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4162207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31.46KB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
2.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3.举出生活中需要分离混合物的例子,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把一些混合物分离出来。
教学重点
认识并学会分离生活中的混合物,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分离生活中的各种混合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黄豆、玉米粉、绿豆、木屑和铁屑、红糖和沙子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周围的生活,看看在生活中有哪些固体是混合在一起的。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固体和液体的基本性质,下面谁来说一说液体和固体的基本性质分别是什么?
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的时候需要吧多种固体混合在一起,有的时候需要把混合在一起的多种固体分离开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论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二、固体的混合
出示课本插图:
八宝米、中药材、混凝土
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说一说,这3种混合固体是由哪些固体混合在一起的?
八宝米是白米、豆子、红枣、百合、玉米粒、绿豆、红豆等等混合在一起的。
中药材是各种中药混合在一起的。
混凝土是沙子、水泥、石子等等混合在一起的。
除了这些,生活中还有哪些固体的混合现象?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的固体混合物,并说一说这些混合物是由哪些固体混合在一起的?
窗户就是铝合金和玻璃的混合;房子是混凝土、钢筋等固体的混合物;
泥土是土壤、沙子、小石子、各种昆虫、腐殖质的混合物。
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教师引导: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由多种固体混合在一起的。
那么这些固体在混合前后,它们的质量和占据的空间会发生变化吗?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操作来研究这个问题。
探究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
出示实验的材料:
实验室天平、黄豆、玉米粉、绿豆、盆子等等。
讲解实验的方法及步骤:
先分别称出黄豆、玉米粉和绿豆的质量,然后将三种固体混合起来称一称,看看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
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小结:
固体混合前后,质量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探究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的大小
出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方法。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点:
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黄豆、玉米粉和绿豆所取的数量不能太多;在三种固体混合在一起放入量筒之后,要摇一摇晃一晃;注意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实验结果,小结:
把黄豆、玉米粉和绿豆三种固体混合在一起之后,占据的空间明显变小。
引导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学生根据实验过程进行解释。
教师小结:
固体混合前后,一般来讲质量不会发生变化,但是体积会变小。
体积会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一般来讲,固体颗粒有大小之分,混合之后,小颗粒田占据了大颗粒之间空白的位置,从而造成固体混合之后体积变小。
三、固体的分离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仅会把多种固体混合在一起,有的时候我们还要把混合在一起的多种固体分离开来。
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幅图上是把什么固体和什么固体分离开来。
图一:
建筑垃圾是混合固体,分离时需要把建筑垃圾中的铁分离出来
图二:
是把大米和稻壳分离出来
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固体分离的现象。
沙里淘金、垃圾分类回收、晒稻子、收豆子、洗菜等等。
固体混合物的分离
混合在一起的固体,我们该怎样把他们分离开来呢?
下面请大家先来看一看书中的三种情况。
出示课本上的插图:
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木屑、铁屑的混合物,以及红糖和沙子的混合物。
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如何把这三种固体混合物分离出来。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交流分离三种混合物的方法,并且填写下列表格。
写出把下面的混合物分离开来的方法:
混合物
黄豆、绿豆和玉米粉
木屑和铁屑
红糖和沙子
分离方法
学生分小组交流问题,并填写好表格。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交流的方法,其他同学评价方法好不好。
教师相机把学生认为好的方法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采用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对以上三种固体混合物进行分离,每个小组可以选用1-2种固体进行分离。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分离的固体是什么?
采用什么方法?
效果怎样?
进一步完善好上述表格。
混合物
黄豆、绿豆和玉米粉
木屑和
铁屑
红糖和
沙子
分离方法
可以用孔比较小的网塞,先分离出玉米粉,再用孔比较大的网塞,分离出绿豆。
可以用磁铁吸出木屑中的铁屑。
可以把混合物放入水中,红糖溶解,分离出沙子,再蒸发得到红糖。
教师小结:
同学们,每一种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在分离固体的时候,一定要多动脑筋想一想,采用什么办法是最合理、最有效的。
板书
设计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娈,占据的空间会发生变化
混合物分离有方法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课课练课时练习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
1、填空题。
(1)固体与固体混合后,_________不变,_________有可能发生变化。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如下图中的甲是根据物质的_________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乙是根据物质的_________大小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丙是根据物质的_________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填“状态”“颗粒”“轻重”]
(3)100毫升的黄豆与100毫升的沙子混合后,体积_________200毫升。
[填“大于”或“小于”]
2、判断题。
(1)固体与固体可以混合在一起,也可以再分离开。
()
(2)两种不同的固体混合后,体积一定没有任何变化。
()
(3)红糖和沙子混合后无法分离。
()
(4)几种固体混合后,总质量变小。
()
3、选择题。
(1)下列属于混合现象的是()。
A.剥花生B.将石子从大米中挑出C.制作八宝粥
(2)要把沙子和黄豆分离,较简单的方法是()。
A.沉淀B.用筛子筛C.过滤
(3)将一定体积的花生和一定体积的沙子用筷子搅拌混合均匀,混合后的体积与原来的体积相比,()。
A.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
B.混合后的体积大于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
C.混合后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
4、简答题。
要想将铁屑和木屑分离,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能力提升练练会综合能力快速提升成绩
5、实验分析。
(能力指数★★★)
伊伊从市场上买回1千克黄豆、1.5千克绿豆和1千克玉米粉,由于只有一个袋子,伊伊便把它们装到了一起。
(1)回到家后,她称了三种食物的总质量,请在下图中填上相应的数据和符号。
()千克+()千克+()千克○()千克
(2)伊伊想把这三种食物分离开,应该怎样做?
(3)伊伊用量筒量取了60毫升混合物,并把它们分离开,分别装入三个量筒,她会发现食物混合前后占据空间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6、综合应用。
(能力指数★★★★)
分离混合物。
(1)金属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而矿产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节约使用。
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可以回收重复使用的。
在建筑垃圾中,有很多铁制品,那么我们怎样将铁制品与其他建筑垃圾分离呢?
(2)一般情况下,两种固体混合后,由于大小、轻重等方面存在差异,比较容易分离。
但是如果是沙子和红糖这样的较小固体颗粒混合到一起,该怎样使它们分离呢?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1.(
(1)质量体积解析:
固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是大的固体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与小的固体颗粒混合后,小的固体颗粒填充这些空隙后,会造成总体积变小。
(2)轻重颗粒状态(3)小于
2.
(1)√
(2)×(3)×(4)×
3.
(1)C
(2)B(3)A解析:
由于花生之间存在空隙,将沙子和花生混合后,沙子会进入空隙中,所以二者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
4.(答案不唯一)方法一:
把它们都放入水中,木屑漂起,铁屑沉底。
方法二:
用磁铁将铁屑吸出。
方法三:
用适当大小的风将木屑吹走。
5.
(1)11.51=3.5
(2)先用网眼较小的筛子把玉米粉筛出,再用网眼较大的筛子将黄豆和绿豆分离开。
(3)食物混合后比混合前占据的空间变小了。
6.
(1)人们一般采用电磁起重机来收集建筑垃圾中的铁制品。
(2)把红糖和沙子的混合物放入水中,红糖溶解在水中,再用过滤的方法将沙子与红糖水分离,然后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得到红糖。
8.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观察体验,知道固体的共同特征:
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3.归纳分析总结,知道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教学重点】
分析固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固体有确定的体积
粉笔末、沙子是固体吗?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木板玻璃各2块、大小乒乓球6大9小。
等大的密封袋2个、可乐一瓶、锥形瓶心形瓶各1个,沙子1袋,玩具鸭子和小牛各1个,烧杯2个,干面条一袋。
学生分组材料:
量杯2个、橡皮2块、粉笔、干面条、蜡烛、羊角锤。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提问:
你在下图的物质中发现液体了吗?
学生发言。
液体自己有没有它自己的形状?
2.老师演示倒水,当倒进锥形瓶子里液体是什么形状?
锥形。
当倒进心形瓶子里液体是什么形状?
心形。
液体呈现的是容器的形状,液体自己有没有它自己的形状啊?
生回答没有。
我们2年级时学习过水的性质,一般把与水的性质相近的叫液体。
其实我们把所有常见的3.物质分成3类,气体、液体和固体。
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固体板书:
认识固体。
二、分析并证明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一)分析归纳总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
1.找一找图片中的固体,说以说它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回答
2.出示木板,这块木板是什么形状的?
长方形
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的?
正方形
这个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
球形
这些固体都有它自己的形状吗?
都有
板书:
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
(二)分析并分组实验体验固体有确定的体积
比一比大小
1.图片中一堆西瓜中,哪个西瓜最小?
为什么说它最小?
学生回答可以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2.这6个地球仪从左往右越来越小?
老师说的对吗?
不对是越来越大
这3个水杯最大的在哪一边?
左边
老师手里的木板左边的,右边的哪一个大?
左边的
同学们回答的都对,你依据什么判断出的大小呢。
对比出来的
3.我有两个同样大小的自封袋子,我往里面装乒乓球,左边的装了9个,右边的装了6个,这是为什么呢?
左边的球小,右边的球大所以装的少。
自封袋的袋子空间是一样大的,都装的满满的球,大的为什么就装的少呢,不能在多装一个球吗?
不能装了,没有空间了。
没有空间了,空间被哪个物体占用了嘛?
被乒乓球占了
小的乒乓球与大的乒乓球哪个占的空间大?
大的
我们把物体所占的空间叫体积
4.我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请问乌鸦放进去石头子后为什么就能喝到水了?
水面上升了
水边为什么会上升?
瓶中水的空间被什么挤占了?
被石子挤占了
石子准确的挤占了多少空间呢?
怎么知道呢?
水升多少石子就挤占多少空间
我们模拟一下石子挤占水的空间导致水面上升的例子。
老师这里有两块橡皮,那块橡皮挤占的空间大呢?
每组领材料盒子,盒子里有等量的水2量杯,两块橡皮。
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哪个橡皮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哪块橡皮的体积大?
请问那块橡皮的体积大?
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三)分析并情境迁移得出固体有确定的质量
1.图片中一袋米和一袋砖头哪个重?
砖头重
2.我们经常买东西都要称一下,为什么要称一下,不称不行吗?
学生们回答
3.称的是物品的质量,那我们的固体有没有质量呢?
比如这个玩具车?
我们用电子称称一下。
4.它是一起说它是多少千克?
学生回答
5.这把干面条拿在手上挺重的,它的质量是多少呢?
用电子称称一下。
多少?
学生回答
固体有的轻有的重但是都有一定的质量。
老师板书
三、它们是固体吗?
1出示羽毛扇,问:
这把羽毛扇中的羽毛是固体吗?
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2用排除法:
问:
羽毛扇是气体吗?
是液体吗?
学生回答不是,那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3分析法:
问这把羽毛扇子中的羽毛,今天用,明天用,用了好几天,请问它的形状改变了吗?
学生回答没有改变。
羽毛扇放在桌上占空间吗?
学生回答占。
一只手不拿扇子,一只手拿着扇子,对比一下哪个手感觉沉?
学生回答,拿扇子的手沉
5经过分析我们知道了羽毛扇子中的羽毛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满足固体的特性,它是固体吗?
学生回答是固体
5出示红领巾实物,问这个红领巾是固体吗?
怎么判断它是固体的?
学生回答
四、探究它们还是固体吗?
在外力作用后的固体形状和大小都可以改变
1.分组实验:
分组领取实验材料:
面条、粉笔、蜡烛,锤子。
2.实验目的:
前后对比判断:
捏碎的面条、刮下的粉笔末、锤烂的蜡烛。
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有没有改变?
它还是固体吗?
3.学生汇报回答老师补充提问:
拿起一块面条,请问这块面条与原来比形状和大小改变了吗?
还是固体吗?
学生回答改变了,是固体。
拿起一块蜡烛它的形状和大小改变了吗?
学生回答改变了,是固体。
粉笔末变的很细很小,它的形状和大小改变了吗?
学生回答大小改变了,不知道是不是固体因为它很细小看不出来。
(老师继续分析)。
4.一粒沙子是固体吗?
出示马路上的石块图片:
大家看这幅图,请问这马路上的石头经过车辆和行人来回碾压很多年会不会有变化?
会变的怎么样?
学生回答,会变,石子变的越来越小
有些石子变成更小的石子,有些石子变成更更小的石子,小到像一粒小沙子。
出示沙子放大图片:
这一粒小沙子,有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呢?
学生回答有
这粒小沙子是固体吗?
学生回答是固体
5.玉米粉是固体吗?
出示图片:
玉米玉米渣玉米粉。
请问玉米粉是怎么来的?
大家想一想刚才的粉笔末是怎么来的?
学生回答玉米粉是有玉米磨出来的。
玉米粉是由玉米渣继续磨小磨出来的,玉米粉很细小需要借助工具观察,我们来分析一下玉米渣是不是固体呢。
放大玉米渣图片,我们看到这一粒玉米渣是不是固体呢?
学生回答是。
那玉米渣继续磨它的大小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越来越小。
还是固体吗?
学生回答是固体
当越来越小,小到像玉米粉那么细时它还是是固体吗?
学生回答是固体
板书,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不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
学生回答可以。
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有没有改变?
没有改变
五、总结收获
1.这节课我们认识到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2.其实固体还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究,让我们课外继续研究吧!
【板书设计】
8.认识固体
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认识固体实验单
拿起其中的一块仔细观察,思考提问。
1、捏碎的干面条?
2、刮下的粉笔末?
3、锤烂的蜡烛?
在外力作用下,面条、粉笔、蜡烛的形状改变了吗?
大小改变了吗?
拿起其中一小块观察,拿起的这一块是固体吗?
9.认识液体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固体和液体》中的第2课。
本课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液体,了液体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体积、质量等方面的常见性质,引发学生对液体种种性质的认识。
教学内容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描述所知道的各种液体的性质。
教科书第27页提供了一个场面,目的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出身边的各种液体,而且越多越好。
课文还提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常见的液体:
食用油、水、蜂蜜、牛奶,让学生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了解它们的性质。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进一步发现液体的性质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发现液体的各种性质,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材第28页的第一幅图是比较四中液体的性质,把三种不同的液体倒入斜放的板上,通过液体流动速度的快慢,说明不同的液体,粘稠度不同,通过对四种液体的比较,发现它们的颜色也是不相同的。
第二幅图是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并重点介绍量筒的使用方法。
第三幅图是量出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油,在天平上比比看,谁轻谁重?
称量与水体积相同的油和蜂蜜的重量,通过比较说明同样多的水和油,油比水轻。
这里暗含着“不同的液体,密度不同”的知识。
第二、三幅图都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得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固定的体积和质量。
这一部分内容,涉及的实验所用仪器比较多,难度也较大。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归纳研究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到:
要想全面认识一个事物,必须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中低年段,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因此,他们对于科学研究也有着极高的热情,愿意积极参与并且动手实验。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没有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水知道了水的基本特征,也学会了用不同的感官认识物质,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液体关于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轻重等性质。
2.知道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科学探究:
1.愿意采用多种方法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够运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语言、文字、符号)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科学态度:
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2.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初步渗透液体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液体关于颜色、形状、气味、轻重、粘稠度、体积等方面的性质差异。
【教学难点】
认识液体颜色、气味、透明度、粘稠度等性质,了解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视频、牛奶、水、食用油、蜂蜜、烧杯、量筒、天平、等。
学生材料:
沙漏、火柴、香、牛奶、水、食用油、蜂蜜、烧杯、托盘、抹布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液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做饭洗衣服,都要请它来。
”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
水。
2.师:
对了,就是水。
咱们以前就研究过水,还记得水有哪些性质吗?
生:
没有颜色,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
3.师:
像水这样的物体我们称为液体,我们今天就来认识液体。
(板书课题:
9.认识液体)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新课,将液体的性质谜语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以前学习的水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
]
二、辨别分析,明确液体的概念
1.(教师出示图片)孩子们,咱们来找一找,看看图中哪些是液体?
生:
汗水、针筒里的药水、雨水、牛奶、酱油、食用油、自来水汽油等都是液体。
师:
为什么认为它们是液体呢?
生:
可以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2.师:
哦,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就是液体呀。
那咱们来看看,流动的沙子是液体吗?
(不是)
师:
请大家拿出沙漏仔细地观察。
流沙是液体吗?
(收沙漏)
生:
流沙虽然会流动,但也不是液体,而是固体颗粒。
师:
沙子有固定的形状,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是固体和液体很大的不同。
3.师:
那烟雾呢,是液体吗?
生:
也不是,是气体。
师:
刚刚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你们的猜测对吗?
要怎样来验证呢?
生:
实验。
师: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香和火柴,待会可以点燃香,认真观察烟雾。
不过在使用火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烫到手了,观察好了,请大家像老师这样将香熄灭,明白了吗?
生:
明白了。
师:
现在请大家拿出火柴和香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师:
那个小组来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汇报:
生:
烟雾是气体。
生:
烟雾是粉尘颗粒物,是固体,因为质量很轻,可以飘在空气中,就形成了烟。
师小结:
你说得非常正确。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烟雾和流沙都不是液体,因为液体是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体。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实验,通过师生、生生交流,让学生进一步辨析这些物质为什么是液体,既复习了固体相关知识,又明确液体的概念。
]
三、活动体验,借助感官认识液体性质
1.师:
(教师出示四种液体,装在中号烧杯里)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种液体,分别是食用油、水、牛奶和蜂蜜,先用你们的感官去看一看,这四种液体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呢?
生:
颜色不同。
(板书:
颜色)
生:
水是无色的,牛奶是乳白色的,油是金黄色的,蜂蜜是深黄色的。
师:
还有什么不同?
生:
气味不同。
(板书:
气味)
生:
我闻气味知道的,水是没有气味的,有点奶香的是牛奶,有点大豆香的应该是油,有点甜甜的应该是蜂蜜。
师:
还有吗?
生:
味道不同。
(板书:
味道)
生:
水是没有味道的,蜂蜜是很甜的,牛奶有点甜的,食用油。
(板书:
透明度)
生:
水是透明的,牛奶是不透明的,食用油和蜂蜜是半较透明的。
师:
(板书:
透明度)透明度也不同。
生:
他们的质量也不同。
师:
(板书:
质量)
2.师:
看来不同的液体很多性质是不一样的。
那同一种液体呢?
它们装大大小小的瓶子里有不同吗?
生:
质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
师:
哦,质量不同,多少的情况不一样。
那到底装了多少呢?
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呢?
生:
可以用有刻度的杯子来量。
[设计意图:
突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事物是复杂的,因此认识事物需要用多种研究方法。
首先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不同的液体,学生通过看、闻、摸等方法对这几种液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对液体的黏稠度和流动性有了认识。
]
四、合作探究,进一步探究液体的性质
(一)活动:
测量液体的体积
1.师:
孩子们真聪明!
在科学上,我们使用量筒或者量杯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量筒。
请大家仔细观察,量筒上都有什么?
生:
有刻度,有数字,有英文字母。
师:
这个英文字母ml表示毫升,毫升是一个体积单位。
这个数字表示量程和单位,表示一次最多测量500毫升的液体。
师:
如果没有标注量程,我们又怎么知道量筒最多测多少呢?
生:
可以看最高处的数值。
师:
那这个量筒最少测多少呢?
(50毫升)
师:
对。
孩子们你们看,这里还有一些刻度,你知道一个大格表示多少毫升吗?
(50毫升)
师:
每一大格里面还有很多小格,一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
我们来数一数。
(10个)
师:
每一小格又表示多少毫升?
(5毫升)
师:
(出示量筒)怎样正确使用量筒呢?
咱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
(播放视频)
师:
谁再来说一说使用量筒要注意什么?
生:
1.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2.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出保持水平。
2.师:
明白了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小学 科学 三年级 上册 10 固体 混合 分离 教案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