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常识.docx
- 文档编号:24143757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74.85KB
建筑常识.docx
《建筑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常识.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常识
建筑常识
1.阳台、女儿墙
1)阳台:
阳台大家都熟悉,但它的栏杆高度在多层建筑中不应低于1.0m,在高层建筑中,则不应低于1.10。
一般高层建筑尽量不设阳台或将阳台封闭,这涉及到大风、大雨以及坠物伤人诸多问题。
2)女儿墙:
一般多层建筑的女儿墙高1.0~1.20m,但高层建筑则至少1.20m,通常高过胸肩甚至高过头部,达1.50~1.80m。
这是避免俯瞰时心悸目眩,发生危险而采取的措施。
如果要使平顶上视野开阔,可在1.0m实墙以上加作金属网栏,以策安全。
应该注意的是在标定女儿墙高度时,要扣除隔热保温层及泄水坡升高的构造高度,在高层建筑中,这个厚度往往达0.3m以上。
一些高层建筑由于设有裙房,将冷却塔设在屋顶上,或者有屋顶网球场之类的设施,把女儿墙做得高过3.0m,也是一种办法。
2.建筑常识-窗的尺寸
1)窗高:
一般住宅建筑中,窗的高度为1.5m,加上窗台高0.9m,则窗顶距楼面2.4m,还留有0.4m的结构高度。
在公共建筑中,窗台高度由1.0~1.8m不等,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0m。
至于窗的高度则根据采光、通风、空间形象等要求来决定,但要注意过高窗户的刚度问题,必要时要加设横梁或"拼樘"。
此外,窗台高低于0.8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现代玻璃幕墙中,整块玻璃的高度有的已超过7.2m,那已不属于一般窗户的范围了。
2)窗宽:
窗宽一般由0.6m开始,宽到构成"带窗",但要注意采用通宽的带窗时,左右隔壁房间的隔声问题以及推拉窗扇的滑动范围问题,也要注意全开间的窗宽会造成横墙面上的炫光,对教室、展览室都是不合适的。
3.过道的建筑规范
1)过道宽:
最窄的走道应该是住宅中通往辅助房间的过道,按《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GBJ96-86)规定,其净宽不应小于0.8m,这是"单行线",一般只允许一个人通过。
规范规定住宅中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0m的宽度,也只是一人正行,另一人侧身相让的尺寸。
这个尺寸用"不宜小于"是考虑到砖混建筑中,0.24m墙,1.2m中距的过道,净空只有0.96m,不足1.0m考虑的。
高层住宅的外走道和公共建筑的过道的净宽,一般都大于1.2m,以满足两人并行的宽度。
通常其两侧墙中距由1.5~2.4m,再宽则是兼有其他功能的过道,如课间活动、候诊等等。
至于大型公共建筑人流如潮的过道,那就要根据使用性质和疏散要求来决定它的宽度了。
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过道的长短,是否采光等因素都对过道的宽度起到相当的影响作用,一般长的、暗的、双侧有房间或墙壁的过道,都要适当宽一点或采取变换宽窄的手法加以处理,避免又长、又黑、又闷、又窄的过道,但也不能无原则加宽,白白浪费建筑面积。
2)过道高:
过道的净高原本随建筑层高而定,设计中通常未予专门的考虑。
当今建筑设备的要求较前普遍了,风管、水管、电气、消防各种管线利用走道上部空间作为"通廊",过道除了供通行之外、往往成为管线的载体,于是过道净高的问题经常出现在设计者面前。
我们把过道的总高分成下面四个部分:
①结构高度;②设备管线高度,一般在0.6m左右,视风管的截面、布置方式以及冷凝水管、自动喷淋水管的安排而定;③平顶的构造高度,一般0.05m即可;④净高,这是设计者要认真把握的尺寸,它是决定层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按常规,这个净高度应在2.2m以上为妥,特别是平顶上还有下垂的烟感探头、喷淋水喉时,为避免人手触摸,这个高度要高于普通人摸高2.15m。
现今有时会遇到为了尽量减小层高,将走道净高压缩到2.10m,这恐怕是最小的高度了。
顺便提一句,这么低的吊顶,其质地必需十分精细、否则会有压抑感,过长走道遇此
4.建筑常识-门的尺寸
1)门高:
供人通行的门,高度一般不低于2m,再高也以不宜超过2.4m,否则有空洞感,门扇制作也需特别
加强。
如造型、通风、采光需要时,可在门上加腰窗,其高度从0.4m起,但也不宜过高。
供车辆或设备通过的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其高度宜较车辆或设备高出0.3~0.5m,以免车辆因颠簸或设备需要垫滚筒搬运时碰撞门框。
至于各类车辆通行的净空要求,要查阅相应的规范。
如果是体育场馆、展览厅堂之类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物,需要设置超尺度的门时,可在大门扇上加设常规尺寸的附门,供大门勿需开启时,人们可以通行。
现今建筑内各种设备管井的检查门颇多,它不是经常通过的地方,所以一般上框高与普通门齐或还低一些,下边还留有与踢脚线同高的门槛,其净高就不必拘泥于2m,1.5m左右即可。
2)门宽:
一般住宅分户门0.9~1m,分室门0.8~0.9m,厨房门0.8m左右,卫生间门0.7~0.8m,由于考虑现代家具的搬入,现今多取上限尺寸。
公共建筑的门宽一般单扇门1m,双扇门1.2~1.8m,再宽就要考虑门扇的制作,双扇门或多扇门的门扇宽以0.6~1.0m为宜。
供安全疏散的太平门的宽度,要根据计算和规范(有关防火规范)规定设置。
管道并供检修的门,宽度一般为0.6m。
供机动车或设备通过的门,除其自身宽度外,每边也直留出0.3~0.5m的空隙。
附带说一下,供检修的"人孔"其尺寸也不宜小于0.6m×0.6m。
5.建筑常识:
家居中的最佳高度
照明灯具距桌面的高度,白炽灯泡60瓦为100厘米,40瓦为65厘米,25瓦为50厘米,15瓦为30厘米;日光灯距桌面高度,40瓦为150厘米,30瓦为140厘米,20瓦为110厘米,8瓦为55厘米。
灶台一般65厘米--70厘米高,锅架离火口4厘米为宜,抽油烟机离灶台70厘米为宜。
无论使用平底锅还是尖底锅,都应用锅架把撑起,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火力。
床铺以略高于使用者的膝盖为宜,便上、下感到方便。
枕头的高度应与一侧肩宽相等,这样可使头略向前弯曲,颈部肌肉充分放松,呼吸保持通畅,胸部血液供应正常。
但不满周岁的婴儿则以不高于6厘米为宜,老年人用枕头不宜过高,以免头部供血不足。
写字台台面高度应为身体坐正直立,两手撑平放于台面上时,不必弯腰或弯屈肘关节。
使用这一高度的写字台,可以减轻因长时间伏案工作而导致的腰酸背痛。
坐椅的坐面距地面的高度应低于小腿的长度1厘米左右,这样,坐时下肢可着力于整个脚掌,也便于两腿前后移动。
6.空间尺度:
建筑所形成的空间为人所用,建筑内的器物为人所用,因而人体各部的尺寸及其各类行为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是决定建筑开间、进深、层高、器物大小的最基本的尺度。
各类图书、手册均有详细的描绘,作为一名建筑师,可以参阅这类资料,但有些是必须牢记的,时刻需要提调出来使用的。
诸如:
人体的平均高度、宽度、蹲高、坐高、弯腰、举手、携带行李、牵带小孩以至于残疾人拄手拐、坐轮椅所需的活动空间尺寸等等。
这些重要的。
基本的尺寸数据,一般应熟记,因为由此导致了家具、器物以及各种通道、房间的大小尺寸的确定。
在建筑设计时,除了那些因为宗教、政治以及艺术原因需要夸张、夸大的尺度外,都不会离开以人体尺度为本源来决定建筑尺寸的原则。
家具的尺度也是决定建筑空间的重要因素,例如床铺、书桌、餐桌、凳、椅、沙发柜橱这些基本家具的尺寸,都是必须熟记的。
重要的是家具要与人的活动配合起来,留出人使用家具和搬运家具所需空间。
近年行为科学兴盛,大家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感觉空间"把"场"的理论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来,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由上可知,人体、家具、活动空间构成了建筑设计尺度的基础,换句话说,也就是构成了建筑的基本空间,道理虽不深奥,但对建筑师来说,却十分重要,万变不离其宗。
7.冷桥:
具体的说冷热空气在相互交锋的界面部位会出现结露现象,称之为为"冷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具体在建筑工程上多是房屋外墙转角、内外墙交角、楼屋面与外墙搭接角的区域范围或是窗户范围,在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产生水雾吸附于墙面或窗面的现象,大多出现在冬季。
北方是"冷桥"现象多发的地区,因为冬天北方天气比较寒冷,室内外温度差异较大,冷空气进入房屋后与热空气结合而形成水雾吸附于墙体,便会出现房屋潮湿、霉变的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冷桥"现象多发生于柱子和梁处;而砖混结构的房屋多发生于全梁处,继而出现渗水、墙皮脱落、发霉等现象。
8.圬工结构:
是材料强度不能充分发挥的结构,比如大体积的混凝土,内部混凝土的强度远没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说材料的实际应力很小,远没达到材料的设计强度.基本结构是指除钢筋砼、预应力砼、钢结构以外,由纯混凝土或砖石砌体材料建筑的。
9.砖混结构:
是指房屋主要承重结构为砖砌墙体。
楼板、过梁、楼梯、阳台、挑檐等构件由钢筋混凝土浇制(或预制)建造的房屋。
1999年之前,开发建设的多层住宅,一般均采用砖混结构;砖混结构住宅其优点是工程造价较低廉,但由于其采用墙体承重,住宅内不允许自由分隔。
10.折灰口:
是指门窗框的上下框与抹灰面平的走头,裁割2cm。
11.横档木:
是指两个窗作竖向组合时,在两窗之间需设的横枋,其作用是使两个窗框连接牢固。
12.窗框框料块数:
是指木制窗按横直连接的整块料来计算的数量。
如果中立框被横框隔断时,中立框仍按不被隔断的块数计算框数。
13.组合窗进框式:
是指中悬窗扇关闭后,扇梃全部进入窗框裁口之内的一种木制组合窗。
14.组合窗靠框式:
是指中悬窗扇关闭后,扇下冒靠在窗框之外,扇下冒底面与窗下框顶面一般交错15mm,窗下框不裁口的一种组合窗。
15.暖气罩靠墙式:
是指将暖气罩设置在墙壁龛之内,外钉钢丝网的形式。
16.暖气罩明式:
是指不留壁龛,将暖气罩设置在墙面之外,顶面设有2.5cm厚的木板的形式。
17.游沿木亦称游檐木:
是指木制楼地楞木下面的通长垫木。
18.地面垫层:
是指传布地面荷重至地基上的构造层。
一般用混凝土或砖渣、炉渣、碎石、卵石等三合土或四合土做成,也有用灰土的。
19.间壁墙:
是指建筑物室内主墙间修建的不起承重作用的一种间断墙,一般修建在已作好的混凝土或其他面层上,所以在计算地面面层工程量时,不扣除间壁所占的面积。
20.冷底子油:
是指由30号或10号沥青或软化点为50—70℃的煤焦油脂掺人有机溶剂(煤油或汽油)制成的溶液。
21.屋面的正脊:
又叫瓦屋面的大脊,是指在两头山墙尖同一直线上的屋面脊。
22.屋面的山脊:
是指在山墙上面的屋面所做的瓦脊或用红(青)砖砌筑的山脊。
23.屋面的斜沟又叫阴沟:
是指屋面瓦面与瓦面交接处的排水沟。
24.屋面的瓦翼线:
是指在山脊上飘出山墙的瓦面。
25.架空隔热层:
是指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上架设的隔热板。
一般用标准砖砌砖墩,在砖墩上铺设预制细石钢筋混凝土隔热板。
其作用在于疏通空气以散热,为屋面隔热。
26.散水坡:
是指在靠外墙四周的斜形坡。
可以用块料,或用混凝土,或用碎石、卵石四合土,或用砖渣、炉渣三合土等捣成,用以泄水的护坡。
27.天沟:
是指屋面上用来泄水的沟槽。
有倾斜和水平两种,倾斜的称斜沟。
它用来汇集屋面流下的雨水,引入水斗或雨水管,一般用镀锌铁皮等做成。
钢筋混凝土屋面的天沟(檐沟),用钢筋混凝土做成。
28.雨水管:
又称落水管、水落管或流筒。
是指引泄屋面雨水至地面或地下排水系统的竖管。
用石棉水泥管塑料管或铸铁管或镀锌铁皮做成。
29.水斗:
是指用采汇集和调节白天沟流下的雨水至雨水管的配件。
一般用镀锌铁皮、石棉水泥等做成。
30.低温厂库:
是指室内温度在-40℃—+5℃以内的厂库房。
31.保温层:
是指减少地面与楼面导热性的构造层。
32.基土:
是指地面垫层以下的土层(包括地基加强层)。
33.三合土:
是指用石灰、砂、碎砖或炉渣加水拌和后经浇灌夯实而成的结构材料。
一般用作地面垫层等。
34.找平层:
是指在各种垫层上,钢筋混凝土板上或轻质、松散材剩(隔声隔热)层上起抹平、找坡
或加固作用的构造层。
一般用1:
3或1:
4的水泥砂浆。
35.结合层:
是指联结面层与其下层的中间层,有时亦作为面层的弹性底层。
36.面层:
是指直接承外力的表面层,分为整体面层或块料面层两种。
37.屋顶:
是指房屋的最上部分,起挡风雨、防寒、隔热的围护作用。
通常由屋面、屋顶承受结构、保温层或隔热层以及顶棚等组成。
根据屋顶形式一般分为平屋顶、坡屋顶(如两坡屋顶、四坡屋顶、歇山屋顶、折腰屋顶等)和曲面屋顶(如园屋顶、折板屋顶、筒拱屋顶、双曲屋顶、悬索屋顶、马鞍形屋顶、扭壳屋顶等)
38.屋面:
是指屋顶的面层,直接受大自然的侵袭。
屋面材料一般用各种瓦、油毡、铁皮、塑料、橡胶等。
39.柔性防水屋面:
是指用柔性材料制作防水面层的屋面工程。
一般的作法是在钢筋混凝土屋顶上,用石油沥青或其他胶结材料粘贴两层油毛毡或其他卷材,使之形成一个满铺防水面层的屋面。
40.刚性防水屋面:
是指用刚性材料制作防水面层的屋面工程。
一般的作法是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作水泥砂浆找平层,干铺油毡隔离层,浇捣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和分格缝等作为防水面层
41.什么是道路红线?
是指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隔离带等部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道路红线进行建设;沿道路红线两侧进行建设时,退让道路红线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交通安全等各相关规定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规定。
42.什么是建筑红线?
是指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43.什么是城市蓝线、城市紫线、城市黄线、城市绿线?
城市蓝线:
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城市紫线:
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城市黄线:
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城市绿线:
指的是各类绿地的范围控制线。
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
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
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规定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除基地内连通城市管线以外的其它地下管线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
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1.在人行道地面上空:
(1)2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大于0.4米;
(2)2.50米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米,并不应大于3米;(3)3.50米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4)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米,并不大于3米。
2.在无人行道的道路上空:
(1)2.50米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米;
(2)5米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米。
44.使用面积:
等于各功能使用空间墙体内表面所围合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可能很多人说这就是室内地毯面积吧,差不多,只是要将各门洞下面的部分扣除。
45.套内使用面积:
套内使用面积是各房间使用面积的总和,一定记住:
不要乱用“使用面积”,这可能让我们无法找到它的准确定义,最好还是使用《住宅设计规范》里说的“套内使用面积”,概念明确了才容易解释。
46.套内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阳台面积+墙体面积,很多合同里使用这个面积,但是墙体面积的测量很困难,特别是外墙,如果有保温层就更困难了。
47.公用建筑面积:
是指全部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之和,所谓公用部分包括的内容很多,像电梯井、楼梯、过道、门厅等等,但是有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要与房屋所在的楼座在结构上直接相连,第二要目的是为本楼服务所用。
48.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各个消费者都分摊到一部分公用面积,但是这个面积是如何分摊出来的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建设部的计算方法是这样:
先计算出整栋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然后再除以整栋建筑物的各套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最后得到一个建筑物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也就是说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公用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这还没有结束,你自己家的分摊面积就是你的套内建筑面积与分摊系数之积;另外为了叙述方面,我们将“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简称为“公摊面积”。
如果你看到这里有点头眼昏花的话,最好先休息一下,做做深呼吸,要知道如果你在自己家里都看不明白的话,到了售楼处,经过一番劝告后,你可能就会更糊涂了,所以请你务必将这个问题看清楚,看不懂的话就高声朗读吧,这样可以尽量地放慢速度。
49.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部位面积,你看要明白建筑面积这个概念有多麻烦,你如果前面几个概念没有学会的话,后面的概念恐怕就不行了。
但是有人就是追求这种效果,将本来很简单的事务复杂化,这也算是一种合同技术吧,越复杂就越难以核实,欺诈就这样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也就这样得以横行。
50.公摊面积主要包括:
一是电梯间、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二是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但是,凡已作为独立使用空间销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车棚等,不应计入公用建筑面积部分。
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也不计入公用建筑面积。
最终需要公摊的公用建筑面积是指整栋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扣除整栋建筑物各套(单元)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并扣除已作为独立使用空间销售或出租的地下室、车棚、人防工程等建筑面积后的剩余面积,可以摊入购房价款中。
此外,其他公共建筑部分的面积不计入公摊面积,其成本也不计入购房价格中。
另外还有,楼梯已计算建筑面积的,其下方空间不论是否利用均不再计算建筑面积;临街楼房、挑廊下的底层作为公共道路街巷通行的,不论其是否有柱、是否有维护结构,不计算建筑面积;室外楼梯的建筑面积,按其在各楼层水平投影面积之和维护结构,均不计算建筑面积;与室内不相通的类似于阳台、挑廊、檐廊的建筑计算。
层高均应在2.20米以上;房屋屋顶为斜面结构的,层高不足2.20米的不计算建筑面积。
计算方法为:
需要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总和除以参加分摊的各单元的建筑面积总和。
然后用各单元参加分摊的建筑面积乘以分摊系数
就可以得出各套房屋的分摊面积。
51.玻璃是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和石灰石等为主要原料,经熔融、成型、冷却固化而成的非结晶无机材料。
它具有一般材料难于具备的透明性,具有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质。
而且,随着现代建筑发展的需要,不断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玻璃的深加工制品能具有控制光线、调节温度、防止燥音和提高建筑艺术装饰等功能。
玻璃已不再只是采光材料,而且是现代建筑的一种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
装饰玻璃
一、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是指未经其他加工的平板状玻璃制品,也称白片玻璃或净片玻璃。
按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普通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
平板玻璃是建筑玻璃中生产量最大、使用最多的一种,主要用于门窗,起采光(可见光透射比85%90%)、围护、保温、隔声等作用,也是进一步加工成其他技术玻璃的原片。
平板玻璃按其用途可分为窗玻璃和装饰玻璃。
根据国家标准《普通平板玻璃》(GB4871—1995)和《浮法玻璃》(GB11614—89)的规定,玻璃按其厚度可分为以下几种规格:
引拉法生产的普通平板玻璃:
2mm、3mm、4mm、5mm四类。
浮法玻璃:
3mm、4mm、5mm、6mm、8mm10mm、12mm七类。
引拉法生产的玻璃其长宽比不得大于2.5,其中2、3mm厚玻璃尺寸不得小于400mm×300mm,4、5、6mm厚玻璃不得小于600mm×400mm。
浮法玻璃尺寸一般不小于1000mm×1200mm,5、6mm最大可达3000mm×4000mm。
按照国家标准,平板玻璃根据其外观质量进行分等定级,普通平板玻璃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二等品三个等级。
浮法玻璃分为优等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
同时规定,玻璃的弯曲度不得超过0.3%。
普通平板玻璃以标准箱、实际箱和重量箱计量,厚度2mm的平板玻璃,每10m为1标准箱;对于其他厚度规格的平板玻璃,均需进行标准箱换算。
实际箱是用于运输计件娄的单位。
玻璃的厚度不同每实际箱的包装量也不一样。
实际箱按同厚度累计平方数乘以厚度系数即可得出标准箱数。
重量箱是指2mm厚度的平板玻璃每一标准箱的重量,其他厚芳的玻璃可按一定的系数进行换数。
平板玻的用途有两个方面:
3~5mm的平板玻璃一般是直接用于门窗的采光,8~12mm的平板玻璃可用于隔断。
另外的一个重要用途是作为钢化、夹层、镀膜、中空等玻璃的原片。
二、安全玻璃
安全玻璃是指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力学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的玻璃。
其主要品种有钢化玻璃、夹丝玻璃、夹层玻璃和钛化玻璃。
安全玻璃被击碎时,其碎片不会伤人,并兼具有防盗、防火的功能。
根据生产时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安全玻璃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一)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又称强化玻璃。
它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一个压应力层,玻璃本身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不会造成破坏。
当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时,这个压力层可将部分拉应力抵销,避免玻璃的碎裂,虽然钢化玻璃内部处于较大的拉应力状态,但玻璃的内部无缺陷存在,不会造在成破坏,从而达到提高玻璃强度的目的。
钢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产品,钢化玻璃的加工可分为物理钢化法和化学钢化法。
物理钢化玻璃又称为淬火钢化玻璃。
它时将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热炉中加热到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600℃)时,通过自身的形变消除内部应力,然后将玻璃移出加热炉,再用多头喷嘴将高压冷空气吹向玻璃的两面,使其迅速且均匀地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得钢化玻璃。
这种玻璃处于内部受拉,外部受压的应力状态,一旦局部发生破损,便会发生应力释放,玻璃被破碎成无数小块,这些小的碎片没有尖锐棱角,不易伤人。
化学钢化玻璃是通过改变玻璃的表面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的强度,一般是应用离子交换法进行钢化。
其方法是将含有碱金属离子的硅酸盐玻璃,浸入到熔融状态的锂(Li+)盐中,使玻璃表层的Na+或K+离子与Li+离子发生交换,表面形成Li+离子交换层,由于Li+的膨胀系数小于Na+、K+离子,从而在冷却过程中造成外层收缩较小而内层收缩较大,当冷却到常温后,玻璃便同样处于内层受拉,外层受压的状态,其效果类似于物理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强度高,其抗压强度可达125MPa以上,比普通玻璃大4~5倍;抗冲击强度也很高,用钢球法测定时,0.8kg的钢球从1.2m高度落下,玻璃可保持完好。
钢化玻璃的弹性比普通玻璃大得多,一块1200mm×350mm×6mm的钢化玻璃,受力后可发生达100mm的弯曲挠度,当外力撤除后,仍能恢复原状,而普通玻璃弯曲变形只能有几毫米。
热稳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热时,不易发生炸裂是钢化玻璃的又一特点。
这是因为钢化玻璃的压应力可抵销一部分因急冷急热产生的拉应力之故。
钢化玻璃耐热冲击,最大安全工作温度为288℃,能承受204℃的温差变化。
由于钢化玻璃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交通工具及其他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平钢化玻璃常用作建筑物的门窗、隔墙、幕墙及橱窗、家具等,曲面玻璃常用于汽车、火车及飞机等方面。
使用时应注意的是钢化玻璃不能切割、磨削,边角不能碰击挤压,需按现成的尺寸规格选用或提出具体设计图纸进加工定制。
用于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的玻璃在钢化上要予以控制,选择半钢化玻璃,即其应力不能过大,以避免受风荷载引起震动而自爆。
根据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同,可制成普通钢化玻璃、吸热钢化玻璃、彩然钢化玻璃、钢化中空玻璃等。
(二)、夹丝玻璃
夹丝玻璃也称防碎玻璃或钢丝玻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