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5《卢沟桥烽火》台红小.docx
- 文档编号:24125814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4.29KB
六下5《卢沟桥烽火》台红小.docx
《六下5《卢沟桥烽火》台红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5《卢沟桥烽火》台红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5《卢沟桥烽火》台红小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5卢沟桥烽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了解多音字“爪”“咽”“处”的读音。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4.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2.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通过阅读感悟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选的原因。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播放课件《松花江上》,请生谈听后感,老师简单介绍“九一八”事变,进而引出本课课题,板书课题。
简单理解“烽火”,让学生围绕“烽火”质疑。
2.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听写、轮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3.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评价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点注、交流、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能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悟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5.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作出评价与引导。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1.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
2.从多种途径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及“卢沟桥事变”的资料,为学习课文、深化体验作准备。
教师:
1.教学课件、小黑板。
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3.搜集有关“九一八”事变及“卢沟桥事变”的资料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境激趣,自主设疑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板书:
5卢沟桥烽火(生齐读课题)
4.质疑:
(1)指名读课题,读准后鼻音“烽”(fēng)。
师:
对于课题你有不明白的吗?
预设:
生:
“烽火”指什么?
比喻什么?
“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烽火”本指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这里比喻战火……)
提示:
根据理解,师出示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图片,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过渡:
我相信,在看了那么多的图片后,此时此刻,大家心里一定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非常地愤怒,心里更是特别想知道“卢沟桥的事变”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看看吧。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出示生字:
一类字:
烽妄伪喉凌聋爹呐歼
二类字:
衅寡狈
(1)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开火车读,利用多种方式读以使学生读准字音。
(2)重点指导:
“烽”、“聋”“妄”、“凌”是后鼻音;“歼”是前鼻音;“爪、咽、衅、猝”的正确认读。
(3)汇报本课的多音字。
爪zhuǎ(爪子)咽yān(咽喉)处chù(办事处)
Zhǎo(魔爪)yè(呜咽)chǔ(处理)
(4)默写生字,检查生字的书写。
同位之间提问默写生字,互相点评生字的书写是否正确、美观。
由于本课中左右结构的生字比较多,写这些字时提醒学生注意左窄右宽。
同时,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5)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对描写庐山云雾的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
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众寡悬殊震耳欲聋如火如荼
硝烟呐喊处在妄图歼灭同仇敌忾狼狈而逃哭爹喊娘
万籁俱寂猝不及防夜以继日人仰马翻
(1)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描写卢沟桥事变的。
(2)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
3.检查朗读课文。
(1)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做到正确、流利。
(3)重点检查指导2——5小节。
(提示:
读懂敌我交战的激烈场面)
a齐读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理解比较难懂的几个词,如“万籁俱寂”、“蓄谋已久”、“一恼羞成怒”、“同仇敌忾”等。
b齐读比较长的句子,如:
“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得”读“děi”)
“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
”
“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
“小鬼子,看刀!
”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
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
注:
读的时候要抓住关键词语,通过重读来加强语气,想象中国守军与日寇交战的英勇场面。
(4)再次自由练读这几个自然段。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
同学们,几遍课文读下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
敌人为什么要蓄谋“卢沟桥事变”?
(生相互交流,质疑)
师生交流,小结:
①本文主要讲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深夜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敌气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②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本军队向镇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蓄谋以久的挑衅,两军交战,由于众寡悬殊,我军只得暂时退守平宛城。
次日凌晨,日军向平宛城发动进攻,我军奋起抵抗,将敌打退,并于晚上发动反攻,与援军配合,前后夹击,将敌军全部歼灭,夺回卢沟桥。
③抓住“咽喉”来感悟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2)理清课文层次。
引导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那么,每一自然段都讲了哪些内容?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哪些?
(提示:
默读课文,讨论时注意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并说说理由。
(3)交流:
提问:
全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四)
第一段(第1自然段):
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
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
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
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重点内容:
课文的2——5小节
过渡:
除了这样的分段以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哪些关键词来理清学习思路?
生交流,并汇报描写时间的词句:
“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4)总结提升:
本文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
文章字里行间渗透了对日寇侵略暴行的憎恨,以及对中国守军英勇无畏抗击侵略军的崇敬。
环节二、精读感悟——部分理解、重点突破
(三)精读感悟课文的第一部分,感悟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理解重点词语。
逐步:
逐渐,一点一点的。
师:
哪位同学能用逐步来说一句话?
(指名说,师予以指导)
蚕食:
像蚕吃桑叶一样。
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
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
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1)“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与学生一起在图中找出“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
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
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野心。
指导朗读。
(2)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
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师:
通过本段的学习,我们已经明白了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发动卢沟桥事变,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卢沟桥事变发生的主要过程。
一起来看本节课的练习题。
(四)当堂作业(小黑板出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本课的四字词语并会默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读。
妄图伪军控制天津同仇敌忾尸横桥头
伤亡号召魔爪咽喉众寡悬殊震耳欲聋
偷偷挑衅日寇硝烟哭爹喊娘鬼哭狼嚎
狼狈呐喊歼灭处在猝不及防如火如荼
过渡:
读得真棒,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风雨沧桑,翻开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篇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这次事变真正的原因了吗?
2.用上“侵占、吞食、妄图、咽喉要道”说说事变的原因。
过渡:
所以,敌人对此是如梗在咽,恨不得一举拿下,以扫平他们侵略全中国的障碍。
美丽祥和的卢沟桥再也阻挡不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感悟卢沟桥事变发生的过程。
(板书:
5卢沟桥烽火,齐读课题)
环节二、精读感悟——部分理解、重点突破
(二)精读第二部分,感悟卢沟桥事变发生的经过。
过渡: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1.仔细品读课文第二-五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句,并思考每个时间段都发生了什么事?
用小标题概括。
2.交流并相机出示课件:
1937年7月7日深夜 黑夜偷袭
第二天凌晨 城中血战
当天晚上 桥头激战
3.让我们首先把目光聚焦到那个深夜,对于日军的偷袭,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
指名读,结合理解:
挑衅、蓄谋已久。
这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
4.默读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
(1)交流,并指导朗读
生:
“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你知道了什么?
(企图趁中国守桥士兵不备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城。
)为什么要偷偷地摸来?
(2)师:
可见日本侵略者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如果他们还有一丝良知的话,面对我军的大声喝问,应该有怎样的表现?
(做贼心虚、浑身发抖、无地自容……)(3)师:
令人极为愤慨的是,他们居然不知羞耻,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可见日本侵略者?
(蛮横无理、恬不知耻、心狠手辣……)课文中有哪些关键词?
从这些词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4)师:
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做的呢?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师:
请同学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守桥的中国士兵是怎样“严词拒绝”的?
让我们体会到中国守军怎样的精神?
把我军的形象通过读来表现出来
(誓死卫国)
过渡:
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谁知日本侵略者竟然认为我军胆小懦弱,不堪一击,再次向我军发动进攻。
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
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5.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疯狂、狼狈的词句,用“~”划出描写我军英勇战斗的词句,从中又感受到什么,简要写写你的体会。
6.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7.交流:
要点:
(1)日寇的疯狂:
“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
想象,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
地扑。
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
“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
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出示描写日寇的词语:
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师:
日本侵略者曾经是那样恶如疯狗,不可一世,但结果是落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的,实在好笑。
师:
事实证明:
中国守军不是软弱可欺的!
(4)请同学们看文中插图,说说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仿佛听到了什么?
又感觉到了什么?
(5)课文中哪些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守军的英勇无畏呢?
:
①“早有防备……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说明了什么?
)
②“举起”、“冒着”、“冲出”、“砍去”从四个连续动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的耳边好像又听到了什么?
(6)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
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两面夹击
8.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好好地读一读中国守军英勇拼杀的语句:
老师引读:
英勇的中国守军:
大刀:
顷刻间:
在硝烟和火光中:
过渡:
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三)精读课文第三、四段,领悟共产党在卢沟桥事变中的作用,以及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课件出示六、七自然段课文)
师引读:
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
“天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
1.从第三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生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1)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2)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
“天津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三句能否调换位置?
为什么连用三个“!
”?
(汇报,并总结:
中国共产党敏锐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浪子野心。
侵占平津就必然侵占华北,控制了华北就必然妄想吞灭整个中国。
)
(3)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等词语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
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3.齐读上述词语,所以说,卢沟桥事变……(课件出示第九自然段)
(1)师引读: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
从此,……。
(2)“序幕”是什么意思?
(3)“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
能找几个词语替换一下吗?
(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4)总结:
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
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
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出示课件,试完成下列各题:
本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讴歌了我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精神。
2.复述课文
(1)明确复述要求:
第一要有顺序,做到条理清楚;
第二要内容具体,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还可以加上自己根据课文所想象的内容;
第三要有感情,复述时表情要丰富,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
(2)各自根据复述提纲,练说。
(3)同桌对说。
(4)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3.师:
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表达出对日寇蛮横无理的憎恨即可)
4.师总结:
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
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齐读),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多行不义必自毙!
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日军头目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和平与发展——这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心声,这是时代的最强音。
希望大家将来能为维护中日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
(五)读写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中国守军面对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无畏。
过渡:
同学们,卢沟桥事变已成了历史,可在卢沟桥发生的腥风血雨仿佛就在昨日,我们永远都忘不了日寇的侵略暴行。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站在卢沟桥头,去追忆它充满沧桑的岁月。
2.写话练习:
站在卢沟桥头,
。
板书设计:
5、卢沟桥峰火
敌军守军
同仇敌忾
全副武装大声喝问
1937年7月7日深夜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开火立即还击
第二天凌晨
英勇顽强
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而逃举、冒、冲、砍
当天晚上
抱头鼠窜悄悄进发
惨败下场英雄顽强
附《卢沟桥烽火》前置性预习单
班级姓名
认真完成任务,并自我评价。
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打“√”。
(一)我会识
1.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
在教材上描红,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把每个生字仿写两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
纠正写错的字:
把写得不规范的字再写一写:
(二)我会读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
我读了遍我能做到:
正确流利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
比如:
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众寡悬殊震耳欲聋如火如荼
硝烟呐喊处在妄图歼灭同仇敌忾狼狈而逃哭爹喊娘
万籁俱寂猝不及防夜以继日人仰马翻
3.如果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与同伴交流。
(三)我会思考
1.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
有什么历史意义?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想一想,还可以和同学交流。
2.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四)资料搜集
1.搜集有关卢沟桥事变的资料抄下来并读一读。
2.搜集相关的视频资料看一看,深刻体悟日寇的野蛮暴行。
感受我国军民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
(可以查资料,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如:
向学校的教师、同学请教。
)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也同时预告了一场伟大的战争拉开了序幕。
历史与学生很远,为了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授本节课。
1.课前预习,充分了解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为了能准确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这有助于他们学习课文,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本课及整个单元的课文奠定感情基调。
教《卢沟桥烽火》的时候,我就注重了让学生深入地去了解时代背景。
在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卢沟桥的资料以及日本在卢沟桥事变前在中国制造的其他罪行。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爱国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
让学生收集这些背景材料,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祖国历史的了解,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
所以,我决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掘语文中丰富的知识,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在成功的同时有更多的发现,激发更多的兴趣,创造更多的奇迹。
2.以“时间”为线索,理清“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在上第一课时时,我就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时间的词语,然后利用这些词语,引导学生给课文分段,理清“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在精读课文时,我以“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三个描写时间的词语为抓手,把“沟桥事变”化成三个激烈的战争画面,为学生复述课文做准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
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
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3.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教学时我主要从词入手。
由词入手,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英勇顽强,敌军的疯狂、狼狈;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习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由词入手,学习战斗场面的描写。
学生反复品读语言文字,充分合作,自主探究,通过敌我双方言行的对比来感悟。
在对比交流的过程中,激发了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他们用自己精彩的语言将思想呈现给大家,完全处于阅读的主体地位,所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课堂内回响,同时又得到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自我感觉努力地实践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不足之处:
应该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
我军英勇杀敌的场面,敌人抱头鼠窜、狼狈而逃的场面,应该给予学生去想象,去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也能更好地为复述课文做好铺垫。
学生朗读太少。
尤其是第四段,我军的杀敌的文字描写,特别适合学生朗读。
备课线条太粗,细节处理不够精致。
教学建议: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理解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放手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质疑解疑,从文中提取重要信息。
在本课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复述课文,领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卢沟桥烽火》这一课学习完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研究,争取更大的更多的进步!
设计人:
方秀宏台儿庄区泥沟镇红东小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 烽火 台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