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XX区智慧教育需求分析说明书.docx
- 文档编号:24090494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205
- 大小:8.60MB
XX市XX区智慧教育需求分析说明书.docx
《XX市XX区智慧教育需求分析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XX区智慧教育需求分析说明书.docx(20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市XX区智慧教育需求分析说明书
XX市XX区智慧教育需求分析说明书
1建设背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教育为先。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也是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既是社会信息化浪潮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应该是我们面向信息化浪潮首先要做出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选择。
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创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与现实校园并行的"虚拟化电子校园",并依托各种技术工具和手段来推动校园信息化的全方位改革,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推进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已成为世界很多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实践方向。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以及"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智慧型校园,着重以学校为主题的教育信息化,从而对校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诸多业务进行综合应用、整体化推进、系统化发展。
以教育信息化为突破性改革,谋求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将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实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
2建设思路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遵循政府统筹与规划、满足教育事业需求与应用、企业服务与保障“三位一体”的整合模式。
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建设覆盖全校部门的教育智慧校园平台,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落实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
2.1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对XX区教育局及试点的三所学校(XX市朝阳路第一小学、XX第七中学、XX第十中学),经过近一个月的调研材料准备和调研结果反馈整理,XX全区目前有44所中小学,整体教育信息化水平偏低,从基础设施到数字化校园再到现代智能化教学平台建设都不齐全,为了实现智慧教育信息化需求,需要结合软硬多方面进行提升,具体现状如下分析。
2.1.1基础设施的现状
根据实际调研情况,XX全区目前有44所中小学,已基本实现班班通设备的全覆盖,全区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中,有些学校的带宽在10M,准备提升至20M,“三通两平台”建设情况,使用安徽省教育厅建设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其中“人人通”为教育厅要求十月底完成全区老师注册,在十二月底完成1/3学生的注册。
目前XX区教育局已有信息化系统:
省教职工信息库、学籍管理系统、教育经费统计、财政共享系统、资产统计系统、劳动报酬统计、全国信息化进展填报系统、安徽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系统、教研系统、电子图书馆、继续教育平台等。
XX七中创办于1957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名校。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七中完成了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整合,转型为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
学校占地近50亩,运动场地开阔,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报告厅、艺术楼、宽带校园网、微机室等设施完善先进,各种文艺体育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先后获得市“办学水平优质等级”学校,市“行风评议”优胜单位,市“师德教育先进”单位,市级“绿色学校”,市级“平安校园”,省“体育传统项目”等荣誉称号。
早在2004年,XX七中就被市政府、市教育局命名为市级示范中学。
学校现有教职工120余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6人,中学一级教师40人,一线教学人员学历达标率达98%。
其中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4人,省、市教坛新星6人,学科带头3人;区教坛新星17人。
在校学生约1300余人,共计27个班级。
全校班班通建设已经完成,学校老师都配有笔记本,能够满足正常的信息化教学。
XX七中有自建网站,能够对外宣传学校及时信息;学校自建一套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全校教师以电子教案为主,以此平台为工具进行电子教案的资源共享,此平台还具有日常业务办公简单的审批功能。
朝阳路第一小学创办于1954年,2003年被命名为市级示范小学,是XX区的一所窗口学校。
在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师生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始终走在教育创新与改革的前列。
朝阳一小以教师发展为本、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和实践内化相结合,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发展相结合。
通过“青蓝工程”、“教学论坛”、“课题科研”、“教学竞赛”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化师资队伍。
目前朝阳一小班班通建设已经完成,满足日常基本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学校无网站,需要建立一套网站做为学校对外宣传窗口,学校缺少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需要建立资源管理平台,让优秀教学资源在全校师生共享。
XX十中始建于1958年,因移址重建于1985年。
学校位于长乐路438号,占地38亩,校舍建筑面积4863平方米。
现有教职工64人,16个教学班,在校生800余人。
在区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学校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倾力铸师魂,精心育桃李,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已达成共识:
把创建文明单位,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当成学校的龙头工作,并以此带动其它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班班通的建设已经完成,满足日常基本的教学需要。
学校无网站,需要建立一套网站做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
学校缺少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需要建立资源管理平台,让优秀教学资源在全校师生共享。
2.1.2基础数据的现状
目前学校使用的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排课管理、资源管理等方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未实现系统间数据贯通等原因,无法形成综合的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只能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查看单一的业务数据,借助EXCEL表等工具的导入导出才能做出需要的报表。
为了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数据,需要在专门用于上报的软件中重复录入数据,令相关管理教师觉得很繁琐。
无法直接从各级各类教育信息系统中采集数据并加以综合利用;各级教育系统产生的大量数据也不能进一步提炼时提供给决策部门。
2.1.3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现状
目前学校都没有数字化校园平台,只有少部分信息化系统,如校讯通、网站、学籍管理系统、排课系统、工资管理等应用系统大多从不同的企业购买,所涉及的平台在标准、易用性、安全性等各方面的各自不同,无法满足数据采集、数据互换、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需求。
各系统之间彼此隔离,一套系统就有一个登陆账号,教师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2.1.4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
学校无资源库平台,使用省教育厅的资源平台,但缺少培训和支持,教师对这些资源知之甚少,总体使用效率不够理想。
教师个人拥有的部分优质资源大多以文件形式存在于个人电脑中,资源传播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QQ或文件共享等,由于共享性比较差,资源制作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
2.1.5网络校本教研情况
目前全区基本上为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方式进行教研,缺少网络视频这样技术手段,导致各种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受制于形式和场地,能够受益的教师数量偏少,能直接得到名师指点和帮助的一线教师数量不多,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经验难以共享给其他的教师,不利于全体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
导致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名校的教师非常有限,家长不惜缴纳巨款择校费用抢占优质师资的情况。
2.1.6网络教学现状
目前全区只有第七中学有组织一个班级进行互动课堂教学,因为资源和网络等多方面原因没有推广,全区大部分的教学现状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学生在校时间较长,缺乏自主利用数字资源的时间。
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导致学习资源不足或过度。
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的协作不够。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过分依赖聘请家教或到校外上补习班。
2.1.7家校之间的沟通
目前全区各学校基本上是通过运营商提供校讯通系统,使用学校老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家长只能被动接收老师发送的学生作业、学校表现、学生成绩等信息,同时还会每学期一到两次的家长会,但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希望和学校形成良性的互动,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平台和手段,使得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了解得不够广泛、深入。
2.2项目总体需求
XX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个角色,对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有各自的不同。
2.2.1教育局需求
1)全面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教育局、下属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2)建设XX区学校安全系统的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
3)建设XX区教育资源库,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统一管理,充分共享,利用信息化方式弥补偏远学校教育资源不足。
4)建设XX区教育网站群系统。
5)建设XX区教育服务管理平台。
2.2.2学校、教师需求
1)提升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学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
2)建设学校安全体系系统。
3)加强优秀教师的优质资源的共享。
4)建设学校教育管理平台,提高行政办公效率
5)教学方式的变革,丰富教学方式。
6)加强学校、家长的互动,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2.3学生需求
1)期待创新的教学方式转变。
2)对学习薄弱点针对性分析,打破题海战术,个性化指导学习。
3)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模式的转变。
2.2.4家长需求
1)实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2)能够与教师之间相互联系,互动,关注学生的各方面的成长情况。
3)能够了解学校的教学政策方向。
2.3项目总体目标
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网络、主机等基础网络硬件、操作系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
2)构建信息安全体系,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是保障智慧校园安全可靠运行的左翼;
3)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包括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维护规范等,是保障智慧校园安全可靠运行的右翼。
4)建立统一基础库,对基础数据整合,并提供统一身份认证;
5)积极推进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加快无线网络的普及;
6)建设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学校部门间的协同办公,信息互联互通、各类教育数据汇总分析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
7)建设教育资源中心,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向高质量均衡发展,提升优质资源利用价值,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8)建设社交化的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9)建设家校互通平台,实现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同步,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促进未成年健康成长;
10)利用社区化、移动化、服务化的技术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教学、移动学习应用。
2.4项目建设思路
XX区智慧教育项目硬件基础集成建设以现代智慧校园建设标准为依据,在对校方信息化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总体设计。
在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对现有硬件系统尽可能全面利用,同时对校园视频监控、公共广播、门禁等原有系统进行扩容升级;对一卡通、校园网等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改造,最终建设一套满足XX中小学实际应用、技术先进、高标准的智能校园基础硬件运行平台,最终接入至智慧云平台统一管理。
智慧校园综合应用服务体系旨在构建学校的教育资源整合与教育数字服务的平台,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并实现全局的监督;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降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和IT专业管理人员的投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通过智慧校园平台便捷、低成本地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创新的教育服务,体现教育公平,实质性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定位于开放的、可扩展的、可持续提供信息化服务、可长期运营的信息化平台,有志于教育行业的社会团体可通过智慧教育校园提供教育服务,并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合理的回报。
在技术上,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将利用云计算模式,在为更广泛的用户提供云提供的同时,有效节约教育信息化硬件资金与人力投入,减少重复浪费。
1)
2)
2.1
2.2
2.3
2.4
2.4.1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教育信息化最基础的设施即使网络,包括宽带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校园网,保证教育部门之间的网络设施的信息畅通。
本次项目统一规划、总体设计,按照智能校园的高标准高要求建设一整套的智慧校园硬件基础综合运行平台,满足学校信息化业务系统的高效、稳定、持续运行。
本次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
1)校园网系统建设。
主要包括校园综合布线系统、信息中心网络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路由设备等,校园内各建筑物楼内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部署;
2)学校视频监控系统。
对学校现有视频监控前端模拟摄像机进行升级改造为红外数字设备,并对缺失点位进行扩容新建,保证全校重要区域、道口的全面监控;
3)电子校徽系统。
为了提高家校双方对学生的高效管理,新建部署电子校徽系统,通过电子校徽的投入运行,实时记录学生在校、离校状态和时间节点,提高学生的安全管理级别;
4)公共广播系统。
建设覆盖学校校园周围、教学楼、宿舍、体育馆、操场等区域的公共广播系统,满足学校日常早操、运动会、紧急通告等信息发布;
5)录播教室。
目前录播教室是两所学校的空白,本次项目将为校方建设一套完整的智能录播教室系统,实现学校教学资源建设、远程教育实施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要求,配合“课程上网工程”,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6)为保证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公共财产安全,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保卫体系,包括全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其中硬件设备包括消防设备、一卡通设备、视频监控设备、考勤设备、校园广播设备、门禁设备。
备注:
全网公司建设。
2.4.2统一门户平台
门户是面向不同用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窗口,门户是各类信息化服务的载体,服务门户将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本地特色及个性化要求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4.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以个人空间、虚拟社交形式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相互交流,促进沟通了解的渠道,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智慧教学的工作平台,可以进行家校互动、电子备课、互动教学、网络教研等活动。
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展示自我,网上学习,增进同学感情,培养兴趣爱好的网络个人主页。
对家长而言是一个与老师、孩子、其他家长沟通、交流教育心得的新途径。
2.4.4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制作、征集、购买三种途径汇聚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各类教学资源的传递、整合和分享,多方共建共享;关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需要,提供给他们所需的各类教育资源和服务,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
2.4.5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面向教育局、学校建设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使管理部门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教育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全局的监管,全面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2.4.6数字化校园平台
数字化校园提供学校老师,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管理系统,提供学校、家长相互沟通的平台。
包括教师的题库管理,互动课堂,家校互动平台,图书管理系统及移动应用平台,提供教育管理层的教育全景展示平台。
2.5项目建设标准
智慧校园的建设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相关研究成果等资料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如下: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评估要求》GB/T28453-201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元数据标准》CJJ/T144-2010
《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元数据标准》GB/T28226-2011
《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JYGLBZ—XX—2002
《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代码》JY/T1001—2012
《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信息》JY/T1002—2012
《教育管理信息教育行政管理信息》JY/T1003—2012
《教育管理信息普通中小学校管理信息》JY/T1004—2012
《教育管理信息中职学校管理信息》JY/T1005—2012
《教育管理信息高等学校管理信息》JY/T1006-2012
《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统计信息》JY/T1007-20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
《安徽省“十二五”信息发展规划》、《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3-2017年XX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XX市社区信息建设实施方案》、《XX市“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GB50045-9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报警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9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7)
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和要求》
《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国务院第421号令)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校方提供图纸》
3业务需求
1)
2)
3)
3.1统一信息门户平台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提供XX区智慧教育统一身份登陆入口,是管理员会区教育窗口的展现。
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包括网站群与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二部分内容。
1)
2)
3)
3.1
3.1.1网站群
1)
2)
3)
3.1
3.1.1
3.1.1.1概述
目前,XX区教育局有对外网站(),全区50%的学校没有自己的网站,学校的相关对外网络宣传基本上在教育局网站上公开,信息发布及时性不高。
根据智慧教育的统一部署,将建设以教育局门户网站为主站,各学校网站为子站的网站集群体系,形成学校网站群信息发布平台。
为了满足XX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本次以“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避免在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单位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并且分布在各个相对独立的服务器中,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网站信息维护困难,技术要求高等问题。
本次采用网网站群管理平台统一建设的主站、下属学校网站建设共用平台,并且统一架构进行统一管理。
3.1.1.2系统目标
搭建XX区教育网站群信息发布平台,承载教育局、下属学校网站的学校的网站群体系;建设网站群主站和各下属学校系统子站,完成网站资源整合;建立网站群建设与运行管理所需标准规范体系;培养网站群运维队伍,构造网站群管理与支撑环境;提供技术支持,保障网站群可持续发展。
建设XX区教育网站集群,就是将各站点连为一体,支持全部站点的统一管理,将现有各单位的信息联系起来,使得同一组织内各个站点之间不再互相孤立。
以统一的门户协同为来访者提供服务。
来访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统一获得信息和服务。
站点群管理是实现统一权限分配、统一导航和检索、消除“信息黑洞”和“信息孤岛”的基础。
统一开发供各部门共享共用网站集群的软、硬件资源,共享共用的网站管理系统、互动交流系统。
建设目标包含如下方面:
1)建设主站,吸收的特色和优势并参考同行业优秀建设经验,以全新的方式规划和设计主站。
主站以信息发布和应用资源整合为主,是对外宣传和展示的桥梁。
信息发布分为对外宣传、对内查看两种方式,根据用户登录的权限或者IP限定方式进行查看。
系统外相关人员只能查看公开发布的信息。
应用资源整合数字化校园的业务进行链接整合,教育系统内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登录后,可以查看所属相关发布公告、通知等校内信息,并且能直接链接登录到教育资源精品课程管理制作系统、OA、教务等应用系统直接办公。
不受地域和环境的限制,登录后教职工就能正常备课、制作课件及办公等工作。
2)采用网站群技术建设主站及子站,可以集中部署,分布管理,可以满足整个主站、各个部门以及学科等多个网站建设的网站群,具备统一管理,维护方便,易于扩充、预留(或者具备)接口方便与统一认证、数字化校园业务系统整合的特点。
3)构建网站群管理平台系统,为后期数字化校园业务展示和集成提供展示。
同时建设多个子站,包含教育局的相关部门,下属各学校,并且预留子站的扩展,方便后期对子站建设。
3.1.2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4)
5)
6)
6.1
6.1.1
1
2
2.1
2.1.1
2.1.2
2.1.2.1概述
基于XX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教育行业用户认证中心。
该中心承担了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各类应用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二者为其它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用户认证服务。
基于认证中心开放的接口,应用系统在实现单点登录的同时,可获取公共服务平台重开放的用户身份信息、群组关系信息,并实现开放信息的订阅,以及使用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传播渠道。
认证中心为第三方应用系统提供的集成接口应足够简单,通过简单的代码整合即可完成认证的集成,而不影响原有系统的运行。
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
经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进入相关的管理平台,根据管理权限了解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情况。
例如:
区教育局领导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相关OA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等。
再如:
学校管理者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等。
对于教师而言:
教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业务发展档案,对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数字化有效管理,并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将会为职称评定等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分享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到平台,参与到全市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中。
可以进入家校互动系统,与家长进行学生工作的沟通联系。
对于学生而言:
基于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系统,根据“课前、课中、课后”原则来设计学生互动学习平台,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可能,从知识点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系统推送相应的课外拓展资源。
对于学生家长而言:
学生家长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后,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在校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智慧 教育 需求 分析 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