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
- 文档编号:24110642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760.04KB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19世界地理
2013年中学教考网高考地理试题解析系列
专题19世界地理
一、单选题
(2013高考题海南卷)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
读图1,完成1~3题。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
.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
A.冰川与岩浆相映B.极昼C.成群的企鹅D.台风
【答案】1.D2.A3.A
【命题立意】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区域特征判断。
以某地经纬线网和陆地轮廓图的区域定位,判断区域的自然特征结合板块构造理论知识作答。
难度较易。
【解题思路】第1题,结合经纬线网和陆地轮廓图,该地位于纬度较高太平洋西岸的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
第2题,消亡边界地质活动强烈多火山地震,地热能丰富。
第3题,该地位于50°~60°附近,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夏季气温较低,因此会出现冰川与岩浆相映的;该地不在北极圈以内地区故没有极昼现,故B错误;企鹅在南极地区,故C错误;此处纬度高不受台风影响,故D错误。
(2013高考题安徽卷)
图8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26~27题。
.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答案】C
【命题立意】运用区域地理环境图考查提取区域定位、信息提取整合与调用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本题综合性较强。
考点定位: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水循环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方式气压带风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题思路】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作用弱,①错;伏尔加河注入里海,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泊,属内流河,故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③对促进了里海水热平衡,⑤对;因欧洲西部平原宽广,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一定降水形成补给水源,②对;流水作用属于外力作用,对地表主要有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④错;故选C项。
.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答案】C
【命题立意】借助伏尔加河流域图考查信息整合与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考点定位:
区域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解题思路】油气和水能从能量来源来看都属太阳能,故A错;油气资源来自于沉积岩,油气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的始终;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沉积作用之后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演化形成,故B错;伏尔加河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油气主要依靠管道输往欧洲西部,D错;故C项正确。
(2013高考题江苏卷)图9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10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17~18题。
.图9甲处的洋流与图10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洋流相关的知识,如寒暖流性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等。
【解题思路】首先,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因此从气温分布规律上来说,北高南低;又材料中所给a>b>c,所以由北向南为a、b、c,排除①和③;又因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中低纬大洋西岸,所以该处为暖流,故选择④。
.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寒暖流性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洋流的地理意义等知识,中等难度。
【解题思路】该处为暖流,故可以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选择C项。
A选项,顺风顺水才能加快,逆风逆水反而会减慢;B选项,寒暖流交汇处或者上升补偿流处易形成渔场,该处不符,故排除;D项,洋流应该是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
(2013高考题新课标2)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9—11题。
.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9.D10.C11.D
【命题立意】以区域图和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气候及气候因子,从局部区域空间出发,考查从区域图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进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形成原因等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难度:
9较难,10中等,11容易。
命题意图重点是考查对气候及气候因子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题关键:
经纬度信息和海陆位置的准确定位。
【解题思路】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信息区域定位,图示地区为太平洋东岸的北美地区大陆西岸。
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盛行西风。
材料信息提供了雾形成的基本条件:
暖湿空气受下垫面冷却。
第(9)题,A项直接错误,沿岸流经的是寒流;因S市位于半岛,海陆间气温差异并不大,C项错误;B、D项具有共同点,都属于寒冷下垫面的性质,但B项中的半岛东侧海湾水温较低也是受寒流影响所致,且半岛西侧受寒流影响,比东侧海湾水温还低,故多雾的主要原因是沿岸寒冷降温作用强。
第(10)题,该题中ABCD项的内容都属于S市所属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具有的气候特征。
但ABD项的内容都不利于雾的形成,而副高控制下风力较弱,空气流通差,不利于雾的扩散。
第(11)题,夏季S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项正确;C项低压错误;大陆西岸无季风,A项错误;该地冬季受西风影响,B项错误。
【知识拓展】分析气候成因应遵循一般模式,气候因子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一般情境中忽略人类活动。
从三个因子的角度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的顺序分析,可以做到不虚构,不遗漏。
(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2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
读图2回答4~5题。
.两国相比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A.国土面积大
B.城市绿地面积大
C.城市人口比重高
D.科技发展水平高
【答案】4.A5.D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识图能力,两个国家,三个柱状图分别代表三个参数,题目不难,看懂图,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第4题,问的是淡水产出效益和能源产出效益,对比美国和巴西的柱状图,很明显是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所以选择A
第5题,问的是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从图中可看出,美国土地产出效益大于巴西,而对比四个选项,土地的产出效益最关键的肯定是科技发展水平,所以选择D
二、综合题
.(2013高考题北京卷)(3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8分)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8分)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12分)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成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8分)
【答案】
(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岛国,经济发达。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
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和“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描述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要点”、“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
中。
【解题思路】
(1)读图可知新西兰为岛国,远离世界大多数国家,调动知识可知新西兰经济发达,进出口贸易量大,根据图中国际机场和和主要海港的分布可知新西兰对外运输中货运依靠水运,客运依靠航空。
(2)根据经纬度可知新西兰南岛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坡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读图从人文、自然两个角度对比南北二岛,机场、海港、陆路交通线均是北岛较多,北岛平原地形比例较大、纬度低热量充足,城市较为密集。
(4)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带,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附近地貌景观独特,地热资源丰富,温泉较多,是度假疗养的好地方。
.(2013高考题北京卷)(18分)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达尔文在南美洲考查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读图14,回答第
(2)题。
(2)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10分)
图14
【答案】①地:
地处地位低纬度,太阳辐射强,全年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容易形成地形雨,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加湿作用明显,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
②地:
纬度较低,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丰富的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正确表达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解释”、“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
难。
【解题思路】读图可知①为巴西高原边缘,南回归线附近有东南信风,近陆海区有巴西暖流经过,均有利于增加热量和降水,形成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景观。
②从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基本理论可知,山麓向山顶,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加,影响植物生长,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发生垂直变化,形成了植被分布的垂直变化现象。
.(2013高考题大纲版)(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但需大量进口铁矿石。
巴西(图4)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
巴西铁矿石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出口国。
2010年4月13日,中国和巴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附近建设一家年产500万吨钢材的大型钢铁厂,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造船、石油开采等行业,部分输往中国。
(1)简述中巴联合在巴西兴建钢铁厂对中国和巴西之利。
(10分)
(2)简述该钢铁厂区位选择的有利条件。
(10分)
【答案】
(1)对中国:
直接利用巴西铁矿石(避免受国际铁矿石企业的控制);拓展国际市场。
(4分)对巴西:
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铁矿石的附加值);减少钢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工业化水平。
(6分)
(2)临近铁矿石产地(离煤炭产地较近);(2分)位于产品的销售市场;(2分)社会协作条件良好,基础设施较完善,工人素质较高;(3分)位于大城市的港口附近,交通运输方便。
(3分)
【试题立意】此题以世界地理中的“金砖国家”—巴西为背景考查了工业区位。
巴西也是高考大纲中要求掌握的重要国家之一。
试题难度:
中等偏易。
【解题思路】
(1)考查了兴建钢铁厂对两国的意义。
对于中国而言,主要是对获取原料和拓展市场方面有利。
对巴西而言,主要是对形成产业优势、提高钢材产量、促进工业化等方面有利。
(2)考查了工业区位中的区位优势以及获取信息和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原料、市场、工业协作、劳动力素质、交通等方面。
从图例可知该钢铁厂靠近铁矿石产地;从材料“所产钢材主要用于巴西汽车制造……”得出其市场广阔;从“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最多……东南沿海地区”可推测其社会协作好、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素质较高;从“部分输往中国”说明需要交通便利,正好可利用图中里约热内卢的港口。
.(2013高考题广东卷)(28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5)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图8)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
(4分)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4分)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6分)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6分)
(5)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8分)
【答案】40.(28分)
(1)南热带雨林气候(每空2分)
(2)地震火山(每空2分)
(3)原因:
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
(第④点为必答点2分,其余三点答对任两点得4分,满分6分)
(4)原因:
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每点2分,满分6分)
(5)措施:
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每点2分,满分8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学基本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探讨、解决区域农业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等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等特征。
【解题思路】
(1)通过纬度提示,可知该国主要位于南半球、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形成雨林气候;
(2)通过材料中“板块边界”和支题干“海啸”的提示,可知此处自然灾害是指“火山、地震”;(3)爪哇岛纬度不超过10°S故下垫面温度高,多上升气流;水域面积大,水汽来源充足;通过材料二可知,该岛地形复杂,气流不稳定,更有利于对流产生;(4)渔业资源丰富的程度,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是产量大,二是类型多。
从材料可知:
多岛屿故海域面积广(或大陆架面积广)、入海径流多故从陆地带来大量营养盐份因此饵料丰富、纬度低故而成长速度快(或类型丰富);(5)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
降水多,山地多,因此应防水土流失;经济持续:
利用多种地形开展多样化种植,优化种植结构,农产品供应多样化;科技投入,品种改良,农产品优质化;推广专业化种植,提高劳动效率;农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社会持续:
可带动就业(材料提示这里人口最多)
.(2013高考题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材料一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
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
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图19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0是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
⑴18世纪五大湖区许多工业城市迅速发展的主要条件有____________。
(3分)
⑵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的主导产业是____________,该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⑶20世纪中期以来,底特律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原因有__________。
(3分)
⑷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运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2)汽车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市场需求;丰富的原材料(任答两点)
(3)石油危机;日本、德国等国家汽车工业的冲击;房地产崩溃;产业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任答三点)
(4)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试题立意】以较为熟悉的北美五大湖地区作背景材料,使考生轻松上手,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措施等。
试题要求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形成答案。
试题内容顺序呈现鲁尔区、匹兹堡等案例模式,考生可参照解题,难度顺序有利于考生思维发展。
【解题思路】
(1)关注区域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煤铁资源丰富;水运便利;从城市分布、人口增长及工业迅速发展可得出市场需求量大。
(2)从材料中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可知主导产业。
工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条件、市场、原材料等要素。
汽车技术要求高,当时汽车新兴市场需求大是要特别关注的要点。
(3)从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出最关键的石油危机;他国汽车工业冲击;房地产崩溃。
但分析材料又可以根据主导产业得出其产业结构单一;结合提供时代信息可以联系出新技术革命冲击。
(4)底特律的兴衰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也是教材鲁尔区、匹兹堡等案例的再次呈现。
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目前以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状况,加之科学技术水平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对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主要是借鉴来调整和发展。
.(2013高考题山东卷)(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
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
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1)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
(6分)
(2)有人建议我国借鉴巴西的经验,以甘蔗或粮食作原料生产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试分析其利弊。
(6分)
【答案】
(1)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
(2)利:
缓解能源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属可再生能源)。
弊:
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命题立意】该题考查区域能源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我国的粮食问题,以及获取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以巴西的甘蔗生产乙醇为背景,既考查了区域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又关注了能源问题及其粮食安全问题。
较易作答。
【解题思路】
(1)结合文字材料及图可知巴西甘蔗产量大,为乙醇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巴西石油资源短缺,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2)在分析利时,主要考虑乙醇汽油的优势及对环境的保护价值;在分析弊时,要注意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大,如果再用粮食大力发展乙醇,会加剧粮食供应压力。
.(2013高考题四川卷)(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8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图8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6分)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6分)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8分)
材料二
2012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
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
如图9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次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
图9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示意图
(4)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
(6分)
【答案】14.(26分)
(1)(2分)
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2分);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2分);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2分)。
(2)(6分)
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3)(8分)
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2分);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2分);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2分);甲图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2分)。
(4)(6分)
湖泊与外流河相连(2分),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闸(2分);降水丰沛,注入水闸的湖水充足(2分)。
【命题立意】本题的前3个小题主要考查了地理位置的表述,城市分布的特点归纳,以及工业的区位分析。
难度不高,但对学生规范表达能力考查的指向十分明确。
第4小题,通过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示意图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理解和分析地理事物及地理原理的能力,从已知的案例中去归纳总结规律和原理,再运用这个规律和原理去分析新的案例,这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迁移运用的能力。
本小题的难度较高。
【解题思路】第1小题,地理位置应从半球位置、经纬位置和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由图可知,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北美洲南部及所临的海洋,南北所邻的国家。
第2小题,强调了东西部的对比,从数量多少、等级高低和分布规律等方面作答。
第3小题较为常规,从原料、市场、交通和劳动力等方面作答即可。
第4小题,应当重视对图8和图9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示意图的判读,由图可知,降水补给湖泊,湖泊水补给水闸;湖泊水面高于水闸水面,湖水可自流到水闸;圣湖安河发源于L湖,注入加勒比海,是一条外流河。
.(2013高考题浙江卷)(30分)根据下面材料,完成
(1)~(3)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
(10分)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0分)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10分)
【答案】
(1)光照充足、地形平坦、生长期长等。
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等
(2)分布特点:
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大。
成因:
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3)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季(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试题 分类 汇编 19 世界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