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防空知识问答.docx
- 文档编号:24157887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0.29KB
人民防空知识问答.docx
《人民防空知识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防空知识问答.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防空知识问答
人民防空知识问答
1、什么是人民防空?
答:
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国防的组成部分。
其含义是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2、人民防空建设方针是什么?
答:
人民防空建设方针是:
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
3、人民防空建设原则是什么?
答:
人防建设原则是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4、人民防空的手段有哪些?
答:
人民防空是以阻碍敌人空袭兵器发挥效能和消除敌空袭后果为手段的防空。
主要防护手段是“走”、“藏”、“消”。
5、人民防空主要防护手段“走”、“藏”、“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走”就是疏散。
在战争到来之前将战时不宜留城的居民和对支援战争具有重要作用的厂矿企业疏散搬迁到相对安全地区,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藏”就是隐藏。
在敌人对我进行空袭时,组织留城坚持战斗、坚持生产、坚持工作的人员转入地下,将重要的战备和生产、生活物资转入地下,利用人防工事进行隐蔽,减少人员和物资的损失。
“消”就是消除空袭后果。
遭空袭后,组织人防专业队和人民群众,对损坏的各种设备设施、受伤人员进行抢险、抢修、抢救,恢复城市功能,保障生产生活的稳定。
6、人民防空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
人民防空的根本任务是根据现代战争的特点,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与敌人的空中袭击作斗争,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
7、人民防空平时的任务有哪些?
答:
宣传、贯彻人防法规;组织制定城市防空袭方案、人口疏散计划及各项保障计划;组织城市重要目标的防护建设;组织编制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加强人防工程、通信警报、群众防空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开展人民防空知识教育;积极参加城市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抢险救灾等。
8、人民防空战时的任务有哪些?
答:
做好紧急情况下的宣传动员;适时发放空袭警报;及时组织群众疏散、隐蔽;指导群众开展自救互救;组织群众防空组织开展抢险、抢修工作,消除空袭后果;配合城市防卫作战,协助有关部门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9、《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什么时候实施的?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10、人民防空教育的含义是什么?
答:
所谓人民防空教育,就是组织教育人民,使之学会在各种危害应急条件下的防护知识和生存技能。
11、人民防空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答:
(1)人民防空教育是扎实的爱国主义教育;
(2)人民防空教育有利于形成和提高城市的整体防护能力;
(3)人民防空技能能在平时灾害事故中直接发挥作用;
(4)人民防空教育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12、现代空袭包括那些?
答:
现代空袭,包括高技术常规武器袭击和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是从空中对地面(海上)目标进行的袭击。
高技术常规空袭主要是指用精确制导兵器对目标进行的准确打击。
13、现代空袭的特点有哪些?
答:
(1)重点目标多点遭袭,防护情况复杂;
(2)空袭范围大,没有“安全”地域;
(3)空袭距离远,空袭之前有侦视;
(4)无警报遭袭可能性增加,个人应急防护要求提高。
14、防空警报信号由谁规定?
分为哪几种?
鸣放时间怎样规定?
答:
防空警报信号由国家规定。
分为三种:
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
15、三种警报信号各在什么样情况下鸣响?
答:
一般讲,有空袭征兆时,发预先警报;空袭临空时,发空袭警报;袭击后发解除警报。
但在现代空袭条件下,有时可能会直接发空袭警报。
所以每个人要学会判别警报,不但要能听懂防空警报信号,还要争取尽快尽早地识别它们,及早做出相应的防护行动。
17、除了遭到空袭外,在什么样情况下警报器鸣响?
答:
平时,在发生重大灾害,比如地震、水灾、有毒物质泄漏等,根据需要,由国家或当地政府临时发布公告,进行警报器鸣响,告知居民采取必要的防护行动。
例如,四川汶川地震后,为了表达对遇难者的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全国统一鸣响警报。
18、有战争症候时,个人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
要经常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发布的有关信息,准备个人防护必备物品即应急包。
应急包内物品要齐全,体积不超过肩宽,重量为15~20千克,尽量采用双肩背方式。
要熟悉掩蔽工程的位置、昼夜人口标志、进人工程的最近路线和行动方式。
19、个人应急包内的物品主要有哪些?
答:
(1)证件类(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信用卡、保险单、现金等);
(2)饮食类(方便食物和婴幼儿食品、饮用水、);
(3)服装类(衣服和皮肤防护器材);
(4)工具类(多用工具刀、防护眼镜等);
(5)照明类(手电筒、蜡烛、火柴、电池等);
(6)药品类(急救药品、急救包、个人急需药品等);
(7)卧具类(棉被或毯子);
(8)求生类(人防守册、求生指南、家人联系方法和收音机等)。
20、听到预先警报信号时应注意什么?
答:
当听到预先警报后,实施紧急疏散,或利用人防工程掩蔽。
离家前家庭成员要分工行动,密封包装食品、贮存饮水并盖严、切断电源、转移易燃物品、关闭煤气、熄灭炉火、关闭门窗,而后各自携带应急包并帮助老、幼、病、残离开住房,奔向防护工程掩蔽。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的人员,要离开房屋,佩带个人防护器材,就近掩蔽疏散,以减轻空袭伤害。
每个居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镇静和谨慎,因为匆忙、惊慌、反应错误都会使危险性增加。
21、在人防工程内掩蔽的人员注意些什么?
答:
在工程内掩蔽的人员要遵守各项规定,服从管理人员指挥,不准离开工程。
22、警报解除后怎样行动?
答:
解除警报后,市民应配合人防专业队伍开展消除空袭后果的抢救抢修工作,如就近救护伤员、找寻被困人员、扑灭初起火灾、协助维持治安、堵漏、消除潜在危险、消除沾染、修复通信等。
警报解除后,仍要注意收听广播,了解解除警报报后人员行动的注意事项,如哪些道路不能行走,哪类食物、饮水不能食用;关注疫情通报、放射性沾染、染毒或带菌情况通报;了解敌空袭规模、方式及城市破坏情况通报,以及对下一次敌空袭的预测等,以便有效地做好再次防空行动的准备。
23、怎样辨别空袭信息?
答:
当室内人员发现空袭来临、听到第一次爆炸声时,都应视为空袭信息,而不管有没有听到警报器的声音。
24、空袭时室内人员如何行动?
答:
听到空袭警报声或判断为空袭时,未进入人防工程的室内人员应迅速按家庭或单位防空方案分头做好防护行动,尽可能背上应急包离开家门,跑向紧急疏散地域。
不能离开时,应帮助老幼立即在墙根、墙角、桌下或床下卧倒,用头盔、被子、枕头或塑料盆等将头部盖住。
要避开玻璃窗、高架、吊挂物品和易燃易爆物。
当敌空袭破坏情况严重,迫使人员离开室内时,应用个人防护器材保护呼吸道、头部等要害部位。
有火灾烟雾威胁时,还应披上浸湿的大衣或毯子,爬行或弯腰通过着火的房间。
此外,还要清除室内可能形成新危害的隐患。
25、空袭时室外人员如何行动?
答:
当室外人员听到防空警报或发现遭袭征候时,空旷地带人员或街道行人要立即进入最近的人防工程,或利用地形地物如沟渠、土包、矮墙、花坛等各种有阴影的遮蔽物隐蔽,其阴影区可减轻光辐射,减轻冲击波的杀伤作用。
如果人员在狭窄街区,应立即进入坚固建筑物内,贴近墙角蹲跪或在结实的床桌下掩蔽。
车上人员听到空袭警报后,不要急于下车,要稳定姿势进行防护;也不要回家,而应尽快寻找最近的防护工程、地铁、地下人行道或隧洞掩蔽。
如果觉察到敌空袭使用毒剂或生物战剂的征候,应立即戴好防护面具或简易口罩并遮盖身体进行防护,根据风向或人防通告,尽快撤离污染区。
室外应急行动要避开高大建筑物,避开高压电线,避开易燃、易爆物品,按规定路线行动。
由于常规炸弹杀伤因素危害半径一般不超过100米,而核、化、生武器袭击危害半径很大.所以当袭击临空时,不要过多乱跑,而应离开重点或危险目标100米以外,就近找到自己的掩蔽位置
26、什么是核武器?
答:
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突然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统称核武器。
27、核武器的运载工具有哪些?
答:
要想使核武器发挥作用,必须使用运载工具将核武器运至爆炸点。
运载工具有:
导弹、火箭、火炮、飞机、舰艇等。
28、用什么方法来衡量一枚核武器爆炸后的杀伤破坏程度?
答:
一枚核武器的杀伤破坏程度即核武器的威力用“TNT当量”(简称“当量”)来表示。
TNT当量是指核武器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TNT炸药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
例如,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那么,该原子弹的威力就为2万吨当量。
而原子弹本身重量只有几吨重。
29、哪个国家什么时间曾遭到核武器袭击?
答:
日本。
1945年8月。
30、核武器同普通炸弹、炮弹相比,杀伤破坏因素有几种?
答:
普通炸弹和炮弹只有弹片起杀伤破坏作用,而核武器有五种杀伤破坏因素。
即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
31、核武器五种杀伤破坏因素中,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是哪几种?
答:
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几十秒内起作用的,统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
32、核武器的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各占总能量的比例是多少?
答:
光辐射约占35%,冲击波约占50%,早期核辐射约占5%,放射性沾染约占10%,核电磁脉冲所占比例很小。
33、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目前核技术有哪些新特点?
答:
现代技术的核武器可对能量分配进行“裁剪”。
例如以冲击波为主的冲击波弹、以中子为主的中子弹、以电磁脉冲为主的电磁脉冲弹等。
34、在远距离看核爆炸,其外观景象如何?
在地面爆炸与在空中爆炸火球有什么区别?
答:
依次看到闪光、火球,再听到巨响,看到有不断升起的蘑蛞状烟云,最后烟云随风飘散。
核武器地面爆炸时,火球呈半圆形;核武器空中爆炸时,火球为圆形。
35、了解核武器的外观景象有何意义?
答:
核武器在不同高度爆炸,其杀伤破坏面积和程度有所不同。
地面爆炸时,杀伤破坏面积小,而放射性沾染非常严重;空中爆炸时,杀伤破坏面积大,而放射性沾染相对较轻。
根据此特点,决定防护方法。
36、核武器袭击城市,一般是什么方式爆炸?
答:
城市遭核袭击的方式一般是空爆,可以看到完整的火球。
37、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哪几种?
答:
三种。
地面(水面)爆炸、空中(低空、中空、高空)爆炸、地下(水下)爆炸。
38、什么是光辐射?
特点有哪些?
答: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核爆炸的闪光以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
其特点是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比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强千万倍,不断地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光辐射以光速沿直线向四周传播,其作用时间大约在几秒到几十秒。
39、光辐射是在怎样对人员和物体起杀伤破坏的?
答:
光辐射能灼伤人的皮肤,造成眼角膜和视网膜灼伤,闪光可引起闪光盲,吸人炽热空气可导致呼吸道烧伤。
光辐射能使物体熔化、灼焦、炭化和燃烧,形成大面积火灾,造成人员间接损伤。
40、什么是核爆炸的冲击波?
其特点有哪些?
答:
冲击波是核爆炸瞬时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
其特点是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周传播,作用时间只有几十秒。
冲击波向外传播过程中,能使空气压强突然升高形成超压,还迫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
冲击波是核武器的主要毁伤因素。
41、冲击波是怎样对人员和物体进行杀伤破坏的?
答:
冲击波对人员可造成直接杀伤和间接杀伤。
直接杀伤是超压对人体及其肠胃、心脏、肺部的挤压作用和动压对人体的抛掷和撞击作用;间接杀伤是受冲击波破坏的倒塌建筑物或抛射物体对人员的伤害作用。
冲击波可造成地面建筑物倒塌和地面设备设施损坏。
42、什么是早期核辐射?
其特点有哪些?
答:
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
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
其特点是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
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
43、早期核辐射是怎样对人员和物体进行杀伤破坏的?
答:
当射线照射人体,杀死细胞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
早期核辐射对物体没有破坏作用,但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感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44、什么是核电磁脉冲?
有哪些特点?
答:
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
其特点与自然界雷电十分相似,作用半径随爆炸高度升高而增大。
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在几百千米的高空爆炸,地面上其他杀伤破坏效应范围很小,但核电磁脉冲的危害半径可达几千千米。
45、核电磁脉冲的杀伤破坏作用有哪些?
答:
它对人员没有直接杀伤作用。
核电磁脉冲能消除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使自动控制系统失灵,无线通讯器材和家用电器受到干扰和损坏。
46、对核袭击防护最好的措施是什么?
答:
只要核武器不直接命中,对核袭击的最好防护措施是进入人防工事。
在战时,利用人防工事能坚持生活和工作。
47、核袭击时,处于室内的人员如何防护?
答:
室内人员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立即在墙的内拐角或墙根处卧倒,最好在靠近墙角的桌下或床下跪趴,也可以在较小的房间或门框处躲避。
掩蔽位置应避开玻璃门窗和易燃易爆物,以免造成间接伤害,尤其要避免被抛出的玻璃碎片击伤。
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可采用个人防护办法防止放射性灰尘沾染或迅速进入人防工程。
48、核袭击时,处于室外的人员如何防护?
答:
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和其他掩蔽场所的室外人员发现核闪光后,应立即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
处于开阔地形的人员,防护动作要领是:
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叉垫胸前,脸部尽量夹于两臂之间,两肘前伸,双腿伸直并拢,闭眼、闭口,有热空气时,停止呼吸15—20秒。
就近利用土丘、矮墙、花坛等地形地物防护的人员,地形地物较小的可面向爆心卧倒,较大的可横向爆心卧倒。
利用沟、坑、渠等地形防护的人员,方法是立即跃入坑内,跪、坐或卧于坑内,双手掩耳,闭眼、闭口,暂停呼吸。
在防护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压电线及易燃易爆物。
待瞬时杀伤因素过后,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和皮肤的简易防护,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而后向上风或侧风方向转移(离开放射性灰尘落下区)。
附近有人防工程的,立即进入人防工程掩蔽。
49、什么是放射性沾染?
其特点有哪些?
答:
放射性沾染是指核爆炸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随风飘移、下落,对人员、动物、植物、地面、水、空气和物体等所造成污染。
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因素。
其特点是能不断放出α、β、γ射线。
50、放射性物质对人员的伤害途径有哪些?
答:
简单地说就是体外照射、体内照射和皮肤灼伤。
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对人员造成体外照射伤害。
沾染的空气、食物和水进人人体可引起体内照射伤害。
放射性物质接触到人的皮肤,可引起皮肤灼伤。
51、怎样消除放射性物质?
答:
放射线只能用侦察仪器才能发现和测量,并且只能用扫除或冲洗的方法从地面或物体上除掉。
52、放射性物质能彻底消除吗?
答:
不能。
用化学、火烧等方法都改变不了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只能随时间的增加,慢慢减少,对放射性物质的消除只是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其放射性没有变。
53、核武器地面爆炸放射性沾染的特点是什么?
答:
地爆时造成地面放射性沾染的程度分布极不均匀,范围大,持续作用时间长,可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对人员行动安全有严重影响。
水、粮食、食品等沾染后无法直接食用。
放射性沾染还能污染环境,影响生物链的正常发展。
54、怎样有效防止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答:
由于人防工事对核武器的各种杀伤因素都有防护作用,所以已经在人防工事内掩蔽的人员,只要严格遵守工事使用规则,听从工事管理人员的指挥,就能保障安全。
一般建筑物围墙越厚、暴露临空墙的面积越小、密封性越好,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效果就越好。
地下室、地窑、山洞等,经密封处理后其防放射性效果更好。
55、个人怎样防止放射性物质的伤害?
答:
预防放射性体外照射,主要靠人防工事和厚重材料屏蔽遮挡。
为防止放射性灰尘沉降时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和降落到人的皮肤上,要及时戴上防尘口罩或防毒面具,披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并扎好领口、袖口、裤口。
室内人员应立即关好门窗,贴好密封条,堵住孔口,密封食品、饮水。
为减轻照射,还应提前服用预防药物,如口服碘化钾等。
在沾染区行动应尽量减少与污染的地面、物体接触,缩短停留时间,避免扬起灰尘,应视情况拍打掉身上的灰尘,并进行洗消。
56、个人被放射性物质沾染,怎样消除?
答:
人员遭受沾染后,要及时清除皮肤和服装上的放射性灰尘。
清除服装上放射性灰尘的方法是自己或互相拍打和抖拂服装,要领是:
拍打和抖拂人员站在上风或侧上风方向,按照自上而下、先外后内的顺序拍打,抖拂30—40次。
抖拂时,应抓住受沾染服装的两肩或裤腰,按“上提要轻、下甩要重”的原则用力向下抖动。
拍打,抖拂完毕,方可卸掉面具、口罩、手套等。
面部、耳窝、颈部和双手等处的污染灰尘,可用干布或湿毛巾擦拭。
有条件时,再进行全身淋浴,并更换清洁服装。
57、对地面的放射性物质怎样清除?
答:
对道路、地面沾染的灰尘,视具体情况,采取铲除、扫除或水冲洗等方法清除。
58、物品上的放射性沾染怎样清除?
答:
要根据物品的性质和沾染的轻重来确定消除方法,一般可通过扫刷、清水冲洗等进行清除。
59、粮食、蔬菜上的放射性灰尘怎样清除?
答:
粮食、蔬菜沾染灰尘的清除,与包装方法有关。
对密封包装的粮食,只需对包装进行清除;对包装不好的粮食,宜采用去除表层和水洗的方法进行清除。
对蔬菜、水果,主要是采取清水冲洗和剥皮的方法。
对馒头等熟食,可剥掉表皮。
对饮用水,可采用土壤净化、过滤或吸附凝沉方法进行净化处理。
处理过的粮食和水等均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可食用。
60、不小心食入了染有放射性灰尘的食物、水等的人,怎样处理?
答:
必须尽早处理。
可采取催吐、洗胃、多喝水、利尿等方法排出。
有条件时,可按医生要求服吸附剂、缓泻剂,加快放射性物质的排出。
61、我们学习核武器的防护方法和平时期有用吗?
答:
有用。
学习核武器的基本知识和有关防护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对付核袭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平利用原子能日益广泛,各种核反应堆、核电站及放射性核素的生产和应用部门不断增多,平时也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这类事故也有可能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因此,学习核武器的防护知识,平时也能用得上。
62、什么是核电站?
答:
核电站是利用核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来发电的发电站。
63、核电站与火力、水力发电有什么不同?
答:
除使用的燃料不同外,其他基本相同。
核电站使用的不是煤、石油、天然气等普通燃料,而是核燃料——铀(或钚)。
在核电站内的反应堆中,铀发生核裂变反应,放出巨大的热能,使锅炉中的水沸腾产生大量高压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和发电机发电。
64、建设核电站有那些优点?
答:
核电站与火力发电厂相比具有节省能源、减轻运输负担、安静和环境清洁、降低发电成本、兼生产各种放射性核素等多种优越性。
核电站具有安全可靠性。
核电站的铀浓度、内部构造、核反应方式与原子弹不同,核电站不会像原子弹那样发生爆炸,产生杀伤破坏作用。
为了防止核电站反应堆内的放射性物质外泄,一般对核反应堆内的放射性物质外加三道安全壳屏障。
发生意外时,安全壳能可靠地把放射性物质包容在这个坚固的“大厦”内。
65、什么是核泄漏事故?
答:
核电站等核设施,由于技术和责任等原因,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致使人员受到超过规定限值照射的事件,称为核泄漏事故,简称核事故。
66、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伤害的规律有哪些?
答:
越远伤害越少,时间越短伤害越少,屏障(各种阻挡材料)越多伤害越少。
67、对放射性物质的防护原则是什么?
答:
防护原则是尽量减少与放射性物质的接触,迅速远离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区域。
68、核泄漏发生时其防护行动有哪些?
答:
(l)隐蔽有重大事故发生时,一般人员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入室内或地下室。
要关闭门窗,堵住通风孔,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室内。
(2)交通管制
禁止人员、车辆进人危险区,防止放射性物质在更大范围内扩散。
(3)服用碘片
在必要时,政府会向公众发放碘片,以防止和消除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损害。
(4)临时疏散人口
这是放射性物质在本地区超过一定程度时所采取的极端措施,广大居民应在统一安排下,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区。
(5)做好个人防护
外出时要戴好口罩、风镜、帽子、面纱巾,扎好领口、袖口和裤口,以免暴露部位和空隙处遭受污染。
(6)做好食品和饮用水的管理工作在还未受到污染时,及时把堆放在室外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品收藏到室内,水井用塑料布等包扎井口后再加盖。
对可能受到污染的食品和饮用水,不能随便食用,须经卫生监测部门检测,并经清洗、存放及其他方法处理合格后,才能食用。
69、什么是毒剂?
答:
毒剂是在战争中以毒害作用杀伤人畜的化学物质。
70、什么是化学武器?
答:
装有毒剂并能将其形成战斗状态的武器和器材,叫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包括装有毒剂的炮弹、航弹、导弹、地雷、布洒器等。
71、化学武器有什么特点?
答:
杀伤途径多、杀伤范围广、作用时间长、制约因素多。
杀伤因素多。
毒剂可以气、烟、雾、液态使用。
染毒空气可经眼睛接触、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等途径使人畜中毒,染毒的食物和水可经消化道吸收,使人中毒。
杀伤范围广。
染毒空气无孔不入,所经之处都有杀伤效果。
作用时间长。
液体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
前者属暂时性毒剂,后者属持久性毒剂。
制约因素多。
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但它受天气、地形和地物的影响非常大。
如刮风、下雨、下雪、气温和地上建筑的情况等,对毒剂的杀伤效果都有影响。
72、什么是神经性毒剂?
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
是破坏人体神经的一种毒剂。
主要有沙林、维埃克斯、梭曼。
沙林和维埃克斯分别可闻到烂苹果味、臭味,梭曼无味。
73、神经性毒剂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
中毒症状有:
瞳孔缩小、流口水、出汗、胸闷、呼吸困难、头痛、昏迷、肌肉跳动、全身抽搐直至死亡。
74、什么是糜烂性毒剂?
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
使细胞坏死而引起溃烂的毒剂。
主要有芥子气,可闻到大蒜味。
其中毒症状有:
皮肤红肿、大小水疱、溃烂等。
75、什么是全身中毒性毒剂?
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
是破坏人体细胞氧化功能的毒剂。
主要有氢氰酸,可闻到苦杏仁味。
其中毒症状有:
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抽搐、瞳孔散大直至死亡。
76、什么是窒息性毒剂?
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
是刺激呼吸道、引起肺水肿导致呼吸功能损伤的毒剂。
主要有光气,可闻到烂苹果味。
其中毒症状有:
头痛、水肿、休克。
77、什么是刺激性毒剂?
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
是对眼睛、呼吸道有强烈刺激的毒剂。
主要有西埃斯、亚当氏气、苯氯乙酮。
西埃斯无色,有胡椒味。
亚当氏气无色无味。
苯氯乙酮无色,有荷花味。
其中毒症状有:
流泪、喷嚏、流涕、咳嗽、恶心、皮肤烧灼感。
78、什么是失能性毒剂?
中毒症状有哪些?
答:
能使人暂时失去正常精神、躯体功能,从而失去战斗力的一种毒剂。
主要有毕兹,无特殊气味。
其中毒症状有:
瞳孔散大、嗜睡、行动不稳、幻觉、精神失常。
79、什么是化学事故?
答:
化学事故是指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在生产、贮存、经营、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出现泄漏、污染、爆炸,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危害和损失的事故。
80、化学事故怎样分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 防空 知识 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