的南戏剧本均注有“元传奇”字样。
至明代,传奇成为由南戏发展而成的南方诸声腔戏曲的通称,主要指弋阳腔和昆山腔的剧本,以别于北杂剧。
即是说,传奇作为戏曲文学形式,是从元代南戏开始形成.故元后期的四部著名南戏被称为“四大传奇”。
41、台阁体:
从永乐到天顺年间,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垄断了文坛。
他们的创作内容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
所用文体以诗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
由于他们均为台阁重臣,地位特殊,故使这种文风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以致沿为流派,称台阁体。
42、茶陵诗派:
成化至弘治年间,李东阳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讲坛,追随者趋之若骛,形成了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
茶陵诗派的诗风仍属台阁体余波,但李东阳不满于台阁体的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纤弱文风,主张以杜甫的诗风来加以匡正,并且注重诗歌语言的艺术,具有脱离台阁体公式形式的意义,成为从台阁体向前七子之间的过渡人物。
43、前后七子:
从明朝中期开始,诗歌掀起了一场以复古面目出现的革新活动。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等人的文学群体,称“前七子”。
他们提出了“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目的是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力图恢复文学自身的独立地位。
但由于他们的创作理论落后,缺乏创新,有泥古不化的倾向。
至嘉靖、隆庆时期,出现了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称“后七子”。
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复古道路上比前七子走得更远。
他们成员间的文学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它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44、公安派:
指明代后期以袁宏道为首,包括袁宗道、袁中道在内的文学派别,因他们三兄弟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
他们以李贽的“童心说”为指导,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主张,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的束缚,找到了以独创的精神来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主张创新,比较重视文学的时候精神,在诗歌的抒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5、竟陵派:
由于仿效公安派的诗歌日益显露出“陋”、“俚”的弊病,所以有竟陵派出来加以匡救。
竟陵派因其首领钟惺和谭元春都是湖广竟陵人而得名。
他们继承了公安派关于抒发“性灵”的文学主张,但他们认为“性灵”不来自诗人的胸臆,而来自古人的篇什,所以他们主张“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追求一种孤僻的情怀。
在艺术上,他们不满于公安末流的浅易风格,力倡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不惜用怪字,押险韵,有意破坏语言的自然之美。
使其作品佶屈聱牙,刁钻古怪,走向了极端。
46、白苧派:
嘉靖年间,昆曲兴起,梁辰鱼不仅将昆曲运用于舞台创作,而且还用来谱写散曲。
开创了以昆曲写散曲的先例。
他的散曲集《江东白苧》全用昆曲写成,一时大为流行,被称为“白苧派”。
南散曲喜用华美纤丽的辞藻写艳情,喜玩弄形式翻新,它虽很快取代了北散曲的正宗地位,但随着其迅速雅化和词化,逐渐疏远了它与世俗之间的紧密联系,元代散曲的自然朴实和率真豪放风格退化。
南散曲的内容贫乏,形式浮艳,导致了散曲趋于衰微。
47、唐宋派:
是出现在明代中期嘉靖年间,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
48、晚明小品:
“小品”一词原为佛教用语,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以区别于以往那些关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
它不专指某种文体,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
晚明时期,这种文章风格正好适应了当时人们抒张个性、追求自由的社会心理和公安派“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于是便在社会上普遍流行起来。
公安三袁、陈继儒、王思任、祁彪佳、张岱等均为著名的小品文作家,其中以袁宏道和张岱成就最高。
49、章回小说:
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唯一体裁,它是在民间说话艺术中“讲史”一家中发展演变而来的。
由于所讲历史事件年代长、人物多、事件复杂,不可能一次讲完,需要分若干次才能讲完,因此,第讲一次使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这就相当于后来章回小说的一回。
这种分卷分目的形式在章回小说发展初起期的范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等作品中已大体形成,如全书分若干卷,卷中分若干节,节前有简单目录。
50、四大奇书:
从清代开始,人们通常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奇书”。
这四部小说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摩小说和世情小说;实际上,它们又是南宋时期说话艺术中主要四家的延续和发展:
即《三国演义》是讲史小说的发展,《水浒传》是说铁骑儿的发展,《西游记》是说经小说的发展,《金瓶梅》则是小说家小说的发展。
51、拟话本:
明代后期,随着长篇通俗小说的繁荣,话本小说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由过去供艺人讲述的底本变而为社会上普通读者的案头读物,出现了大批以阅读为编写和出版目的的短篇小说。
这种在体制上与宋元话本大致相同、具雅俗共赏性质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是“拟话本”,或称“拟宋市人小说”。
52、“三言”:
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
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53、“二拍”:
是凌濛初编撰的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各收拟话本小说四十篇,除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外,实有七十八篇。
它在内容上更有时代气息和作家个人特色,在艺术上也更具有统一的剧作个性,它是拟话本小说在体制上定型的标志,也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54、明代传奇:
是指在宋元南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
它将南戏这种质朴的民间戏剧形式进行了雅化,体制上更加宏伟,艺术上也趋于精美,不但兼用南曲和北曲,而且用宫调来区分曲牌。
由于它在体制上吸收而又超越了南戏和杂剧,使其规模宏大,形式上更加活泼,更适合文人施展才华、抒写情志,也更为民众所喜闻乐见,故其发展流行很快,成为明代戏曲舞台上占主导地位的形式。
55、吴江派:
是以沈璟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
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二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
沈璟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
故这个明末著名的传奇派别称为吴江派。
56、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汤显祖的传奇《紫钗记》、《牡丹亭还魂记》、《南柯梦记》、《邯郸梦记》,代表了他戏剧创作的全貌,并且这四部传奇又均与梦相关,而汤显祖是临川人,故而合称为“临川四梦”。
又因汤显祖的书斋名为玉茗,帮又称“玉茗堂四梦”。
57、遗民诗人:
清初诗坛,有一批由明入清的诗人,他们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对时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对清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态度。
拒绝入仕为官。
他们用诗歌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坚持民族气节,寄托故国哀思,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壮。
这一类诗人被称为遗民诗人,其代表人物为顾炎武、吴嘉纪和屈大均。
58、神韵说:
清代前期,诗坛权威人物王士祯重视文学独立的艺术价值,从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和明代严羽的“妙悟”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中寻找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影响一代诗人的“神韵说”。
“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更多地关注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文学史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