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古诗文阅读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文档编号:24128822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4.23KB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文阅读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文阅读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古诗文阅读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文阅读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考古诗文阅读
——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理念中指出“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同时,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了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代文人雅士、英雄等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的过程,是这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的过程,既是对学生的挑战,更是对老师的挑战。
对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说,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对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赏析,是对学生语言分析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的考察,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领悟能力。
【教材分析】
近年来,中考考试题加大了对古诗词阅读和鉴赏的考查力度,突出了语文的文学鉴赏色彩。
2013年中考所选用的古诗词大多取自课外,课内的比例在逐年减小,考查的重点是内容和语言,体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以主观题居多。
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应引起我们关注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2)能联系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资料对古诗词作出自己的评价。
(3)品味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会
(二)品味语言,赏析技法
(1)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揣摩、推敲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
(2)从作者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古诗词在语言中所寄予的深意。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赏析是中考常常考查到的内容。
这是对学生以上两个方面融会贯通的考查。
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这类题型的引导,了解命题方式及其解题策略。
【学情分析】
古诗词鉴赏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
初三的学生,已经将初中阶段的所有古诗词学完,并且都加以背诵,对一些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特点有了些了解,而且也进行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训练,基础比初一初二的学生要好得多。
另外,初三学生对现代文阅读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相对熟悉,这也有助于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赏析。
但是,初一初二时,对古诗词鉴赏不够重视,学生的鉴赏能力普遍较差。
古诗鉴赏仍是初三学生的一个弱点,失分现象非常严重。
分析其原因,大部分学生不会分析诗歌,不能够作规范回答。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对其进行规范作答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而这节课古诗词中人物形象分析也重在教会学生如何作规范回答。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类型及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2、了解有关人物形象的命题方式和解题策略
3、关于人物形象的解题和命题训练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人物形象的命题方式和解题策略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出示目标
1、同学们,我们刚刚复习了名著阅读,通过一系列的典型故事情节,了解许多人物形象的特点,但是,对于语言高度精炼的古诗词,我们该如何赏析其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2、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类型及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2)掌握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命题方式和解题策略。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了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含义及分类
(1)含义:
诗歌作品的人物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人的艺术形象。
(2)分类
A、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如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B、作品中其他人物形象:
诗人在诗歌中塑造的诗人以外的人物形象。
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观刈麦》中的割麦者、《望江南》中的盼夫女子。
2、了解古诗词中常见人物形象的特点。
1)不慕权贵、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积极乐观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报国无门、慷慨愤世
4)寄情山水、自由闲适、归隐田园
另外,思念故乡、孤独寂寞、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
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这个环节中含义与特点,由老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然后由学生自己回顾自己曾经学过的古诗词,举出相应的例子,来加深对各种人物形象特点的认识与了解)
(三)方法指导,典题例析
1、方法指导:
如何鉴赏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
(2)借助诗中意象
(3)分析表达技巧
2、典题例析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
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明确:
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
特点:
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明确: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1分)前四句通过“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景物描写,写出了陆鸿渐隐居之地的幽僻、高雅,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2分)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分)
(四)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1、归纳总结: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概括形象特点;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结合描写方法、意象特点、表达技巧)
(3)指出形象的意义。
2、学习致用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
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
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
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明确:
诗歌描写了一个矢志报国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洲”,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五)巩固训练,强化记忆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注:
林景熙,宋末诗人,具有强的民族意识的志士,宋亡不仕。
答:
本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步骤一)
主人公“独行穿落叶”,“独”和“闲”表明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只能藉“数”流萤以遣闷,更其寂寞无聊,悠长的渔歌和远处水面上飘动着的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主人公倍添凄凉孤寂。
(步骤二)传达了主人公心中旧君故国之思,国破家亡、飘泊无依的无限伤感。
(步骤三)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围绕两个学习目标展开,面向全体学生,由“复习导入,出示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方法指导,典题例析”“归纳总结,学习致用”“巩固训练,强化记忆”设计合理,层层深入,时间分配合理。
教师讲解清晰,板书简单清楚。
教师提问学生时偏向于前面的同学,后边的学生提问的次数相对少点。
师生对话平等和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有评价,但评价过于简单、笼统。
诗歌的学习离不开朗读,课堂上有朗读,但没有贯穿其中。
学生学习方式方式,有自主学习,也有合作学习,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点短。
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积极性较好,但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被动,需要老师在下一步教学中,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设计的两个学习目标基本达到。
在学生分析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有点少,有点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上多加研究。
整堂课时间的分配上有点不均衡,“整体感知”部分占得时间有点多,“典题例析”“巩固训练”就显得有点仓促。
以后教学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有效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地课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课后反思】
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关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间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
而它又是中考语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就我这堂课的教学时间,谈谈个人感想。
今天我这节课重在让学生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能做出规范的回答。
我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方法指导,典题例析”“归纳总结,学以致用”“巩固训练,强化记忆”四个环节来构建整个课堂。
整体来说,课堂设计比较合理,学生能做到初步会鉴赏会答题的程度。
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以后在教学中逐步改进。
首先,既然是初三复习课,就可以在教学导入中加入中考对于诗歌鉴赏方面的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让学生更清楚这堂课的目标,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干劲。
其次,在学生分析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有点少,有点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上多加研究。
再次,整堂课时间的分配上有点不均衡,“整体感知”部分占得时间有点多,“典题例析”“巩固训练”就显得有点仓促。
以后教学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有效的知识。
总之,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地课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观评记录】
日期:
2015.3.26班级:
九年级二班学科:
语文执教人:
课题:
中考古诗文阅读——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
项目
评价指标
评析
学
生
学
习
行
为
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学生学习行为
学生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也有合作学习,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点短。
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积极性较好,但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被动,需要老师在下一步教学中,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设计的两个学习目标基本达到。
二、教师教学行为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围绕两个学习目标展开,面向全体学生,由“复习导入,出示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方法指导,典题例析”“归纳总结,学习致用”“巩固训练,强化记忆”设计合理,层层深入,时间分配合理。
教师讲解清晰,板书简单清楚。
教师提问学生时偏向于前面的同学,后边的学生提问的次数相对少点。
师生对话平等和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有评价,但评价过于简单、笼统。
本节课着重指导学生正确的答题规范,给与方法指导,但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有点急于说答案。
学习状态(包括注意、倾听、参与、交往、思维、情绪、生成等状态)
学习效果(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
师
教
学
行
为
环节(由哪些环节构成?
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
呈示(怎样讲解?
讲解是否清晰、契合主题、简洁?
语速、音量、节奏如何?
板书怎样呈现的?
媒体怎样呈现的?
是否有其它辅助行为?
)
对话(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
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
有哪些辅助方式?
有哪些话题?
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
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
)
机智(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
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
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
中考古诗文阅读
——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
【学情分析】
古诗词鉴赏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
初三的学生,已经将初中阶段的所有古诗词学完,并且都加以背诵,对一些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特点有了些了解,而且也进行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训练,基础比初一初二的学生要好得多。
另外,初三学生对现代文阅读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相对熟悉,这也有助于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赏析。
但是,初一初二时,对古诗词鉴赏不够重视,学生的鉴赏能力普遍较差。
古诗鉴赏仍是初三学生的一个弱点,失分现象非常严重。
分析其原因,大部分学生不会分析诗歌,不能够作规范回答。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对其进行规范作答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而这节课古诗词中人物形象分析也重在教会学生如何作规范回答。
中考古诗文阅读
——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
【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围绕两个学习目标展开,面向全体学生,由“复习导入,出示目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方法指导,典题例析”“归纳总结,学习致用”“巩固训练,强化记忆”设计合理,层层深入,时间分配合理。
教师讲解清晰,板书简单清楚。
教师提问学生时偏向于前面的同学,后边的学生提问的次数相对少点。
师生对话平等和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有评价,但评价过于简单、笼统。
诗歌的学习离不开朗读,课堂上有朗读,但没有贯穿其中。
学生学习方式方式,有自主学习,也有合作学习,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点短。
学生积极参与,交流,积极性较好,但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被动,需要老师在下一步教学中,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本节课设计的两个学习目标基本达到。
在学生分析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有点少,有点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上多加研究。
整堂课时间的分配上有点不均衡,“整体感知”部分占得时间有点多,“典题例析”“巩固训练”就显得有点仓促。
以后教学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有效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地课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中考古诗文阅读
——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
【教材分析】
近年来,中考考试题加大了对古诗词阅读和鉴赏的考查力度,突出了语文的文学鉴赏色彩。
2013年中考所选用的古诗词大多取自课外,课内的比例在逐年减小,考查的重点是内容和语言,体型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以主观题居多。
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应引起我们关注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一)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1)概括古诗词的大意,能描绘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
(2)能联系与古诗词有关的背景资料对古诗词作出自己的评价。
(3)品味古诗词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4)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能说出自己对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体会
(二)品味语言,赏析技法
(1)从遣词用语、修辞方面揣摩、推敲古诗词中的重点词语、诗句的含义。
(2)从作者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古诗词在语言中所寄予的深意。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古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赏析是中考常常考查到的内容。
这是对学生以上两个方面融会贯通的考查。
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这类题型的引导,了解命题方式及其解题策略。
中考古诗文阅读
——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
【评测练习】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3、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
注:
林景熙,宋末诗人,具有强的民族意识的志士,宋亡不仕。
答:
本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步骤一)
主人公“独行穿落叶”,“独”和“闲”表明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只能藉“数”流萤以遣闷,更其寂寞无聊,悠长的渔歌和远处水面上飘动着的若明若暗的灯火,让主人公倍添凄凉孤寂。
(步骤二)传达了主人公心中旧君故国之思,国破家亡、飘泊无依的无限伤感。
(步骤三)。
4、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
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土蕃军队七万多人。
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总观全词,你从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试做简要赏析。
6、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中考古诗文阅读
——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
【课后反思】
诗歌一般篇幅短小,意蕴深刻,叙事简练,情感内敛,它虽立足于现实,但是往往采取避实就虚的形式,或浓缩历史,或关照未来,或挖掘内心,又由于时间距离、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
而它又是中考语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就我这堂课的教学时间,谈谈个人感想。
今天我这节课重在让学生学会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并能做出规范的回答。
我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方法指导,典题例析”“归纳总结,学以致用”“巩固训练,强化记忆”四个环节来构建整个课堂。
整体来说,课堂设计比较合理,学生能做到初步会鉴赏会答题的程度。
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以后在教学中逐步改进。
首先,既然是初三复习课,就可以在教学导入中加入中考对于诗歌鉴赏方面的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让学生更清楚这堂课的目标,也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干劲。
其次,在学生分析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有点少,有点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在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上多加研究。
再次,整堂课时间的分配上有点不均衡,“整体感知”部分占得时间有点多,“典题例析”“巩固训练”就显得有点仓促。
以后教学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有效的知识。
总之,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完善自己地课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
中考古诗文阅读
——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专题复习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理念中指出“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同时,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到“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了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感受古代文人雅士、英雄等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古诗词人物形象的鉴赏的过程,是这三个方面相互融合的过程,既是对学生的挑战,更是对老师的挑战。
对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说,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对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赏析,是对学生语言分析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的考察,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领悟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中考 古诗文 阅读 鉴赏 古诗词 人物形象 专题 复习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