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案第五讲.docx
- 文档编号:24124935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2.95KB
家长学校教案第五讲.docx
《家长学校教案第五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学校教案第五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长学校教案第五讲
第五讲十分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一课时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
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
二、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给孩子以教育和帮助。
三、那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呢?
首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迅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其准确性、系统性都能够不断地提高。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观察活动,对于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意水平有限:
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对象。
他们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注意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
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水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力引起并给与指导。
3.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
在小学低年级,不随意记忆占有比较主要的地位。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随意记忆明显得到发展。
但在整个小学阶段,他们的不随意记忆始终占主要地位。
4.想象力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
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
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
如果没有考虑到儿童想象发展的这种特征,会经常在成人眼中被当作“说谎”“欺骗”。
对此,家长要充分的理解。
想象力是十分宝贵的,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萌芽,家长应当着力保护和慎重对待。
5.以形象思维为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发展。
开始时,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
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等。
但从总体而言,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6.情绪情感较稳定且比较单纯:
与学前儿童和青春期学生相比,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都比较稳定,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能够将真实的情绪隐蔽起来。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情感是比较单纯的。
7.自我意识更加明确:
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
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权威人物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和家长。
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而对于同学的意见则不太在乎。
从总体上说,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客观、全面,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如下:
感知觉充分发展,注意力有限,记忆力逐步提高,想象力丰富,但幻想的成分较高,以形象思维为主。
其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
这一时期是发展和谐个性、良好品德和社会适应性的最好时机。
其三,具有开放性。
与同学、老师、亲子的关系融洽,这有利于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其四,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
四、了解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家长们又如何有效的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呢?
(一)首先家长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
有些家长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三天两头和孩子谈话,怎么孩子对自己总是敬而远之,永远像个陌生人?
可见,真正有效的沟通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必须是心与心的沟通。
不少家庭对孩子是:
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威胁多于启发,命令多于商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处于不被尊重的地位,怎么可能产生真正的心灵沟通呢?
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关键要优化亲子关系。
家长要主动地把那种居高临下的、专制的、紧张的亲子关系,变成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亲子关系。
这种优化过程我建议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1.转变观念:
一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一样有人格的人。
二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成才观。
不要逼着孩子去考100分,而要让孩子有高尚的人格,度过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幸福快乐的一生。
2.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相应能力:
善于了解和理解孩子。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孩子由于年龄小,常常会出现与成人不同的看法。
能做到理解孩子,就是一个能注意孩子年龄特点善于沟通的好家长。
其次,还要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改变沟通的方法。
当孩子幼小的时候,家长更多地要带领他、教导他,而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就要更多地与他商量,再大一些,家长则应该学会向孩子请教,主动地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
最后,还要理解孩子是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
2.建立运行机制:
有的家长自己高兴了,就整天和孩子泡在一起;工作忙了,情绪不好,就很长时间不理孩子,这种冷热病,最不利于和孩子建立巩固的联系。
因此建议,每到星期六,家长先和孩子一起把一周的功课都复习一遍,洗干净全家的衣服,打扫好屋子。
然后静静地坐下来,互相交换意见。
3.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父母无意识情绪的流露也会影响孩子的精神面貌。
所以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生活的消极和不满情绪,更不要因为生活条件差而争吵,甚至离异;而应当用自己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来影响孩子。
4.还应保持家校联系使各种教育达到达到整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五、帮组孩子学会学习。
每位家长又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习也是孩子的任务之一,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呢?
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
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流传甚广的故事中,我们都能看到父母的教育对孩子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的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
只有正确理解一履行父母的职责,才有可能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1.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
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学习的家长,其子女会有学习兴趣。
其实,在工余时间,家长钻研业务,或通过读书,看报等途径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不仅有益于自己,同时也有益于孩子。
这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也给家庭营造了一种好学、向上的气氛,为孩子的学习带来促动力。
须知,在一个天天行酒令、日日设牌局的家庭中,再聪明的孩子也难以成才。
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教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和垂范。
父母在注意言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身教,身教和言教并重,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主要责任就是赚钱养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
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仅要把他们抚养好,而且还要教育好。
2.因此家长必须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家长,其主观愿望一般都是关心、重视子女教育的。
那么,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应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业呢?
(1)创设必要的学习场所
(2)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
只要孩子是在进行正当的学习,家长就不要轻易去打断孩子的思路。
我们常看到这种情况:
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唠唠叨叨,教导不止,还自以为在督促孩子。
殊不知,这种教育方针不仅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的是孩子会因此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到以后家长的说服教育效果。
还有的好心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时,喜欢给孩子去送吃、送喝,以为这样可以补充营养,提高学习效率。
其实,这不光打断了孩子的学习思路,而且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也会在娇惯中给“吃”没了。
(3)避免“过度教育”
所谓“过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管教过多,监督过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
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不同,实在无法处处都顶尖拔萃。
作为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丧而已,退而求其次,让他成为一个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乐人,实比让他成为一个压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
因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导他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其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让孩子从中体味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这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处世做人都极有好处。
实事求是,是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4)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孩子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
这时他们希望家长能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教导员”。
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会激励孩子的向上心理。
这对一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责骂不休的家庭里,只会滋长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何谈专心致志地学习?
总之,家长要有意识的为孩子创设一个提供支持性的、能够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并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的家庭环境。
五、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增进自信
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家长还必须注意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
情绪、心情、注意力等。
1.首先,理解孩子的心情
中、高年级的学生尽管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能力逐渐成熟,但仍然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被动性;外界的评价易造成孩子内心世界的波动。
因此,家长若一看见孩子情绪低落就呵斥、责骂、不仅不利于调整孩子的低落情绪,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明智的家长应该是先容忍,待搞清楚原因后,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不妨换位思考一下。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不要让孩子仅仅在满足了吃、穿、用时才产生愉快的情绪,而应同时让孩子在完成学习和劳动任务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心情。
因此,家长应引导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并指导孩子做些简单的事情或家务劳动等等。
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就易形成积极的情绪,增强自信心,相反,一味地让孩子自我封闭,容易使他们精神状态不佳,孩子极易形成消极的心态。
3.情绪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言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拥有一个愉快的心情,那么,如何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情绪呢增进自信呢?
(1)对孩子有良好的期望。
(2)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3)给孩子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4)学会赞赏孩子。
俗话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人只有将眼光放长远,才能胸怀万物,才能容的下人生的喜、怒、哀、乐。
面对顺境不会得意忘形,面对逆境不会悲观失望。
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找原因,加强引导,不能过多的压制,当孩子小有成功时都应及时给予鼓励,从而有利于增进自信。
六、总结。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孩子成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父母应该端正教育理念,常学习,多沟通,充分了解孩子和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找到合理的并适合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希望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培育下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第二课时十分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学目的:
1、让家长高度重视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引导家长运用良好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方式:
演讲,示例。
教学重点:
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教学流程:
一、提示导入
心理健康是学生一生人格健全的基石。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成才是很困难的。
因此,家长既应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状况,也应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不仅学习好、身体好,而且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人才。
在小学阶段,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孩子成长的起点,这一阶段是孩子心理形成的起步期。
二、教学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十分必要
1、世界有关权威机构对“健康”的定义说明,健康包涵三个基本要素: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是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的。
2、孩子的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身体的健康状况,而且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和终身展。
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而非智力因素占70%。
3、目前,我国小学生患心理疾病的现象比较普遍,常见的有抑郁症、狂躁症、焦虑症等等。
据有关机构统计,现在全国有心理障碍和品德障碍的孩子多达5000多万。
4、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座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状况的同时,应特别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掌握一些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
评定儿童心理是否健康,可以从生理学标准、统计学标准、价值观标准、社会规范标准和机能水平标准等不同的角度来考察。
在具体标准上,陈仲舜先生提出了心理健康儿童的10种表现:
(1)能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之上;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对事物反应敏捷,心境保持持久的轻松和愉快状态;
(4)行为符合社会群体的要求,与自己的身份、角色相称;
(5)人格完整,能客观地评价个人及外界,意志坚强,言行一致;
(6)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意向一致,热爱集体,有浓厚的社会交往欲望;
(7)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及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
(8)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感,而不是逆反状态;
(9)心理符合其年龄水平,自主及定位能力强,个人理想与现实可能性之间的距离是可望可及的;
(10)能适应快节奏的时代变化,学习效率高,质量好,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
(三)家长要善于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被广大家长称为“家教救星”的华方先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育方法,我们可学习借鉴:
1、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家长一方面要注意正确地引导孩子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名次,正确看待孩子的前途,不应对孩子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的要求。
要引导孩子从小学会做人,从小学会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引导孩子在做人的基础上,靠正确的奋斗来实现人生的理想。
2、引导孩子了解自我,接受自我,相信自我。
要使孩子保持心理健康,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兴趣、能力、性格,更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要正视它们。
否则,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不平衡。
因此,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坦然地接受自我,相信自我。
既不自负,也不自卑,这样,孩子才会减少心理的冲突,保持心理健康。
3、引导孩子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健康稳定的、开朗豁达的心胸,活泼愉快的情感。
4、引导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正确认识现实,正视困难和逆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考试失利、成绩下降、同学间的矛盾、老师的责备等。
对此,家长要注意引导,要帮助孩子培养遇事不乱,应付自如的心理品质。
要教育孩子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和劳动,学会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不斤斤计较,不好高骛远。
5、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长要注意教育孩子从小心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要坚持自立利人的原则,乐于与人交往。
引导孩子在交往的过程中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6、引导孩子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一是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锻炼和休息的时间;二是要让孩子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三是要鼓励孩子加强体育煅炼,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拓宽兴趣范围。
这样,孩子的学习、生活有紧有松,生活活泼,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保持身心健康。
三、家长交流
讨论题:
1、小学阶段的孩子,心理教育重要不重要?
2、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各有哪些好方法?
四、教师小结
师:
我们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
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孩子保持心理健康,使孩子成长为一个不仅学习好、身体好,而且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现代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长学校 教案 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