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
- 文档编号:2407922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9.62KB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
教材
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及欣赏分析三拍子的歌曲,重点从歌曲的旋律节奏上做比较,使学生认识不同风格的三拍子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一、正确地表现《彩色的中国》的音乐情绪。
二、正确感受、体验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及风格。
教学准备课件
多媒体设备,钢琴,PPT课件等
班级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课后修改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器乐合奏曲《哆来咪》导入新课
三、介绍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四、介绍演唱形式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五、聆听歌曲《彩色的中国》
1、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2、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3、分组学唱歌曲的简谱。
4、轻声、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5、学唱歌曲,齐唱全曲。
6、分组练习副歌部分的二声部。
7、完整的合唱全曲。
六、学习基本指挥图示
七、音乐练习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重点练习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抄写歌曲的后11小节,讨论它们与前奏的关系,并从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说说这段音乐在整首歌曲中的作用。
八、拓展活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随音响边划拍边唱开始部分。
九、课堂小结
《歌唱祖国》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两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和《多情的土地》寻选自2012年新版七年级音乐教材上册第一单元。
《彩色的中国》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
曲调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追求,让演唱者真正感受到“神州处处好”,祖国处处好。
《多情的土地》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
歌曲通篇采用e小调,旋律抒情流畅、优美感人,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上下两大段旋律相同,结构为AB、A'B',每一段落的前三句都配以语言化的旋律,演唱时如同对亲人轻声地诉说。
第四句旋律连续上行,并采用三连音以增加急切与激动不舍、焦灼与真切思念的情绪。
歌曲在B乐段开始发出深切的感叹,感叹助词“啊”的两句旋律前部相同,只在高音处略作后句高于前句但弱于前句的处理,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
“我拥抱……”和“我捧起……”两句更是耐人寻味、真挚动人,其旋律的流畅如思念的河流奔涌流淌。
结束句在钢琴伴奏与人声交替互补、渐行渐弱、渐行渐远中结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两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他的旋律、歌词主要表现了什么?
是什么歌曲?
(1)我的中国心
(2)在希望的田野上学生回答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
主要表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在祖国幸福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是另外一首表现热爱祖国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新课讲授
2、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3、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4、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5、教师教唱歌曲。
提醒学生注意:
(1)休止符,后半拍出来。
(2)向学生讲解反复记号和跳跃记号。
6、学生自行演唱,提醒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视情况跟随伴奏)。
当然,表现祖国美好,热爱家乡的歌曲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十分深情的歌曲。
《彩色的中国》比较欢快、愉悦,而这首《多情的土地》就比较抒情,优美感人,表现了对家乡、对生育养育自己地方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
7、教师简介作者:
施光南
8、欣赏《多情的土地》。
五、延伸拓展
现在,同学们都生活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之下,我们当然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感谢为今天美好生活作出贡献的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最后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刘德华的《中国人》。
《歌唱祖国》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
3、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热情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4、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5、通过学唱《爱我中华》,欣赏《走向复兴》,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发学生奋发向睥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歌曲来提升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2、《爱我中华》音域跨度大,准确把握大跳时的音准,以及演唱时的精神气氛。
三、教材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歌曲为二段体结构,采用广西壮族民间音调并进行了发展。
前12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
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
但第二部分音域跨度较大,速度快,学生很不容易掌握音准,可放慢速度,对比、模仿来解决。
《走向复兴》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
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通过PPT展示几幅身着少数民族服装人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
(采用抢答方式)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你知道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教师通过PPT总结有哪些民族?
)
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不同。
但是相同的是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人。
因此我们要团结起来,我们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千言万语汇聚在一首歌曲里,今天,就让我们去学习这首《爱我中华》。
2、教师播放《爱我中华》视频片段,让学生在后面跟唱一下。
3、教师介绍歌曲作者
词作者:
乔羽(1927.11.16—)山东济宁人。
中共党员。
1946年初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
1948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
1948年华北联大与北方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调入华大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
2010年4月9日,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
是中国音乐创作界不折不扣的词坛泰斗。
著名歌曲歌词:
《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夕阳红》等。
曲作者:
徐沛东(1954~),著名词曲作者,是大陆流行音乐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970年考入福州军区歌舞团任首席大提琴。
197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
1979年毕业,同年回福州军区歌舞团任作曲及指挥。
1985年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作曲、指挥。
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室主任、副院长等职。
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他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美声、民族、通俗歌曲及文艺晚会主题曲近千首,出版了100多盘个人作品专辑。
包括《雍正王朝》主题曲《得民心者得天下》、《亚洲雄风》、《辣妹子》、《爱我中华》等。
《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是90年代初乔羽和徐沛东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
作曲家在创作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既然是在广西举办,最好要有广西风格,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
所以在音调上尽可能像广西的而又不全是广西的,曲调上推陈出新。
比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衬词“咳罗咳罗咳罗咳”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整首歌曲发展显得很大气。
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盛传。
《爱我中华》这首歌先后由韦唯和宋祖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
它的深刻寓意,成为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聚会的必唱曲目。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学唱。
音乐大部分学生很熟悉,基本会唱,因此教师只对个别音域跨度比较大的地方做一个提醒和教唱。
那么这首歌告诉了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团结起来,热爱自己的国家。
而接下来的一首歌就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去振兴我们的国家,让我们中国走向富强。
它就是———《走向复兴》。
5教师简介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
《走向复兴》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
被选入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成为将演出推向高潮的压轴曲目。
在举世瞩目的庆祝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中,歌曲《走向复兴》也成为联合军乐团演奏曲目之一,并且由北京各大中院校学生2500人组成的群众游行合唱方阵对其进行了完整演唱。
6、教师播放《走向复兴》MV,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感受其进行曲式的风格,充满自豪、刚劲、威武雄壮的感情和气势。
五、延伸拓展
总结这一单元学唱和欣赏过的歌曲,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印象。
第二单元缤纷舞曲
第一课时
《青年友谊圆舞曲》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二、过程与方法
1. 先欣赏,学生感受音乐流畅优美、热情,对音乐旋律有所感知。
2. 然后学唱歌曲,学会之后尝试加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
三、知识与技能
1. 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
2. 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为《青年友谊圆舞曲》伴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 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教学资源1.多媒体音乐室
2.VCD《圆舞曲》舞蹈片段
3.打击乐器:
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一、组织教学:
学生排队入室就坐(播放音乐),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教学活动2二、发声练习(断音和连音练习)
1=D3/4
321│321〢
mimimima
教学活动3三、听音练习:
(老师在琴上弹出不同高度的音,学生用la模唱。
)
1=C
51〢36〢15〢41〢53〢
教学活动4
四、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习音乐知识——圆舞曲。
1.学生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听辩出是几拍子,有何特点?
2、圆舞曲知识简介:
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
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
其特点为:
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人音版七 年级 上册 音乐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