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112113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40.32KB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和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和答案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能说明铁丝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是( )
A.火星四射B.放出大量的热量
C.打磨后铁丝变银白色D.生成黑色固体
2.下列那一个选项是节水的标志( )
A.
B.
C.
D.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
B.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差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氧气验满B.
加热液体
C.
滴加液体D.
收集氧气
5.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g、镁1.28g、钙0.40g等。
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
6.下列做法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建湖”相符合的是( )
A.多用共享单车,少开私家车
B.生活污水排入西塘河
C.就地焚烧落叶,保持街道清洁
D.农业上大量使用农药除虫害
7.含磷的洗涤剂因含有Na5P3O10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污染环境,因此我们提倡使用无磷洗涤剂。
下列化合价在Na5P3O10中没有出现的是( )
A.﹣2B.+1C.+4D.+5
8.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
A.过氧化氢B.二氧化锰C.液态氧D.二氧化碳
9.爆炸性的高能N5+粒子(氮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被美国加州爱得华空军基地研究高能材料的化学家合成。
关于N5+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粒子的电子数为34
B.它是一种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C.该粒子由5个氮分子构成
D.该粒子的质子数为34
10.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过一会儿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蜡烛继续燃烧,杯子内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下降
C.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
D.蜡烛燃烧更旺。
杯子内液面上升
11.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反应的是( )
A.人体呼吸B.木炭燃烧C.食品霉变D.铁绣生锈
12.在实验室里,要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正确的是( )
A.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燃着的小木条
B.食盐和蔗糖﹣﹣品尝味道
C.铁粉和四氧化三铁﹣﹣用磁铁吸
D.硬水和软水﹣﹣煮沸
1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14.下列各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电解水
B.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C.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3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5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
。
(2)3个铵根离子 。
(3)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4)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
16.(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础。
请完成下列内容。
(1)酒精灯的酒精洒出,在桌子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 ;
(2)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时,标签腐蚀、字迹模糊的原因 ;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取用6.8mL某溶液需要的仪器 (填序号)。
①5mL量筒②10m量筒③25mL量筒④胶头滴管⑤玻璃棒
(4)用托盘天平称取5.2g食盐固体,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应该 。
若称量结束后发现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则实际称取的食盐的质量是 g(1g以下用游码)。
(5)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上 。
17.(8分)联合国认为提升化学的全球认知至关重要,并将距离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的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钢等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已成为国际标准。
根据图1、图2完成下列内容。
①铟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②钢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
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铟的化学性质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
(2)铟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铟的微观过程可表示为:
①金属铟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直接构成,写出氯化铟的化学式 。
②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18.(5分)物质分类的方法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但根据概念的范围大小,不同类物质间存在有一定的关系。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判断,下面两图圆圈的A代表 ,B代表 ,使其符合相应的关系。
(2)有以下物质:
①洁净的湖水;②水银;③高锰酸钾;④液氧;⑤二氧化碳。
请用序号填空:
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
19.(8分)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的用途:
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填化学式)。
(2)空气的成分:
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①广口瓶中红磷燃烧时现象是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②该同学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 (导气管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③结合曲线,解释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
(3)丙图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试管容积为45mL)。
反思应用:
丙图实验与甲图实验相比,优点是 (写一点)。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0.(7分)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B为黑色粉末,E为暗紫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A在H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C. F. G. ;
(2)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 ;
(3)写出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 。
21.(8分)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
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河水加入明矾的作用是 。
(2)操作①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回答一个即可)。
(3)操作②中要加入 除去色素和异味,该反应属于 变化。
(4)往液体D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其中次氯酸起到消毒的作用;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5)经过操作③以后,得到的液体是 (纯净物或混合物)。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2.(10分)下列装置是实验室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
① ;
(2)实验室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欲用该方法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要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后同);用该收集装置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间是 。
实验室在常温下制取氧气,为了控制反应速率,最适宜的发生装置是 。
(3)用装置E收集到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4)装置G被称为多功能瓶,具有多种用途。
①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填“a”或“b”,下同)端进入;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端进入。
②若瓶内装满氧气,要将氧气排出,水应从 端管口通入。
23.(9分)某校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
探究分子的性质
浓氨水有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面问题:
(1)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 。
(2)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写两条)① ② 。
【实验拓展】
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无色酚酞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很快可观察到管内有白烟产生,待白烟消失后还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已知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并且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浓盐酸则不能。
)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不停运动着
B.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相同
D.产生白烟的位置靠近蘸有浓盐酸的棉球
实验二:
探究水的组成
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a、b两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2)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
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可以表示为“H2O”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三:
“MnO2催化H2O2溶液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
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
下图是某学校的师生对“MnO2催化H2O2溶液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图: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1g/mL)质量分数为5%的H2O2加入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MnO2粉末,加在干燥管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到 。
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B.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C.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D.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五、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5分)
24.(5分)如图为某牙膏的部分标签,活性成分单氟磷酸钠的化学式为Na2PO3F,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2PO3F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Na2PO3F中金属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若牙膏中其它成分不含氟,则每支这种牙膏中氟元素的质量为 ,含Na2PO3F的质量为 g(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解答】解:
判断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黑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
故选:
D。
2.【解答】解:
A是可循环利用物质标志,B是禁止吸烟标志,C是节约用水标志,D是腐蚀性药品标志。
故选:
C。
3.【解答】解:
A、空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臭氧等,正确;
B、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性,不可用作火箭发射燃料,错误;
C、分离液态空气的原理是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正确;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差,正确。
故选:
B。
4.【解答】解:
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收集氧气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5.【解答】解: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这里的“钠、钙、镁”指的是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
A。
6.【解答】解:
A、多用共享单车,少开私家车,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相符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生活污水排入西塘河,会污染水源,不相符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就地焚烧落叶,保持街道清洁,会污染空气,不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农业上大量使用农药除虫害,会污染水源,不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7.【解答】解: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磷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5+3x+(﹣2)×10=0,则x=+5。
A、氧元素显﹣2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钠元素显+1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化合价没有出现,故选项符合题意。
D、磷元素显+5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8.【解答】解:
A、过氧化氢H2O2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无氧气分子,故A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中含有二氧化锰分子,而无氧气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液氧是液体的氧气,含有氧分子,故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分子,而无氧气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解答】解:
A、由于氮原子的质子数是7,所以其电子数也为7,则5个氮原子的电子数是35,而N5+是N5失去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N5+的核外电子数为34,故A正确。
B、N5+阳离子是一种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离子,而不是单质分子,故B错误;
C、N5+是N5失去一个电子得到的微粒,所以在该离子中是由5个原子失去1个电子构成,而不是由5个氮分子构成,故C错误;
D、由于氮原子的质子数是7,所以5个氮原子的质子数是35,而形成N5+后其质子数未变,所以其质子数为35个,故D错误。
故选:
A。
10.【解答】解:
在一个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蜡烛燃烧消耗了杯子中的氧气,随着蜡烛的燃烧,杯子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蜡烛的火焰会逐渐熄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造成杯子内的压强减小,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就会进入杯子;故会观察到火焰逐渐熄灭,杯子内液面上升。
故选:
C。
11.【解答】解:
A、人体的呼吸是体内有机物在酶的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则包含缓慢氧化,故A错误;
B、木炭燃烧有明显的发光、发热现象,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则不包含缓慢氧化,故B正确;
C、食品霉变是食物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的结果,则包含缓慢氧化,故C错误;
D、钢铁的锈蚀是金属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反应造成的,则包含缓慢氧化,故D错误。
故选:
B。
12.【解答】解:
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燃烧情况不变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在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B错误;
C、铁粉和四氧化三铁都能被磁铁吸引,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等质量硬水煮沸出现的固体比软水出现的固体多,但是硬水和软水的量不能确定,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
A。
13.【解答】解:
A、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2H5OH中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因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氧化物;故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发光放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发热,故B说法错误;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可能是离子构成,故D说法错误;
故选:
C。
14.【解答】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
8,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质量不能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3分.请把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5.【解答】解:
(1)两个氮原子就是在氮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
2N。
(2)3个铵根离子就是在铵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
3NH4+。
(3)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填:
O。
(4)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填: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其化学式为Al2O3,故填:
Al2O3。
16.【解答】解:
(1)酒精灯的酒精洒出,在桌子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倾倒细口瓶的约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会使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3)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
根据量程相近的原则,取用6.8mL某溶液需要的仪器是mL10量筒和胶头滴管;
(4)用托盘天平称取5.2g食盐固体,步骤应该是:
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食盐;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食盐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
若称量结束后发现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则实际称取的食盐的质量是5g﹣0.2g=4.8g;
(5)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上石棉网;
故答案为:
(1)用湿抹布扑灭;
(2)倾倒时标签没有正对手心;
(3)凹液面的最低处。
②④。
(4)向左盘中添加药品至平衡为止。
4.8。
(5)石棉网;
17.【解答】解:
(1)①由素周期表中一个方格的意义可知,铟的名称中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
②由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铟的化学性质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①金属铟由原子直接构成,铟的最外层有三个电子,易失去3个电子,化合价为+3价,氯为﹣1价,氯化铟的化学式为:
InCl3。
②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故答为:
(1)①金属,114.8;②5,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①原子,InCl3;②化合反应。
18.【解答】解: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因此混合物与纯净物是并列关系;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故答案为:
纯净物;氧化物;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湖水属于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高锰酸钾、二氧化碳都属于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水银、液氧都属于单质;故答案为:
①;③⑤;②④;
19.【解答】解:
(1)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N2。
故填:
N2。
(2)①广口瓶中红磷燃烧时现象是产生白烟,放热;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故填:
产生白烟,放热;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②与理论值21%相比较,产生误差的原因很可能是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故填:
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③结合曲线,AB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
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
故填:
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体膨胀。
(3)丙图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10mL﹣45mL×
mL=1mL刻度处才停止。
故填:
1。
反思应用:
丙同学的实验与甲同学相比,优点是防止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防止了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故填:
实验结果更准确。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20.【解答】解:
(1)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H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H是氧气,A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所以A是硫,B为黑色粉末,E为暗紫色粉末,C、D在常温时均呈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C和B反应会生成氧气,所以C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二氧化锰,A是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G是氢气,暗紫色粉末加热也会生成氧气,所以A是高锰酸钾,F是锰酸钾,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A是铁,I是四氧化三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C是过氧化氢溶液,F是锰酸钾,G是氢气;
(2)反应①是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反应②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故答案为:
(1)过氧化氢溶液,锰酸钾,氢气;
(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3)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1.【解答】解:
(1)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故填:
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
(2)操作①是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是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故填:
过滤;烧杯(或漏斗或玻璃棒);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操作②中要加入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该反应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
活性炭;物理;
(4)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故填:
氯气+水→盐酸+次氯酸;
(5)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得到的是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填:
纯净物。
四、(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9分)
22.【解答】解: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
长颈漏斗;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用该收集装置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间是:
当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AD;当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C;
(3)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
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4)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若瓶内装满氧气,要将氧气排出,水应从长管进入;故答案为:
a;b;a;
23.【解答】解:
实验一:
(1)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故填:
对比。
(2)实验中观察到B、C试管内的溶液都变成红色,但C试管内液体变色速率较快,由此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A.分子在不停运动着,该选项说法正确;
B.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不相同,即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运动的越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产生白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揭阳市 普宁市 九年级 上学 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