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11《地球与地球仪》自主学习任务单3课时无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094249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7.42KB
人教七上11《地球与地球仪》自主学习任务单3课时无答案.docx
《人教七上11《地球与地球仪》自主学习任务单3课时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七上11《地球与地球仪》自主学习任务单3课时无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七上11《地球与地球仪》自主学习任务单3课时无答案
《地球与地球仪》自主学习任务单(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描述地球的大小。
【自主预习】
阅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熟悉本课时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在古代,由于人们活动范围的狭小,关于地球形状有“”的说法。
2.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线,证实了。
3.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为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做。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互动探究】
任务一:
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自我突破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
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
(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
2.小组探究
(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①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后看到。
②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
③站得越高,看得越。
……
(2)请在下图字框中填出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读下图归纳地球的形状。
任务二:
探究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自我突破
读“地球仪示意图”,请在地球仪相应位置的字框里填注:
北极、南极、赤道、经线、纬线。
2.小组探究
观察“地球仪示意图”解释下列概念。
探究结论:
(1)地轴:
。
(2)赤道:
。
(3)北极和南极:
。
【预习检测】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B.6378千米
C.6371千米D.4万千米
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平的B.地球是一只倒扣的盘子
C.地球是一个正球体D.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3.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A.960万平方千米B.4400万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D.930万平方千米
4.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
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
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
【拓展延伸】
地理大发现
指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欧各国航海家和冒险家在全球地理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发现。
包括新航路的发现,新大陆的发现,环绕地球航行的完成,以及持续至17世纪中叶的继续探索。
15世纪前,旧大陆分为东方、西方和阿拉伯世界3种文明,构成当时已知世界的主体。
而处于当时文明世界边远外围的非洲南部、亚洲北部和当时完全不了解的美洲大陆,均被视为未知世界。
因之,新兴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寻求贵金属、香料和贸易市场的欲求,扩展领土和开拓殖民地的政治意图,以及向东方传播基督教的热忱,成为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动因。
而探知未知领域这一科学发展动力,退居极其次要的地位。
造船术和航海术的日益发达,托勒密的《地理学》在1410年左右被译成拉丁文使地圆说得以广泛传播,中国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世界传入西欧,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
西欧专注于向未知领域的航海与地理探索,始于葡萄牙航海王子恩里克于1418年首次派遣船只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西欧的大航海由此揭幕,并逐渐深入西非和西南非洲。
1492年西班牙加入了海上角逐,西欧其他国家特别是意大利人也相继参与,使海上大探险和地理大发现进入新的时期。
地理大发现中最杰出的成就主要有:
1492年哥伦布为首的西班牙舰队在圣萨尔瓦多岛登陆发现了美洲;1497年达伽马为首的葡萄牙舰队发现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考察船第一次从东向西绕地球航行一周。
虽然“地理大发现”一词反映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史学观点,但从地理学角度看,地理大发现有着重要的地理学意义。
欧洲古希腊、罗马时代光辉的地理学思想经历了中世纪长期窒息,其生命力日益衰竭时,地理大发现与文艺复兴给地理学带来了新的转机;地理大发现及其以后在海上和陆上的继续,开拓了全球性的视野,产生了对地球认识观念的更新,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地理知识;特别是一些科学家(天文、地理、生物、海洋学家)加入探险队伍,使经验和事实的积累升华为科学基础资料,导致新地理学观念的形成,酝酿着地理学新的突破,从而进入了近代科学的地理学发展时期。
《地球与地球仪》自主学习任务单(第2课时)
【学习目标】
3.利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
【自主预习】
阅读<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熟悉本课时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三、纬线和纬度
1.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指示方向。
2.赤道的纬度为,是纬度的起始点。
从赤道向北向南各为90°,称为和,分别用和表示。
3.人们规定,全球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
四、经线和经度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线,也叫线。
2.经线指示方向。
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____,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向西各分,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和“”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作经线。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和构成的经线圈。
【互动探究】
任务三:
探究经线和纬线
1.自我突破
读“经纬线示意图”按要求描出经纬线,并写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1)在图中用蓝色笔描出两条纬线,概括出纬线的特点。
(2)在图中用红色笔描出两条经线,概括出经线的特点。
2.小组探究
根据上面“经纬线示意图”,比较经纬线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纬线
经线(子午线)
概念
在地球仪上,垂直于地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特点
长度
______最长,向两极递减
所有经线长度都______
形状
半圆,与对应经线组成圆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任务四:
探究经度和纬度
1.自我突破
读“纬线和纬度”图和“经线和经度”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本初子午线(0°经线)?
(2)什么是北纬和南纬?
如何表示?
(3)什么是东经和西经?
如何表示?
(4)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就是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吗?
2.小组探究
(1)根据上面“经纬度示意图”,比较经纬度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纬度
经度
标注起点
赤道(0°纬线)
__________(也叫0°经线)
度数划分
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从________向北、向南逐渐增大,向南向北各分为90°
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从_______向东、向西逐渐增大,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符号表示
北纬(N),南纬(____)
东经(____),西经(W)
半球划分
赤道把地球分为____半球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______半球的分界线,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
(2)读下面“图”和“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哪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
为什么把0°经线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没有规定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
【预习检测】
1.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
2.从南极到北极,纬度变化规律是()
A.由大变小再增大
B.逐渐增大
C.逐渐变小D.由小变大再变小
3.属于中纬度的是()
A.15°SB.71°NC.22.5°ND.55°S
4.与120°E正相对的经线是()
A.60°EB.60°WC.120°WD.80°W
5.某1.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
C.东经160°,纬度0°D.西经0°,纬度0°
6.综合题
(1)写出图1中A、B两点的经度:
A_____、B_____
(2)读图2回答问题
①A、B两点的经纬度是:
A 、B
②A、B两点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A 、B
③写出A、B两点所在的纬度范围(高纬、中纬、低纬)
A ,B
【拓展延伸】
寻找经度
尽管用天文方法确定经度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并未达到有效精度,用起来也太麻烦。
1707年,英国皇家海军的四艘舰艇在意大利西西里岛附近触礁沉没,死亡人数约2019人,超过后来的泰坦尼克海难。
公众为这一悲惨事故所震惊,敦促政府寻求精确确定经度的方法。
1714年,国会任命了由多位专家组成的“经度委员会”,由牛顿领导。
委员会悬出巨额赏金征求经度问题的解答,许诺误差不超过60海里的方法可获1万英镑,不超过40海里者1.5万英镑,误差30海里以下的则可获2万镑——这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巨款。
荷兰、西班牙、法国也悬出类似的巨额赏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种种千奇百怪的设想送到经度委员会的案头。
其中最可笑的大概是,某人士声称发明了一种神秘的“怜悯之粉”,如果把这种粉洒在曾经使人或动物受伤的刀子上,伤者就会感到与当初受伤时同样的疼痛。
这位建议者说,可以用一把刀刺伤一群狗,每条出海的船都带上一条狗,但刀子留在伦敦。
每天伦敦时间的正午,伦敦方面把“怜悯之粉”洒在那把刀子上,海船上的狗就会立刻感到痛而“汪!
”起来。
这样,航海者就知道,此时是伦敦时间的正午了。
把船所在地的时间与伦敦时间进行比较,就可以算出经度——毫无疑问,经度委员会对这个“绝妙主意”一点也不感兴趣。
其他方法还包括在主要航道上设置固定的驳船,每条船在夜里都点上火;封装在巨大真空瓶子里的“永动机”等。
1766年,当时的天文台台长马斯克林内出版了英国第一本航海历,以3小时为间隔,给出全年月亮相对于太阳和主要恒星的位置。
航海者查阅航海历,对照头顶的星空图,就可以确定自己所在地的当地时间。
哈里森制造的4号航海钟则解决了航船上如何得知格林尼治时间(又称世界时)的问题。
根据时间差就可以计算出经度差,人类终于能够准确定位经度了。
《地球与地球仪》自主学习任务单(第3课时)
【学习目标】
4.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自主预习】
阅读<利用经纬网定位>,熟悉本课时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
2.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和某条的交点。
【互动探究】
任务五:
探究利用经纬网定位
1.自我突破
阅读教材9页“利用经纬网定位”图文资料,说说经纬网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广泛的用途?
2.小组探究
请根据下面“经纬网结构图”中经纬网上点的位置判断经纬度。
探究结论:
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分别是:
A,B,C,D。
【预习检测】
1.2019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下列关于震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2.图2中a点经纬度是()
A.(2°N,26°E)B.(2°N,26°W)
C.(2°S,26°W)D.(纬度2°,经度26°)
3.读图3回答:
(1)将A点(0°,0°),B点(20°S,20°W)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2)写出C、D两点的经纬度:
C_________、D_________。
(3)A点在C点的_______方向,D点在C点的______方向。
(4)图中A、B、C、
D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点是_____;
同时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的点是______。
【拓展延伸】
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即一个天文单位):
149598020千米
日地最远距离(7月2日):
152100000千米
日地最近距离(1月2日):
147100000千米
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
29.79千米/秒
在远日点公转的速度:
29.3千米/秒
在近日点公转的速度:
30.8千米/秒
地球公转的轨道长度:
939120190千米
地球公转的轨道偏心率:
0.0167
地球公转一周时间(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即365.242平太阳日)
地球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黄道倾斜(黄赤交角):
23°27′
赤道半径长度a:
6378140米
极半径长度b:
6356863米
扁率(a—b)/a:
1:
298.25
平均半径(与地球椭球体等体积的球体半径):
6371110米
子午线周长:
40008548米
地球体积:
1083320190000千米3
地球质量:
5976×1027克
地球平均密度:
5.52克/厘米3
地球的重力加速度:
赤道附近:
978.0厘米/秒2
纬度45°附近:
980.6厘米/秒2
极地附近:
983.2厘米/秒2
标准重力加速度:
980.7厘米/秒2
地球年龄:
46亿年
大气(干洁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
氮78%、氧21%,其他1%;
按质量:
氮75.52%、氧23.15%,其他1.3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与地球仪 人教七上 11 地球 地球仪 自主 学习 任务 课时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