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406309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99KB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1~10章)
一、选择填空
1、教育的基本功能,一是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二是教育具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
2、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3、出自孔子—— “有教无类”,“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学而知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出自道家——“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5、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的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世界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是中国教育世界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6、出自《学记》——“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教学相长”,“师严然后道尊”,“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
7、苏格拉底——“知识道德”观点,“产婆术”。
8、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思想,是世界上最早从理论上论证了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思想家。
9、1632年,夸美纽斯写成《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的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并提出并论证班级授课制,以“泛智教育”为追求构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内容,提出了以遵循自然为核心的一系列教学原则。
10、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这是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教育理论著作,是教育理论形成时期的代表性著作。
11、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提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构建了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12、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作人力资本论创立的“宪章”。
13、身体的发展包括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
14、心理发展包括认识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
15、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16、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17、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础上。
18、198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2006年修订;
1993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该法1994年1月1日起实行;
1995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该法1995年9月1日起实行。
19、中小学生是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的公民。
20、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1、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习课程。
22、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23、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的系列化活动。
24、开设哪些学科是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
2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产婆术”(苏格拉底)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孔子)
“复习是学习之母”(乌申斯基)
循序渐进原则——“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6、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读书指导法和实习作业法等。
2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28、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由瑞士皮亚杰提出,美国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
道德两难问题。
29、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30、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的重要标志。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道德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灵魂的高级部分—理性和意志。
3、人力资本:
指人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以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工作的能力。
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4、学校文化:
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5、个体身心发展:
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向变化的过程。
6、发展关键期:
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7、教育目的:
广义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是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8、教师:
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教师机智:
指一种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10、课程(学校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11、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12、教学:
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的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13、教学过程: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14、教学原则: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5、班级授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的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16、教学策略:
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17、德育目标:
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18、德育过程: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9、德育原则:
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0、陶冶法:
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21、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三、简答题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20世纪以后教育发展的特征
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
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这受教育的权利
③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
④ 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①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③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㈠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①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③ 人力资本理论
5、学校文化的特征
①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 校园文化是学习文化的缩影
6、个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
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程度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所以在个体身心发展上要循序渐进。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因此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
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所以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效果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应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是身心得到发展。
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⑤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
从群体看有男女性别差异和身心的构成方面。
在教育工作中发现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要因材施教。
7、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②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③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④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⑤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8、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素质教育的含义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强调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之培养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④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