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和教案完整表格版.docx
- 文档编号:24153724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141
- 大小:477.63KB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和教案完整表格版.docx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和教案完整表格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和教案完整表格版.docx(1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和教案完整表格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本
2019年2月
教学计划
学情
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2、3班数学。
2班39人,3班37人。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习任务。
但这一阶段还要培养学生理解性记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他们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期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在观察顺序性方面,他们显得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没头没尾。
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他们对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但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
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可以适当地让同桌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意识。
教材
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找规律、总复习。
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口算部分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教学
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 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 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 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 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培优
辅差
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随机辅导
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
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
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优等生,我打算制定课外资料让他们学习,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让他们独立思考。
同时,在每天放学后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
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密切联系家长,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及时摸清孩子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
4.优生和后进生的名单
优生:
何嘉豪、邓语馨、乔金澔、高博铭、张凯、吴治宇、吴悠、石忻彤、丁诗园等。
学困生:
张子俊、邱雨馨、贾昱晨、吴浩晨、刘佳启、蒋博文等
目前优生的学生较多,占大多数,整体成绩还是不错。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备注
1
2.18~2.24
始业教育1
认识平面图形1
2
2.25~3.3
平面图形的拼组1
七巧板1
练习一1
机动1
3
3.4~3.10
十几减91
练习二1
十几减8、7、61
练习三
(1)
4
3.11~3.17
十几减5、4、3、21
练习四1
用数学1
练习五1
5
3.18~3.24
练习六1
整理和复习1
机动2
6
3.25~3.31
分类与整理①1
分类与整理②1
练习七1
数数、数的组成1
7
4.1~4.7
读数、写数1
练习八1
数的顺序1
清明节
放假1天
8
4.8~4.14
比较数的大小1
练习九1
用数学1
练习十1
9
4.15~4.21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
练习十一1
摆一摆、想一想1
整理与复习1
10
4.22~4.28
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1
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1
简单的计算1
机动1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备注
11
4.29~5.5
实践活动:
小小商店1
练习十三1
整理与复习1
劳动节
放假1天
12
5.6~5.12
整十数加1
减整十数(练习十四)1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1
13
5.13~5.19
练习十五1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1
练习十六1
14
5.20~5.26
小括号1
练习十七1
用数学1
练习十八1
15
5.27~6.2
整理和复习1
练习十九1
找规律1
机动1
16
6.3~6.9
找规律填数1
综合练习1
练习二十1
端午节
放假1天
17
6.10~6.16
总复习4
18
6.17~6.23
期末复习
19
6.24~6.30
期末评价
第一单元:
图形认识
教学内容
书本第页到到第7页,图形的认识、拼组和七巧板运用
课时
3课时
教材及学情
分析
认识图形
(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
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
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
的关系。
单元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
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
些图形。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
意识。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探究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
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
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剪刀
总第1课时
课题
认识图形
(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
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笔记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小朋友们还记得
这些图形朋友吗?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
学生利用学具
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
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
各图凃什么颜色吗?
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
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
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
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
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
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课堂作业
(一)猜一猜
1.出示漏出一个锐角的图片,感受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出示漏出一个圆弧的图片。
3.出示漏出一个直角的图片,感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
(二)分一分
1.出示正方形,要求用一条线分成2个三角形。
2.出示正方形,要求用一条线分成2个正方形。
3.出示1个平行四边形,要求用2条线分成2个三角形和1个长方形。
(三)数一数
1.出示图形,问:
你看到了什么?
2.回答问题:
图中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
五、课堂延伸
世界是由立体图形构成的,美丽的平面图形也能组成有趣的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图形构成的美丽世界
六、课堂总结
你在这节课里收获了什么?
学生利用学
具模型在纸
上画一画。
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
论并且派代
表全班交流。
说一说
喜欢的图形
涂一涂圆、正
方形、长方
形、三角形的
颜色
同桌合作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3个角
教学反思
总第2课时
课题
认识图形
(2)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方法
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笔记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
他介绍得对吗?
”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
“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
”再出示圆:
“它叫什么名字?
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
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
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
这是正方形。
师: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
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
三角形。
师:
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
对了,这就是三角形。
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2)提问:
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
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3)交流。
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1.师:
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
(出示图形,并板书:
平行四边形)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
“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
“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
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
(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
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
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四、练习巩固
数一数下图有()个三角形。
学生折纸的
情况
在小组里交
流。
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想一
想,然后同桌
商量着试折
学生分组活
动
交流探讨
学生独立练习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二)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总第3课时
课题
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第3课时)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笔记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
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
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哪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三、课堂小练笔
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画画一幅简单的图画。
2.用我们学过的组成三角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图形组合,图形个数不限。
看看哪个小朋友画出的最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
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板书设计:
利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到课本26页,
课时
13课时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
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
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
教学重点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总第4课时
课题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的、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方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笔记
一、复习
1.口算。
9十39十79十49十6
9十99十29十5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9十()=13
9十()=149十()=15
9十()=16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
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一分钟测试
1.圈一圈,算一算
(1)
(2)
(3)
(4)
学生口算
看图,找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怎么计算
独立完成练习
学生说计算的方法
板书设计十几减9
教学反思
总第5课时
课题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2.让学生练习十几减9,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算法的择优。
3.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笔记
一、复习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
(2)9+()=18
15-9=()18-9=()
(3)9+()=14(4)9+()=17
14-9=()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下册 数学 教学计划 教案 完整 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