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校推荐最新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4课《诗经》四首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docx
- 文档编号:24106473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916.21KB
名师名校推荐最新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4课《诗经》四首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docx
《名师名校推荐最新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4课《诗经》四首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名校推荐最新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4课《诗经》四首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名校推荐最新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言志第4课《诗经》四首教学案语文版必修4
《诗经》四首
◎第4课 《〈诗经〉四首》
◎第5课 《离骚(节选)》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并序)》
◎第7课 《诗三首》
第4课
《诗经》四首
本课话题——承诺
一、从课本中积累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氓”是负心汉,忘记了自己的承诺,忘记了作为男人的责任。
从这一反面教材中,我们要明白无论是爱情还是其他,人要遵守承诺。
二、从历史中积累
古时,魏文侯与掌管山泽田猎的虞人约好时间,要一起去打猎,这一天,魏文侯在家里饮酒饮得很高兴,天又下起了大雨,但魏文侯想起了打猎的事,马上准备出发。
他身边的亲信说:
“雨下得这么大,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魏文侯说:
“我已与人约好一同去打猎,虽然饮酒非常高兴,但是怎么可以不遵守约定的时间呢?
”于是,他亲自到虞人那里,跟他说明,取消了这次打猎活动。
虞人非常感动,从此,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三、从生活中积累
韩国现代企业集团的总经理郑周永,于1953年承包了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竟比签约承包时高出7倍。
在这严峻时刻,郑周永毅然决定,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遵守承诺按时把工程拿下来。
结果现代企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按时完工。
郑周永虽然吃了大亏,却因此树立了遵守信用的形象,获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
这不仅为郑周永的现代企业赚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行业的霸主。
四、从名言中积累
1.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古语
2.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关汉卿
3.言必信,行必果。
民无信不立。
——《论语》
4.诚信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康德
一、作品简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先秦时通称为“诗”或“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祀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二、背景回放
1.《氓(卫风)》
在春秋时期,由于私有制度的形成和男权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2.《伐檀(魏风)》
春秋时魏国,是姬姓小国,北接晋国,西邻秦国,在今山西芮城县东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所灭,以其地赐予大夫毕万,毕万以魏地为氏,成为战国时三家分晋的魏国的祖先。
春秋的魏与战国的魏只在地理上有联系,政治上无联系。
《伐檀》抒写了劳动人民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强烈愤恨和反抗情绪。
3.《无衣(秦风)》
周幽王骄奢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
公元前771年,西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周平王举室东迁。
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
《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4.《鹿鸣(小雅)》
这首是周代朝廷与民间宴会通用的乐歌,朱熹曾猜想是由朝廷宴乐“推而用之”于民间的。
这可能是弄颠倒了。
因为诗中以鹿群食草起兴,本身就证明它的古老性质,所以,事实上这首诗恐怕最初是民间宴会的乐歌,后来才被统治阶级采用的。
三、相关知识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一、字音识记
1.匪我愆期(qiān) 2.乘彼垝垣(ɡuǐyuán)
3.尔卜尔筮(shì)4.自我徂尔(cú)
5.夙兴夜寐(sùmèi)6.隰则有泮(xípàn)
7.坎坎伐檀(tán)8.清且涟猗(liányī)
9.不稼不穑(jiàsè)10.三百廛兮(chán)
11.河之漘兮(chún)12.三百囷兮(qūn)
13.不素飧兮(sūn)14.脩我矛戟(jǐ)
15.呦呦鹿鸣(yōu)16.食野之蒿(hāo)
17.视民不恌(tiāo)18.食野之芩(qín)
二、词语解释
1.匪我愆期:
匪,不是;愆期,拖延时间
2.将子无怒:
愿,请
3.乘彼垝垣:
倒塌的墙
4.体无咎言:
不吉利的话
5.以我贿迁:
财物,这里指嫁妆
6.其叶沃若:
润泽的样子。
这里以桑叶的茂盛润泽比喻女子年轻美貌
7.无与士耽:
沉溺在欢乐之中
8.淇水汤汤:
水势很大的样子
9.言既遂矣:
顺心,满意
10.言笑晏晏:
和悦欢乐的样子
11.寘之河之干兮:
岸
12.胡瞻尔庭:
为什么看到
13.不素飧兮:
熟食。
泛指吃饭
14.与子偕作:
一起行动
15.示我周行:
大路,引申指大道理
16.德音孔昭:
非常显赫
17.视民不恌:
不轻佻
18.以燕乐嘉宾之心:
宴饮欢乐
三、名句默写
1.不见复关, 。
既见复关, 。
2.总角之宴, 。
,不思其反。
3.坎坎伐檀兮, , 。
4.王于兴师, ,与子偕作。
5.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
6.鼓瑟鼓琴, 。
我有旨酒, 。
答案:
1.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2.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3.寘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4.脩我矛戟 5.鼓瑟吹笙 6.和乐且湛 以燕乐嘉宾之心
1.《氓(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整首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
诗歌按照“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达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2.《伐檀(魏风)》
《伐檀》是伐木奴隶们的诗歌,他们由自己整天劳动却一无所获,联想到剥削者不劳而获的现实,激起了心中的不平,从而发出严厉的责问,并以反语对剥削者冷嘲热讽,抒发了蕴藏在胸中的反抗怒火,深刻地揭示了劳动者反抗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主旨。
3.《无衣(秦风)》
《无衣》是秦国人民抗击西戎袭扰的军中战歌,表现了士兵们同甘共苦、互相关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和乐观精神。
4.《鹿鸣(小雅)》
本诗通过描写天子宴饮群臣嘉宾时笙簧和鸣、琴瑟和鸣的热闹情景,展示出一派和悦欢欣的气氛、谦和有礼的情味和赞颂美德的气氛,再现了周人尚道德、重教化的礼乐文明的社会风貌。
《氓(卫风)》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在第一章的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
答:
参考答案:
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姑娘则温柔体贴、率真直爽、感情真挚而有主见。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两句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分析这两句的表达效果。
答:
参考答案:
使用了比兴的艺术手法。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以葱茏茂盛的桑树比喻自己的美丽青春,继而引起下文。
以诱人的桑葚来比喻令人陶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
不能沉溺于爱情。
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喻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衰败了美丽的容颜。
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
3.《氓(卫风)》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请你找出并加以分析。
答:
参考答案:
本诗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并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其婚姻的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不仅辛苦而且得不到肯定。
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甚至“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使美与丑、诚实与伪善、善良与凶暴更突出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强化了对女主人公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氓丑恶行径的鞭挞。
《伐檀(魏风)》
4.《伐檀(魏风)》中的句式有何特点?
表达效果有什么好处?
答:
参考答案:
句式灵活多变,从音节方面,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长短有致,纵横错落;从语气方面,或直陈,或反讽,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发挥。
5.“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讽刺了统治者的不劳而获,表达出伐木奴隶强烈的愤慨之情。
《无衣(秦风)》
6.《无衣(秦风)》诗中与“子”相对的是“我”,每一章中又省去两处“我”字,体味一下“我”这个形象。
答:
参考答案:
“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
“我”是保卫家园的爱国者形象。
每章首句均用反问句开头,更突出主人公的爱国精神。
开头反问,后以“我”的行为(“同”和“偕”)书写正义参军歌,其爱国之情、英雄之举,跃然纸上。
7.《无衣(秦风)》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答: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鹿鸣(小雅)》
8.《鹿鸣(小雅)》中以“鹿鸣”起兴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呦呦鹿鸣”为起兴手法,“鹿”与“禄”同音,“呦呦”与“悠悠”同音,意思是“福禄长久”,表达了对来宾的美好祝愿。
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参与宴会的嘉宾以强烈的感染力。
氓(卫风)
伐 檀(魏风)
无 衣(秦风)
鹿 鸣(小雅)
《氓(卫风)》
1.细腻的心理描写
本诗运用第一人称手法,由女主人公诉说其婚姻之不幸,细致动人地展示出人物的心理。
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时,作者注重叹词和呼告手法的运用,如“于嗟鸠兮”八句,连用了两个“于嗟”、四个“兮”字和两个“也”字。
女主人公向自己的女伴或年龄相仿的姑娘用发出呼告的方式,倾吐出了自己的一腔苦水。
2.运用对比的手法
本诗通过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氓婚前婚后的对比以及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的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我”纯真、热情。
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表现了“我”勤劳与辛苦而又蒙受耻辱。
3.比兴手法的运用
本诗的第三章以“桑”设喻,“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起兴引发下文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的慨叹。
第四章又以“桑”设喻,“其黄而陨”比喻女子年长色衰,又与下文的“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比兴结合;以“淇水”起兴,写出婚姻的不幸。
第六章以“淇”“隰”起兴,写出女子的反省。
《伐檀(魏风)》
1.直叙其事,直抒其情,巧用反语
全诗直抒胸臆,叙事中饱含愤怒的情感,不加以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性与揭露的力量。
三章诗重叠,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伐檀造车的艰苦劳动。
想到自己每天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一点自由,从而激起了他们心中的不平。
因此接着第二层便从眼见伐木造车想到还要替剥削者种庄稼和打猎,而这些劳动所得却全被剥削者占去,自己一无所有,愈想愈愤怒,也就愈无法压抑,忍不住发出了严厉责问: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第三层承上启下,进一步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用反语作结: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对剥削者进行冷嘲热讽,点明了主题,抒发了蕴藏在心中的反抗怒火。
2.对比手法的运用,深化主题
全诗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区别:
一些人辛勤地劳动却食不果腹,另外一些人不种不猎却过着优裕的生活。
明显的不合理激发了劳动者的不满,进而嘲骂、怨恨,强化了主题。
《无衣(秦风)》
1.设问与陈事,内容相连,精神相通
设问的突兀起势,若无后面的陈事,便无着落。
“与子同袍”是为了“与子同仇”。
内在的联系,直陈胸臆的抒情,将战士的精神、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使每章的结构紧凑、完整。
2.重章复唱,增强了艺术魅力
全诗共三章,每章首句,用反问开头:
“岂曰无衣?
”起势突兀,格调亮亢,使每章一开始就洋溢着慷慨激昂的气氛,不仅气势夺人,内蕴也颇丰富。
一句设问,活画出战士的精神面貌:
豪放开阔的胸怀、无所畏惧的气概、乐观豁达的性格、患难与共的挚爱,而爱国是其精神的主宰。
《鹿鸣(小雅)》
1.运用比兴手法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此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比兴手法,意思为:
“鹿儿呼伴呦呦叫,同在野地吃苹草。
我有满座好宾客,弹瑟吹笙奏乐调。
”
2.感情抒发,含蓄委婉
本诗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借宴饮之机,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意。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礼物,然后主人向嘉宾致词: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主人若是君王的话,借这一类的客气话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虚心纳谏。
诗之二章,则由主人进一步表示祝词: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为什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呢?
分明是君主希望群臣品德高尚、清廉正直,以做民众榜样,以矫正民风。
第三章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以燕乐嘉宾之心”,卒章显志,也就是说,这次宴会是为了“安乐其心”,希望参与宴会的群臣竭尽忠诚,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考点对接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
《氓》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在对比中刻画人物个性。
《伐檀》通过劳动者的艰辛劳动却一无所获与剥削者的不劳而获的对比,表达伐木奴隶心中的不平之情。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我们学习这两首诗的重点。
分析诗词中的对比手法,属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近年时有考题出现。
考查形式一般是要求具体分析诗中的对比手法,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对比”是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对比是由性质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构成的一种相反关系。
双方相互依存,无主次之分。
其运用目的是突出对立的双方,显示两者的反差,使差异自明,从而实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如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首咏怀诗,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诗人对受束缚的憎恶与对自由的赞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
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 ①地黄:
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
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
对比:
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一、掌握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
1.动与静的对比
动静的结合是写景的主要手法,在诗中把景物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以形成相互对比,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
如李白在《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后两句两岸相对的青山和驶来的一片孤帆形成动静对比,一静一动,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2.虚与实的对比
在古典诗歌中,虚与实是相对出现的,一般而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3.今昔盛衰的对比
诗歌内容的今与昔的对比,常常表现在一些借古讽今的诗歌中,通过昔盛今衰的对比,以形成强烈的表达效果,达到讽劝的作用。
如刘禹锡《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元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哀与乐的对比
在古典诗歌中,感情上的哀与乐的同时使用,往往形成对比,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
如李约的《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急如焚之情。
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
二、“对比”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1.弄清对比对象
对诗词中对比手法的鉴赏,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要弄清对比的对象,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2.分析对比作用
对比意在显示两者的差异,一定要紧密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具体说明,不可泛泛而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
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
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
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
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
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英国诗人库伯说: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
”《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西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
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
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
乡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
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
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
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
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
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
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
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
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
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
《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
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
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
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
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
古人以纠缠的音乐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
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
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
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着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
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
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佳作赏析]
昔时顽童开蒙,我们是用《诗经》浩荡的浪花进行洗礼的。
《诗经》不是识字课本,而是东方美学的一条大河。
那是采诗官在木铎声中收集的先祖的美感之源,这些能量巨大的水,穿越了浩浩时空流淌至今,依然保存着最初的冰雪气质。
我们炎黄子孙的生命已经被这条河濡染,河水已经与血脉相连。
我们真的庆幸拥有了这么一部古老的诗集,在岁月长河穿行的过程中,周围的空气与它摩擦,已形成巨大的电光雷火。
四字的组合,就是中国文化的方阵;四声铿锵,掷地有声;赋比兴的成熟,拓展想象,催生情感,我们的脑海一朵朵思维浪花耀眼生光;淑女形象,古典情结,凝聚成一块块富有意味的礁石,屹立成林,璀璨生花。
可是现在,我们的河流面临断流的危险。
汉字在电脑文化面前大有退缩为只有语言符号功能的砖头,齐整规一,用来堆砌同一种类的高楼大厦;诗意被用来嘲笑不懂世故的疯子。
那位“伊人”在哪里?
还有没有“蒹葭”之岸?
那种蕴藉绵长的情致哪里去了?
我们的生命中除了钞票还剩下什么?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
《诗经》之河断流之日,将是中国文化被截断之时?
(时间:
40分钟 满分:
60分)
一、文言基础专练(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来即我谋 谋:
商量(婚事)
B.王于兴师兴:
发动
C.不稼不穑稼:
耕种
D.鼓瑟吹笙鼓:
敲鼓
解析:
选D D项,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名师 名校 推荐 新年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言志 教学 案语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