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十二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 文档编号:24061619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57KB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十二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十二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十二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强化十二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提能专训十二 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山西省高三诊断考)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
“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
……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材料中列宁强调“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与这一精神相符的只有《四月提纲》,列宁在这个提纲中提出无产阶级当前的任务是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2.(2013·郑州市质检)下表是苏联1933年农业方面的有关数据。
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
集体农庄
私人土地
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
95%~97%
3%~5%
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
70%~75%
25%~30%
A.农村公有制比重逐渐减小
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C.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
D.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由表格中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关系可知,集体农庄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效率较低,故选C项。
3.(2013·长春市调研)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的原则,规定从1958年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
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A.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巩固了农村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D.恢复了农民的产品支配自由权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
从材料信息看,取消义务交售制并不能说明农民对产品拥有了支配的自主权,故D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
4.莫洛托夫在1939年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时说:
“我们要提高国民经济、文化和大众福利……”但西方有人指出,这些计划看起来冠冕堂皇,但公民还是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 )
A.没有使经济取得明显的发展
B.对民生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改善不多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并强制劳动
D.只是允许私人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
答案:
B 解析:
由“公民还是受到了严重的剥削”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体现了苏联计划经济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够重视。
苏联人民尤其是农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善,故选B项。
5.(2013·郑州市质检)“马克思认为革命将会首先发生在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然而,历史颠覆了马克思主义。
”革命没有首先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原因不包括( )
A.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B.西方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减轻
C.殖民地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异常艰难
D.西方国家不断调整统治政策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工业化和革命问题。
随着社会发展,西方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更加隐蔽和多样化,剥削程度没有减轻,反而还有所加重,故B项明显违背史实,符合题意。
6.(2013·武汉市毕业调研)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先后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对40多家公司提起了诉讼。
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均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
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
材料说明( )
A.美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始终很强大
B.社会主义深刻影响资本主义制度
C.垄断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自我调节
D.工业化的实现推动了美国民主化进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改革。
材料反映了美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反托拉斯立法,这是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节的体现,故C项正确。
7.(2013·河北省普通高中质检)依据下图和所学历史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C.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
结合题干信息和图表内容可知,“快速发展”时期处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对其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两极格局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18、19世纪的主要政策,此时大多数国家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排除D项。
8.某一时期,英国失业保险委员会宣称:
“在已婚妇女作为一个阶层的情况下,对她们的工业雇佣是不正常的情况。
”法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查尔斯·里克特则认为:
“让妇女远离车间将解决男人失业的问题,并提高危及国家的低出生率。
”这里所说的“某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18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八九十年代D.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英国失业保险委员会及查尔斯·里克特的话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成为普遍现象,政府面临严峻的社会问题。
由此再联系所学知识可判断答案为D项。
9.(2013·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1930年12月2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1931年12月8日,胡佛在第三个国情咨文中说:
“联邦政府应最少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
”可见胡佛政府( )
A.始终坚持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坚持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政策
C.一定程度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坚持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调节政策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联邦政府应最少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等可知,胡佛顽固地执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A项符合题意。
10.从1945年到1951年,英国艾德礼政府先后通过8个国有化法令,将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国有化。
政府加强了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下列对这一做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实行广泛的民主
B.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表现
D.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
答案:
C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使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题干材料和“民主”“第三产业”“科技革命”不相符,A、B、D三项均应排除。
故选C项。
11.1921年,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本质的不同是( )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B.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D.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答案:
B 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的不同,但最本质的不同需从政策涉及的经济体制方面考虑。
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则是计划经济,B项符合题意。
12.(2013·郑州市质检)某种文学形式被定义为“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下列言论中符合这一定义的是( )
A.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主张内容即是形式,形式即是内容,离开了形式无所谓内容
C.有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
D.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从“想象”“主观感受和情绪”“象征与神话”“夸张”“奇特”等信息可推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
A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B项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C项是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均排除。
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宣传画在苏联被视为“特殊的政治艺术品、英勇先进的艺术——是全民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图1和图2是苏联20世纪前期的两幅宣传画。
图1 五年计划 四年完成 图2 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材料二 海报在美国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
图3和图4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两幅海报。
图3 蓝鹰运动 图4 工作付酬的美国
请回答:
(1)图1反映出苏联采取了什么工业化方针?
如何评价该方针?
图2是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宣传画,请判断其说明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11分)
(2)图3反映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图4是当时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为了推行某项政策发行的宣传海报,该政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起到了什么作用?
(7分)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回答两国国家资金的流向有何不同。
(2分)
答案:
(1)方针:
优先发展重工业。
评价:
一方面,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和产品单调;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浪费严重。
结论:
不准确。
理由:
全盘集体化超越当时生产力的水平,遭到一部分农民的抵制;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但是尽量避免国有化的形式(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措施: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作用:
扩大了生产资料市场,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增加了就业机会,稳定了社会秩序。
(3)苏联流向重工业领域,美国流向惠及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工程。
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旨在考查阅读图片资料、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五年计划,四年完成”的提示回答;第二小问要作一分为二的评价;第三小问抓住“特殊的政治艺术品”等暗示语,从海报内容、实际效果等角度分析即可。
第
(2)问,第一小问根据蓝鹰运动(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计划指导)并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史实回答即可;第二、三小问根据图片信息并联系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回答。
第(3)问,比较苏联“工业化”和美国“以工代赈”的区别即可回答。
14.(20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处在不断调整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保护贸易理论学说。
这一理论视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贸易顺差有利于积累财富,为此国家应采取干预和保护的政策以实现贸易顺差。
这种学说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因而在15到17世纪的西欧各国专制君主国和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早期资产阶级所称道与推行。
——摘编自叶晓东《浅谈重商主义理论
与西方贸易保护政策的渊源》
材料二 在西方,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从如何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出发而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前者主张政府对某些社会经济生活,应实行无为而治不加干预的自由放任政策,后者则主张政府应利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社会经济生活实行管理、调节的政策。
这两者的地位依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两者同一性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浅析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
两种经济思想的利弊》
材料三 弗里德曼的经济自由思想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翻版,它认为社会应保证每个人在择业、保护私有财产、使用收入、运用资源等方面享有充分自由,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然后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而实现公共利益。
——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重商主义的内涵。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商主义是如何“在15到17世纪的西欧各国专制君主国和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早期资产阶级所称道与推行”的。
(9分)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中“这两者的地位依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结论。
(8分)
(3)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过程呈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分)
答案:
(1)内涵:
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式,注重贸易顺差,国家应干预和保护经济等。
实践:
殖民掠夺;商业贸易;黑奴贸易;海盗劫掠;商业战争。
(答出三点即可)
(2)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在工业革命时期及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无力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被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取代。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说明凯恩斯主义的调节失灵。
(3)在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经济之间反复调整,试图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
第
(1)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可结合15~17世纪的相关史实回答。
第
(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变动历程即可。
第(3)问,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在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反复调整,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在不断调整中,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 二轮强化十二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考 历史 二轮 强化 十二 20 世纪 现代化 模式 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 资本主义经济 政策 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