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及其详尽解释.docx
- 文档编号:24089516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3.47KB
《弟子规》全文及其详尽解释.docx
《《弟子规》全文及其详尽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全文及其详尽解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弟子规》全文及其详尽解释
弟子规
概述: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
“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
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
《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实慧。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
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
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
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
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
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
「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之道,贵以专。
」,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
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弟子规》的普适性
为文支持《弟子规》应该成为学童道德补助读物的人,可能是对现存的蒙学读本没有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比较。
就如《桃花源记》里的避秦男女,因为不晓得时间的推移、外头的情况,产生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结果。
明清以降,如果蒙学读物有个龙虎榜的话,那么前三名应该是所谓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而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在2003年出版的一套《传统蒙学丛书》,全集共有十部,分别是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鉴、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家诗、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和唐诗三百首。
有人认为《弟子规》没有上榜的原因,大概就是诗词所形容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外加很多封建糟粕。
有人这样称赞《千字文》:
“只用一千个字,基本上不重复,四字一句,每句成文,前后连贯,还要押韵,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到今天也还有其积极意义。
”
而《弟子规》则恰恰相反,既不押韵也不讲求对仗,没有字斟句酌,是很粗糙的一些文字,内容活脱脱就像一本“纪律指导手册”,读后不会有任何美学上的收获。
可是深究其内容,正是这些很浅白的文字内容,让我们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依照一个公司是否收纳“弟子规”作为判断标准是有偏差的,我们不妨看看一些人的评价
不妨探讨各种可能性
评价一:
说弟子规对文字拣择随便
“不难看出,《弟子规》作者对于文字的拣择是很随便的,所以文中出现很多语义不明的地方。
如开首的“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没有人知道作者真正要说什么。
“温”、“凊”、“省”、“定”,是指衣着、饮食、起居,还是要表明怎样的规范行为?
根据我在网上的一番搜索,各种白话解释,其中除了“省”字是比较一致地表示“探望”之外,其余都是靠猜。
一般认为,这是“(要让父母)冬天穿得温暖,夏天穿得清凉。
早起要探望父母,晚上要让父母知道自己到家,以免担心。
”
可是,早晚要告诉父母自己的动向,这又同后文“出必告,反必面”造成重复了,一个意思,何必啰唆两次?
”
正确观点:
其实这不是重复,即使从字面解释,前面一句“晨则省,昏则定”可以理解为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用现在的话说,早请示,晚汇报。
而后一句“出必告,反必面”可以理解为出远门要告诉父母,而回家后一定要当面向父母报平安。
这种看似语义不明之处,正是弟子规的高明之处,因为作者知道将来随着生活方式改变,准确指出某个方式也许不合适,但是作者说的是一个实例,希望通过这个事例来说明“孝”,例如“冬则温”,也许在古代就是指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可是在我们现代社会,也许大家不住在一起了,怎么去温暖被窝?
这是现代人没有“弟子规”的真谛,不会变通,也许在现代,我们可以做到冬天的时候,问问父母是否寒冷,暖气是否足,是否有防寒服等等。
这样才是真确理解《弟子规》。
而单从字面解释是不对的。
评价二:
再看《弟子规》所规范的行为,到今天到底有没有现实意义。
如果照里头的文字去做,那么“弟子”就应该“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打恭作揖、正冠纳履,做什么事都明哲保身。
再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鞭打也不吭声,不要说现今的弟子受不了,连师长也受不起!
正确观点:
打恭作揖、正冠纳履和明哲保身不是因果关系,这些文字里的内容即使在现在社会也有实际意义,例如“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而且这其中体现的是做人严谨,和明哲保身有什么关系?
!
即使有些规则我们现在不合适了,但是我们一定能找到和其类似的规则,我们可以变通,但是不能摒弃。
例如“号泣随,挞无怨”,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不可能,可是却忘记了作者传达的是一种思想,当父母有错误时,对父母应该用情,以情为先,而不是直接说理。
而不是简单从字面解释,说不能鞭打。
现在社会许多人和父母天天讲道理,说不通就大声吵闹,说父母无理。
我不知道这样的风气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如果我们都能理解父母感受,以情为先,由情入理,相信这样的结果应该会很圆满。
还有认为这个读物文笔不美,大白话多。
有这种观念的人真是应该看看中国的实际情况,有多少人还在贫困线,有多少人知识水平到什么程度?
那种以大学者才读懂的文本给人民大众有什么普及意义?
《弟子规》的好处就是在于其浅显易懂,无论父母是高级学者,还是刚刚认字的农民,都看得懂,才有普及意义。
很多人对古代的读本动不动就冠以过时,有封建糟粕等名头来打击,只不过都忘记了透过这些读本来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弟子规》的实质是孝在先,友爱兄弟姐妹,对己谨信,对人仁爱,有能力在学习知识。
至于其中的实际做法,我们能做的,去做,不适应现在社会的方式,我们不求表面,但求心安。
例如“丧三年,常悲咽”难道要现代人守孝三年吗?
其实不是这个意思,中心意思是你自己觉得心安了吗?
心安了,三天也行。
你做到心安了,就是孝。
因此,《弟子规》的精髓不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而是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不按照这个方式做事做人,一定寸步难行。
因为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文化,是我们传统道德观。
建议XX对编辑人的权利真的要进行控制,如果只是有些意思偏离,那还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是整个意思写错了,写反了,特别是在《弟子规》这样的重要词目上写反了,那真是会贻害众生。
原文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可能是更古老的版本: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qián)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亲仁】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解释
总叙
概述: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
(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
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
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
(论语: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论语: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
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言语为福祸之门。
孔门四科有: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可见言语之重要。
)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
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
”青少年守则明言:
助人为快乐之本。
)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古礼:
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
(敬老尊贤)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易解:
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
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易解:
为人子应早起,把握光阴及时努力,若经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好,也影响白天正常的作息。
岁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
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均要仔细搓洗)(陶渊明诗: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易解:
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著以稳重端庄为宜。
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
(大处著眼,小处著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
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易解:
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
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惹出多少是非?
(论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夫子劝勉我们:
食物不要过分讲求精美,烹调不要过分要求细致。
)(老子说:
圣人为腹不为目。
饮食是为了吃饱肚子,不是为了满足口目。
)当今的文明病例如:
癌症、糖尿病…等多为营养过多,与营养失衡所造成。
应注意过份加工,太精致的食品,都含有化学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缓;站立时要端正有站相,须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
(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
)问候他人时,不论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诚恭敬,不能敷衍了事。
进门时脚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时身体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更不可以抖动,这些都是很轻浮、傲慢的举动,有失君子风范。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易解:
进入房间时,不论揭帘子、开门的动作都要轻一点、慢一些,避免发出声响。
在室内行走或转弯时,应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棱角,以免受伤。
拿东西时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里面装满东西一样,小心谨慎以防跌倒或打破。
进入无人的房间,也要像有人在一样,不可以随便。
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易解:
凡是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不良场所,如赌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绝,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
一些邪恶下流,荒诞不经的事也要谢绝,不听、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问,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将要入门之前,应先问:
“有人在吗?
”不要冒冒失失就跑进去。
进入客厅之前,应先提高声音,让屋内的,知道有人来了。
如果屋里的人问:
“是谁呀?
”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
“我,我!
”让人无法分辨我是谁?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其他版本: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易解:
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
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难。
(谚云: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
【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自己有的话就不要吝啬】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易解: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论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注:
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
‘词,达而已矣!
’;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论语·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易解: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易解:
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易解:
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论语·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君子忧道不忧贫)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反之,如果听到他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做得不够好,继续努力;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弟子规 弟子 全文 及其 详尽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