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综合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4165288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52KB
高一语文期末综合试题.docx
《高一语文期末综合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期末综合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期末综合试题
高一语文期末综合试题
(一)
命题人:
薛冰审题人:
李中良时间:
2005、1
第Ⅰ卷(共45分)
一、基础知识检测
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内疚(ji”)胡诌(z?
u)滂(p‚ng)沱奄(yƒn)奄一息”
B、翘(qi‚o)首间(ji?
n)或血泊(p?
)引吭(k„ng)高歌
C、贿赂(l”)嗔(ch…n)怒瞥(pi…)见汗流浃(ji?
)背
D、形骸(h‚i)殉(x”n)难褪色(sˆ)锲(qŒ)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累赘犄角间牒入不付出
B、追溯狭隘暮霭语无伦次
C、嗜好暴燥步履按步就班
D、猝然熨贴霎时真知卓见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经过长时间的演变,鲸和海豚的四肢也逐渐_______成了鳍状。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_______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_______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A、蜕化熏陶辛酸B、退化熏陶辛酸
C、退化熏染心酸D、蜕化熏染心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体无完肤。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不可取。
D、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数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A、一班去年仅能完成日装60台加油过滤器,今年春天达到日装100台。
B、他们让文学发挥其战斗号角的作用,用它振作了我们民族的精神。
C、这种新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效果很长,可在体内持续12小时。
D、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打出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平均主义口号。
6、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
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B、麦收之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
还是种红薯呢?
他们拿不定主意到底该种什么?
C、中国跳水队在出征雅典世界杯前表示,“这次奥运会前的热身赛预定完成三项任务:
感受场馆,观察对手,摸清自身。
”
D、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工作常抓不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电影剧作的视觉造型性
作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综合的电影,空间的特质规定了电影剧本所必备的视觉造型,而时间的特质规定了电影剧本在叙事过程中的“现时性”。
说得通俗些,就如同英语中的“进行时态”那样。
现时性意味着什么呢?
它意味着无论在讲述一个过去的故事也好,现在的故事也罢,抑或未来的故事,不管故事的时间坐标落在何处,而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就必须是一个“进行时态”。
一切都必须正在进行之中,无论是“过去进行时态”“现在进行时态”,还是“将来进行时态”。
观众是被一种“正在发生式进行”的幻觉所迷惑,所以,接受的也永远是正在发生的故事。
因此,电影剧本描述的行为、动作应该是这一刻:
现时现地。
当然,极短的闪回镜头应该被这个基本特性排除在外。
这是因为影片中的闪回往往时间很短,这应该与回忆区分开来。
影片中的回忆相对来说所占的时间篇幅较长,形成一个独立的段落;在这个相对时间较长的段落中,故事的发生也正以某种进行时态动运作。
观众在观片中常常调整自己的时间坐标,把发生的一切都当成进行时态接受,比如说观看《魂断蓝桥》这样一种大倒叙结构的影片,观众不仅认同影片的时态,而在潜意识中交任何时间都当正在发生的时态来加以接受。
而闪回就不同,因为它出现的时间较短,容量少,信息量单纯,指向性明确,所以观众并不需要在闪回中调整自己的时间坐标,并且由于时间的短促,事实也不允许观众调整。
这点跟写小说有很大的不同。
小说可以夹叙夹议,作者可以打破故事的进程,花费大量的笔墨来进行说明、议论、评述,而电影势必不可以这样。
电影剧本所描述的中心行动应该是“这一时”“这一刻”,而不能像小说那样“夹叙夹议”,或剧作者直接出来“现身说法”。
自然,某种情况下也是有例外的,如前苏联的影片《列宁在巴黎》这样一类的“思想电影”。
事实上,影片传达思想无非两种途径,一是靠人物自身的所作所为,一是靠人物的独白或剧作者旁白。
应该说,靠人物的行为来传达思想是属于“电影符码”的,而靠语言来传达思想毕竟是“旁门左道”,属于“非电影符码”。
7、下列不属于“现时性”特点的一项是
A、故事情节总是“进行时态”。
B、观众接受的永远是正在发生的故事。
C、在电影艺术中,无论是“过去进行时态”,“现在进行时态”还是“将来进行时态”,观众总是误以为是“正在进行时态”。
D、即使是倒叙的影片,电影剧本描述的行为、动作也是“现时现地”的。
8、下列对“闪回”与“回忆”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电影中的回忆是一个独立的段落,相对来说所占的时间篇幅较长。
B、闪回是指“指这一刻”,现时现地,因而往往时间很短。
C、闪回的容量少,信息量单纯,观众不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坐标。
D、在回忆中,观众往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坐标来适应故事所描绘的一切
9、电影剧本与小说有很大的不同,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可以通过叙夹议的方式打断故事进程。
B、电影《魂断蓝桥》的大倒叙结构正是电影剧本在叙事过程中“现时性”的体现。
C、电影剧本所描述的行动必须是“这一时”“这一刻”,而一般不能由剧作者直接出来“现身说法”。
D、从传达思想的途径看,电影剧本多依靠“电影符码”,小说则更多依靠“非电影符码”。
10、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电影《列宁在巴黎》像小说那样“夹叙夹议”。
,
B、在观看《魂断蓝桥》时,“现时性”使观意识不到影片的倒叙式叙述方式。
C、电影剧本有“视觉造型”的特点,小说则不可能具有这种特点。
D、电影剧本相对小说来说,更是一种时间艺术。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孙子谓田忌曰: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
“刑余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击,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
11、对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君弟:
您只管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再胜:
第二次取胜
C.齐威王欲将孙膑将:
率领
D.士卒亡者过半矣亡:
死亡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②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B.①赵急,请救于齐②当求数顷田于伊、颍之上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3、对下列各句中“其”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指代前文中的“(田)忌”
B.据其街路指代前文中的“大梁”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指代前文中的“庞涓”
D.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指代前文中的“斫大树白”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孙子谓田忌曰: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②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阴隘,可伏兵。
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暗地里见到并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像对待客人一样的款待。
B.在田忌与齐王等人赛马时,孙膑教给田忌用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对比,用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对比,用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对比,结果一负、一平、一胜,赢了齐王千金。
C.本文记叙的“围魏救赵”和“马陵道之役”的故事,充分表现出孙膑的卓越的军事才能。
其中“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更是由于他通过仔细研究,充分掌握了敌我情况而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
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最后,才看到它的作用。
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第Ⅱ卷(共45分)
四、(18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译文:
⑵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译文:
17、填写下列句中空缺的句子(任选三句)(6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
(2)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3)想当年:
,。
(4)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18、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回答下列问题:
(1)前两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分)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
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2分)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2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2题。
(18分)
回音壁陶然
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奇妙的事情:
一道环形的围墙,你站在那一边,我站在这一边,对方的身影甚至被中央的建筑物遮住了;然而,那嗓音,啊,那熟悉的嗓音,透过贴耳的墙,就这样粼粼地相互传递,清晰、真切,简直就是殷殷的叮咛。
当我傍着天坛的回音壁通话时,我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想起很多年以前,我首次站在这里,十分诧异于面前这毫不起眼的红墙,它甚至有些斑驳得古老了,却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
这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敏捷,沟通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那一刻就回响在耳畔。
但这种错觉一闪即逝,我明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把我从南海之滨携来的一句问候,一直保留到踏足这里,这才怀着既亲切又神秘的心情,轻轻地朝着伴我的朋友奉上空间的怀念:
“你好吗?
”
你好吗?
你好吗?
这短促的在三个字回荡起来,就在青山绿水间悠扬,有如一首多情的歌。
我不知道传回我耳朵里的那一句,到底是我送去的,还是他回赠的;我总以为,你来我往的同一句话,已经交融成为分不清我的还是你的,那回音混淆了彼此的区别,成了合唱,流动在同一个音调里。
我实在喜欢倾听那回音。
当发自心底的声音诉出,任谁都不会漠然于它的去路,更不会无视于它有没有回应。
即使是在空谷里的呼喊,也还会有相应的回声,何况是在人间!
这回音壁的妙处,就在于它的有呼必应。
我有时会想,倘若太寂寞,倘若喧嚣的市声卷走了真诚的歌声,也许你和我也可以在这古老的地方找到一点安慰。
然而,我又想,大约,我们也不用太过拘泥于形式。
生活在我们心海中激起的浪花,那涟漪,那涛声,不也是一处动人的回音吗?
只是,胸中的回音壁是无形的,它随着世间的脉搏,不断地震出生命之歌。
然而,比较起来,它比真正的回音壁或许还要敏锐而且立体,因而还要生动得多。
19.文章第一段中用了两个叠音词,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1)粼粼:
(2)殷殷:
20.第二段中,作者之所以“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是因为:
(分两点回答,每点不超过18个字。
)(4分)
答:
21.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6分)
(1)“我实在喜欢倾听那回音”,“实在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答:
(2)胸中的回音壁和真正的回音壁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
2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通过对天坛回音壁回音现象的描写,探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理和意义。
B.建筑中的回音壁是有形的,人们心中的回音壁是无形的,但二者都有呼必应。
C.生活中喧嚣的市声卷走了真诚的歌声,作者只好到这古老的地方找一点安慰。
D.作者把握一点,透视生活,抓住瞬间,见其永恒,赞颂沟通心灵的人间真情。
E.本文由实到虚,从天坛回音壁写到胸中回音壁,又由虚到实,写了涟漪、涛声。
六、语言运用(9分)
23、为下面的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科学家选择3只先天性失明的小狗作为实验对象。
这些小狗在一个名为RPE65的基因上存在着突变。
科学家将携带着正常基因的病毒注射到小狗右眼的视网膜细胞里,不久之后,3只小狗右眼都有了视力,它们能在摆放着障碍物的房间里自由自在地行走。
中国医学科学院金磊教授认为,这一突破性成果表明,科学家在研究治疗失明方法的道路上又迈进一步。
24、把下面长句改成4个短句,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4分)
我是通过由到过杭州的一位前辈带到乡间来的上面印着一幅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的题目叫做“人间天堂”的游览图的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
①
②
③
④
25、为下面的的上联拟写下联。
(3分)
(1)春晖盈大地
(2)室雅何须大
(3)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六、作文
下面一节诗选自著名作家张锲的长诗《生命进行曲——致同时代的青年朋友》。
认真阅读,按要求作文。
生命进行曲
--致同时代的青年朋友
啊,同时代的青年朋友,
我的弟妹,我的亲人!
不是每一个战士,都能建立盖世的殊勋,
不是每一个学子,都能写出流传百代的雄文。
既然我的先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
既然社会扶携我度过一生,
我就给这世界增添些什么。
增添一块砖,一片瓦,
一垄新开的土地,
一间新盖的茅屋,
一棵生长的树苗,
一份温情,一点爱心……
我有幸生活在这覆地翻天的时代,
历史注定了我要多尽一份责任。
写作要求:
1、以“生命”为话题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作文立意应紧扣所选诗歌的主旨,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叙述故事,或抒发情感,
或发表议论。
3、作文内容要切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4、不少于800字,标题自拟。
高一语文期末综合试题
(一)参考答案
一、1、C[A胡诌(zh?
u)滂(p?
ng)沱B间(ji„n)或引吭(h‚ng)高歌
D褪色(shƒi)锲(qiˆ)而不舍]
2、B[A间谍入不敷出C暴躁按部就班D熨帖真知灼见]
3、B(A蜕化:
指虫类脱皮,比喻腐化堕落;退化:
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消失,也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C熏陶:
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德学问等产生好的影响;熏染:
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
D辛酸比喻痛苦悲伤,形容词;心酸是指心里悲痛。
)
4、D(A“叹为观止”是指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B“浑身”与“体无完肤”重复C此处应为“本末倒置”)
5、B(A.“完成”的宾语残缺。
C.“效果”用词不当,改为“有效期”。
D.“打出”和“口号”搭配不当。
)
6、A(B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最后一个问题改为句号C将句末句号移到后引号后或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D年结算制度后应为逗号)
二、7、C(不是“误以为”,而是调整心态,把它当作“正在进行时”)
8、B(闪回不能体现电影的“现时性”,它不是“这一刻”)
9、C(A项“夹叙夹议”不是打断故事进程的方式;B项“结构”与电影的“现时性”没有必然关系;现D项“非电影符码”和小说创作无关)
10、A(《列宁在巴黎》是不可以使用“夹叙夹议”的电影艺术的一个“例外”)
三、11、A(B项“再胜”应为“两次取胜”;C项“将”应为“使孙膑为将”;D项“亡”应为“逃往”)
12、C(A组中,第一句中的“与”意为“和、同”,第二句中的“与”应为“给”;B组中两个“于”,前者为“向”,后者为“在”;C组中两个“而”皆为连词,表顺承关系,可不译;D项中两个“因”,前者为“于是”,后者为“通过”)
13、D(“其”应指代“大树白”)
14、D(第1句侧重表现孙膑的“智慧”;第3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庞涓”,后一分句的主语是田忌,都与孙膑无关;第5句是司马迁对“马陵”地理环境的客观叙述)
15、B(应为“一负二胜”)
四、16、⑴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
⑵和他的骑兵一道,两日的路程并作一日赶,追击逃奔的齐军。
17、(略)
18、
(1)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清高、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是有意地看,有意则不自然,破坏了全诗的悠然气象。
(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五、19.
(1)形容回音的传递是连续、起伏的(2分)
(2)形容回音深厚而亲切(2分)(答殷切、深厚、亲切、深情亦可,答急切给1分)
20.
(1)回音壁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
(2分)
(2)回音壁沟通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或回音壁使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
(2分)
21.
(1)要点:
回音真诚、多情;回音是人与人心灵的交流、融合。
(3分)
(2)要点:
胸中的回音壁无形,真正的回音壁有形;胸中的回音壁比真正的回音壁还要敏锐、立体、生动。
(3分)
22.BD
六、23、基因疗法使狗复明。
24、①我是通过一把劣质折扇初识西湖的。
②这把折扇是由一位到过杭州的前辈带到乡间来的。
③折扇上印着一幅题为“人间天堂”的游览图。
④它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
25、
(1)正气满乾坤
(2)花香不在多
(3)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文言文参考译文:
齐国全都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孙膑以受刑囚犯的身份暗中求见齐使。
齐使认为孙膑是一位奇才,就私下用车把他载到齐国。
齐将田忌认为孙膑有才就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
田忌屡次与齐国几位贵公子下很重的赌注赛马,孙膑见田忌的马匹与对手的马匹相关不远,这些马匹分上、中、下三等。
孙膑对田忌说:
“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
”田忌相信孙膑的话对,(于是)和齐王及各位公子下了千金的赛马赌注。
等到临近比赛,孙膑说:
“今天用您的下等马匹与他们的上等马匹比,用您的上等马匹和他们的中等马匹比,用您的中等马匹与他们的下等马匹比。
”双方赛马完毕,田忌一负二胜,终于赢得齐王千金。
这以后,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兵。
齐威王要让孙膑担任统帅,孙膑推辞说:
“遭受重刑的人难当重任。
”齐王于是让田忌担任统帅,而让孙膑担任军师,坐在有篷盖车
中,为齐军出谋划策。
田忌要率领齐军直奔赵国,孙膑说:
“理乱丝只能用手徐徐解开,不可紧握拳头使劲;排解斗殴也只能好好的劝解,不可插手帮打。
现在魏赵两国交战,魏国的精兵必定全部用在国外,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率兵快速直奔大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的真正空虚之地,魏国就一定会舍弃赵国而前来自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下子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同时消弱魏国的力量。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魏军果然撤离了赵国都城邯郸,与齐军在桂陵打了一仗,结果田忌大败了魏军。
又过了十三年,魏与赵联合攻打韩国,韩国紧急向齐国求救。
齐王派田忌为将前往救韩,直奔大梁。
魏国大将庞涓听到了消息,就撤离韩国回头追击齐军,但此时齐军已奔西而去。
孙膑对田忌说:
“他们魏国军队一贯骄横看轻齐军,齐军一直被认为胆怯;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魏兵以齐兵为怯,齐兵就伪装胆怯逃亡,诱使魏兵上当)。
兵法上说:
(一昼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兵既疲累,供应也不及)这样,虽上将也难免爱挫,(即使是追逐)五十里,士卒也只有一半能够先期到达。
让齐军进入魏地后筑供十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供五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供三万人吃饭用的灶。
庞涓率军连追了三天,非常高兴,说:
“我本来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仅三天,齐军中的逃亡者就超过了一半。
”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的骑兵昼夜兼程追击齐军。
孙爱估计庞涓的行程,晚上将到达马陵。
马陵一带道路狭窄,道旁有许多障碍,可埋伏军队。
于是(派人)砍去一大树的树皮,露出白色木质部分,在上面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同时让善于射箭的一万齐兵弓弩手夹道埋伏,约定说:
“晚上见到举火的就万箭齐发。
”庞涓果然到夜晚到达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
未等读完上面的字,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大敌逃散。
庞涓自知败势不可挽回,就割脖子自杀了。
齐军于是彻底打败了庞涓的军队。
《饮酒》鉴赏:
《饮酒》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有名的组诗。
一般推断该组诗写于诗人归田(405)之后的第十二年。
这二十首诗,可以大致看出诗人归田之后十二年内生活、思想的变化过程。
第五首“结庐在人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后人传诵,反映了诗人归田前期的志趣和情怀。
这是一首具有诗的鲜明形象和悠远境界,又蕴含着某种宇宙人生之理的哲理诗。
诗中用了“真意”、“忘言”等玄学用语,更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理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这四句诗,实际上是讲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即生活在现实中的人能否超脱于现实之外的问题。
当时道教盛行,宣扬生命“无极”论,说什么只要导养得法,人就可以得道成仙,不但精神不死,肉体也能久存长生。
那时,或竦身云霄,或潜泳江海,茫茫恢廓的宇宙,就可任你逍遥翱游了。
也就是说,神仙的身形和精神都是超生死、超时空的。
陶渊明对这种神仙妄说素抱否定、批判的态度,他认识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即使后来陷入生活的绝境,也绝不到神仙世界去寻求精神安慰。
因而他弃官而不弃世,归田而不隐遁山林。
其实,他所归隐的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期末 综合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