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学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4155413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42.51KB
初级会计学复习.docx
《初级会计学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会计学复习.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会计学复习
初级会计学复习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的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会计是适应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而产生的。
生产需要管理,管理需要核算,核算离不开会计,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得作用。
基本职能应该包括:
核算(或反映)与监督。
会计核算(反映)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顺利进行。
两者相辅相成。
三、会计的目标
(一)满足政府宏观调控的需求;
(二)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需要;
(三)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
(四)加强市场预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
(一)会计对象:
资金运动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二、会计要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一)资产
1、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事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
1、分类:
货币资金
流动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收预付款项
存货
资产长期投资
固定资产
非流动资产在建工程
无形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1.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短期借款
流动负债应付预收款项
应付职工薪酬
预提费用
负债
长期借款
非流动负债
应付债券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表明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
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投入资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
收入的基本特征是经营所得。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费用的基本特征是为取得收入而付出的代价。
不是为取得收入而减少的资产或增加的负债则不属于费用的范围。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
它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合理配比而确定的,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经营成果。
利润按其形成的内容不同,可分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三、会计恒等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利润=收入-费用
第三节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基本前提
会计界比较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内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或会计单位。
也即是会计服务的空间范围。
法人一般应该是会计主体,但是构成会计主体的并不一定是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出现破产、清算的可能。
是一种时间的界定。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在会计主体无限期持续经营的基础上,人为地将其划分为的若干会计期间(年、季、月)。
会计期间划分的越短,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越不可靠。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提供信息主要是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并且作为计量单位的货币的价值是相对稳定的。
我国的会计核算规定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二、记账基础
(一)权责发生制:
P17
(二)收付实现制:
P17
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检查会计核算正确与否的依据。
(一)真实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有用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要与经济决策相关;
(三)清晰性原则:
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四)可比性原则:
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时期、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要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
(六)重要性原则:
(七)谨慎性原则:
稳健性原则,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八)及时性原则:
不得提前或延后。
第四节会计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的内容
会计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考核、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五个部分所组成。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是主要方法;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是会计考核、会计预测、会计决策的前奏。
第二章会计处理方法
第一节会计确认
一、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
(一)初次确认:
标准为发生的经济业务能否用货币计量。
(二)再次确认:
标准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会计确认的标准
(一)可定义性
(二)可计量性
(三)可靠性
(四)相关性
三、会计要素的确认
(一)资产的确认
(二)负债的确认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四)收入的确认
(五)费用的确认
第二节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的关系:
辩证统一
二、会计计量的单位:
货币计量为主,实物量度、劳动量度为辅。
三、会计计量基础
(一)历史成本
(二)现行成本
(三)可变现价值
(四)公允价值
第三节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的方法包括: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二)复式记账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四)登记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会计报表
第四节会计报告
一、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二、利润表:
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的分类,可以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科学而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决定着账户的开设和报表结构的设计。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一)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二)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三)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会计科目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五)保持相对稳定性
三、新旧准则下的会计科目表比较
顺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一、资产类
1
1001
库存现金
▲
2
1002
银行存款
▲
5
1012
其他货币资金
▲
10
1121
应收票据
▲
11
1122
应收账款
▲
12
1123
预付账款
▲
13
1131
应收股利
▲
14
1132
应收利息
▲
18
1221
其他应收款
▲
26
1401
材料采购
▲
27
1402
在途物资
▲
28
1403
原材料
▲
29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
30
1405
库存商品
▲
34
1411
周转材料
▲
41
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
▲
50
1601
固定资产
▲
51
1602
累计折旧
▲
52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3
1604
在建工程
55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
62
1701
无形资产
▲
63
1702
累计摊销
64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66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
69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负债类
70
2001
短期借款
▲
79
2201
应付票据
▲
80
2202
应付账款
▲
81
2203
预收账款
▲
82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
83
2221
应交税费
▲
84
2231
应付利息
▲
85
2232
应付股利
▲
86
2241
其他应付款
▲
94
2501
长期借款
▲
95
2502
应付债券
100
2701
长期应付款
101
2702
未确认融资费用
102
2711
专项应付款
104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共同类
四、所有者权益类
110
4001
实收资本
▲
111
4002
资本公积
▲
112
4101
盈余公积
▲
114
4103
本年利润
▲
115
4104
利润分配
▲
五、成本类
117
5001
生产成本
▲
118
5101
制造费用
▲
六、损益类
124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
129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
132
6111
投资收益
136
6301
营业外收入
▲
137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
138
6402
其他业务成本
▲
139
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
▲
149
6601
销售费用
▲
150
6602
管理费用
▲
151
6603
财务费用
▲
153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154
6711
营业外支出
▲
155
6801
所得税费用
▲
156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其中带有▲标记的为主要了解部分。
旧准则下的现金科目新准则下称库存现金
物资采购材料采购
应付工资应付职工薪酬
应交税金应交税费
第二节会计账户
一、设置账户的意义
(一)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系统、连续记录的一种手段。
(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和账户在会计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在于:
都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都说明一定经济内容。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在于:
首先、会计科目和账户存在着主从关系。
会计科目是指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标志,是设置账户、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账户则是在会计科目分类的基础上,根据会计科目名称开设并按其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连续、系统和完整地记录的载体。
其次,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经济内容的质,不能反映经济内容的量;而账户不仅反映规定的经济内容,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以记录经济业务内容增减变动的量,并计算其变动的结果。
所以二者既有主、从的区别,又有反映经济内容的质和量的差异。
二、账户的格式
(一)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二)日期和摘要;
(三)凭证号数;
(四)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本期期末余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的发生额-本期减少的发生额
借方账户名称贷方
三、账户的分类
(一)按会计要素分类
1、资产类
2、负
债类
3、所有者权益类
4、收益类
5、成本费用类
(二)按提供的指标详细程度分类
1、总分类账户(总账账户或一级账户)
2、明细分类账户
(三)其他分类方法
1、资产负债表账户和利润表账户
2、表内账户和表外账户
3、借方余额账户和贷方余额账户(实账户)、无余额账户(虚账户)
第四章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复式记账原理
一、复式记账原理
会计方程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会计核算中最主要的平衡关系,它是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原理为理论依据的一种记账方法。
概括地说:
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金额,同时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
包括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
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之后多产生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三、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依据,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1.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2.账户的设置和结构
(1)账户的设置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也受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制约。
(2)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中,一切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两个部分,借方都在账户的左方,贷方都在账户的右方,这是固定的。
但是,借方是记增还是记减,贷方是记减还是记增,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
借贷记账法规定:
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贷方;
收益类的账户,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余额为零;
费用类的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为零。
3.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此规则要求在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要以相等的金额,相反的方向登记到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
4.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和记账规则来检查和验证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方法。
(1)余额平衡
(2)发生额平衡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统驭的作用;而明细分类账户所提供的明细指标,则是对总分类账户所提供的总括指标的具体化。
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
五、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的要点是:
1.同期登记。
2.方向一致。
3.金额相等。
六、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核对
第二节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a)购进业务的核算
b)生产业务的核算
c)销售业务的核算
d)利润的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e)其他业务的核算
第三节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账户的用途,是指通过特定账户的记录,能够提供什么核算指标,也就是开设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及其具体作用;
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怎样记录经济业务,如何取得各种必要的指标,也就是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应当登记什么内容,怎样登记,其余额的方向、性质及表示的内容。
一、盘存账户
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
二、资本账户
资本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取得资本及提取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有情况的账户。
三、结算账户
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经济往来中,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
(一)债权结算账户
(二)债务结算账户
(三)债权债务结算帐户
四、期间账户
期间账户是用来归集企业生存经营过程中某个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账户。
包括期间收入账户和期间费用账户。
五、跨期摊提账户
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若干个相连接的会计期间(成本计算期)共同负担的费用,以便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中进行分摊,从而正确计算成本的账户。
六、成本计算账户
成本计算账户是用于归集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费用,并据以确定该阶段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
七、计价对比账户
计价对比账户是用来对某项经济业务,按两种不同的计价进行核算对比,借以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
八、财务成果账户
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计算并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
九、调整账户
调整账户是为了调整某个主体账户(或称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表示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开设的专用账户。
(一)抵减账户
1.资产抵减账户。
2.权益抵减账户
(二)附加账户
(三)抵减附加账户
第五章会计凭证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具有法律效力,能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二、会计凭证的作用
(一)通过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可以如实地、及时地初步归类记载经济业务,为记账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通过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可以检查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及合法性。
(三)通过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可以明确与经济业务有关的各方面经济责任,强化经济责任制。
(四)会计凭证的记录,还是一种反映经济情况的可靠档案资料。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按照会计凭证的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
按其每一张凭证中会计科目的数量不同,又可分为“单式记账凭证”和“复式记账凭证”。
第二节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及其种类
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证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原始证据,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一)外来原始凭证
(二)自制原始凭证
1、一次性凭证
2、累计凭证
3、记账编制凭证
4、汇总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要素
(1)原始凭证的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填制凭证单位或填制人姓名。
(4)经办人员的签字或盖章。
(5)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
(6)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
(7)数量、单价和金额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符合实际情况。
2.明确经济责任。
3.填写内容齐全。
4.书写格式规范。
三、原始凭证的审核P124-125
原始凭证的审核可从外表形式及内容实质两个方面入手。
1.从凭证的外表形式上审核凭证的填制是否符合填制凭证的要求。
2.从凭证的内容实质方面审核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
第三节记账凭证
一、记账凭证及其种类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行归类、整理,并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直接登账的依据。
(一)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二)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
(一)基本要素
1.凭证的填制日期
2.凭证编号。
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4.会计科目、记账方向。
5.记账金额。
6.附原始凭证张数。
7.有关人员签章。
(二)填制要求
1、摘要简明
2、业务记录明确
3、科目运用正确
4、附件数量完整
5、填写内容齐全
6、凭证顺序编号
三、记账凭证的审核
1、内容是否真实
2、项目是否齐全
3、科目是否正确
4、金额是否正确
5、书写是否正确
第四节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从原始凭证的填制或取得起,到会计凭证归档保管止,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按照规定的时间,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传递和处理的程序。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会计凭证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档案,必须妥善保管。
为此,各单位都应制订严密的凭证保管制度,采取妥善的保管办法,加强并完善凭证的保管。
其基本做法有:
1.定期整理装订。
2.保管和查阅。
3.保管期限及销毁。
第六章会计账簿
第一节账簿的概述
一、账簿的意义
账簿,是由具有专门格式而又相互联结在一起的账页所组成,并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载经济业务的簿籍。
二、账簿的作用:
P138
三、设置账簿的原则:
P139
四、账簿的种类
(一)按用途分类
1.序时账簿
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根据会计凭证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
2.分类账簿
分类账簿,也称为分类账。
它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3.备查账簿
备查账簿,亦称辅助账簿。
是用来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未能登记的事项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事项进行补充登记以备查考的账簿。
(二)按形式分类
账簿按其外表形式,可以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1.订本式账簿
2.活页式账簿
3.卡片式账簿
第二节会计账簿的登记
一、会计账簿的基本要素
(一)封面
(二)扉页
(三)账页
1、账户的名称
2、登账的日期栏
3、凭证种类和号数栏
4、摘要栏
5、借、贷方金额及余额的方向、金额栏
6、总页次和分户页次
二、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
(一)日记账的账页格式和登记方法
三、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一)总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二)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
①金额三栏式明细账
②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③多栏式明细账
第三节记账的规则
一、启用账簿的规则:
P151
二、登记账簿的规则:
P151
三、更正错账的规则
(一)错账的查找方法
1、差数法
2、尾数法
3、除2法
4、除9法
(二)更正错账的方法
1、划线更正法:
记账凭证没有错误,登记账簿时出现文字或数字的错误。
2、红字更正法(红字冲销)
(1)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账户有错误,可用红字更正法更正。
(2)记账时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账户没有错误,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也可用红字更正法更正。
更正时只需将多记金额(即正确数与错误数之间的差额)用红字编制一张与原来所记账户相同的记账凭证,用以冲减多记金额。
3、补充登记法(兰字补记)
记账时记账凭证的应借、应贷账户没有错误,但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更正时只需将少记金额(即正确数与错误数之间的差额)用兰字编制一张与原来所记账户相同的记账凭证,用以补记少记金额。
四、平行登记法:
P156-157
定义:
P157
第七章成本计算
第一节成本计算概述
一、成本计算的定义
成本计算是对应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二、成本计算的内容
(一)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二)耗费资产成本的计算
(三)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
(四)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三、成本计算的作用
(一)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
(二)确定耗费补偿尺度的重要方法
(三)其结果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一、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
(一)外购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
外购材料取得成本=买价+附带成本
(二)自制材料取得成本的计算
自制材料取得成本=领用材料成本+工资+制造费用
二、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固定资产取得成本=买价+运输费+装卸费+保障费+保险费
第三节耗费资产成本的计算
一、存货盘存制度
(一)永续盘存制:
根据账簿记录计算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
发出存货价值=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价
期末账面结存数量=期初账面结存数量+本期增加数量-本期减少数量
(二)实地盘存制:
根据实地盘点或技术推算期末实存数量,作为各项存货账面结存数量的方法。
期末存货价值=期末存货盘点数量*存货单价
本期减少数量=期初账面结存数量+本期增加数量-期末实际结存数量
二、存货的计价方法
(一)先进先出法:
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
(二)后进先出法:
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
新准则下取消此计算方法
(三)加权平均法:
存货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增加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期增加存货数量)
(四)移动平均法
存货平均单价=(以前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批增加存货实际成本)/(以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批增加存货数量)
(五)个别计价法
发出存货价值=发出存货数量*该批存货实际单位成本
期末存货价值=期末存货数量*该批存货实际单位成本
三、存货结转的账务处理
第四节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成本的计算
一、负债成本的计算
利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级 会计学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