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145715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65KB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九章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学内容】
(1)江河的源地
(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介绍的是三江源地区,这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地区,说其特殊,它包括长江源、黄河源和澜沧江源三个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青海省的南部;说其重要,这里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直接影响到河流中下游地区经济的发展,被称为“中华水塔”。
教材又介绍了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湿地萎缩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问题尤为突出,然后提出了几项治理的措施,包括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章西北地区学习了塔里木盆地的内容,和本节内容比较相似,都是重点学习的生态环境问题。
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学习的方法相似,因此学生可以顺利地学习三江源地区,但是本节内容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三江源地区在全国生态环境中起到的作用不容易理解到位,对于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也是纸上谈兵,不可能真正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引用和学生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形式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读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位置特点。
2.能理解“三江源为何被誉为‘中华水塔’”,“为什么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的源头”。
3.了解确定大河源头的困难和原则。
4.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了解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通过读图描述,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和回忆旧知,归纳三江源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
3.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学习确定大河源头的原则。
4.阅读课文,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分析研究,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讨论探究,知道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寻找黄河源头的“仿真情境”,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
2.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和人地协调思想,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为什么三江源地区能成为“中华水塔”。
2.三江源地区巨大的生态功能和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1、河流探源。
2、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型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基本流程
课前回顾——揭示(学习)目标——自学精讲(指导自学——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知识记忆)——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江河的源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明三江源地区的位置及自然特征。
2、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图,确定三江源的位置、范围。
2、通过分析水源来了解三江源的地形、气候、河流间的关系,从而了解三江源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通过视频,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息息相关的辩证关系,树立正确地生态观,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重点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引入:
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发源于同一个地区吗?
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
(展示三江源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二、讲授新课
展示三组图片:
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样性及独特的高原生态系统——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通过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师:
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
“三江”为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即源头,发源地;“三江源”就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板书:
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
展示:
青藏高原和青海省区域图,请学生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
利用地图找出三江源大概位置,教师指导并板书。
板书:
2、地理位置:
青海省南部
中国巨大蓄水池
三大江河如下游输水的管道
阅读:
结合图9.17、9.18阅读教材92页文字,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水量数字,感受并理解三江源地区海拔之高、水系之多,被称为“中华水塔”,是我国巨大的蓄水池和河流的输水管。
(板书)
3、三江源——中华水塔
转折:
既然被称为“水塔”,就要有水源;(展示中国年降水分布图)请同学们阅读我国年降水分布图,从干湿状况来看,我国说与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比较少,那么三江源水塔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板书)
4、水源
学生:
发表见解,教师指导: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青藏地区的高寒环境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高原湿地景观:
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
结合教材的资料,我们知道水源除了少量的降水还有雪山和冰川的融水。
讨论:
冰川、高山积雪和湖泊、沼泽是怎样发挥作用,使“三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大海的。
学生:
阅读、小组讨论并发言。
最后教师总结:
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最后汇集成江河的源流;湖泊和沼泽是河流天然的调蓄器,雨季和冰雪融水丰盈时,湖泊起着消减洪峰的作用;冬、春季节时候。
冰雪封冻,河流水量减少,湖泊讲存储的水补给河流,保持河流流量的相对稳定,因此湖泊和河流是天然的调蓄器。
(板书)
雪山、冰川广布——冰雪融水
湖泊、沼泽星罗棋布——补给水源、调蓄河流
4、水源
活动:
教材93页活动:
模拟科学考察、探究黄河源头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体验”地理科学家是如何确定河流的源头同时从中受到地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
转折: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三江源作为三大河流的源头,我们必须要保护好三江源的环境,保护水源不仅对当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直关系到下游的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三、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认识三江源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因素的特点,从而了解三江源地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三江源地区能成为多条大河源头原因。
四、作业布置
完成《填充图册》相关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江河的源地:
1、包括:
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
2、地理位置:
青海省南部
中国巨大蓄水池
三大江河如下游输水的管道
3、三江源——中华水塔
雪山、冰川广布——冰雪融水
湖泊、沼泽星罗棋布——补给水源、调蓄河流
4、水源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理解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探究、讨论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
2、解决措施及其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保护该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如果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得不到有效控制,三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
板书: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二、传授新课
1、意义:
①对三江源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②对下游地区的意义
讲述:
但是,目前的三江源地区正经历着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展示几组图片:
淘金挖矿、树木砍伐、源区污染、冰川消融、虫鼠破坏、过渡放牧。
从上面的图片中我们了解到,三江源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
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环境问题。
(板书)
2、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
①自然原因:
冰川消融、湿地缩小、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②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
讲述:
三江源地区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它本身,也会给长江、黄河等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带来不利影响。
下面我们来完成96页活动题:
三江源如果遭到严重破坏,会对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
小组讨论,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整理讨论结果,并反馈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指导并评价以及总结。
转折: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你有什么好方法去保护三江源地区啊?
学生:
积极发表个人见解,教师知道并归纳板书。
1、措施与对策: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课堂反馈:
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1.被称为“中华水塔”的是我国__________地区,它位于我国的________省南部。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三江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B.三江源大面积的湿地是长江、黄河水源的保证之一
C.三江源水源地的环境破坏不会对长江中、下游造成影响
D.我国已经开始重点保护三江源
三、总结全课
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通过探究、讨论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措施及其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
我们也知道了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要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我们了解了环境就在我们身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环境保护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四、作业布置:
完成《初中地理填充图册》相关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1、意义:
①对三江源地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②对下游地区的意义
2、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
①自然原因:
冰川消融、湿地缩小、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②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水土流失、草场退化等
3、措施与对策:
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
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
六、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 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 地理 年级 下册 第九 青藏 地区 第二 高原 湿地 江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