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 文档编号:24153334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67KB
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把握思维的奥妙
二、重点概念罗列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
5.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重点难点分析
(一)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现象既不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界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运动的发展,大脑越来越发达,大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生物的反映由应激性到动物的感觉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动物的大脑和单纯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
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意识是社会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是使猿变成人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
而在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外部世界的劳动中,不仅要求人们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有抽象思维这种人类意识的反映形式来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
语言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社会劳动的进步而日趋完善,这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人类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所以,马克思说: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反之,如果脱离社会实践,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就不会形成人的意识。
”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第一,人脑比动物脑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第二,人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不仅包括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可以在语言刺激下产生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要产生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3.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维。
人的意识,既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即反映客观事物外在的具体形象,更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性的东西,把握其规律。
4.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错误观点: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四、结构图
本课板书设计:
五、易错易混知识分析
1、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就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意识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现有的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某种变化,制造出新的事物,促进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发展,为人类造福。
但是那些错误的思想和意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3)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六、例题解析
1.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仍是在考查意识的含义,但却是从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三个方面分别设置选项。
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A项表述正好相反,故不选。
要形成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要通过社会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B项表述忽视了实践和客观事物这两个要件,故不选。
意识包括感觉和思维两种形式,感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思维则是对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二者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故c项表述错误。
只有D项准确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应入选D。
2.“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
”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答案:
C
解析:
对A项本身应作具体分析。
就整个人类来说,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是就具体的人来说,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至于认识能力有限与否,题干并未涉及,故A项不能入选。
如果将B项中的“反作用”改为“能动作用”,则B项可以入选,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并不等同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故B项不选。
D项本身正确,但题干并未说明此意,故也不选。
题干中费尔巴哈的观点只是说明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即客观物质世界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因此C项正确。
七、拓展类材料
1、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的。
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
人类应当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二是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前者是指意识通过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别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后者则是指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一)物质决定意识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物质器官)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产生的现实原因和动力看,需要社会实践,即有了健康人脑不一定会有意识。
4、从意识的本质和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具体感觉和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综上四个方面,可以得出物质决定意识,也可以说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来源于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些说法都是一致的,只是表达有所不同罢了,其实,唯物主义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划分,也是上述几种表达方式,在本课结束后我们再来说唯物和唯心的问题。
既然物质决定意识,那么从方法论角度来说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够认识世界(反映客观世界)。
(1)意识具有4性:
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
(2)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正确意识是指符合客观事物的意识,反之则为错误意识。
(3)意识能动反映世界突出表现在能够反映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4)世界是可知的。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即世界是可知的
2、意识能够改造客观世界(反作用客观世界)
(1)意识反作用表现在能够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
(2)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发展。
意识能动作用的世界观原理要求方法论是: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科学理论)
二、重点难点问题分析
1、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宗教观念作为错误意识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在与客观事物接触中,逐步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这种反映可能是“直观的”,也可能是“能动的”,并且人的这种反映不一定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即这种反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宗教观念中的神鬼现象现实生活中没有,因而是虚幻的、歪曲的反映,从性质上说是一种错误的意识,那么错误的意识是不是也来源于客观存在呢?
其实,宗教中的鬼神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如中国人崇拜的图腾龙,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是人们对业已存在的蛇身、鹿角、鱼尾等等客观事物进行加工,歪曲或虚幻地能动反映出来的结果,是人的能动反映的一个表现。
因此,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对外界的反映,而在于对外界的反映是正确的还是歪曲的。
理解了该知识点,我们就可以认清宗教的本质,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唯物主义,克服唯心主义,尤其是有神论的影响。
(2)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抽象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反映形式,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而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得出,是在与每个具体事物接触,得出具体感觉的基础之上概括、总结后形成的,离不开具体事物。
因此说,作为高级反映形式的抽象思维是依赖于具体感觉这种低层次的反映形式的,具体感觉又来源于客观事物,因此归根结底,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根源于客观事物。
(3)、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对于未来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教材偏重于正确思想意识的说明。
对未来的正确认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认识是在分析客观事物的过去和现状后,通过对其规律性的把握,对其将来发展做出的一种论断。
这种论断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一定的客观存在为基础的,根源于客观存在。
人们对自然界的预测如此,对社会的预测也一样,这种超前的反映是以客观事物的真实存在、变化规律为前提的,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十分深刻的反映,同样也根源于客观事物。
2、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意识能够反映物质与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1)意识能够反映物质,表现在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有感觉器官和辩证思维能力,因而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而且从人的实践活动来看,人在改造客观世界与客观事物接触的过程中,总是受意识指导的,实践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的进一步深入,使人能够不断地得到关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而且正确认识总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和推移的。
另外,从客观事物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客观事物有其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其固有的属性和规律性,因此人可以认识它。
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是指对于人类来说,事物是可知的,即随着人类实践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最终会认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但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人们的认识是由错误到正确,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更多的。
可以认识不等于已经认识,尚未认识不等于不能认识,而不可知论和怀疑论则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及客观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最终会导致唯心主义。
(2)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导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性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性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意识本身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但它却可以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从而使物质具体形态发生变化,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因此说,意识的反作用不等于直接作用,它总是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性工具或物质性的条件来发挥它的反作用。
因此,物质性的东西只能用物质的东西去直接改变,意识本身不能直接改变物质。
另外,意识的反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即意识反作用客观事物的途径是实践。
意识的反作用包括意识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和对社会的反作用两个方面,如果从性质方面上说,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活动引入歧途,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反作用的两重性原理,要求我们既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又要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意识反作用的两重性与认识、理论反作用的两重性是相通的。
一、知识目标
1、能够从意识的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三个方面理解意识的本质,明确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2、知道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征、生物的反应形式与人的意识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分析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4、知道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明确只有人脑才会产生意识。
5、理解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
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意识的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的分析,总结出意识的本质,使学生逐步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
2、通过学习意识作用的原理,使学生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类型意识的共同本质作具体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信仰。
2、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当中去。
3、树立“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的观念,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
【内容提纲】
第一框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产生意识的厂房和机器---人脑。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第二框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又具有反作用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2)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重点与难点分析】
一、正确把握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动物的大脑不会形成意识。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人们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才会形成意识。
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动物对外界的反映是肤浅的,表面的,而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理性认识能力。
人的意识,既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即反映客观事物外在的具体形象,更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性的东西,把握其规律。
同时,人的感性意识也与动物不同,它为理性所渗透,受理性所指导,因而,意识不仅可以“复制”现在,而且可以追溯过去、预见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3)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就每个人来说,就认识的每一次实现来说,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的。
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
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人类认识不断前进的历史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三、如何理解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意识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
意识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动地反映现实,更重要的在于能动地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世界”。
但不能把意识的作用理解为它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它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成。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
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作为有自觉意识的动物,对自己的生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进行调节和控制的。
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
意识、心理因素对于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引起或者影响人体生理和精神的疾病,也可以通过调控心理活动来强身健体。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制订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异同点。
从实际出发侧重于把“实事”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要求根据客观情况来决定主观思想;实事求是侧重于探求规律,要求把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按规律办事。
二者作为重要的方法论,都在根本上强调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把握思维的奥妙 政治 第五 把握 思维 奥妙 教案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