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试题及答案中考物理真题.docx
- 文档编号:24086625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986.64KB
声现象试题及答案中考物理真题.docx
《声现象试题及答案中考物理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试题及答案中考物理真题.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声现象试题及答案中考物理真题
一、选择题
1.(2020·山东泰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播声音;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要低;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答案】A。
【解析】A.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长笛和二胡发出的声音,故A正确;
B.“隔墙有耳”可以说明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故B错误;
C.“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响度小一些,故C错误;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2.(2020·山东济宁)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
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答案】B。
【解析】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②符合题意;
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里面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会导致声音的音调不同,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0·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我们无法区分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A.“震耳欲聋”说明声音响度大,故A错误;
B.由声音的产生原因可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分辨,故C错误;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4.(2020·广东)晚上,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响度D.速度
【答案】C。
【解析】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是指减小声音的响度。
故选C。
5.(2020·贵州黔西南)2019年10月1日,小洋欣赏了建国70周年主题为《我的祖国》的专场音乐会。
其中关于音乐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低;
B.小洋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
C.当长笛演奏时,是长笛内的空气振动发声;
D.欣赏音乐期间,大家把手机调至静音是在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C。
【解析】A.音调代表声音的高低,男高音的音调比男低音的音调高,故A不正确;
B.小洋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的声音,故B不正确;
C.吹长笛时,使笛内空气会发生振动,振动产生声音,故C正确;
D.欣赏音乐期间,手机调至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C。
6.(2020•湖南岳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C.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乐音有响度、音调】音色三特征,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故选D。
7.(2020·山东滨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
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
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
图丙:
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
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答案】A。
【解析】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故A正确;
B.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琴声的音调,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8.(2020·四川甘孜州)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答案】D。
【解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2020·黑龙江龙东)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是()。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 B.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
【答案】A。
【解析】影响响度的大小的因素有:
(1)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2)距离发声体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3)与声音的发散程度有关。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A.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改变了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改变了响度,故A正确
B.不同水量改变了瓶内空气柱的长度,敲击时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错;
C.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吹气时,改变管内空气柱的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错;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错。
故选A。
10.(2020·山东聊城)“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
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
A.传播B.音调C.响度D.音色
【答案】C。
【解析】高声喧哗指的是声音大,即指声音的响度大,“公共场所,请勿高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响度。
故选C。
11.(2020·湖南常德)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超声波的产生
【答案】A。
【解析】A.音调是由物体振动
快慢,即频率决定的,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进入耳朵的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
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
故选A。
12.(2020·四川成都)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除了与振幅有关,还与传播距离有关,距离越短,响度越大,反之越小,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空气、液体、固体三类,所以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C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与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13.(2020·德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度越大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B.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谁,这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响度大小无关,所以响度大的声音和响度小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等,故A错误;
B.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C.不同的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从电话听筒中,能听出对方是谁,就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14.(2020·北京)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答案】C。
【解析】由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音色。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5.(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
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6.(2019·河北)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响度分辨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学生可以免受噪声干扰;
D.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答案】D。
【解析】A、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所以学生不能免受噪声干扰,故C错误;
D、发生地震时产生的是次声波,由于声可以传递信息,所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D正确。
故选D。
17.(2019·菏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A。
【解析】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A错误;
B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D正确;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故选A。
18.(2019·广州)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甲乙相比()。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100
乙
110
700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答案】D。
【解析】A.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有表可知,甲的音调高,故A错误;
BC.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其大小用单位分贝(dB)表示,分贝值越大表示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大,由表知,声音甲的分贝值小于声音乙的分贝值,故甲声音的响度较小,故BC错误;
D.甲声音的频率高于乙声音的频率,故甲声音的音调较高,每秒振动的次数多,故D正确。
19.(2019·广东)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
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 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 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答案】D。
【解析】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只与空气的温度有关,与敲击鼓面的速度无关,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0.(2019·泰州)下列做法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A.
用同一张卡片先后以不同速度划过梳齿;
B.
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
C.
改变杯内水量,用湿手摩擦杯口发声;
D.
保持钢尺伸出桌面
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
【答案】D。
【解析】A.卡片在梳子上以快慢不同的速度划过,则梳子齿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能改变音调,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能改变音调,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湿手摩擦杯口,水量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能改变音调,故C不符合题意;
D.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则用的力越大,刻度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刻度尺发出声音的响度就越大,但不能改变音调,故D符合题意。
21.(2019·湘潭)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D。
【解析】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22.(2019·无锡)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
如图是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
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
A.声咅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答案】A。
【解析】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根据喉结的振动,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正确,BCD错误。
23.(2019·益阳)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答案】D。
【解析】A、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所以,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改变了振动弦的长短,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A错误。
B、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响度,故B错误;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24.(2019·达州)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
【答案】B。
【解析】A、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000Hz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的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B正确;
C、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回声定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25.(2019·岳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真空可以传声;
C.“禁止鸣笛”是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C错误;D、此句中的“引吭高歌”意思是大声唱歌,应是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26.(2019·苏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我们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与响度无关,故C错误;
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7.(2019·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
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
【答案】C。
【解析】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室外噪声照样产生,噪声音调没有大幅降低,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也没有减小,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8.(2019·南京)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答案】A。
【解析】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A符合题意;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29.(2019·福建)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答案】A。
【解析】高声喧哗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响度,所以选A。
30.(2018•烟台)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
B.
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
C.
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
D.
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
【答案】B。
【解析】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到声带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
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鼓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到音叉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1.(2018·淄博)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智能机器人Troika可以用简单语言与人交流。
关于机器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的人或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机器人的声音与运动员的声音音色不同,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C。
32.(2018·潍坊)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调节手机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摩托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33.(2018·临沂)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
【答案】D。
【解析】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
故B错误;
C、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C错误;
D、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D正确。
故选D。
34.(2018·深圳)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明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答案】A。
【解析】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是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
C.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很大,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
35.(2018·衡阳多选)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的空气柱一定在发声;
C.在10m2的小房间里说话听不到回声,是因为“空间小,没有产生回声”;
D.在同一宇宙飞船的太空舱内,两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象 试题 答案 中考 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