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数学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4137384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7.03KB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数学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数学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数学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数学一模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考数学一模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抛物线中,与抛物线y=x2﹣2x+4具有相同对称轴的是( )
A.y=4x2+2x+1B.y=2x2﹣4x+1C.y=2x2﹣x+4D.y=x2﹣4x+2
2.如图,点D、E位于△ABC的两边上,下列条件能判定DE∥BC的是( )
A.AD•DB=AE•ECB.AD•AE=BD•ECC.AD•CE=AE•BDD.AD•BC=AB•DE
3.已知一个坡的坡比为i,坡角为α,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i=sinαB.i=cosαC.i=tanαD.i=cotα
4.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B.C.D.||﹣||=0
5.已知二次函数y=x2,将它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 )
A.y=(x+2)2+3B.y=(x+2)2﹣3C.y=(x﹣2)2+3D.y=(x﹣2)2﹣3
6.Word文本中的图形,在图形格式中大小菜单下显示有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同一个图形随其放置方向的变化,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也随之变化.如图①、②、③是同一个三角形以三条不同的边水平放置时,它们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现有△ABC,已知AB=AC,当它以底边BC水平放置时(如图④),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那么当△ABC以腰AB水平放置时(如图⑤),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分别是( )
图形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图⑤
绝对高度
1.50
2.00
1.20
2.40
?
绝对宽度
2.00
1.50
2.50
3.60
?
A.3.60和2.40B.2.56和3.00C.2.56和2.88D.2.88和3.0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7.已知线段a是线段b、c的比例中项,如果a=3,b=2,那么c= .
8.化简:
= .
9.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若AB=2,则AP﹣BP= .
10.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则f
(1) f(5)(填“>”或“<”)
11.求值:
sin60°•tan30°= .
12.已知G是等腰直角△ABC的重心,若AC=BC=2,则线段CG的长为 .
1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
3,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为 .
14.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面积为S,则面积S关于周长C的函数解析式为 .
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EF在△ABC的边BC上,顶点D、G分别在边AB、AC上,已知BC=6,△ABC的面积为9,则正方形DEFG的面积为 .
16.如图,小明家所在小区的前后两栋楼AB、CD,小明在自己所住楼AB的底部A处,利用对面楼CD墙上玻璃(与地面垂直)的反光,测得楼AB顶部B处的仰角是α,若tanα=0.45,两楼的间距为30米,则小明家所住楼AB的高度是 米.
17.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是边AB的中点,现有一点P位于边AC上,使得△ADP与△ABC相似,则线段AP的长为 .
18.如图,菱形ABCD内两点M、N,满足MB⊥BC,MD⊥DC,NB⊥BA,ND⊥DA,若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则cosA=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共10+10+10+10+12+12+14=78分)
19.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x2﹣4x+5化为y=a(x+m)2+k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BC=2,点E、F分别在两腰上,
且EF∥AD,AE:
EB=2:
1;
(1)求线段EF的长;
(2)设=,=,试用、表示向量.
21.如图,在△ABC中,∠ACB=90°,AB=5,tanA=,将△ABC沿直线l翻折,恰好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l分别交边AB、AC于点D、E;
(1)求△ABC的面积;
(2)求sin∠CBE的值.
22.如图,在坡AP的坡脚A处竖有一根电线杆AB,为固定电线杆在地面C处和坡面D处各装一根等长的引拉线BC和BD,过点D作地面MN的垂线DH,H为垂足,已知点C、A、H在一直线上,若测得AC=7米,AD=12米,坡角为30°,试求电线杆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
23.如图1,点D位于△ABC边AC上,已知AB是AD与AC的比例中项.
(1)求证:
∠ACB=∠ABD;
(2)现有点E、F分别在边AB、BC上如图2,满足∠EDF=∠A+∠C,当AB=4,BC=5,CA=6时,求证:
DE=DF.
2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称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过点A(1,0)、B(3,0)和C(4,6);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现将此抛物线先沿x轴方向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沿y轴方向平移k个单位,若所得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D、E(点D在点E的左边),且使△ACD∽△AEC(顶点A、C、D依次对应顶点A、E、C),试求k的值,并注明方向.
25.如图,△ABC边AB上点D、E(不与点A、B重合),满足∠DCE=∠ABC,∠ACB=90°,AC=3,BC=4;
(1)当CD⊥AB时,求线段BE的长;
(2)当△CDE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D的长;
(3)设AD=x,BE=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下列抛物线中,与抛物线y=x2﹣2x+4具有相同对称轴的是( )
A.y=4x2+2x+1B.y=2x2﹣4x+1C.y=2x2﹣x+4D.y=x2﹣4x+2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对称轴方程分别确定各个抛物线的对称轴后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
抛物线y=x2﹣2x+4的对称轴为x=1;
A、y=4x2+2x+1的对称轴为x=﹣,不符合题意;
B、y=2x2﹣4x+1的对称轴为x=1,符合题意;
C、y=2x2﹣x+4的对称轴为x=,不符合题意;
D、y=x2﹣4x+2的对称轴为x=2,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牢记对称轴方程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2.如图,点D、E位于△ABC的两边上,下列条件能判定DE∥BC的是( )
A.AD•DB=AE•ECB.AD•AE=BD•ECC.AD•CE=AE•BDD.AD•BC=AB•DE
【考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分析】根据选项选出能推出对应线段成比例的即可.
【解答】解:
∵AD•CE=AE•BD,
∴,
∴DE∥BC,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已知一个坡的坡比为i,坡角为α,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i=sinαB.i=cosαC.i=tanαD.i=cotα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分析】根据坡比的定义:
斜坡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即坡角的正弦值,据此即可判断.
【解答】解:
i=tanα.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坡比的定义,理解坡比是斜坡垂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值,即坡角的正弦值,是关键.
4.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B.C.D.||﹣||=0
【考点】*平面向量.
【专题】推理填空题.
【分析】根据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可知||=||=1,由此即可判断.
【解答】解:
∵已知向量和都是单位向量,
∴||=||=1,
∴||﹣||=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单位向量,属于概念题目,记住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5.已知二次函数y=x2,将它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表达式为( )
A.y=(x+2)2+3B.y=(x+2)2﹣3C.y=(x﹣2)2+3D.y=(x﹣2)2﹣3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直接根据“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由“左加右减”的原则可知,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y=(x+2)2,
由“上加下减”的原则可知,将二次函数y=(x+2)2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可得到函数y=(x+2)2+3,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Word文本中的图形,在图形格式中大小菜单下显示有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同一个图形随其放置方向的变化,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也随之变化.如图①、②、③是同一个三角形以三条不同的边水平放置时,它们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现有△ABC,已知AB=AC,当它以底边BC水平放置时(如图④),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如下表,那么当△ABC以腰AB水平放置时(如图⑤),它所显示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分别是( )
图形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图⑤
绝对高度
1.50
2.00
1.20
2.40
?
绝对宽度
2.00
1.50
2.50
3.60
?
A.3.60和2.40B.2.56和3.00C.2.56和2.88D.2.88和3.00
【考点】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可求AB,即图⑤绝对宽度,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图⑤绝对高度.
【解答】解:
图④,过A点作AD⊥BC于D,
BD=3.60÷2=1.80,
在Rt△ABD中,AB==3,
图⑤绝对宽度为3;
图⑤绝对高度为:
2.40×3.60÷2×2÷3
=4.32×2÷3
=2.88.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图形的绝对高度和绝对宽度的定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7.已知线段a是线段b、c的比例中项,如果a=3,b=2,那么c= .
【考点】比例线段.
【分析】根据比例中项的定义可得b2=ac,从而易求c.
【解答】解:
∵线段a是线段b、c的比例中项,
∴a2=bc,
即32=2×c,
∴c=.
故答案是:
.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线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比例中项的定义.
8.化简:
= ﹣﹣7 .
【考点】*平面向量.
【分析】直接利用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法则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
=2﹣4﹣3﹣3=﹣﹣7.
故答案为:
.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注意掌握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是解此题的关键.
9.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若AB=2,则AP﹣BP= 2﹣4 .
【考点】黄金分割.
【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概念、黄金比值计算即可.
【解答】解:
∵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P>BP,
∴AP=AB=﹣1,
则BP=2﹣AP=3﹣,
∴AP﹣BP=(﹣1)﹣(3﹣)=2﹣4,
故答案为:
2﹣4.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黄金分割的概念和性质,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AC>BC),且使AC是AB和BC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
10.已知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则f
(1) > f(5)(填“>”或“<”)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根据对称轴及开口方向确定其增减性即可确定答案.
【解答】解:
∵二次函数y=f(x)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4,
∴当x的取值越靠近4函数值就越小,反之越大,
∴f
(1)>f(5),
故答案为:
>.
【点评】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对称轴及开口方向确定其增减性,难度不大.
11.求值:
sin60°•tan30°= .
【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出各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
原式=×
=.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已知G是等腰直角△ABC的重心,若AC=BC=2,则线段CG的长为 .
【考点】三角形的重心;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解答即可.
【解答】解:
∵G是等腰直角△ABC的重心,AC=BC=2,
∴CG=,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重心,熟记三角形的重心到顶点的距离等于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是解题的关键.
13.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
3,则它们的面积之比为 4:
9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专题】探究型.
【分析】直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
3,
∴它们的面积之比为4:
9.
故答案为:
4:
9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4.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面积为S,则面积S关于周长C的函数解析式为 S=C2 .
【考点】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关系式.
【分析】直接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的长,再利用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
【解答】解:
如图所示:
过点A作AD⊥BC于点D,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C,
∴AB=BC=AC=,
∴DC=BD=,
∴AD==C,
∴S=×C×=C2.
故答案为:
S=×C×=C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表示出三角形的高是解题关键.
15.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EF在△ABC的边BC上,顶点D、G分别在边AB、AC上,已知BC=6,△ABC的面积为9,则正方形DEFG的面积为 4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由DG∥BC得△ADG∽△ABC,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
作AH⊥BC于H,交DG于P,如图所示:
∵△ABC的面积=BC•AH=9,BC=6,
∴AH=3,
设正方形DEFG的边长为x.
由正方形DEFG得,DG∥EF,即DG∥BC,
∵AH⊥BC,
∴AP⊥DG.
由DG∥BC得△ADG∽△ABC
∴.
∵PH⊥BC,DE⊥BC
∴PH=ED,AP=AH﹣PH,
即,
由BC=6,AH=3,DE=DG=x,
得,
解得x=2.
故正方形DEFG的面积=22=4;
故答案为:
4.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关键是由平行线得到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方程.
16.如图,小明家所在小区的前后两栋楼AB、CD,小明在自己所住楼AB的底部A处,利用对面楼CD墙上玻璃(与地面垂直)的反光,测得楼AB顶部B处的仰角是α,若tanα=0.45,两楼的间距为30米,则小明家所住楼AB的高度是 27 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分析】作PE⊥AB于点E,在直角△AEP中,利用三角函数求得AE的长,根据AB=2AE即可求解.
【解答】解:
作PE⊥AB于点E,
在直角△AEP中,∠APE=∠α,
则AE=PE•tan∠APE=30×0.45=13.5(米),
则AB=2AE=27(米).
故答案是:
27.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仰角、俯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记住特殊三角形的边之间关系,学会把问题转化为方程解决,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7.如图,在△ABC中,∠C=90°,AC=8,BC=6,D是边AB的中点,现有一点P位于边AC上,使得△ADP与△ABC相似,则线段AP的长为 4或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分△ADP∽△ABC与△ADP∽△ACB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可.
【解答】解:
∵在△ABC中,∠C=90°,AC=8,BC=6,
∴AB==10.
∵D是边AB的中点,
∴AD=5.
当△ADP∽△ABC时,=,即=,解得AP=4;
当△ADP∽△ACB时,=,即=,解得AP=.
故答案为:
4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
18.如图,菱形ABCD内两点M、N,满足MB⊥BC,MD⊥DC,NB⊥BA,ND⊥DA,若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则cosA= .
【考点】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如图,连接AN、CM,延长BM交AD于H.AN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同理CM也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设BD与AC交于点O,
易知四边形BMDN是菱形,设S△OMB=S△ONB=S△OMD=S△OND=a,因为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所以S△AMB=S△AMD=S△CNB=S△CND=4a,推出AM=4OM,CN=4ON,设ON=OM=k,则AM=CN=4k,由△ABO∽△BNO,推出OB2=OA•ON=5k2,推出OB=k,AB=AD==k,由AD•BH=•BD•AO,推出BH==,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H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
如图,连接AN、CM,延长BM交AD于H.
∵AB⊥BN,AD⊥DN,
∴∠ABN=∠ADN=90°,
在Rt△ANB和Rt△AND中,
,
∴△ABN≌△ADN,
∴∠BAN=∠DAN,
∴AN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同理CM也是菱形ABCD的角平分线,设BD与AC交于点O,
易知四边形BMDN是菱形,设S△OMB=S△ONB=S△OMD=S△OND=a,
∵四边形BMDN的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
∴S△AMB=S△AMD=S△CNB=S△CND=4a,
∴AM=4OM,CN=4ON,设ON=OM=k,则AM=CN=4k,
∵△ABO∽△BNO,
∴OB2=OA•ON=5k2,
∴OB=k,AB=AD==k,
∵AD•BH=•BD•AO,
∴BH==,
∴AH===k,
∴cosA===.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学会利用面积法求线段,所以中考常考题型.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共10+10+10+10+12+12+14=78分)
19.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x2﹣4x+5化为y=a(x+m)2+k的形式,再指出该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考点】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
【分析】利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
y=x2﹣4x+5=(x﹣4)2﹣3,
∴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x=4,顶点(4,﹣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三种形式,正确利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为顶点式是解题的关键.
2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3,BC=2,点E、F分别在两腰上,
且EF∥AD,AE:
EB=2:
1;
(1)求线段EF的长;
(2)设=,=,试用、表示向量.
【考点】*平面向量;梯形.
【专题】计算题.
【分析】
(1)作BM∥CD交AD、EF于M、N两点,将问题转化到△ABM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EN,由EF=EN+NF=EN+AD进行求解;
(2)由=、=得BC=AD,EB=AB,根据=可得答案.
【解答】解:
(1)作BM∥CD交AD、EF于M、N两点,
又AD∥BC,EF∥AD,
∴四边形BCFN与MNFD均为平行四边形.
∴BC=NF=MD=2,
∴AM=AD﹣MD=1.
又=2,
∴=,
∵EF∥AD,
∴△BEN∽△BAM,
∴,即,
∴EN=,
则EF=EN+NF=;
(2)∵=,=,
∴BC=AD,EB=AB,
∴==,==,
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向量的运算,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对应边的长度之比和向量的基本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21.如图,在△ABC中,∠ACB=90°,AB=5,tanA=,将△ABC沿直线l翻折,恰好使点A与点B重合,直线l分别交边AB、AC于点D、E;
(1)求△ABC的面积;
(2)求sin∠CBE的值.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
(1)根据∠A的正切用BC表示出AC,再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BC,再求出AC,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2)设CE=x,表示出AE,再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E=AE,然后列方程求出x,再利用锐角的正弦等于对边比斜边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
(1)∵∠ACB=90°,tanA=,
∴=,
∴AC=2BC,
在Rt△ABC中,BC2+AC2=AB2,
即BC2+4BC2=25,
解得BC=,
所以,AC=2,
△ABC的面积=AC•BC=××2=5;
(2)设CE=x,则AE=AC﹣CE=2﹣x,
∵△ABC沿直线l翻折点A与点B重合,
∴BE=AE=2﹣x,
在Rt△BCE中,BC2+CE2=BE2,
即2+x2=(2﹣x)2,
解得x=,
所以,CE=,
BE=2﹣x=2﹣=,
所以,sin∠CBE===.
【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此类题目,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相关的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22.如图,在坡AP的坡脚A处竖有一根电线杆AB,为固定电线杆在地面C处和坡面D处各装一根等长的引拉线BC和BD,过点D作地面MN的垂线DH,H为垂足,已知点C、A、H在一直线上,若测得AC=7米,AD=12米,坡角为30°,试求电线杆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
【分析】作BE⊥AD于点E,设AB=x米,在直角△ABE中,根据三角函数,利用x表示出AE和BE的长,则在直角△BED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D的长,在直角△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BC,根据BC=BD即可列方程求解.
【解答】解:
作BE⊥AD于点E,设AB=x米,
在直角△ABE中,∠BAE=90°﹣∠DAH=90°﹣30°=60°,
则AE=AB•cos∠BAE=xcos60°=x(米),
BE=AB•sin∠BAE=xsin60°=x(米).
则DE=AD﹣AE=12﹣x,
在直角△BED中,BD2=BE2+DE2=(x)2+(12﹣x)2=144+x2﹣12x,
在直角△ABC中,BC2=AC2+AB2=72+x2=49+x2.
∵BC=BD,
∴144+x2﹣12x=49+x2.
解得x=≈7.9
答:
电线杆AB的高度约是7.9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正确作出辅助线,利用AB的长表示抽BD和BC是关键.
23.如图1,点D位于△ABC边AC上,已知AB是AD与AC的比例中项.
(1)求证:
∠ACB=∠ABD;
(2)现有点E、F分别在边AB、BC上如图2,满足∠EDF=∠A+∠C,当AB=4,BC=5,C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马鞍山市 中考 数学 考试 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