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形成测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4080102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30.64KB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形成测试题.docx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形成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形成测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形成测试题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形成
1.桉601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药性个体大量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答案】C
【解析】在未使用该感冒药之前,感冒病毒就存在着差异,有的不具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
开始用该感冒药后,由于大多数病毒没有抗药性,故大量被淘汰,而少数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会保存下来,并能继续繁殖感染人群。
当多次使用该药物后,使抗药性更强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几年后,病毒积累并加强了抗药性,使该感冒药渐渐失去效应。
所以药物只是对不同变异的病毒进行了选择,淘汰了不抗药的个体,保留了抗药性强的个体。
2.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兔群中雌兔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FF(30%)、Ff(60%)、ff(10%),雄兔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FF(20%)、Ff(40%)、ff(40%)。
假设该兔群中雌雄兔之间随机交配,则子代中( )
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
B.Ff的基因型频率为52%
C.雌兔中F的基因频率为60%,雄兔中F的基因频率为40%
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
【答案】B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亲代雌兔中,F的基因频率=30%+×60%=60%,则f的基因频率=40%,亲代雄兔中,F的基因频率=20%+×40%=40%,f的基因频率=60%,则子代中各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FF=24%、Ff=52%、ff=24%,子代中F的基因频率=50%,f的基因频率=50%,B正确、C错误;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相同,D错误。
3.在某一种群中,经过调查得知,隐性性状(等位基因用A、a表示)约占9%,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分别约为( )
A.0.9、0.82
B.0.36、0.55
C.0.49、0.42
D.0.18、0.73
【答案】C
【解析】已知隐性性状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9%,那么a的基因频率为0.3,则A的基因频率为1-0.3=0.7。
在理想的状态下,运用遗传平衡公式进行计算:
AA的基因型频率为0.7×0.7=0.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7×0.3=0.42,C正确。
4.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的红绿色盲患病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患者有5人,男性患者有11人,携带者有15人,则这个工厂职工中的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
A.12%
B.5.8%
C.6%
D.3%
【答案】C
【解析】设色盲基因是Xb,则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有5人,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有15人,基因型为XBXB的个体有180人,基因型为XbY的个体有11人,基因型为XBY的个体有189人,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Xb的基因频率=
×100%=6%。
5.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各种表现型的个体
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
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
【答案】B
【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A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选择的是各种表现型的个体,故B正确;Ss个体对应的表现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自然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增加,故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S的基因频率增加,故D错误。
6.下图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
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雀喙长的变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未发生改变
B.1976年中期至1977年前期,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答案】C
【解析】地雀喙长的变化说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故A错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喙短的地雀被淘汰,地雀平均喙长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故B错误、C正确;在1978年时种子虽然硬度很低,但因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故此时低硬度的种子对喙长的地雀无选择淘汰作用,喙长的地雀与喙短的地雀生存机会均等,因此相关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故D错误。
7.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发生突变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答案】D
【解析】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产生的等位基因有可能是隐性基因,也有可能是显性基因。
8.下列关于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中得以保持和发展
B.自然状态下,一个生物个体的死亡一般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变化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库的组成
【答案】C
【解析】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种群基因库不会因某个个体死亡而变化,而是在代代相传中得以保持和发展,A、B正确;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C错误;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改变种群基因库的组成,D正确。
9.下列因素中对果蝇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A.随机交配
B.自然选择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答案】A
【解析】一个无穷大的果蝇群体在理想情况下进行随机交配,经过多代,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仍可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都会使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明显改变。
10.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
A.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
【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高,基因型为aa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低,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升高,aa的基因型频率降低,因此A的基因频率升高,a的基因频率降低。
11.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
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
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
A.75%
B.50%
C.42%
D.21%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在理想情况下合并为一个种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大小相同,再根据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可知合并后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哈温定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42%。
12.在某一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得某种性状的基因型为DD、Dd、dd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10%、85%、5%,但是由于某种环境的变化,基因型为dd的个体被逐渐淘汰。
在这个种群中,D、d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55.3%,44.7%
B.52.5%,47.5%
C.47.5%,52.5%
D.55%,45%
【答案】A
【解析】因为基因型为dd的个体被逐渐淘汰,因此,种群中DD、Dd的个体所占比例变为
、
,因此D的基因频率为
+
×
≈55.3%,d的基因频率为
×
≈44.7%。
13.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
A.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
B.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变异发生定向改变
D.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答案】C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1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
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
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9/800
B.1/22
C.7/2200
D.1/88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与基因频率相关计算的方法,分析如下:
设某隐性遗传病是由a基因控制的,
15.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
如图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3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且存在地理隔离。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种群①在第25代时基因型为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
B.个体的死亡对种群③的A基因频率影响最小
C.第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答案】A
【解析】 由题图的信息可知,种群①在第25代时A的基因频率为75%,a的基因频率为25%,基因型aa的个体约占总数的1/16;在约150世代交替中,种群③中A的基因频率没有太大变化;长期的地理隔离有可能导致生殖隔离;自然选择使3个种群的A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16.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
连趾海龟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海龟游泳能力较弱。
开始时,w和W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
若干万年后,W的基因频率变为0.2,w的基因频率变为0.8。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杂合子占分趾海龟的比例为__________。
(2)该种群中海龟多种多样的类型来源于可遗传的变异,但由于变异是__________的,因此只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进化的方向则由____________决定。
(3)该海龟种群__________(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因库 8/9
(2)不定向 自然选择
(3)是 种群基因频率已经改变
【解析】
(1)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由题意可知,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后,WW的基因型频率=0.2×0.2×100%=4%,ww的基因型频率=0.8×0.8×100%=64%,Ww的基因型频率=1-64%-4%=32%,因此杂合子占分趾海龟的比例为32%÷(4%+32%)=8/9。
(2)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只是产生了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海龟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因此海龟发生了进化。
17.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
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开红色花。
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
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_____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__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
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三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这种植物靠当地的一种昆虫传粉,且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
______________,下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 )
(5)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_______。
(6)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答案】
(1)种群 基因库
(2)75% 25% 不是
(3)72.5% 5% 22.5% 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4)AA=Aa>aa A (5)物种 (6)种群 自然选择 突变、选择和隔离
【解析】
(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2)发洪水后,A的基因频率=55%+40%×1/2=75%;a的基因频率=5%+40%×1/2=25%,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是迁移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因素在起作用。
(3)所有该植物若都是自花传粉。
在3代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55%+40%×1/4+40%×2/4×1/4+40%×2/4×2/4×1/4=72.5%,aa的基因型频率=5%+40%×1/4+40%×2/4×1/4+40%×2/4×2/4×1/4=22.5%,Aa的基因型频率为5%。
A、a基因频率分别是A=72.5+5%×1/2=75%,a=25%,由于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生物并未发生进化。
(4)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
AA=Aa>aa,那么,经过长期选择,A基因频率会不断增加,而a基因频率会不断减小,但因为AA的繁殖能力等于Aa,故a基因不会消失。
(5)若两种植物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6)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的胰岛素和胰蛋白酶的化学成分都是蛋白质,且都是胰腺分泌的,但它们的功能却截然不同,原因是参与二者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不同
B. 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属于生物膜系统,但类囊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C. 矿工患硅肺的原因是硅尘破坏吞噬细胞溶酶体膜,导致水解酶释放致使肺的功能受损
D.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中心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
B.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分子的双链也随之解旋
C. 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
D.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
3.下列有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腺苷是构成ATP、DNA和RNA的组成成分
B. 多糖、脂肪和核酸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C.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得到6种有机小分子物质
D. 由C,H,O,N,S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不能为胞吞和胞吐的过程直接供能
4.经测定,某生物的所有核酸分子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含量不相等,则此生物不可能( )
A. T2噬菌体
B. 人
C. 大肠杆菌
D. 烟草花叶病毒
5.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
B. 父亲的基因型是纯合子
C.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4
D. 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6.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该病的男孩,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XHXH和XhY
B. XhXh和XHY
C. XhXh和XhY
D. XHXh和XhY
7.如图表示某DNA片段,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相间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④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 ⑨既容易断裂又容易生成,所以DNA稳定性与之无关
D. 该DNA片段有两种碱基配对方式,四种脱氧核苷酸
8.对于一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觉正常的男孩,其双亲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则关于以下两种情况,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色盲的母亲和正常的父亲;
②色盲的父亲和正常的母亲(不携带色盲基因),
A. 属于基因突变,且两种情况都发生在精子中
B. 属于染色体变异,前者发生在卵细胞中,后者发生在精子中
C. 属于基因突变,两种情况都发生在卵细胞中
D. 属于染色体变异,前者发生在精子中,后者发生在精子或卵细胞中
9.某生物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中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该链碱基总数的40%,在限制的作用下被切成D1和D2两个DNA片段(酶切位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50%
B. 若D1中的A/C=m,则D2中的A/C=1/m
C. D1和D2片段中(A+C)/(T+G)的比值相等
D. D2片段中一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互连接
10.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不相符的是( )
A. 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 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赫尔希和蔡斯——首次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1.在根尖生长过程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有( )
A.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B. 核糖体、线粒体、细胞核
C. 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D. 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核
12.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家庭中父母色觉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孩子色觉正常,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父亲
B. 若孩子色觉正常,则出现的异常配予不会来自母亲
C. 若孩子患红绿色盲,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父亲
D. 若孩子患红绿色盲,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母亲
13.下列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关系是( )
A.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B.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C.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
D.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物的性状和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②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XY为杂合子;雌性个体XX为纯合子
③人体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既没有色盲基因b,也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
④女孩若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父亲遗传来的
⑤男性的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儿子,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间隔现象
⑥色盲患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A. ③⑤⑥ B. ①③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②③⑤⑥
15.下列关于二倍体哺乳动物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B.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一定相同
C.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16.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及与之对应的变化正确的是( )
选项
时期
发生的变化
A
间期
染色体和DNA经过复制均加倍
B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非同源染色体随着联会配对的发生而自由组合
C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同源染色体加倍后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A. A
B. B
C. C
D. D
17.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别发生在
A. 细胞核、核糖体、核糖体
B. 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C. 核糖体、细胞核、细胞核
D. 核糖体、核糖体、细胞核
18.人的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如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图中Ⅲ﹣10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 )
A. Ⅰ﹣1
B. Ⅰ﹣2
C. Ⅱ﹣4
D. Ⅱ﹣6
19.下列关于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⑥过程,可以发生于细胞核中
B. 若图1的①中A占23%、U占25%,则DNA片段中A占24%
C. 图2所示过程相当于图3的⑨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 基因 组成 变化 物种 形成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