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析及高考化学复习策略3.docx
- 文档编号:24160539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5.04KB
高考试题分析及高考化学复习策略3.docx
《高考试题分析及高考化学复习策略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分析及高考化学复习策略3.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分析及高考化学复习策略3
引子:
只有熟悉高考的历史变化才能清楚认识高考的变革
只有认识高考的变革轨迹才能真正理解高考的现实
只有理解高考的现实状况才能准确预见高考的发展
只有预见高考的发展方向才能正确决断备考的策略
2007年高考试题分析及2008年高考化学复习策略
陕西省教育厅教材审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陕西省西安中学教研室化学教研员
张根宝
第一部分对2007年高考理综试卷(陕西用)的分析
特征一:
突出能力
目前,全国及各省市的地方命题仍坚持以能力立意、而不是知识立意的宗旨,遵循大纲,突出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避免死记硬背,力求彰显时代性、开放性、地方性、创新性。
以中学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的单质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知识为载体突出对多种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
特征二:
试题结构稳中有变,难度有所降低
2007年理综新课程卷试卷稳中有变。
“稳”是综合中仍未出现学科间交叉的“真正融合”,学科界限较为明显,整个试卷为三科知识的“拼盘”;I卷选择题顺序仍为生物(5道)、化学(8道)、物理(8道),且化学选择题仍为8个,Ⅱ卷中物理题仍为4道大题,化学4道大题,生物2道大题。
总题量共31题,Ⅱ卷共10题,试卷长度缩短(从04年开始,03年为二卷12道题);Ⅱ卷题序有较大的变化,现在为物理、化学、生物(原为生物、化学、物理)各科分值也有较大变化,物理由110分增为120分,化学由110分减为108分,生物由80分减为72分;变化
化学试题由原来的高层次、多综合、多新意题型变为现在的低层次、少综合、重基础灵活而凸显能力的题型甚至是传统题型,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加强了双基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意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变化
基本计算能力要求有所提高(题量加大07年的试题中选择题中有四道题跟计算有关,但都不难)、变化
3+2时期的接口实验题又出现在卷面上(这也是变的表现),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题目数量和占分比例有加大的趋向,变化
实验题量和占分比例有减小趋势,变化
化学用语、化学实验的规范化书面表达要求有所提高,变化
元素推断题和物质推断题同时出现的命题几率在增大(上海已属于固定模式)。
这种考试变革方向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挣脱出来,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走出来,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2”以来的有机、实验基础题、能力命题的思路、模式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包括无机理论的考查、无机部分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也无大的变化〈无机推断、有机推断、能力实验等类问题仍然出现在各类新课程卷中〉这也是“稳”的表现——稳定
。
卷中三足鼎立的命题分析:
一.无机推断:
元素推断
06(26)
07(26)
物质推断
04(26)
05(26)
(28无机有机)
06(27)
07(27)
背景离子反应
阴阳离子判断
04(29)
07(27)离子反应
二.有机命题
(1)一卷:
04年一卷10题(心酮胺)06年一卷12题(茉莉醛)[05、07一卷没有有机问题-陌生有机物熟悉官能团]
(2)二卷:
04年——(27)对羟基苯甲酸为核心的羧酸、酚、醛等衍生物问题
05年——(29)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核心的醇、羧酸、酯等烃衍生物问题
06年——(29)萨罗问题,醇、醛、羧酸、酯等衍生物问题
07年——(29)有机物A为龙头的有机框图推断题(醇、醛、羧酸、酯等衍生物问题)
综上所述,历年来的有机能力题基本上围绕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名称、性质、反应、同分异构、相互转化的稳定,同时旨在考查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的命题模式基本保持不变,这也是我们要训练的重点所在,此为稳定
。
三.实验命题
04年——气密性检验的漏气问题(附有图象)
05年——物质鉴别类问题(高三化学教材88页示例5)[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06年——Na2O2作为供氧剂(有图)[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07年——水煤气成分的确证问题(设计类、接口实验、化学用语、书面表达,有图)
对历年来的能力实验的统计分析,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规范化实验、规范化书面表达很重要(可称其为实验报告类命题),这也应该是稳定之所在或叫稳中有变这为稳定
。
各种新课程卷的难度大约在(0·55~0·65)(难度——答对率)
特征三突出对化学知识主干的考查(重点)
从知识范围来看,试题仍然紧扣大纲要求,即注意知识的覆盖面(这一点跟旧课程卷有明显的区别),又重视重点知识的考查,特别突出对本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单纯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几乎没有,对中学化学的概念和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了有重点的考查,包括: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第28题——元素推断)、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第8、9题)、中和反应及pH(第7题)、氧化还原反应问题(第10、11)、离子反应及推断问题(27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问题(13题)、电化学问题(电解)(8题)、环境污染问题(6题)反映有机结构和性质、有机反应类型、结构简式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的有机综合推断(第29题)、能力实验(设计类命题28题)(这里的试卷指2007年全国陕西卷)。
总之,各种新课程卷对中学知识的考查基本是:
[四条主线]
A.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为主线(无机)
B.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主线。
C.以官能团结构和性质为主线。
D.以物质的性质和制备为主线。
特征四:
头大尾小、有广告宣传性质的各类信息试题不再出现,代之而来的是凡出现的信息一般都是有针对性的、有用的,目的是缩短卷长,减小考生的阅读量。
例如:
04天津卷的第8题(核磁共振问题NMR)。
特征五:
计算有一定的要求,但难度降低,解法也不再追求“巧”为目的,但突出了思想方法(尤其是将化学问题转嫁为数学模式的思维模式)。
如:
07年的12题有机物中C原子数的计算。
¨化学计算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
(各新课程卷大致都在20分左右)但试题强调的是基础的、一般方法,是大多数考生能解答的,并不追求特殊解法,尽量减小计算量(计算一般大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极少出现烦、难的纯化学计算。
目前的各种新课程卷强调的是通性、通法,淡化特殊解题技巧,减少计算量。
坚决杜绝偏、怪、难题,增强试题亲和度,强调学科思想和方法。
[考纲要求:
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如数学中的数列、不等式、方程组等。
特征六:
强调学科内综合
本学科与其他两学科的试题为单纯的“拼盘式”,没有出现“拉郎配”的试题,但注重了本学科内的综合,而未出现跨学科的综合试题。
如:
05年28题无机有机混合推断题。
特征七:
遵守大纲紧扣教材
遵守大纲表现在所有试题所考查的知识不超出大纲所要求的范围,紧扣课本表现在:
1.试题构成的相关物质以教材中曾经出现过的代表物为主
如:
07年的29(有机)构成试题的背景物质是醋酸、乙醇、乙酸乙酯
27题物质推断的背景物质是Na2CO3Al2(SO4)3MgCl2Ba(OH)2等
04年的26题(推断)盐酸、Ca(OH)2CaCl2AgCl27题(有机)醋酸、乙醇
05年的二卷四道大题所有命题涉及到的无机物有机物均以教材(初、高中)中出现的学习过的物质为主:
如:
28题中的CaC2C2H2CaCO3
29题中的CH2=CH2CH2Br-CH2Br
陌生物质有出现,但几率较少,如:
苏丹红、茉莉醛、白梨芦醇等。
2.无论是有机还是无机命题,所涉及的反应类型一般情况下大多以中学所学过的类型为主——如有机的取代、加成、聚合等,高中化学以外的反应也有出现如:
羟醛缩合、双烯合成等。
3.扣本还表现在某些高考试题还会以教材中的某些典型的习题例题为原型加以改造。
如:
05年的理综化学27题(实验)其设计原形就和高三化学P88页的[示例5]非常相象,07年的27题其原型就是高三化学P89页的习题2。
这充分说明,在我们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抓纲扣本之重要。
第二部分.高考理综化学命题原则及思路
2007年理综试题在命题指导思想上较好地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进一步转化;坚持了遵循大纲、依据考纲,题材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的方向。
试题命题思路主要有:
1注重学科内知识综合能力的考查,降低学科间综合能力的要求
从试卷看,(以07年陕西卷为例)卷I中的第6(各种污染的问题)、13题速率平衡问题、9(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体积V、密度ρ等一系列物理量的比较判断问题)没有出现化学、物理、生物知识方面的交叉应用,这也正说明理综题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主要是顺应目前高中理科教学中仍以分学科课程为主的实际情况。
同时引导中学教学不能过于追求跨学科综合,对单科教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不要挖空心思搞所谓的综合)。
2试题充分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兼顾各大理论知识的覆盖
2007年理综化学试题对中学化学的概念和原理等基础知识进行了有重点的考查,体现了理综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考查的内容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第26题)、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第8、9、10和12题)、中和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及溶液中pH(第7题)离子反应和物质鉴别(第27题)、、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有机反应类型、结构简式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第29题)、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第8)、有关化学平衡和速率(第13题等)。
从今年理综化学试题来看,仍然注重对本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这种考试变革方向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充分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全方位复习,不留死角。
3试题注重对基本技能的考查,加大了对思维的考查力度
2007年理综考试说明从能力要求的名义提出了四大能力要求: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所有这些能力都在今年理综试题中得到体现,特别加大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指07陕西卷)如第8、10、11题考查了思维的灵活性;第7、9、12、27、28、29题考查了思维的严密性;第12题考查了思维的深刻性;第12、26、28、29题考查了思维的整体性;第7、28题考查了思维的敏捷性;第29[结构简式书写的规范性]、28考查了思维的规范性及准确性。
理综新课程卷试卷中部分试题仍继续采用通过所提供素材的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模仿、迁移来考查考生所具备的化学学科能力,它主要包括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特别是考查考生运用有关知识通过正向、逆向思维进行推理;定性、定量进行推理;运用基础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更好地考查了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体现了中学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及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4.试题注重与社会、生活、生产及高新科技的联系
今年理综化学试题中出现了与STS相联系的题目(STS试题指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及高新科技的试题),如第6题涉及大气、燃料、水等方面的知识。
但减少了以往联系STS等内容当作考查背景的做法,从而使题干简捷,朴实,语言规范,阅读量小,考查力度明显下降。
但我们丝毫不能放松对这类题目的重视程度,因为这类试题以现实问题为背景,从多元化能力立意来命题是一种趋势,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
第三部分高考化学命题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试题导向明确,突显了课改的基本理念。
高考对中学教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命题方式。
多少年来,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考生为了提高分数,教学跟着高考指挥棒转,学校教师加班加点地补,学生加班加点的练,补的是知识,练的是题海,缺少的是心智的培养和训练。
这不能不说与传统的高考命题方式有关。
尽管近年来,高考命题做了很大的努力,在不断地改革,由知识考查型向能力考查型转变,但由于对知识难度的要求并没有降低,每年都有一些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相对较难,因此,考生应试的压力丝毫没有降低。
今年的理科综合能力试题降低了知识难度、减少了试题数量,但对能力的要求并没有降低,试题仍然保持着较好的区分度。
这就给中学教学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平时的教学应以学科基本知识为载体,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健康的生活、学习,教学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而这正是我们课程改革所要实现的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
我们相信今年的高考命题将进一步促进中学课程改革的实施。
降低知识难度,强化能力考查,保持较好的区分度,既有利于高校招生,又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实施课程改革,这既是今年高考命题的特点,也是今后高考命题的趋向。
对此,我们广大中学教师应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快乐地生活、健康快乐地学习。
第四部分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
这类考试以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测试考生的能力和能力品质.按考试要求对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作如下界定.
一.观察能力
能够通过对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这些硬性知识,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例如:
07陕西卷13、27、28题。
二.实验能力
1.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
例如:
07陕西卷28题
2.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例如:
结晶硫酸铜中结晶水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
3.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如:
浓硫酸滴入眼睛中。
4.能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例如:
07陕西卷28题
(根据装置图回答问题)
5.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例如:
04年全国
卷17题(电解问题)、04年全国
卷28题(电解里的搅拌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
每年一道能力实验题(设计或评价)
三.思维能力
1.对中学化学就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存储,作"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有正确复述.再现.辩认的能力.如:
无机部分的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有机物烃、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
2.能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找出解答的关键,能够运用自己存储的知识,将它们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
[有机化学基础问题——新有机物老官能团——反应类型、能否反应的基础问题]
3.能将化学信息(含实际事物.实验现象.数据和各种信息.提示.暗示),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收敛和发散)的创造能力.
4.对原子.分子.化学键等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的想像能力.晶体的几何图形、分子空间构型、有机物分子中原子共线共面问题、键角问题等(三维化学问题)。
5.通过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
6.将化学问题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结合化学这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四.自学能力
1.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
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例如:
各类无机、有机信息问题。
07陕西29题
第五部分2008年高考化学预测及复习备考策略
一.08年新课程卷的命题趋向
高考命题走向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连续二十多年的高考试题,经过了从起初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和熟练程度,到后来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到近期考查学生以知识载体,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为考核目标的变迁,高考试题的出题思路已趋于成熟。
通过对近几年来高考化学试题的研究,以及新教材的特点和新课程目标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的分析,可以认为,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大致有以下几点:
1.总体上仍将会继续保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来自教学大纲,不超出教学大纲的能力要求”的原则。
考题中的信息类题,将会搭建合适的阶梯,在题目特别的“场景”中会让考生找到“超纲”内容的答案。
中学课本中学到的工业过程很多,工业生产的原理,综合资源的利用,在新教材新课程中以阅读材料的形式给出,这部分内容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切实提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命题依据仍然会是《教学大纲》中包括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但试题的取材将会结合新课程知识面广,知识新,更快捷的反映当今科技成果等诸多方面。
当今世界,信息量大得惊人,信息传播的渠道也非常丰富。
网络、广播、电视、报纸、书籍等传播媒体数量庞大,考生应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主动收集反映当今科技成果的信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综合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如:
神六;嫦娥)
3.试题以单学科知识和能力为主导,适当增加学科间相联知识间的渗透(如生化知识、电学、流体力学等与化学有关系和应用的知识),并力争打破传统观念,综合考查学生的能力。
4.高考试卷的相对题量稳定(大题数不变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小题内缩小),以给考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更大的思考空间,让考生完成所学知识的再创造和综合能力的形成。
5.在试题难易的布局上,将会继续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较难较综合的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实验评价题将在主观题中出现。
这符合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也符合考试心理学原理,有利于考生更好的发挥其水平。
试题的难度有梯度,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强调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通过推理、实验探究获取知识能力的考查。
6.能力题的要求会更加提高,更加凸显“用生题考能力”的命题思路,符合新课程改革目标的生题、新题的比例会有所增加。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应该注意:
(1)开放性实验题
纵观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全国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中都增加了开放性试题,这是高考实行改革的具体体现。
开放性试题更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高考已经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开放性试题,使之逐渐成为化学实验命题的新动向。
(2)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化学实验设计要考虑实验效果的明显程度、装置的简易性以及操作的安全性等问题。
常见的设计实验方案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
设计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的实验题;设计实验装置连接的实验题;设计实验操作步骤的实验题。
二.复习策略——命题趋向对高三化学复习的启示
2008年理综化学试题以“双基+能力+素质”的测试为主导,对高三化学复习有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应试,就有考试,为了提高复习效率,高三化学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脚踏实地,务求准细,重视双基,务实弃虚
从今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来看,难度比去年明显降低,但双基知识的比重较大,说明双基仍是中学化学的最主要内容。
要想夯实基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执行新大纲要求,重视第一轮复习,保证足够的复习时间,注重基础知识的剖析,全方位复习,不留死角,不要作过多的补充和深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每年考试说明中的“变化点”,这些“变化点’在高考中一般都有所体现。
(2)要组织好学生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学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点结构化、网络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强调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
要通过知识教育、过程教育、学法教育加深学生对学科内重点知识的深刻理解,更侧重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2.研读两纲,把好方向,抓住重点,不偏航向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化学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认真研究两纲,必然能够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特别是在新高考发展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学好用好两纲显得更加重要。
通过两纲的学习可以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明确复习要点,找到各个考点在教材中的相应落脚点,并落实到位;还可以明确学科能力要求,使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以落实;还可以防止选题时追求“偏、怪、难”的错误导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对考纲的功能的理解:
(1)读懂能力要求,将条文式的要求转变为对应的题型,以把握高考命题的主要类型。
(2)逐条认真阅读考纲中所要求的学科考试内容(考点)作到二轮复习知识点无漏洞,同时根据考纲对各部分知识要求的高低,抓住复习的重点不偏方向。
(3)注意发现考纲中对学科知识要求的细微的变化,以把握今年的命题增长点。
(4)注意考纲中题型示例及参考试卷的微妙变化(题型、顺序、题量。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化学部分的实验、有机命题)。
3.重视实验,加强实践,力争动手,技能会有
实验是理综试题的重头戏,高考化学试题的区分度往往出现在实验题中,但今年化学实验考查了区分度较小的物质推断,而避开了以往常考的实验设计与创新题,这并不意味着化学实验要求降低,仍应加强实验教学,它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
以往高考实验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没动手做过,不懂实验原理,不会操作步骤,不会设计实验方案,实验结论表达不清等等。
为此,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装置搭配、实验操作细节、注意事项等,并进一步深化课本实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注意实验操作的细节问题,要摒弃“课堂上讲实验,黑板上写实验,考试时背实验”的不良做法;三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并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清现象和结论的不同;四是培养养学生化学实验设计能力,这是实验能力的较高要求,是今后高考的重点;五是通过实验习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4.化学计算,思维贯穿,随机出现,能力体现
近年来,随着理综试卷中化学计算难度降低,中学化学计算教学似有削弱的趋势。
今年化学计算试题(指07陕西卷)有第8、9、10、11、12题,共20分左右,占化学总分的18.5%,这无疑会强化中学化学对化学计算的要求,加强定量描述化学现象和规律,加强用数学知识处理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化学思维和化学方法的应用,使化学计算能更好地体现学科特点,更好地提示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数量关系。
5.关注社会,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禁忌空洞
前几年,高考化学试题中,已大量出现STS试题,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时代意识,体现了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虽然今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此类与STS相联系的题目减少,但考试中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是永恒的主题,丝毫不能动摇对这类题目的重视程度。
6.学科综合,内主外辅,合则水乳,拼盘为主
目前,高考化学试题正在以化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向能力测试方向倾斜,能力考查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高考能力的考查体现在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上,而应用的前提是必须将知识内化,没有形成网络的知识,一盘散沙,不能形成知识大厦,也无法在处理问题时灵活运用。
所谓形成网络就是在理解实质的基础上打破单元、章节界限,找出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把这种联系按照认知规律和用法用图线简明地表示出来,提纲挚领,一目了然。
只有对学科内知识串线结网,系统综合,才能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规范训练,严格实战,损失减半,积累经验
每年都有相当多的学生因审题不慎、表达不清。
化学用语不规范而失分,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未得到纠正,缺乏规范化训练,为此在今后的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规范化训练,力求问题格式规范,专用名词符合学科要求,公式符号均符合规定,答案中的数据要有单位,数值要符合有效数字的规定,电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书写规范,稳扎稳打,狠抓基本功,尽量少失分。
(2)加强文字表达能力训练,文字表达既要流畅,又要符合逻辑,使用专业语言规范表达,养成化学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试题 分析 化学 复习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