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
- 文档编号:24126839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39.76KB
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
《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及应急预案
晴隆久丰紫马煤矿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编制:
黄权林
2014年2月1日
作业规程、措施会签栏:
职务
签名
职务
签名
矿长
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通风矿长
技术矿长
通防矿长
机电矿长
救护队长
安检科长
调度主任
会审意见:
年月日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为保障久丰紫马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根据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要求,结合煤矿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和我矿实际,特制定《久丰紫马煤矿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提高我矿安全管理人员及全矿职工对重大危险源的辩识能力、安全管理能力、事故控制应变能力,并对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检测、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以控制和降低重大危险源的泄漏,从而控制和减少、消除事故的危害。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井田概况
1、地理概况
1.矿井位置及交通
久丰紫马煤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南部,属紫马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5′15″~105°19′00″,北纬25°33′15″~25°36′00″。
矿区外围有沙(子岭)兴(仁)公路经过,矿区距晴隆县城55公里,距兴仁县城45km;距南昆铁路兴义站(顶效)100km;现已有简易公路通达矿井,故矿区交通条件具备(见交通位置图1—4—1)。
2.井田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矿区总体为脊状山地貌,属中高山地形。
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山岭大致位于区内中部,呈北东向突起的弧形延伸,为区内分水岭。
山岭东部为飞仙关组上部地层的同向坡,地形相对平缓,相对高差在200m左右。
地面植被较发育,灌木、杂草丛生,小冲沟较发育,并呈树枝状展布,主要冲沟的走向与地层倾向基本一致;山岭西部为飞仙关组中、下部及长兴组、龙潭组地层的反向坡,其中:
飞仙关组中、下部地层的反向坡非常险峻,多呈悬崖峭壁,相对高差在250m以上。
区内最低点为东部边界处新寨河河床(拐点C附近),标高约为+970m,最高点为北部子大坡山顶,标高为+1767.4m,相对高差为797.4m。
大部分地方相对高差一般在150~250m之间,河谷地段相对高差较大,约250~400m之间。
新寨河河床为本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2)气候
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处云贵高原,冬春寒冷,夏秋凉爽。
冬末初春季节气温偏低,干旱少雨。
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
据有关气象资料:
降雨量:
年平均1431.1mm,年最大(1997年)1755.6mm;年最小(1996年)1144.4mm,月最大(1997年7月)567.4mm;日最大(1995年10月3日)136.5mm。
最长连续降雨(1998年6月26日至7月19日)24天共计282.1mm,最长连续无降雨(1999年12月22日至2000年1月12日)22天。
降雨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5至10月占年降雨量的84.2%,其余月份仅占15.8%。
蒸发量:
1995年至2000年为1248.5~1498.7mm,月最大1998年4月为213.8mm。
年蒸发量(水面蒸发)大于年降雨量。
气温:
月平均为13.6℃。
月平均最高为20.5℃(7月),月平均最低为4.6℃(1月),日极端最高(1995年6月23日)为32.3℃,日极端最低(2000年1月9日)为7.9℃。
气压:
月平均最高为841.6毫巴(12月),月平均最低为834.0毫巴(7月)。
湿度:
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为88%(7月),月平均最低相对湿度为78%(4、5月)。
月平均日照时数最高为189.8小时(1998年4月),月平均日照时数最低为27.3小时(2000年2月)。
风力:
风向以东北风为主,亦常见西南风。
历年最大风速为23m/秒。
最大风速多为西南风,一般出现在每年的春季。
积雪和积冰:
日最大积雪(2000年1月31日)为14cm;(1996年2月26日)电线积冰最大直径13mm。
地温:
地面月平均为15.5℃,月平均最高为35.7℃(8月),月平均最低为6.6℃(2月)。
月平均地温15.6℃,月平均最高为22.0℃(8月),月平均最低为8.0℃(2月)。
(3)地震
根据原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黔城通发[1992]230号”文《关于公布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域图(1990)》,本区地震烈度为Ⅵ度区。
(4)地表水
本区属中山地形,总体为西北高、东南低,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发育脊状山、同向坡,东北部以岩溶地貌为主,发育岩溶中山、岩溶洼地。
区内主要发育有呈树枝状水系的新寨河。
二、主要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
矿区范围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但工程建设本身可能诱发山体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边坡岩土体滑塌、地面不均匀沉降,这些地质灾害将有可能对工程建设、附近村寨及其它设施造成威胁。
2.灾害性气候
暴雨、冰雹、雨凇、凝冻等灾害性天气偶有发生。
3.水害
地表水害主要表现在区内雨量充沛,暴雨后,有山洪爆发等灾害。
井下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主要应注意浅部老窑水以及浅部采空区可能的积水影响。
4.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灾害
根据久丰紫马煤矿2012年9月《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8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7.98m3/t,小于10m3/t。
矿井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1.87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3.85m3/t。
根据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关于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该地区为突出危险区域,因此本矿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进行设计。
5.煤尘爆炸性
根据K17、K19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K17、K19煤尘均无爆炸性。
6.煤层自燃倾向性
根据K17、K19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K17、K19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级不易自燃。
7.顶、底板灾害
1、K17煤层,顶板岩性:
浅灰色石灰岩或泥质粉砂岩,水平层理发育。
含动物化石,局部含植物化石碎片。
底板岩性:
顶部0.50m左右为含根泥岩,其下为细砂岩或粉砂岩。
2、K19煤层,顶板岩性:
主要为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局部为粉砂岩。
底板岩性:
直接底板主要为含根泥岩,间接底板为粉砂岩、细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
因此K17和K19煤层需加强顶板支护。
三、工程建设性质
久丰紫马煤矿属在建矿井,项目设计规模为30万吨/年。
四、井田开拓与开采
一)井田境界
久丰紫马煤矿于2008年4月取得了由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5200000810271,年开采能力30万吨,矿区由6个拐点圈定,面积7.6606km2,准采标高+1580m—+800m,其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表:
表 矿界拐点坐标、面积一览表
拐点
X
Y
0
2832585
35525580
1
2832620
35529500
2
2831000
35529500
3
2831000
35528350
4
2830370
35528220
5
2830650
35525540
开采标高为:
1580~800m面积:
7.6606km2。
二)储量
矿井地质资源量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07]630号《关于〈贵州省晴隆县久丰紫马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证明核实截至2007年10月底准采标高范围内保有资源量(331+332+333)共计2564万吨。
其中: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404万吨(其中硫分大于3%的112万吨);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854万吨(其中硫分大于3%的130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306万吨(其中硫分大于3%的156万吨)。
详见表1-4-2和表1-4-3。
表1-4-2st.d<3资源量汇总表
表1-4-3st.d>3资源量汇总表
K19煤层有高硫煤(硫分大于3%)398万吨,可利用紫马煤矿选煤厂对煤进行洗选脱硫,以降低煤中硫分含量,达到合理利用资源,可避免对资源的浪费,因此,可将K19煤层高硫煤储量纳入总资源量计算。
各可采煤层资源量统计表如表1-4-4
表1-4-4可采煤层资源量统计
煤层号
331
332
333
334(?
)
合计
K17
192
283
823
0
1298
K19
212
571
483
0
1266
总计
404
854
1306
0
2564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根据该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计算,设计可采储量1471.96万t。
三)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
2.服务年限
①矿井工作制度
根据《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矿井设计年工作日为330天。
井下“四、六”作业制,日工作班数为4班,每班为6小时,边采边准,地面“三、八”作业,每班8小时。
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分析论证矿区煤炭资源条件、地质条件、煤炭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管理水平、外部协作条件和业主的投资等因素,综合确定久丰紫马煤矿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
③同时生产水平数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设计四个水平开拓全矿井,第一开采水平标高为+1295m,第二开采水平标高为+1145m,第三开采水平标高为+980m,第四开采水平标高为+800m。
该矿同时生产水平数为1个。
④矿井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能力×储量备用系数)=1471.96÷(30×1.4)=35.05(a)。
即:
矿井服务年限为35.05年。
久丰紫马煤矿与黔西南州矿山救护大队签订协议。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辩识及危险性等级评估
第一节危险源单元及危险性等级划分
依据重大危险源的物质特性、危害方式,将久丰紫马煤矿重大危险源划分为瓦斯、煤尘、突出、火灾、水患、电气、机电、吊装、提升、运输、冒顶、压力容器、地质灾害、易燃易爆、爆炸物品十五个单元进行辩识,依据各单位物质含量,生产装置(系统)、设施、场所状况,将各单元划分为若干子单元进行辨识。
等级:
Ⅰ:
安全的;Ⅱ:
临界的;Ⅲ:
危险的;Ⅳ:
灾难性的。
第二节辨识、评估
一、瓦斯
1、瓦斯的性质概述
瓦斯是矿井中以甲烷(CH4)为主的有害气体,后述矿井瓦斯专指甲烷,瓦斯是成煤过程中的一种伴生产物,无色、无味,比空气轻,经常积聚在巷道顶部,上山掘进工作面及顶板冒落的空洞中,其在空气中扩散性很强,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后,遇高温火源能燃烧或爆炸,瓦斯本身无毒,但不能供人呼吸,在空气中浓度很高时,会引起窒息。
2、矿井瓦斯赋存状况、危害
久丰紫马煤矿为低瓦斯矿井,但开采过程中,如管理不善,仍会造成施工场所的瓦斯超限和积聚现象发生。
其危害为引起人员窒息和瓦斯燃烧、爆炸。
3、危险辩识及等级评估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瓦斯监测:
监测探头悬挂位置不当,校对维护不及时瓦斯数值显示不准确,影响准确判断Ⅲ
瓦斯检查:
瓦斯检查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可能导致空班漏检、假检,造成瓦斯检查达不到要求。
检查仪器、维护、校对不符合规定,致检查数据不准确Ⅲ
通风系统:
系统、设施布置不良或设施未起作用造成老巷、采掘工作面、抽放钻场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及回风巷密闭附近,冒顶区顶部、瓦斯抽放管破裂处,未及时封闭的无风巷道等场所瓦斯积聚或超限Ⅲ
通风机主扇、局扇突然停运造成局部区域瓦斯积聚或超限Ⅲ
地质、矿压:
地质构造造成瓦斯突然变化,矿压造成密闭、风门损坏,造成瓦斯泄露或风流中瓦斯浓度改变Ⅱ
施工操作:
违章打开风门,造成风流短路。
放炮警戒或排放瓦斯警戒不符规定,人员误入瓦斯超限区域Ⅲ
火源管理:
电气、机械、爆破火花,人员带烟火入井,井下明火,火区管理不符要求等危险因素引起瓦斯爆炸Ⅳ
其它:
安全教育培训不力,致职工对瓦斯危险认识不足,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不满足治理和防治瓦斯的要求Ⅱ
二、煤尘
久丰煤矿煤尘没有爆炸危险性,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煤尘飞扬、堆积现象。
对施工人员安全造成的危害为尘矽肺病。
危险辨识情况如下。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通风:
风速过大,引起煤尘飞扬。
风速过小,影响排尘效果I
防尘设施:
洒水喷雾管路堵塞或缺水,管路断脱,喷雾装置失效,隔爆水袋吊挂不符要求或水量不足,水质不良Ⅱ
机械:
机械设备切割、运输煤体时引起煤尘飞扬Ⅱ
施工作业:
打眼未按规定采用湿式作业;爆破不按规定使用黄泥、水泡泥;出货时不按规定洒水降尘;粉尘清洗不及时;Ⅱ
劳动保护:
员工不按规定戴防尘口罩Ⅱ
三、突出
久丰紫马煤矿经中国矿大鉴定,K19号层煤层均不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按照突出煤层管理,对施工人员安全造成的危害为人员窒息和发生瓦斯爆炸,燃烧及煤流埋人。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煤层地质:
石门揭过煤层,地质断层带,构造应力集中区、保护层未解放突出危险区域,地质构造预测不准确或预测准确而防突措施执行不到位掘进施工诱导突出Ⅳ
瓦斯抽放:
设计不合理,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预抽不充分,安全保护距离不够施工诱导突出Ⅳ
施工作业:
爆破装药量过大,未按准掘(推)进度超掘(推)Ⅲ
火源:
突出危险区域存在矿井内、外因火源未消除,发生突出时火源扩大为瓦斯、煤尘爆炸Ⅳ
安全防护:
未严格执行远距离爆破,挡栏、反向风门等防突设施不全或失去效用Ⅲ
个体防护:
爆破时撒人、警戒不到位,人员留存在突出区域,不佩带自救器Ⅲ
安全培训:
培训不力致员工不能正确辨识突出预兆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不能准确认识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在突出危险区违章作业Ⅱ-Ⅲ
四、火灾
久丰紫马煤矿在矿井火灾危险方面,有瓦斯爆炸,作业机械磨擦,电气短路,吸烟、烧焊、油料管理使用不当等突出性外因火灾;火灾在瓦斯超限区会造成瓦斯爆炸。
久丰紫马煤矿地面重大火灾危险源主要为油库、坑木场、瓦斯抽放泵房火灾。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地面火灾:
炸药库、油脂库、坑木场、瓦斯泵房火源管理不善,地面电气短路,烧焊,吸烟,带明火,避雷设施不完好可靠而发生的雷击,油脂管理不善致使油料泄漏、瓦斯气体泄漏Ⅲ
外因火灾:
各种明火引起井下瓦斯、煤尘燃烧,或引燃油料,木料,橡胶等易燃物,可燃物Ⅳ
油料运输、保管、使用过程中遗漏暴露Ⅲ
机械摩擦,电气保护失效产生电气火花泄露Ⅲ
爆破作业、炮泥充填不符规定Ⅲ
内因火灾:
煤自燃发火,预测、预报不准确,未及时发现发火征兆Ⅱ
开拓巷道布置、开采、回采方式方法不当Ⅱ
火区管理不善致火势蔓延扩展Ⅲ
防灭火设施消防材料不足,防灭火系统隐患Ⅱ
安全培训:
对火灾危险认识不足,防范火灾能力不强Ⅱ
五、水患
久丰紫马煤矿水患危险表现在相邻小窑水涌入矿井,采空区积水,探放水不当误透涌水,雨季井下涌水增大,辩识如下: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水文、气象、地形、小窑调查地形复杂,周边小窑环布,水文气象调查手段简陋,存在各类调查资料不尽详实Ⅱ
防洪工程:
渠道修筑、清淤不及时,沟河裂隙堵塞不彻底,废井、塌陷填堵不严密Ⅲ
老空区积水:
封堵不严或矿压影响致使防水密闭损漏Ⅲ
施工作业:
探放水措施落实不力,误透水体。
治水不善,拉运水煤进入煤仓,造成溃仓Ⅳ
排水系统:
泵房防水闸门不完善,排水设备维护保养不力,排水管路脱断Ⅲ
供电:
系统突然停电或双回路供电保障不力,排水设备不能正常排水Ⅳ
安全培训:
培训不力,致员工对透水预兆辨识不清,防范水患能力不高Ⅱ
六、电气
久丰紫马煤矿电气危险源,系统突然停电,电气火花、电气火灾、雷电侵入井下触电。
各类电气危险源会造成生产系统电气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或引起瓦斯爆炸,或导致人身触电,辨识情况如下: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电气设备:
过负荷运转致使设备发热烧毁或引起火灾,电气设备失去防爆性能,绝缘等级过低或绝缘老化Ⅲ
供电系统:
系统突然停电、双回路供电保障不力Ⅲ
安全保护:
短路、接地、漏电保护装置失灵,局部通风机“三专两闭锁”失效Ⅲ
施工作业:
违章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Ⅳ
停送电管理:
停风区域、瓦斯积聚区不按规定停送电Ⅳ
安全培训:
培训不力,致员工对电气安全认识不足,防范电气管理的能力不高,井下敲击、拆卸矿灯Ⅱ
七、机械
久丰紫马煤矿机械危险源主要有机械设备运转部件对人体的绞、缠、切、割伤害,直线运行部件对人体的挤、压、砸伤害,设备的飞动,棱角锐口对人体刺、割、划伤害,加工工件或切削物设备运转部件破损残片,飞溅、迸击撞击人体,机械设备基础不稳固,机械重心偏移造成设备翻侧等。
其危险性等级Ⅱ——Ⅲ级。
八、吊装
久丰紫马煤矿吊装危险源有:
清理、地面房屋、机房建筑材料起吊,各类大型设备吊装,登高作业。
其危害表现为人员坠仓、吊物坠落伤人,人员从高处坠落,危险性级别为Ⅱ—Ⅲ级。
九、提升
久丰紫马煤矿提升为斜井提升,危险源有斜巷提升过程中的跑车事故,人员违章行车行人或扒、蹬、跳提升矿车,人员在提升区域工作,防跑车装置和跑车防护装置失效,钢丝绳断裂,提升设备故障,危险性等级为Ⅲ—Ⅳ级。
十、运输危险源辨识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提升:
跑车或运行车辆撞击人巷中电气产生明火。
Ⅲ—Ⅳ
地面:
汽车运输危险Ⅲ
胶带输送机运输:
滚筒伤人,断带伤人,人员在皮带巷行走,人员违章乘坐皮带,皮带打滑摩擦产生烟雾及火灾Ⅲ—Ⅳ
刮板输送机运输:
运行锚链弹起,机头、机尾翘起,人员违章乘坐刮板机Ⅳ
耙斗机运输:
钢丝绳弹起,耙斗甩出Ⅳ
人力运输:
推车掉道,碰撞,人工运物料碰击Ⅱ—Ⅲ
十一、冒顶
久丰紫马煤矿冒顶危险源主要有自然地质因素,工程质量因素,采掘工程影响,顶板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而导致顶板推垮和冒落,掉矸,埋压,砸撞,堵塞巷道伤害人员。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自然地质因素:
断层、地质构造带、应力集中区没按措施要求采取针对性,可操作的加强支护的方式控制顶板Ⅳ
工程质量:
支护密度达不到要求,支护不能有效控制顶板Ⅲ
采煤柱排距超宽,落煤后不及时进行临时支护,空顶距超宽,初次放顶及周期来压期间。
特殊支护使用不好,支护强度不够,初撑力不够Ⅳ
掘进:
工作面炮后不使用或临时支护使用不好,空顶区超过规定,支护变形,棚架失稳,锚杆支护失效,未及时采取措施加固整改Ⅲ
巷道布置:
设计不合理,巷道布置在地质危险区域Ⅱ—Ⅲ
十二、压力容器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空气压缩机:
超温、断水、断油、压风管路脱节Ⅳ
氧、乙炔瓶、瓦斯罐爆炸,气体泄漏Ⅲ
十三、地质灾害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地表裂隙:
雨季期间地表水加大向井下的渗透Ⅱ
办公楼后山矸石山滑坡:
受采动影响,雨水作用造成山体滑坡Ⅳ
裂隙、塌陷:
采动影响,充填不及时Ⅲ
十四、易燃易爆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油脂、油料:
井下运输使用过程中遗漏、污染未及时清除,回收出井Ⅱ
坑木场、瓦斯罐:
管理不善存留在火灾危险Ⅱ
可燃气体:
工业用乙炔气体泄漏Ⅲ
油脂库:
火源管理不善,贮存、运装取用不当致泄露Ⅲ
煤:
浮煤清理不完全,煤尘浓度控制手段不够健全Ⅱ
十五、爆炸物品
单元辨识危险性等级
地面炸药库:
人员携带烟火、手机入库Ⅱ—Ⅲ
井下爆破器材发放点:
领用人员携带不规范灯具入库,领退药制度不严致药管外流遗失Ⅱ—Ⅲ
爆破材料运、装:
装卸点人员密度较大,采用斜巷绞车运输或汽车运输,碰撞、摩擦、打击,人力运输时管药混装混运,装运箱体未上锁Ⅲ
使用:
爆破设计欠合理,撤人警戒站岗不到位;“三人连锁放炮”制度执行不严,炮眼封堵质量、放炮母线明接头,拒爆处理不规范,拒爆残管清理不完全Ⅲ
其它:
接触爆破材料工作人员穿化纤衣物,爆破材料防丢失、防盗管理疏漏Ⅱ
第三章各类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措施
一、瓦斯危险源检测、监控措施
1、严格按照“通风可靠,抽样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十六字方针要求,完善通风系统,进行打钻抽放瓦斯,实行施工现场设专职瓦检员检测瓦斯,使用KJ—90NA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2、严禁瓦斯积聚超限。
保护好通风设施,加强局部通风管理,
禁止无计划停风,不使用《煤矿安全规程》所不允许的串联通风,避免任何形式的盲巷;及时处理采面回风隅角冒落处理的瓦斯积聚,防止刮板输送机底槽积聚瓦斯,局部通风机坚持使用“三专两闭锁”装置,采场采煤风巷安设瓦斯电闭锁装置;严禁瓦斯超限,瓦斯超限地点停止作业,并按规定进行停电撤人,严格执行瓦斯排放措施。
3、防止点火源出现。
禁止在井口房、主要通风机房和瓦斯泵站周围20米内使用明火、吸烟;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入井;井下禁止使用电炉和使用灯泡取暖。
电气方面:
矿井采用矿用防爆型号电气设备,井上和井下设备装设防雷电和防短路保护装置;电缆接头不准有“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不准带电作业;严禁在井下拆卸、敲打、撞击矿灯。
爆破方面:
不准使用变质、不合格炸药,爆破作业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使用水泡泥,炮眼封泥装满填实;禁止裸露爆破;禁止放炮母线明接头或裸露。
采取使用合金工具,喷水降温等各类措施防止撞击摩擦火花。
入井管路、轨道等在井口接在,防止杂散电流或雷电传入井下;禁止穿化纤材料和非抗静电材料入井,以防止静电火花。
4、主要通风机的出风井处,安设防爆门和反风设施,井下安设隔爆设施,运输巷和回风巷中撒布岩粉。
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道之间的联络巷砌筑永久挡风墙;需使用的联络巷设正反向风门,防止风流短路;采空区及时封闭。
5、所有入井人员佩带自救器并能熟练使用;熟悉避灾路线和地点。
6、矿每年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按要求进行救灾演习。
7、有反映矿井当前实际情况的下列图纸:
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巷道布置图,采掘工程图,通风系统图,井下运输系统图,安全监测布置图,管路系统图(排水、防尘、防火、压风、抽放瓦斯等),井下通讯系统图,地面与井下配电系统图,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井下避灾路线图。
二、煤尘危险源检测、监控措施
1.采取综合防尘技术措施,对粉尘进行检测、监控、治理。
主要利用水、风的特性,一方面将粉尘润湿捕获,另一方面借助风流将粉尘排除井口外。
2.为减少和消除粉尘飞扬,采取湿式打眼方式凿煤岩,爆破时炮眼内充填黄泥水泡泥,机械扒装或人工出煤岩前洒水润煤(岩)体,各运输转载点及巷中安设喷雾装置,利用隔爆水袋兼作吸附粉尘设施,每天对巷帮岩壁用水冲洗或清扫,防止粉尘堆积。
3.当开采酥松脆碎煤体时,预先用水通过钻孔和裂隙均匀注入湿润。
4.合理通风,采煤工作面一般控制在1.2m/s-1.6m/s,最高为4m/s,最低为0.25m/s,岩巷掘进风速为0.15-4m/s。
5.粉尘场所工作人员佩戴防尘口罩,粉尘超限时,停止设备运转和人员施工作业,并采取措施进行降尘。
6.派专人对矿井粉尘浓度进行检测,粉尘超标时,立即向矿总工程师进行汇报,矿立即采取措施处理。
9.防止井下产生各类火源和高温灼热体。
三、突出危险源检测、监控措施
1、采取“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即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重大 危险源 检测 评估 监控 措施 应急 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