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月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093225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170.63KB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月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月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月考二 Word版含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月考二Word版含答案
月考
(二)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17·河南省适应性考试一)《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
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
A.代田法已经出现B.注重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发达D.耕地面积增加
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
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
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出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工过细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D.外部竞争
3.(2017·广东广州一模)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4.“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5.哥伦布说: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的手段。
”这反映出15世纪的欧洲( )
A.东西方贸易开通B.商品经济发展
C.宗教改革开始D.出现了商业革命
6.下表反映的是16世纪末欧洲部分主要国家的物价与16世纪初相比上涨的倍数。
由此可以推断( )
国家
西班牙
英国
荷兰
法国
倍数
4.2
3
2.6
2.2
A.殖民掠夺影响国内市场B.商业革命引发价格革命
C.经济实力决定物价水平D.殖民战争导致价格动荡
7.阅读“英美中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相对份额对比表(1750—1900年)”(单位:
%),对表格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生产一直领先世界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8.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
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这—“发展”客观上促进了( )
A.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B.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C.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9.(2017·广东广州一模,28)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
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10.1910年,对中国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
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11.(2017·广东深圳一调)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
“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增加社会产品,增加社员收入,活跃农村市场。
”这一规定( )
A.鼓励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加快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C.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12.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颁布,规定开始实行合同订购和市场收购,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
此项政策( )
A.承认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并行发展
B.全面否定了农业生产合作化的成果
C.标志着农村经济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
D.使农村经济活动开始以市场调节为主
13.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
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
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
A.设立经济特区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14.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
“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这首诗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新闻媒体歌颂婚姻自由B.辛亥革命推动女权运动
C.社会生活逐步文明开化D.新式婚礼流行开来
15.随着1933年6月银行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规定,以及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建立,有人说金融中心已从纽约移到了华盛顿。
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 )
A.经济危机改变了美国经济布局B.纽约丧失了全国金融中心地位
C.美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的监管D.整顿金融成为新政的核心措施
16.“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
”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推行的深远影响是( )
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D.提供了良好社会服务
17.据统计,1925~1927年间苏联年均粮食产量为7527万吨,1928~1932年下降为7360万吨,1933~1937年下降为7290万吨。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余粮收集制的执行B.固定粮食税的收取
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D.人民公社化的起步
18.曾任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的李凤林在为《苏联真相》一书写的序中披露,1907~1913年俄国在世界粮食出口中所占份额为45%。
1963年以后苏联却成了粮食的净进口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现代化模式
B.斯大林执掌政权后取消了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影响
D.苏联长期与美国“冷战”对抗的结果
19.“美国……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材料认为美元“偷取了黄金的生命”,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B.西欧、日本的崛起
C.美元的强势地位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0.(2017·山西太原二模)劳斯莱斯公司CEO约翰·罗斯于20世纪90年代曾说:
“10年前公司98%的技术研究工作是在英国完成的,而现在这个比例不足40%,很多工作是在德国、印度、新加坡等完成的。
”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B.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动力
C.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分化D.信息技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2分,共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在位时兴修水利、穷兵黩武,使汉朝国力达到最高点,但同时也引发了政府的财政危机。
新增的大批政府开支亟须新的收入,而终武帝一朝,为寻求收支平衡的努力就一直未曾停止过。
汉武帝最重要的一项经济措施是恢复国家专卖制度,将几项高利润商品的生产、销售控制在朝廷手中。
他恢复了国家对铸钱的垄断,于公元前119年更恢复了秦时的盐铁专卖制度,稍后又增加了酒类专卖一项……武帝还对某些商品加征进口税,但其余诸项措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
万两)
年份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4250
100
1885
370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29696
100
——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
……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四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单位:
亿元)
1952年
1956年
1957年
工业总产值
343.3
703.6
783.9
农业总产值
483.9
582.9
604.0
工农业总产值
827.2
1286.5
1387.9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增加政府收入而采取的重大措施。
(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在税收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
(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2分)该时期中国人均GDP仍然在低水平徘徊的原因是什么?
(3分)
(4)据材料四指出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
(2分)试从经济方面分析原因。
(4分)
22.国际贸易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率,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0%。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70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据高德步著《世界经济通史》整理
材料二 全球贸易在1990年以来保持了年均7%的增长率,与50年前相比,世界贸易增长了14倍。
——卫灵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种做法的目的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
(5分)
(2)根据材料一,为规划世界经济秩序、防止大危机悲剧重演,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做了哪些努力?
这对世界经济有什么影响?
(7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中期的英国城市印象
21世纪初期的英国城市印象
法国作家笛福曾经对新兴的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有过这样的描写:
“这里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黑暗,不停工作着的铁炉烟雾不断,谢菲尔德是我见到的最脏、最多烟的城市之一。
由于小铁匠铺没有高高的烟囱,加上城市又有许多山坡,这样冒出的烟就直接升到街道上,造成人们不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
人在城里呆久了,就必然吸进煤烟,积在肺里,受到有害的影响。
”
中国某报社社长的博文中对英国伦敦这样描述道:
“……伦敦雾都的帽子已经扔进大西洋里了。
伦敦城里泰晤士河和一些不知名的支流的水质都非常好,清澈见底,没有一点异味。
到处可以看到活蹦乱跳的松鼠和休闲觅食的鸽子。
从伦敦乘火车到苏格兰,一路上看到的全是树林和牧场,农田相对较少。
穿行在森林与草地构成的美轮美奂的大自然精美图画中,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在英国,真正能感受到什么是蓝天绿地。
”
结合表格内容提炼从19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期英国的城市印象发生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
月考
(二)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1.B 从材料信息看,“上田弃亩”“下田弃圳”的做法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这说明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
代田法出现于西汉时期,而《吕氏春秋》创作于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与水利灌溉无关,故C项错误;该做法并未增加耕地的面积,故D项错误。
2.B 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官营手工业发展受阻的原因在于分工过细导致管理成本增高,因此利益内耗严重才是制约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瓶颈,故选项B正确。
3.B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市镇兴起。
清代前期黄家巷的繁荣是市镇繁荣的表现,故选B项。
该地人口增长得益于商业繁荣,与小农经济发展和政府鼓励开荒无必然关系,排除A、C两项;清代前期实施海禁政策,对外贸易并不繁荣,排除D项。
4.C 材料信息的大意是:
商业借助农业而存在,农产品依赖商业而流通,互相辅助依存,而不是互相毁伤……各地之间互通有无,不论是官吏、百姓、农夫、商人,都应该各自安居乐业,这才是最好的社会,这体现了农商并重思想。
A、B、D三项均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C项体现了对商业的重视,故选C项。
5.B 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B项符合题意。
东西方贸易早已开通,故排除A项;宗教改革出现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也与题意不符。
6.A 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西班牙物价上涨得最快,而这一现象主要取决于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强度和范围,该时期西班牙是海外殖民霸主,据此可知A项正确。
7.D 由表格信息可知,这一时间段,西方国家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但中国没有把握住工业革命的契机,工业发展严重滞后,这说明科技进步是影响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D项正确。
至190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相对份额已经超过了英国,故A项错误;从表格信息看,独立战争并没有促进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旨在强调两次工业革命对英美中三国的不同影响,C项表述不全面,排除。
8.B 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加强及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故选B项。
A项不符合题意;C项与材料信息无直接联系;19世纪后半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尚未步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排除D项。
9.A 从材料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松江一带的棉花生产日益商品化,许多粮食主产区出现粮食供应不足的情况,这说明农产品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其实质是当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A项。
鸦片战争后,传统手工业日益瓦解;在广大的农村,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统治地位;此时,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改变,故排除B、C、D三项。
10.D 从材料信息看,当时中国的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明显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既不利于民族工业获得资金支持,又会使民族工业的运营成本大大提高,即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政府借债,故B项错误。
11.C 1959—1961年,受“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从材料信息看,材料中的规定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发展农业生产,贯彻落实了“八字”方针,故选C项。
当时农村并未出现个体经济,故A项错误;此规定旨在调整农村经济,并非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故B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故D项错误。
12.C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
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发生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后。
C项正确。
13.A “先行一步”是指率先在广东、福建建立经济特区。
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A项正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是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试点,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项错误;扩大企业经营权限是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后,故D项错误。
14.C “无媒婚嫁始文明”实质上反映了中国社会生活逐步文明开化,故C项正确。
A项属于表面现象,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民国初年新式婚礼是否流行,故D项错误。
15.C 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政府通过一系列经济立法活动及设立一些监管机构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督。
“金融中心已从纽约移到了华盛顿”意味着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的监管,故C项正确。
材料信息并涉及经济布局的改变,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不是整顿金融,故D项错误。
16.B 从材料信息看,其认为福利政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
B项为最佳选项。
A项属于福利政策的直接影响,排除;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7.C 余粮收集制与固定的粮食税和题干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A、B项;农业集体化推行的时间与题干所述时间吻合,且农业集体化下农民无劳动积极性,故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据此可选择C项;人民公社化是新中国采取的措施,故排除D项。
18.A 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斯大林模式,在经济建设上重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忽视农业,甚至牺牲农业,以服务于工业,导致苏联农业长期落后,这种现代化模式是导致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19.A 美元“偷取了黄金的生命”是指美元等同于黄金。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故选A项。
C项属于现象;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
20.B 材料信息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的作用,说明跨国公司成为全球化的动力,故选B项。
材料信息与创新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企业的产业链逐渐分化,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区域经济联系,故D项错误。
21.
(1)措施:
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或将最有利可图的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收归官办);官营贩运;对工商业者征收重税等。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2)变化:
总税额大幅度上升;农业税收入所占比重下降;工商杂税收入数额持续大幅上升,取代农业税成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3分)原因: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发展,关税增加;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或近代工业)出现并发展,工商杂税数额上升。
(4分)
(3)特点:
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2分)原因:
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动荡的社会环境;落后的社会制度。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
(4)趋势:
经济迅速增长(或工业化程度提高)。
(2分)原因:
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苏联的援助。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
(1)问,结合教材中汉武帝所采取的增加政府收入的措施回答即可。
第
(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的数据变化可以得出,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的总税额大幅度上升,农业税所占比重下降,工商杂税收入数额持续大幅上升,由此总结答案;第二小问联系晚清政府所处的历史环境作答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可知,自中华民国成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第二小问需要结合这一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作答。
第(4)问,第一小问需要结合材料四中的数据变化进行总结概括;第二小问需注意题干中的要求“经济方面”,结合建国初期我国采取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回答。
22.
(1)19世纪上半叶 目的:
英国为了扩大对外贸易。
(1分)影响:
(对英国)有利于英国对外倾销商品、进行经济扩张,称霸世界;(对世界)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或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分)1929—1933年 目的:
转嫁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或缓解经济危机)。
(1分)影响:
导致经济危机愈演愈烈,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
(1分)
(2)努力:
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关贸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3分)影响:
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4分)
(3)因素:
两极格局解体;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推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发展的推动。
(任答三点即可,6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其通过降低关税来扩大对外贸易;1929—1933年各国纷纷提高关税,目的是转嫁经济危机,缓和本国经济形势。
第二小问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1929—1933年各国提高关税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概括作答。
第
(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角度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大经济支柱出现的影响即可。
(3)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三方面回答。
23.示例一 变化:
由环境污染严重到蓝天绿地、环境优美。
(2分)说明:
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工业化过程中的英国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21世纪,由于政府出台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向国外转移污染严重的产业、加强城市绿化等,英国城市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10分)
示例二 变化:
由侧重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2分)说明: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结果造成了环境恶化;20世纪中后期以来,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第三产业所占比例逐步上升,此外,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也使英国城市的环境得到改善。
(10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解答时首先判断出环境的变化,然后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即可。
2016-2017学年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高二(下)第一次模拟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M={0,1,2},N={x},若M∪N={0,1,2,3},则x的值为( )
A.3B.2C.1D.0
2.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为( )
A.球B.圆柱C.圆台D.圆锥
3.在区间[0,5]内任取一个实数,则此数大于3的概率为( )
A.
B.
C.
D.
4.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若输入x的值为1,则输出y的值是( )
A.2B.3C.4D.5
5.已知向量
=(1,2),
=(x,4),若
∥
,则实数x的值为( )
A.8B.2C.﹣2D.﹣8
6.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别为600,400,800.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该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这三个年级中抽取45名学生进行座谈,则高一、高二、高三年级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
A.15,5,25B.15,15,15C.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考历史人教版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月考二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历史 人教版 第一轮 复习 全程 训练 月考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