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政治经济学》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4122130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48.30KB
个人《政治经济学》练习题.docx
《个人《政治经济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政治经济学》练习题.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人《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导论练习题
一、基本概念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范畴经济规律科学抽象法
二、填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3、生产资料是由()和()构成的。
4、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是最基本的关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性和()性的统一。
三、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最早出现在()
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③封建社会④资本主义社会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①随着奴隶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②随着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③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④随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3、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①物质资料生产②生产力③生产关系④经济基础
4、下列生产资料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①原料②辅助材料③燃料④机器设备
5、在纺织厂中劳动对象是()
①纺织机②厂房③棉纱④运输工具
6、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
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③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④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7、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①生产力②物质资料生产③生产资料所有制④劳动过程
8、生产力状况包括()
①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②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布局
③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标准④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
9、决定社会经济制度更替的规律的是()
①价值规律②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③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④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人类社会要进行生产必须具备的简单要素是()
①货币②人的劳动③劳动管理④劳动资料⑤劳动对象
2、构成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①生产②占有③分配④交换⑤消费
3、在生产力中()
①包括人的因素劳动者②包括物的因素生产资料③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劳动者④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生产工具⑤生产工具是划分经济发展的时期的主要标志
4、生产关系是()
①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②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是最基本的关系③反映了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④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⑤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经常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所以生产关系也是经常不断发展变化的。
2、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所以人们在客观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六、简答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七、论述题
1、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八、材料题
1958年3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中宣布:
“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在这种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出现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口号,在经济生活中急剧扩大集体规模,提高公有程度,大力推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种空想的理论和实践,大大超越了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结果造成了三年经济困难,使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次大的挫折。
问题:
试分析这段话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力,也叫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
生产力是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2、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在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所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3、经济范畴,揭示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概念,是对经济现象的普遍本质的概括,是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
经济范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工作的结果。
有了经济范畴系列,便可以作为进一步认识社会生产关系的工具,揭示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规律性,从而形成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4、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按照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
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几种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5、科学抽象法,就是运用人们思维的抽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象去外在的、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找出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二、填空题答案
1、社会生产关系2、物质资料生产3、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生产关系
5、阶级性、科学性
(三)、单项选择题答案
1、②2、③3、①4、④5、③6、②7、③8、④9、②
四、多项选择题答案
1、②④⑤2、①③④⑤3、①②③⑤4、①②③④⑤
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方式中最活跃和经常变化的因素。
社会生产的发展变化,总是先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而后或迟或早势必引起生产关系的相应变化。
当某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还有充分余地的时候,它决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人为地改变这种生产关系只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将生产关系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结合起来考察,同时应该看到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中,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这并不排除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某些环节必须适时地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错误。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但是,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只能做经济规律的奴隶。
相反,正由于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趋利避害,造福于社会和自身。
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为此人们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系统地搜集齐备的经济资料,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深化对经济规律的认识。
而人们对客观经济规律认识得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够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变动趋势,规划自身的经济活动,制定正确的工作方针与政策,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并提高经济工作的经济效益。
六、简答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因此政治经济学把物质资料生产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两方面的关系。
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们分别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反映出来。
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从而也就使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关系,这是广义的生产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要揭示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
2、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经济科学中的基本理论学科。
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论信念和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第二、有利于认识经济运动的规律性,正确制定和执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和政策;第三、有力于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和坚持邓小平理论,增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七论述题、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二者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社会形式。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决定旧的生产关系被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程度。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其有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4)、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无论是过时的生产关系,还是新的生产关系,不能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状况,否则,生产关系必然发生变化。
八、材料题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体。
这种对立统一关系,首先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其次,生产关系并不是消极被动的由生产力所决定。
这种反作用表现在,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推行“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这种生产关系由于不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它是一种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破坏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因而这种生产关系也不可能长久保持下去。
第一章练习题
一、基本概念
自然分工 社会分工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二、填空题
1、自然分工首先是反映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在( )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
自然分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从而在自然产品差异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 )分工。
2、原始社会以自然分工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有两层含义:
一是相当一部分产品是从(
)直接获取的;二是从事简单的农业、畜牧业生产只是为了满足( )的生存需要。
3、社会分工是在( )的基础上,随着( )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4、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它既是( )不发展的产物,又阻碍( )的发展。
5、商品经济作为几个社会共同存在过的人们相互交换其活动的经济形式,既可以为(
)制度服务,同样可以为( )制度服务。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自然经济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交互关系的经济形式,它最初的形成是(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是 ( )
A、物质资料生产 B、社会生产 C、商品生产 D、产品生产
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 ( )
A、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分离 B、畜牧业和农业相分离
C、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 D、商人阶层的出现及其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分离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人类需要的内容主要包括 ( )
A、生存资料的需要 B、社会需要 C、享受资料的需要
D、再生产需要 E、发展资料的需要
1、自然经济在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都占统治地位 ( )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3、人类历史上三次大分工是 ( )
A、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相分离 B、畜牧业和农业分离
C、农业和手工业相分离 D、商人阶层的出现及其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相分离 E、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分离
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由于第三次社会分工的出现,于是就有了城乡分工、脑体分工,这种分工体现了尖锐的阶级对立,所以它是一种社会倒退。
2、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曾说:
“资产阶级在它不过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正因为如此,所以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是最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
六、简答题
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商品经济生产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2、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八、材料题
1、列宁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特别强调要用资本主义的“材料”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厦”。
他说:
“如果你们不能利用资产阶级世界留给我们的材料来建设大厦,你们就根本建不成它。
”“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给我们留下来的一切东西。
”
试析本材料中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参考答案
一、基本概念
自然分工:
首先是反映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
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
社会分工:
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包括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部门的一般分工和把这些大的部门再分为重工业、轻工业、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或行业的特殊分工。
自然经济:
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村社、奴隶主庄园、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主要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商品经济:
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商品经济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私人劳动:
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
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有机构成部分的劳动。
二、填空题
1、纯生理 自然地域
2、自然界 共同体内部
3、自然分工 生产力
4、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
5、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三、单项选择题
1、A 2、C 3、B
四、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 3、BCD
五、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因为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手工业和商人的活动集中在城市,逐渐产生了城市经济,于是就有了城乡的分工。
奴隶主依靠剥削收入,过着奢侈的生活。
由于有了奴隶劳动所创造的比较充裕的剩余产品,因而有可能使社会上一部分人完全摆脱体力劳动,依靠剩余产品过活,而自己则专门从事监督生产、管理国家以及进行科学、文化、艺术等等活动。
另外,由于这时国家已经出现,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活动也日益增多,又使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分工不仅必要,而且成为可能。
这样,最终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这种分工尽管体现了尖锐的阶级对立,但它的出现使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疑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
2、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创造出来现代生产力,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对解放生产力起到历史的进步作用。
但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对解放生产力的能量是具有历史局限性和暂时性的。
因为资本主义解放生产力的主体要素即劳动者,不是生产的主人,他们从奴隶、农奴的人身依附下解放出来变成一无所有的自由人的同时,又陷入实际隶属于资本的雇佣奴隶。
所以,我们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
资本主义制度是有历史暂时性的。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大生产的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不可避免地要在经常发作的经济危机中循环。
这种经济制度的根本缺陷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反映生产力与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六、简答题
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第五,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总之,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形式。
2、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它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是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
另一个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它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3、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第二,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第三,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第四,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总之,商品经济是与较为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
七、论述题
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取得革命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决不可能逾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
这是因为:
第一,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
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未达到更高阶段的产物。
在社会主义现阶段,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就是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
而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搞生产关系的“穷过渡”,不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消灭贫穷的奋斗目标,只会败坏共产主义的名声。
第二,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只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发展到更高程度,才有可能由商品交换的间接形式实现的生产社会化经济,进到马克思、恩格斯所预想的那种“直接社会化”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形式,即所谓产品经济。
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和不断变化的序列和客观规律性的过程。
第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国以来,社会生产力虽然有很大的发展,但商品经济不甚发达。
只有充分发展商品经济,才能冲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
八、材料题
在自然经济与“直接社会化”的产品经济之间横着一个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违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试图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进入“直接社会化”的产品经济,如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一样,只能事与愿违,相反却保护了落后于历史时代的自然经济,延缓和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所造就的发达商品经济和一切文明成果,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第二章练习题
一、基本概念
商品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单劳动复杂劳动
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
二、填空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
2、商品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二是()。
3、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4、价值是交换价值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5、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决定。
6、所有商品的价值在()相同,在()可以进行比较。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下,在社会平均的()和()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的发展。
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成正比。
10、劳动生产率的表示方法:
一是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
1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明,价值规律既是价值()的规律,也是价值()的规律。
12、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三、单项选择题
1、商品是()
A、供别人和社会使用的劳动产品
B、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C、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最基本的属性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值形式
3、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4、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
B、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C、同一劳动过程中两个不同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中相同的劳动形式
5、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与这一劳动的生产率成()
A、正比反比
B、反比正比
C、正比正比
D、反比反比
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产品质量决定的
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D、抽象劳动决定的
8、个别企业生产商品劳动时间的缩短意味着()
A、商品价值量的减少
B、商品价值量的增多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D、该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的理论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相矛盾的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的理论
D、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理论
10、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经常是通过()
A、价格高于价值得到贯彻的
B、价格低于价值得到贯彻的
C、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得到贯彻的
D、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得到贯彻的
四、多项选择题
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
B、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
C、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
D、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
E、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必然有价值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有()
A、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B、具体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抽象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
C、具体劳动在质上是不同的,抽象劳动在质上是相同的
D、不同商品的具体劳动不能在量上进行比较,抽象劳动则能在量上进行比较
E、不同商品的具体劳动能在量上进行比较,抽象劳动则不能在量上进行比较
3、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4、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有()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B、自发地调节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C、能始终使各生产部门保持按比例发展
D、能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E、会引起和促进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5、商品的价格()
A、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B、会因价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是永远和价值保持一致
D、和货币币值的变化无关
E、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有用性
D、交换属性
E、永恒属性
7、抽象劳动是()
A、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形成商品的价值
C、反映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经济学 个人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