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试题带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109366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651.82KB
初中地理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试题带答案.docx
《初中地理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试题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试题带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内蒙古赤峰市中考试题带答案
2018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个圆B.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
C.地球周长4万千米D.地球面积5.1亿千米
【答案】B
【解析】地球形状为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其最大周长为赤道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故ACD描述正确;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B项描述错误,故选B。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2.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符合北半球、东半球和中纬度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3.下列有关经线、纬线和经度、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一条经线都是圆圈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纬度越大,纬线越短D.经度越大,经线越长
【答案】2.B3.C
【解析】
【2题详解】
读图可知,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有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甲点的经纬度是20°W,40°N;乙点的经纬度是60°E,40°N;C丙点的经纬度是40°E,20°S,丁点的经纬度是20°W,30°S;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根据甲乙丙丁所处的经纬度,可判断符合北半球、东半球的点是乙点;纬度又属于(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的中纬度地区;故答案选B。
【3题详解】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也称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其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纬线:
在地球以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
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经度。
经度的变化规律为: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
为了区分各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纬度。
纬度的变化规律为:
以赤道为界,向南向北度数逐渐增大到90°.故答案选C。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读“二十四节气图”完成下列各题。
4.“二十四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地球的形状D.海陆变迁
5.清明这一天,赤峰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夜平分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D.昼最长,夜最短
【答案】4.A5.C
【解析】
【4题详解】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的现象、时间的差异;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的现象、五带的划分;月亮阴晴圆缺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的;故答案选A。
【5题详解】
读图可知,清明位于春分日(3月21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赤峰位于北半球,对于北半球的赤峰来说,昼长夜短;故答案选C。
6.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
A.便利的交通B.平坦的地形
C.自然资源贫乏D.水源充足
【答案】C
【解析】
【详解】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聚落形成的条件一般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沿河沿岸),自然资源丰富等;故答案选C。
7.读“气温日变化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 )
A.2时B.10时C.12时D.14时
【答案】D
【解析】
【详解】气温日变化:
日最高气温出现在中午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读图可知,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故答案选D。
8.有关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所学的知识可知,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洲;是世界上跨东西距离最长的洲;跨经度最广的洲是南极洲;亚洲东临太平洋,西临欧洲;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故答案选B。
9.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和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西半球、北半球
B.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没有热带
C.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D.东部频临渤海、黄海、北海、南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纬度位置处在53°N-4°N之间,南北纬度跨度大,所以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中国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就南北半球而言,中国位于北半球,中国的经度位置是73°E-135°E,东西经度跨度大,就东西半球而言,中国位于东半球,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东部频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所以答案选C。
10.有关我国人口、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分布西多东少
B.漠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
C.泼水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D.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指从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画的一条直线;泼水节是云南傣族的传统节日;中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故答案选D。
11.我国古代诗词歌赋中,有许多描述地理规律、地理景观的妙词佳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是指冬季风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措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的是气候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受地势影响,大部分的河流自西向东汇入河流,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是正确的;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远,又有山脉的阻挡,所以来自海洋的湿润夏季风不易深入;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春风”是指夏季风季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措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说的是天气;标识的时间短,不是气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A。
12.当灾害发生时候,图中行为正确的是( )
A.地震来临,快从楼上跳下去!
B.海啸来了,快去看呀,太壮观了!
C.台风来了,广告牌下避风观景,一举两得!
D.泥石流来了,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山坡跑!
【答案】D
【解析】
【详解】海啸是由地震引起的,掀起的巨浪高达十几米,长期积累在地壳内的能量转化为海浪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海浪冲上海岸,给沿海地区造成灾害想的破坏;雷雨天要切断电源;如果发生地震,要保持镇静,在家里时用枕头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床、桌下或卫生间有水源的地方,前往不要跳楼、乘电梯、躲在窗下,以免发生更大的伤害;台风来了,不要在广告牌下避风观景,刮到了会砸伤的,泥石流来了,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山坡跑,安全性最高,是最佳逃生方向;故答案选D。
13.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因为我国水资源( )
A.地区分布不均B.季节分布不均
C.年际变化大D.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措施是兴建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匀的措施是修建水库,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因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故答案选A。
读我国局部地区交通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4.经过武汉的铁路干线是( )
A.京沪线B.京广线C.京九线D.焦柳线
15.5000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 )
A.水运B.公路运输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
【答案】14.B15.A
【解析】
【14题详解】
京广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市通往广东省广州市的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南北方向铁路干线,其连接了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六座省会,图中穿过武汉的铁路干线是京广线,故本题选B。
【15题详解】
选择货运方式需要考虑的因素:
1、需要多长时间;2、运费贵不贵;3、数量多不多;4、运送的是什么货物;5、运送到哪里去。
(即时间、距离、运价、运量、货物特点)。
一般来说:
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容易死亡或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专用车运送。
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或铁路运输,一万吨大米由武汉运往上海,由于两城市都在长江沿岸,故最便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水路运输,本题选A。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6.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起大兴安岭,四至乌鞘岭,北连长城,南抵南岭②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③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④采取植树种草,建梯田、修挡土坝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脉以东;内蒙古高原即古长城以南,包括山西全省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的一部分;黄土高原上覆盖着深厚的黄土层,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
生物措施:
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农业措施:
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工程措施:
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有窑洞和信天游。
故答案选C。
17.黄土高原上人口集中、农业较发达的地区,分布在下图所示的: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读图可知,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是指四周为沟谷蚕蚀的黄土高原;黄土峁是椭圆形或圆形的黄土丘陵;黄土梁是长条形的黄土丘陵;黄土川,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农业生产和居住。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都是黄土高原地区崎岖不平的地貌,都不利于农业生产,不是人口集中的地区;故答案选D。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南大门,地处珠江入海口附近,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结合“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图”完成下列各题。
18.关于香港和澳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港和澳门都与广东省相邻
B.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
C.香港和澳门东临东海,南临南海
D.澳门北邻深圳经济特区
19.下列关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以及与祖国内地的联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B.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C.香港、澳门与珠海间的“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进一步加强的港澳与内地间的联系
D.内地有丰富的资源,港澳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应将香港和澳门建成大型的重工业基地
【答案】18.A19.D
【解析】
【18题详解】
香港和澳门都地处南海之滨,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香港和澳门分别毗邻广东省的深圳市和珠海市;故答案选A。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香港、澳门与珠海间的“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进一步加强的港澳与内地间的联系;香港澳门自然资源贫乏,港澳有雄厚的经济基础,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
故答案选D。
20.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②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茶树是最著名的树种③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④农产品加工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台湾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台湾岛是个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水产资源丰富,主要盛产樟、红桧、扁柏等;台湾的日月潭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台湾经济发展特点是以“进口—加工—出口”为主,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为主的经济;故答案选B。
二、综合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海拔是米。
(2)A山峰在B山峰的方向。
(3)若B山峰的气温是18℃,仅考虑海拔因素的影响,则A山峰的气温约是。
(4)图中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急的是。
(5)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计算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千米。
【答案】
(1)400
(2)正北(3)15℃(4)①(5)45。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
该题以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200米;甲地的海拔是400米。
(2)读图可知,该图是带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方,平移指向标到B山峰上,可判断出A山峰在B山峰的正北方向。
(3)读图可知,B山峰的海拔高度为1030米;A山峰的海拔高度为1530米;若B山峰的气温是18℃,仅考虑海拔因素的影响,则A山峰的气温约是18℃-{(1530-1030)×0.6÷100}=15℃。
(4)读图可知,图中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急的是①,①处的等高线稠密,坡陡。
(5)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根据比例尺可以计算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3×15=45千米。
22.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
(2)A处人口稀疏,原因是。
(3)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
(4)B大洲除了严寒外,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因此该大洲还被称为地球上的“”。
(5)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是。
【答案】
(1)平原
(2)气候过于湿热,是原始的热带雨林(3)北(4)白色荒漠(5)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处。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
该题以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2)读图可知,A处人口稀疏,原因是气候过于湿热,是原始的热带雨林.
(3)读图可知,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4)读图可知,B大洲是南极洲除了严寒外,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因此该大洲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荒漠”。
(5)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红海不断扩张的原因是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处。
23.读“‘一带一路’海上丝之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海峡A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B是。
(2)“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C国家和D半岛都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3)C国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时间分配很不稳定,灾害频繁。
(4)“海上丝绸之路”联系了东南亚和欧洲西部,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东南亚比欧洲西部更吸引中国游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①和中国山水相连,距离近②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③热带风光旖旎,具有新异性④华人和华侨比重大,语言沟通障碍小,有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
⑤自然景观丰富多彩,阳光明媚,海滨沙滩景色迷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②③④
【答案】
(1)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
(2)水稻(3)旱涝(4)B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
该题以读“‘一带一路’海上丝之路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海峡、洲际界线、印度的气候和农业,东南亚和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海峡A是马六甲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B是苏伊士运河。
(2)读图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C国家印度和D中南半岛都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
(3)读图可知,C国家印度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
(4)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①和中国山水相连,距离近③热带风光旖旎,具有新异性④华人和华侨比重大,语言沟通障碍小,有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属于东南亚的旅游资源;②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⑤自然景观丰富多彩,阳光明媚,海滨沙滩景色迷人,属于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故答案选B。
24.欧洲西部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读”欧洲西部气候图”和“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欧洲西部和美国本土共同濒临的大洋A是。
(2)欧洲西部和美国的居民大多信仰教,他们经常到教堂做礼拜。
(3)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主要原因是:
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
(4)美国的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
图中数字代表的农业带(区)分别是。
(填字母)
A.①乳畜带②玉米带③小麦区
B.①玉米带②乳畜带③小麦区
C.①小麦区②乳畜带③玉米带
D.①乳畜带②小麦区③玉米带
(5)美国和中国发展水平不同,国际上把美国与中国之同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
【答案】
(1)大西洋
(2)基督(3)温带海洋性(4)A(5)南北对话。
【解析】
【分析】整体分析:
该题以读”欧洲西部气候图”和“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欧洲西部和美国的地理位置、居民和宗教,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原因,美国的农业带的分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欧洲西部和美国本土共同濒临的大洋A是大西洋。
(2)欧洲西部和美国的居民大多信仰基督教,他们经常到教堂做礼拜。
(3)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主要原因是:
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地形以平原为主。
(4)读图可知,美国的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一些农业带(区)。
图中数字代表的农业带(区)分别是①是乳畜带,②是玉米带,③是小麦区,故答案选A。
(5)美国(发达国家)和中国(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不同,国际上把美国与中国之同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25.读“长江和黄河水系示意图”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干流共同流经省。
长江流经A(山脉),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最终注入。
(2)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从图中看出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下游的游河段。
(3)黄河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宁夏平原和B,被称为“塞外江南”。
(4)黄河在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初春时节易发生凌汛,图中①②③河段,有凌汛现象发生的是河段。
(5)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下面列举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一些重要原因,请提出相应的防洪对策(措施)。
【答案】
(1)四川省和青海;巫山;东海
(2)上(3)河套平原(4)③;
(5)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
该题以读“长江和黄河水系示意图”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长江的水能资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一些重要原因和防洪对策,黄河的冲积平原,黄河发生凌汛的河段,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干流共同流经四川省和青海省。
长江流经A巫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最终注入东海。
(2)读图可知,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从图中看出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下游的上游河段。
(3)读图可知,黄河在上游干旱的宁夏、内蒙古境内塑造了宁夏平原和B是河套平原,被称为“塞外江南”。
(4)读图可知,黄河在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初春时节易发生凌汛,图中①②③河段,有凌汛现象发生的是③河段。
(5)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
上中游水土流失是导致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应的防洪对策是植树造林;河道弯曲,泥沙淤积严重,泄洪不畅,相应的防洪对策是裁弯取直;围湖造田使天然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降低,相应的防洪对策是退田还湖;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相应的防洪措施是兴建水库。
26.我国幅员江阔,地域差异显著。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个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确定此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水热条件、农作物分布和耕作制度等明显不同。
某学校地理课外小组利用歌谣总结该线南北两侧地理事物特点,下面歌谣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
以北为旱地,多用水灌溉
B.湿润半湿润,四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
C.秦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二或三,水稻为重点
D.南河流量大,水位变化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现
(3)位于A地区,被称为“黑土地”的地形区是。
(4)B地区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因盛产,被称为“东方甜岛”。
(5)C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在一些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地区分布着农业。
(6)D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造成这种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1)气候
(2)B(3)东北平原(4)台湾岛;甘蔗(5)高寒;河谷(6)自东向西距离海越来越远,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解析】
【分析】
整体分析:
该题以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限和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概况,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A是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确定此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水热条件、农作物分布和耕作制度等明显不同;秦岭淮河线,南北农特点:
以北为旱地,多用水灌溉;秦岭-淮线以南,耕地多水田;年熟二或三,水稻为重点;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量大,水位变化显;沙少汛期长,冬季无冰期;秦岭-淮河线是湿润半湿润,八百等降线;亚热暖温带,一月零度线;故答案选B。
(3)读图可知,位于A地区,被称为“黑土地”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
(4)读图可知,B地区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因盛产甘蔗,被称为“东方甜岛”。
(5)读图可知,C地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在一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内蒙古 赤峰市 中考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