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4066295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2.45KB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设计
【教材理解】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
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
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最有兴趣的是在第一课时。
可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是第一课时扫除生字新词,读懂读通课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在第二课时上。
从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课时“逛西湖”,第二课时“打老虎”;从学生的兴趣看,实际上是错过了学习课文的最佳时机。
因此如何优化第一课时的教学,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很值得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教学中我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读为本,紧抓“奇”进行教学,初读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读感悟“奇”。
【学情简介】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知识面不宽,对文中所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很难想象出画面,教师必须指导感情朗读并借助电教媒体等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及阅读感受钱塘潮之“奇”,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象,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方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
”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
我将远程教育资源:
图片、影像等有机地融合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寓情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动态、形象的影视文件,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
为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内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为了上好这一堂课,我在远程教育资源网上查找了和课文有关的图片和录象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以便对大潮有初步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过吗?
(没有)很遗憾老师也没能亲眼所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壮观的景象。
二、出示课题,探究“奇”意: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1课观潮,(师相机板书课题)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通过预习学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
钱塘江大潮)
2、师介绍:
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泰安几千里,泰山被誉为“五岳独尊”,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师板书:
天下奇观)
3、师引发问题:
“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给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之后可以提醒学生借助字典解决。
)
4、多指名回答后明确:
“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进一步引导说出“天下奇观”的涵义,即:
天底下或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奇”:
1、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
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
2、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阅读提示:
A、把字音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B、认真的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刚才教室里可真是书生琅琅,大家读得都那么认真又那么好,现在谁愿意展示一下你自己,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哦,老师随时会有可能叫到你!
3、开火车读课文,教师利用这个过程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音。
4、刚才看到大家火车开得那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
现在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5、指名回答后明确:
作者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后写潮过之后。
四、精读课文,品味探究“奇”:
1、师: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么你认为“天下奇观”到底奇在哪里呢?
边默读课文边用——画出你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词句。
读一读这些词句,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班内汇报)
预设:
①.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
师:
读得不错。
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引导生回答出读书时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
“一条白线”,进而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之后班内齐读)
②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
师:
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
一丈是3.3米,两丈多高,相当于我们三、四层楼那么高,三四层楼那么高的浪横贯整个江面,直扑过来,那将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来,把它的壮观读出来!
(学生自由练读之后分组比赛读,然后齐读)
③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师:
喜欢这句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
(教师也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
多精彩的语句呀!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声音如同山崩地裂。
(教师板书: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
我们在下边也再准备一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读得更棒,看谁把这种雄伟的气势给读出来了。
(指名学生个别赛读,教师加以鼓励,并与学生一起为朗读进步者、优秀者鼓掌。
)
师:
你们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点头叫好。
教师朗读这一句。
学生热烈的掌声响起。
)
师:
谢谢鼓励,该你们齐读了,让我为你们喝彩,行吗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④我特别喜欢这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师:
闷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鼓励引导学生学学这种声音:
轰隆隆隆……)
师表扬:
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师生一齐模拟:
轰隆隆……)
师进一步引导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的?
(闷雷滚动)
(教师相机板书:
闷雷滚动)
师:
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形象啊!
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这个句子。
(学生齐读)
师:
读得真好,再来一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学生闭眼齐背)
⑤我特别喜欢这一句。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
师:
人群又沸腾起来。
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
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师:
准备,开始!
(学生:
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
“噢!
”有的喊:
“快看,潮来啦!
”)
师:
沸腾了!
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学生很快就能说出:
人声鼎沸。
)
师:
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学生一起读)
2、刚才通过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到了潮来时的雄伟壮观,可是却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现在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读一段话,看看谁有本事能听出文中是用哪几个词把潮来时的顺序写清楚的?
①师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括号中的词语教师在读时,故意有意识地加以强调。
)
(课件出示)请学生动笔做: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向我们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经过个人独立思考后班内交流: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
(由远到近)
一起再读读这段文字。
②师:
刚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已经想象出了潮来时的画面,那么,潮来时,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观看录像。
(录像播放潮来时的壮观画面。
)
③录像是老师的一个朋友拍的,他普通话不好,想请同学们帮忙配一下音,行吗?
配音的时候最好能激情洋溢地朗诵出来,行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之后教师鼓励能背诵的起立!
(学生全体起立)
师:
真有信心!
给你们配上录像好吗(生兴奋地点头)
师:
配着录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
(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师:
背诵得多有感情啊!
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
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①潮来时的钱塘江真可谓“天下奇观”!
那么潮来之后呢?
现在大家再认真的把课文默读一遍,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指名回答:
我觉得大潮过后的景象也可以称为奇观,因为: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
就是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②教师适时点拨感悟: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③教师提问:
“恢复”一词能去掉吗?
为什么?
(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④引导再次激情朗读这一部分。
4、品读“潮来前”的“奇”。
①过渡:
的确,钱塘江大潮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
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
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期盼。
②引导生读潮来前句子,体会潮来前江面景象及大堤上人们的期盼。
(教师相机板书:
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③引导生读:
带着这种心情好好读读这些句子。
(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
5、回归整体,美读感悟“奇”。
教师激情:
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
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
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
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小游戏,积累词汇。
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想!
)
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猜词!
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学生肯定跃跃欲试)
材料:
A、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
——人声鼎沸。
B、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
C、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
D、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
E、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
——山崩地裂
F、形容气势很大——
(该词学生若一时说不出,有个别学生答“白浪翻滚”,师提示“浩浩荡荡”)
游戏同时教师顺势出示课件中词语
师:
谁来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学生纷纷举手)
2、运用词汇,学以致用。
师: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光积累了,你们会不会用了呢?
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老师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更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教师鼓励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
预设: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
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班内交流,纠正得出意见一致的标准答案。
)
课件出示:
填入答案后的这段话。
教师引导 每个人再练习说这段话。
(学生自由说这段话,进行巩固)
师: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
你们学得真棒!
六、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
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天下奇观潮来时: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
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
熟读自然就能成诵。
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
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这样的练习在语文课中应该大力提倡。
(四)、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
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
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潮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上册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