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4062641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8.41KB
高考语文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研究.docx
《高考语文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研究
2018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研究试题语文语文
(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翰林蓊郁翱翔翻云覆雨振翮高飞
B.踯躅蹙额跋扈踟躇不前一蹴而就
C.鞭笞舌苔懈怠心旷神怡孽根祸胎
D.掐断谄媚馅饼气焰万丈造谣诬陷
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演义演绎推理变换变幻莫测
B.文雅温文尔雅神话出神入化
C.代劳以逸待劳广大发扬光大
D.驱除驱除疾病通讯通讯地址
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揭晓(公布结果)
揭竿而起(高举旗帜,发动起义)
揭示(指出蕴含的道理)
昭然若揭(清楚得好像把谜底揭开了)
B.含苞(裹着花苞)
含垢忍辱(忍受耻辱)
含笑(面带笑容)
含血喷人(比喻捏造事实,诬陷别人)
C.比邻(近邻、街坊)
鳞次栉比(像鱼鳞一样排列,像梳子一样紧挨着)
比附(比较,比美)
朋比为奸(互相勾结做坏事)
D.消闲(消磨空闲时光)
烟消云散(比喻消失得干干净净)
消沉(情绪低落)
消释前嫌(消除以前的嫌疑)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新网北京站2018年10月21日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_________________。
②日本自卫军在有关军事用语上玩弄文字游戏,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用的用语,目的是______________其军事性、战斗性。
③同义词中最值得研究的是那些非严格意义的同义词,因为他们同中有异,使用的时候就必须有所_____________。
A.媒介掩饰区别 B.媒体掩饰分别
C.媒介掩盖分别 D.媒体掩盖区别
5.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处世要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
B.9月11日,美国国内的班机遭恐怖分子劫持,撞毁了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罹难者达数千人,真是祸起萧墙。
C.重庆领导积极做好三峡移民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到新的家园。
D.他父亲思想很开明,对女儿和儿子一视同仁,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所学校,学习空气很浓,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学生们的读书声和刻苦学习的身影。
B.为了根本扭转生产的亏损状况,厂党委成员深入车间听取意见并虚心征求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C.自从肝益纳胶囊问世以来,就像是医药界闯进了一匹黑马。
D.对于古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剔除其糟粕,吸收其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子信息源的不断丰富,出现了电子图书。
人们在探讨图书馆的未来形式时,还提出诸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和全球图书馆等概念。
狭义的电子图书馆是指使用电子介质(光盘、磁盘等)存贮、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也没有传统的印刷型图书而是利用纯数字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网上服务;虚拟图书馆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只是一种提供用户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的信息的环境,它拥有二维和三维入机界面,并能使用户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
实际上,这三类图书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图书馆界统称其为电子图书馆。
美国《电子图书馆法案》明确了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备的特征,即:
(1)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
(2)交互的多媒体程序为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3)这些信息与服务可提高生产率,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4)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每个人能够享受的。
电子图书馆,这种以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传递系统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占有丰富的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终端利用高速宽频的地区性网络和世界性网络对远程数据库进行联机实施浏览、检索和登记。
7.下面对“电子图书馆”这—概念的解释,最准确的—项是()
A.电子图书馆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并将丰富的数据库提供给用户。
B.电子图书馆是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传递系统。
C.电子图书馆不再将传统印刷型图书作为唯一的信息资源进行存贮。
D.电子图书馆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包括利用电子介质处理图书信息。
8.对第一段画横线的文字,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电子图书馆出现的时代背景
B.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C.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新成果
D.电子图书馆出现的科技因素
9.下列对“虚拟图书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虚拟图书馆不是独立实体,而是为用户利用网络系统获取所需信息而设置的。
B.虚拟图书馆有先进的工作系统,但不再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建筑物的机构的特征。
C.虚拟图书馆拥有的二维和三维人机界面是专为用户任意浏览和提取信息而设置的。
D.虚拟图书馆称谓中的“虚拟”是针对其特殊环境而言的,不是“虚设”的意思。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图书馆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占有丰富的数据库,所以它具备提高生产率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功能。
B.电子图书馆一出现,传统印刷型图书作为唯一的信息资源进行存贮的局面就被打破。
C.电子图书馆的信息与服务必须是每个人能够享受的,所以它具备为社会上每一个人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D.虚拟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各种获取信息的入口,在虚拟图书馆中,每一个正规或不正规的受教育者都有上网浏览和获取信息的可能。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
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
“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
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
太子承乾入侍,密启后曰:
“医药备尽,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
”后曰:
“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
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
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非为政体靡弊,又是上所不为,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承乾不敢奏,以告左仆射房玄龄,玄龄以闻,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
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后闻之固争,乃止。
将大渐,与太宗辞诀。
时房玄龄以谴归第,后固言:
“玄龄事陛下最久,小心谨慎,奇谋密计,皆所预闻,竟无一言漏泄。
非有大故,愿勿弃之。
又妾之本宗,幸缘姻戚,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其保全永久,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
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
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是不忘妾也”。
《旧唐书·后妃传》
1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医药备尽,尊体不瘳瘳:
病愈
B.房玄龄以谴归第谴:
受谴责
C.既非德举,易履危机履:
踏上、遇上
D.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肆:
大肆
1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在本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
B.佛道者示存异方之教耳
C.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
D.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
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所须器服,皆以木瓦
C.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
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
D.朝臣咸请肆赦,太宗从之
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体现长孙皇后“贤助、良佐”形象的一组是()
①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
②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助。
③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
④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⑤太宗及侍臣莫不嘘唏
⑥非有大故,愿勿弃之
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④⑥
15.下列对文段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无忌论其才干和资历,都是太宗的第一功臣,太宗要委以执掌朝政大权的重任,其实也是量才录用。
B.长孙皇后希望朝廷不要让她哥哥作执政大臣,因为她担心这会造成外戚专权,给哥哥和自己带来杀身灭族的大祸。
C.长孙皇后坚决维护依法治国,即使大病不愈,也决不同意赦免囚徒,以求福助,为一人而乱天下法。
D.长孙皇后在临终遗嘱中还劝谏太宗宽容贤良大臣,杜绝外戚专权,丧葬俭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8分)
四、(15分)
16.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5分)
(1)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戒,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
”(2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下面的两首诗,按要求回答。
(6分)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1)王诗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
(1分)
(2)这两首诗都是咏史诗,题材相同,但观点不同,杜诗___________;王诗__________。
(2分)
(3)两首诗中,你更喜欢哪一首,请说明理由。
(不少于5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句)(4分)
(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
(2)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3)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
(4)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伶官传序》)
(5)古人云:
“以地事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不灭。
”(苏洵《六国论》)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冬天
朱自清
说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和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地望着那锅,等着那些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的晚上。
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
“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
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
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下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S君口占两句诗道:
“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
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
船夫问要不要上敬慈寺去:
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
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
这已是许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火把;但那是少极了。
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的似的;可是即便真的冬天也并不冷。
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是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
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面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
三张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9.本文构思巧妙,用蒙太奇的手法,描绘了三个镜头,请分条概述三个镜头的内容。
(4分)
第一个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觉得“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4分)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给本文命题为“冬天”?
朱自清的散文十分注意文眼的安设,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冬天》运用蒙太奇的方法,将几幅不同的冬景图组合在一起,在娓娓的叙事中,营造出“冬天里的春天”的意境和氛围,展现了人间亲情、友情、爱情永恒这一主题。
B.本文在叙写“身边琐事”、“儿女情长”中,质朴的抒发了自己的真实情感,颇有情趣。
C.第三段末,抒发了对亡妻深深的悼念之情,感情变得凄冷、悱恻、伤感。
D.作者浓墨重彩地描绘一些“抒情细节”,使人感到有一股震撼心灵的抒情魅力。
E.本文体现了朱自清一贯的散文风格:
融情于景、融情于事,在抒情、叙事和写景的结合中,追求一种真挚的美。
六、(12分)
23.修改下面画横线的句子,使它更合理、准确、严密。
(可以删除或添加个别词语)(2分)
当前,一些新词常见于报刊,如“酷”、“秀”、“黑客”、“伊妹儿”……面对这些有趣的新词,有人说:
“语言大都植根于社会生活,语言创新最丰富的时代,就是社会大发展和大开拓的时代。
”
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将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35字以内,含标点)(4分)
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日就美国等国家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发表声明,全文如下:
3月20日,美国等国家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
中国政府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中国政府一直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要求伊拉克政府全面、切实地执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同时认为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安理会去年11月一致通过的第1441号决议是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重要基础。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通过严格执行第1441号决议,以和平手段实现伊拉克不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目标是可能的。
中国政府与有关各方一道,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战争必将带来人道主义灾难,影响地区和世界的安全、稳定和发展。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
我们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中国政府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使用军事行动,重新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下面画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
(6分)
徐悲鸿说: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李白宁愿辞官也不去“摧眉折腰事权贵”;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受到人们敬仰的人物哪一个没有铮铮傲骨?
哪一个曾向敌人低头弯腰?
他们是巍峨的昆仑;______________;他们是凛然的尊严;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是天地之间堂堂正正的人!
七、(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壶沸水,依次放上胡萝卜,几分钟后,胡萝卜变得软软的;再放上鸡蛋,鸡蛋煮硬了;最后在水中放入咖啡,整壶水变成了浓浓的咖啡饮料。
三样东西都面临这同样的困难——沸腾的水,在一样的逆境面前,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变软而有的变硬,而有的却使沸水发生了改变,使困境变为顺境。
当艰难困苦敲你的门,你将做何反应?
你会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
请以“面对困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
要求:
①文体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A(A读音分别为hànwěngáofānhé,B项读音分别为zhícùbáchícù,C项读音分别为chītāidàiyítāi,D项读音分别为qiāchǎnxiànyànxiàn)
2.D(“驱除疾病”的“驱”应为“祛”,“通讯地址”的“讯”应为“信”)
3.B(A昭然若揭:
指真相大白;C比附:
拿不能相比的东西勉强相比,牵强附会的比较;D消释前嫌:
解除以前的嫌隙)
4.A(“媒介”是指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是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掩饰”强调用手法来掩盖缺点、错误、罪行,“掩盖”是遮盖或隐蔽;“区别”适用于互相联系或统一的事物,“分别”适用于有明显区别的事物,如是非、主次等)D(A“一言九鼎”比喻说的话分量重,作用大。
B“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C“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
6.D(A“听到”与“身影”搭配不当,B语意重复,C缺少主语,删去“自从……以来”,改为“肝益纳胶囊的问世”)
二、(12分,每小题3分)
7.B(此项符合下定义的方法,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8.D(画线句子的主体是“电子图书馆”,所以陈述对象应为“电子图书馆”,但B项不甚恰当,因为作为时代背景的内容要广泛复杂得多)
9.C(“人机界面”的功用介绍不全面,它还可以为用户储存信息)
10.A(电子图书馆本身不具备这方面功能,而是人们利用这些信息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时才能提高生产率、改善生活水平。
)
三、(15分,每小题3分)
11.B(谴:
过失、罪过)
12.B(B异方:
文中义,不同于世俗;现代可指对方;A.元勋:
大功臣、立大功的人;C.嘘唏:
哽咽,抽泣;D.山陵:
指帝王家的坟墓)
13.C(C但:
只是,仅仅;A.为:
动词,作为/介词,被;B.以:
介词,因为/介词,用;D之:
代词,代“肆赦囚徒”/助词,主谓之间)
14.D(②太子的话;③不相信求福之说;⑤其他人的反应)
15.B(不全面。
她“防患于未然”,主要是担心外戚专权会导致国家祸乱不堪)
四、(15分)
16.
(1)汉代吕后、霍光两家可以作为深刻的教训,所以特别希望朝廷不要让我哥哥作执政大臣。
我只请求依傍山势而埋葬,不必修建坟墓,不要用多层棺木,安葬所需用的器物,都用木材泥土制造,节俭薄葬,就是陛下没有忘记我了。
17.
(1)论据坚实,击中要害;末句以反诘形式,含蓄有力。
(答出一点即可)
(2)杜诗宣扬不屈不挠的精神,认为项羽不该自刎,应“包羞忍辱”,重新蓄积力量,以图东山再起。
王诗从历史事实出发,项羽虽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英雄,但他刚愎暴虐,即使“江东子弟”还在,军民离心,他们也不会愿意再为他效力了。
(3)选任何一首都可以,但要言之成理。
18.(3)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落霞与孤鹜齐飞
(3)为有源头活水来
(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犹抱薪救火,薪不尽
五、(18分)
【考点透视】19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能力层级为B级。
20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层级为C级。
21题和22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以及对文章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
【标准答案】19.第一个镜头:
父亲用“小洋锅”煮豆腐给孩子们吃,“让大家暖和些”;第二个镜头:
“我”与挚友月夜共游西湖;第三个镜头:
我从清冷、静寂的街上回来,妻和两个孩子并排在窗口微笑着等我。
20.
(1)台州山城的冬夜很清冷、静寂,作者从街上回来时,看到“她们母子三个:
三张脸都带着天真的微笑向着我”,顿时感情激荡,觉得她们就是整个世界。
(2)抒发了作者满腔的喜悦之情,洋溢着作者发自肺腑的天伦之乐。
21.
(1)本文题目为“冬天”,首先是因为记得都是在冬天里发生的事,同时又借“冬天”来反衬春天般温暖的人情。
(2)本文的文眼是“温暖”,文中三个原各不相关的生活片段,就是借“温暖”联系起来的。
父之怜,友之情,妻之爱,全都是“温暖”的,文章能打动人心,也有赖于“温暖”这一文眼的安设。
22.CD(C.结尾虽写到对亡妻的悼念,但融在“温暖”这一主旋律中,给人的却是浓浓的暖意;D.文中的细节描写虽然很感人,但作者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不事粉饰,不着渲染,它是以“真挚的感情”感染人。
【思维发散】朱自清被称为“美文大师”,他的散文脍炙人口,《背影》、《荷塘月色》同学们几乎熟读成诵。
文笔清新流丽,感情细腻缜密,富有真情实感。
他爱用提炼的口语来写作,那朴实的语言有一种亲切的情味,又有一种特殊的婉转的语调和娓娓动听的风采。
这篇散文体现了朱自情一贯的散文风格:
融情于景、融情于事,在抒情、叙事和写景的结合中,追求一种真挚的美。
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苏锡常镇四市高三 教学情况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