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单选地训练题目.docx
- 文档编号:24099936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96
- 大小:52.28KB
方剂单选地训练题目.docx
《方剂单选地训练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单选地训练题目.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剂单选地训练题目
B
C
A
E
C
B
B
A
D
B
C
A
A
C
B
C
E
A型题(单项选择题)
*说明:
每小题后有五个备选答案,选择一个最佳的答案,以示回答。
1.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太平圣惠方》 E.《医方集解》
2.首先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
3.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太平圣惠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我国第一部中成药药典是:
A.《伤寒杂病论》 B.《五十二病方》 C.《黄帝内经》
D.《普济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我国现存载方最多的古代方书是:
A.《太平圣惠方》 B.《千金方》 C.《普济方》
D.《伤寒明理论》 E.《医方集解》
6.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则的专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明理论》 C.《古今名医方论》
D.《医方集解》 E.《黄帝内经》
7.首推以病证分类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伤寒杂病论》
D.《景岳全书》 E.《普济方》
8.首先以组成分类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 B.《五十二病方》 C.《太平圣惠方》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伤寒杂病论》
9.以治法分类的代表专著是:
A.《成方切用》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医方集解》 E.《伤寒明理论》
10.首次完整地归纳“八法”的专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医学心悟》 C.《黄帝内经》
D.《景岳全书》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以下哪一项不属“八法”的范畴:
A.汗、下 B.温、补 C.固、通 D.消、和 E.清、吐
1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十剂”:
A.消、固 B.宣、泄 C.补、通 D.滑、涩 E.燥、湿
13.王冰所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宜用哪一治法治疗?
A.汗法 B.清法 C.补法 D.消法 E.温法
14.“冷积不化,腹痛便秘”,宜用哪一治法治疗?
A下法 B.吐法 C.消法 D.和法 E.温法 .
15.“气滞血瘀”,宜用哪一治法治疗?
A.和法 B.温法 C.消法 D.下法 E.清法
16.“痰饮不化”,宜用哪一治法治疗?
A.清法 B.消法 C.和法 D.下法 E.汗法
17.首先记载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神农本草经》 C.《黄帝内经》
D.《千金方》 E.《医方考》
18.驱虫法归属于“八法”中哪一种治法?
C
D
B
C
B
E
B
D
D
D
A
B
B
A
A
B
A.补法 B.下法 C.和法 D.温法 E.消法
19.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A.方从法出 B.以法统方 C.方以药成
D.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E.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20.有关“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论述,始见于:
A.《神农本草经》 B.《伤寒杂病论》 C.《普济方》
D.《黄帝内经》 E.《本草纲目》
21.有关君臣佐使的含义,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B.臣药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次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C.佐药包括佐助药、佐制药、反佐药
D,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E.使药包括引经药、调和药
22.有关组成原则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力大者为君”,君药是方中不可缺少的
B.臣药药力小于君药,是辅助君药及治疗兼病的主要药物
C.每首方中君臣佐使必须具备
D.每味药不一定只任一职
E.主病药物能至病所者,不必加用引经药
23.据“疗寒以热,而佐以寒”而用之寒药属于:
A.君药 B.佐药 C.使药之引经药 D.臣药 E.使药之调和药
24.以下哪一项不是组成变化的方式?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D.治法更换变化 E.剂型更换变化
25.由小承气汤变为厚朴三物汤属: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E.以上都不是
26.由桂枝汤变为小建中汤属: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E.以上都不是
27.由人参汤变为理中丸属:
A.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B.药量、剂型同时变化
C.药味、剂型同时变化 D.剂型更换变化 E.药量增减变化
28.煎药用具忌用:
A.沙锅 B.瓦罐 C.搪瓷器 D.铁锅 E.铝锅
29.有关服药时间,如病在上焦者宜:
A.食后服 B.早上空腹服 C.食前服 D.临睡服 E.不拘时服 ,
30.补益剂服药时间宜:
A.食后服 B.空腹服 C.食前服 D.临睡服 E.不拘时服
31.煎煮解表剂时宜用:
A.文火 B.武火 C.先文火后武火 D.先武火后文火 E.以上均不宜
32.《伤寒杂病论》共载方剂:
A.314首 B.413首 C.365首 D.5300余首 E.13首
33.《黄帝内经》共载方剂:
A.13首 B.23首 C.365首 D.113首 E.314首
34.“干霍乱吐泻不得”,宜用:
A.下法 B.吐法 C.清法 D.消法 E.温法
35.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蜜或糖炼制而成的半液体剂型属:
D
B
D
E
A
A
B
E
E
D
C
B
B
A
A.酒剂 B.膏剂 C.茶剂 D.露剂 E.丹剂
36.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叫做:
A.丸剂 B.膏剂 C.茶剂 D.散剂 E.丹剂
37.反佐药的涵义是:
A.用以消除成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
B.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C.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同而起加强作用的药物
D.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
E.直接治疗次要的症状的药物
38.下列关于“治法与方剂”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治法是针对具体病证所确定的治疗方法
B.治法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之后制订的
C.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D.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E.从发展史看,治法是先于方剂而形成的
39.现代方剂的分类法主要是:
A.以病证分类 B.以脏腑分类 C.以病因分类
D.以治法分类 E.以组成分类
40.以下哪一项不属“七方”?
A.大方 B.小方 C.急方 D.复方 E.单方
41.五苓散属于“十剂”中的:
A.宣剂 B.滑剂 C.泄剂 D.通剂 E.湿剂
42.瓜蒂散属于“十剂”中的:
A.宣剂 B.泄剂 C.轻剂 D.通剂 E.重剂
43.清燥救肺汤属“十剂”中的:
A.燥剂 B.湿剂 C.补剂 D.通剂 E.滑剂
44.补阳还五汤属于“八法”中的:
A.消法 B.补法 C.温法 D.和法 E.清法
45.吐法的适应证,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痰涎阻塞在咽喉证 B.顽痰蓄积在胸膈证 C.宿食停滞在胃脘证
D.误食之毒物尚留胃中证 E.湿浊困阻于脾胃证
46.消法的适应证,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气血聚结证 B.痰浊壅聚证 C.食滞虫积证
D.水湿停滞证 E.燥屎内结证
47.组成方剂的依据是:
A.药物B.证候 C.病因 D.治法 E.以上都不是
48.大枣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是:
A.治疗次要症状 B.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 C.制约或减轻君药的毒、烈性
D.起反佐作用 E.治疗兼证
49.由四逆汤变成通脉四逆汤属:
A.药味增减变化 B.药量增减变化 C.剂型更换变化
D.药味、药量同时增减变化 E.以上都不是
50.清热剂的煎煮法是:
A.文火久煎 B.武火急煎 C.武火久煎
D.先武火后文火煎 E.先文火后武火煎
51.滋补剂的煎煮法是:
A.文火久煎 B.武火急煎 C.武火久煎
D.先文火后武火煎 E.以上都不是
D
B
A
B
D
D
B
A
D
A
D
C
C
A
D
A
C
52.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组成变化的依据?
A.兼证的有无 B.邪正的虚实 C.病情的轻重
D.医生的用药习惯 E.体质的强弱
53.麻黄汤组成药物中无:
A.麻黄 B.芍药 C.桂枝 D.杏仁 E.炙甘草
54.麻黄汤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表祛湿,化痰止咳
C.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D.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E.以上均不是
55.麻黄汤可用治:
A.外感风寒表虚证 B.外感风寒表实证 C.外感风寒,咳逆痰喘证
D.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 E.以上均不是
56.有关麻黄汤组成原则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麻黄为君,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桂枝为臣,温经散寒,解肌发表
C.杏仁为佐,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D.炙甘草为使,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E.麻黄配桂枝,相须为用,发汗力强
57.麻黄汤的君药是:
A.桂枝 B.杏仁 C.炙甘草 D.麻黄 E.以上均不是
58.患者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宜:
A.麻杏甘石汤 B.麻黄汤 C.桂枝汤 D.小青龙汤 E.止嗽散
59.麻黄汤治证的表现无:
A.汗出 B.恶寒发热 C.头疼身痛 D.舌苔薄白 E.脉浮紧
60.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败毒散 C.小青龙汤 D.麻黄汤 E.桂枝汤
61.桂枝在麻黄汤中的作用是:
A.调和营卫 B.解肌发表,散寒 C.活血化瘀
D.温阳化饮 E.化气利水
62.桂枝汤组成药物中无:
A.桂枝 B.芍药 C.炙甘草 D.干姜 E.大枣
63.桂枝汤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64.外感风寒表虚证,治宜:
A.麻黄汤 B.败毒散 C.桂枝汤 D.小青龙汤 E.九味羌活汤
65.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用量的比例是:
A.1:
1 B.1:
2 C.2:
1 D.3:
1 E.1:
3
66.有关桂枝汤组成原则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桂枝为君,解肌发表,助卫阳,通经络
B.白芍为臣,益阴敛营,调和营卫
C.生姜为佐,助桂枝辛散风寒,和中止呕
D.大枣为佐,助芍药以和营血,益气补中
E.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67.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配伍意义是:
A.调和营卫 B.发散风寒 C.解肌发表
D,养阴和营 E.调和脾胃
68.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的不同症状是:
A.恶寒发热 B.头痛 C.汗出 D.苔白 E.脉浮
D
C
D
C
D
A
C
B
C
A
D
A
B
A
D
A
D
C
C
E
A
69.患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治宜:
A.麻黄汤 B.麻杏甘石汤 C.三拗汤 D.桂枝汤 E.九味羌活汤
70.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功用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小青龙汤 C.桂枝汤 D.参苏饮 E.败毒散
71.九味羌活汤组成药物中无:
A.白芷 B.川芎 C.生地 D.黄连 E.苍术
72.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
A.发散风寒,宣肺平喘 B.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C.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D.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E.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73.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治宜:
A.羌活胜湿汤 B.麻杏甘石汤 C.桂枝汤
D.九味羌活汤 E.麻黄加术汤
74.药物配伍上,体现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的方剂是:
A.九味羌活汤 B.麻黄汤 C.桂枝汤 D.麻黄加术汤 E.三拗汤
75.患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疫楚疼痛,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
治宜: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76.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用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九味羌活汤 C.麻黄汤 D.羌活胜湿汤 E.华盖散
77.小青龙汤组成药物中无:
A.麻黄 B.桂枝 C.生姜 D.炙甘草 E.五味子
78.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功用的方剂是:
A.小青龙汤 B.麻黄汤 C.参苏饮
D.桂枝汤 E.九味羌活汤
79.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治宜:
A.桂枝汤 B.麻黄汤 C.香薷散 D.小青龙汤 E.五苓散
80.小青龙汤中五味子的作用是:
A.敛肺止咳 B.敛阴止汗 C.涩肠止泻 D.滋阴敛液 E.以上均不是
81.小青龙汤的君药是:
A.麻黄 B.麻黄、桂枝 C.桂枝 D.麻黄、白芍 E.桂枝、细辛
82.止嗽散组成药物中无:
A.前胡 B.桔梗 C.紫菀 D.陈皮 E.百部
83.患者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
治宜:
A.麻杏甘石汤 B.桂枝汤 C.麻黄汤 D。
止嗽散 E.桑菊饮
84.银翘散组成药物中无:
A.防风 B.荆芥 C.淡豆豉 D.薄荷 E.牛蒡子
85.银翘散的功用是:
A.辛温解表,清热解毒 B.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C.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D.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E.辛凉透表,和胃益气
86.具有“制性存用”配伍特点的方剂是:
A.桑菊饮 B.麻黄汤 C.麻杏甘石汤 D.参苏饮 E.败毒散
87.患者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治宜:
A.麻黄汤 B.桂枝汤 C.银翘散 D.桑菊饮 E.败毒散
88.桑菊饮组成药物中无:
A.桑叶 B.菊花 C.连翘 D.桔梗 E.板蓝根
89.患者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治宜:
A.桑菊饮 B.止嗽散 C.麻黄汤 D.银翘散 E.桂枝汤
B
D
C
C
A
D
B
B
E
D
B
E
B
A
E
D
C
D
A
90.桑菊饮的功用是:
A.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B.疏风散热,宣肺止咳
C.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D.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E.以上均不是
91.麻杏甘石汤中麻黄与石膏用量的比例是:
A.1:
2 B. 1:
1 C.3:
1 D.2:
1 E.5:
1
92.麻杏甘石汤的功用是:
A.辛凉宣肺,凉血解毒 B.辛凉解表,清热止咳
C.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D.清热解表,止咳化痰 E.以上均不是
93.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泄热 D.止咳化痰 E.清胃宣肺
94.患者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汗出不畅,舌红苔薄黄,脉浮者。
治宜:
A.麻杏甘石汤 B.麻黄汤 C.止嗽散 D.定喘汤 E.桂枝汤
95.败毒散组成药物中无:
A.柴胡 B.桔梗 C.人参 D.白前 E.甘草
96.败毒散的功用是: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97.败毒散的君药是:
A.羌活、川芎 B.羌活、独活 C.独活、川芎 D.羌活 E.独活
98.有关败毒散中配人参的作用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扶助正气以驱邪外出 B.散中有补,不致耗伤真元
C.资汗源,不致汗之无汗 D.调补正气,防邪深入 E.纯为补虚而设
99.参苏饮组成药物中无:
A.人参 B.葛根 C.前胡 D.香附 E.枳壳
100.虚人外感风寒,内有痰饮证。
治宜:
A.小青龙汤 B.参苏饮 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201.清营汤的功用是:
A.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B.清营养血,化痰安神
C.清营解毒,活血化瘀 D.清心凉血,活血化斑
E.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202.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功用的方剂是:
A.清营汤 B.犀角地黄汤 C.竹叶石膏汤
D.黄连解毒汤 E.普济消毒饮
203.犀角地黄汤组成中无:
A.玄参 B.生地黄 C.芍药 D.牡丹皮 E.犀角
204.黄连解毒汤组成中无:
A.栀子 B.黄芩 C.黄连 D.黄柏 E.银花
205.黄连解毒汤不宜用治:
A.热盛烦躁 B.血热吐衄 C.热毒发斑 D.湿热黄疸 E.痈疡疔毒
206.普济消毒饮与黄连解毒汤的共有药物是:
A.玄参、连翘 B.柴胡、升麻 C.黄芩、黄连
D.连翘、山栀子 E.板蓝根、桔梗
207.普济消毒饮组成中无:
A.陈皮、僵蚕 B.升麻、柴胡 C.马勃、牛蒡子
D.银花、生地黄 E.玄参、连翘
208.患者身热夜甚,心烦少寐,时有谵语,日常喜开或喜闭,口渴,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数。
治宜:
D
C
C
B
A
C
A
B
D
B
C
D
B
A
C
A
B
A.犀角地黄汤 B.普济消毒饮 C.黄连解毒汤 D.导赤散 E.清营汤
209.患者头面红肿焮痛,恶寒发热,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
治宜:
A.黄连解毒汤 B.龙胆泻肝汤 C.仙方活命饮
D.普济消毒饮 E.银翘散
210.仙方活命饮组成中无:
A.银花 B.连翘 C.陈皮 D.当归尾 E.皂角刺
211.仙方活命饮与九味羌活汤的共有药物是:
A.贝母、天花粉 B.黄芩、生地黄 C.白芷、防风
D.乳香、没药 E.细辛、川芎
212.凉膈散与大承气汤的共有药物是:
A.山栀子、黄芩 B.大黄、芒硝 C.厚朴、枳实
D.连翘、薄荷 E.甘草、竹叶
213.凉膈散组成中无:
A.银花 B.连翘 C.薄荷 D.山栀子 E.大黄
214.普济消毒饮的功用是:
A.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B.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C.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D.清热泻下,疏散风热
E.以上都不是
215.凉膈散的功用是:
A.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B.清热解毒,泻下瘀热
C.泻火通便,利湿退黄 D.清心凉血,活血散瘀
E.以上都不是
216.患者身热谵语,斑疹紫黑,吐血,衄血,舌绛,脉数。
治宜:
A.清营汤 B.犀角地黄汤 C.黄连解毒汤
D.普济消毒饮 E.羚角钩藤汤
217.患者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口舌生疮,咽痛吐衄,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
A.白虎汤 B.黄连解毒汤 C.大承气汤 D.凉膈散 E.犀角地黄汤
218.清营汤与导赤散的共有药物是:
A.玄参有、麦冬 B.生地黄、竹叶 C.木通、甘草
D.银花、连翘 E.丹参、黄连
219.龙胆泻肝汤与导赤散的共有药物是:
A.黄芩、栀子 B.泽泻、车前子 C.生地黄、木通
D.柴胡、当归 E.龙胆草、竹叶
220.具有清心利水功用,又能养阴的方剂是:
A.清营汤 B.泻白散 C.猪苓汤 D、导赤散 E.五苓散
221.龙胆泻肝汤组成中无:
A.泽泻 B.白芍 C.黄芩 D.生地黄 E.柴胡
222.龙胆泻肝汤与逍遥散的共有药物是:
A.柴胡、当归 B.白术、白芍 C.茯苓、泽泻
D.生地黄、木通 E.薄荷、甘草
223.患者心胸烦热,口渴面赤,常欲冷饮,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时有涩痛,舌尖红,脉数。
治宜:
A.清暑益气汤 B.白虎汤 C.导赤散 D.黄连解毒汤 E.六一散
224.患者经常头痛目赤,耳肿疼痛,心烦易怒,胁痛,口苦咽干,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治宜:
A.龙胆泻肝汤 B.导赤散 C.四逆散 D.黄连解毒汤 E.镇肝熄风汤
225.泻白散的功用是:
E
D
A
C
B
B
C
E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剂 训练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