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060857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6.56KB
第八单元教案.docx
《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教案
2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情导入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畅所欲言,教师调控,补充),红军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这时毛主席挥笔做诗《长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5课。
(教师板书)[从交流中获取新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二、初读全诗,自学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全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也可以小组解决(学生读文,边读边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
2展示学习情况指名读文,学生互评,理解个别词语(读音注意“礴”,练习薄的“薄”加上石字旁,读“bó”,磅礴的“礴”。
)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在读文中巩固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
三、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1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知道了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那么请大家再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知道了难和不怕难?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a从远征和万水千山看出长征路途的遥远,从不怕和只等闲看出红军战士蔑视困难。
⑴理解二万五千里的长度,出示长征路线图⑵这么遥远的路途,红军战士却说不难,很平常,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学生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轻视困难的精神)⑶用你的朗读来表现(指名有感情朗读)
4同学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你们愿意听一听用《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吗?
(播放歌曲,歌曲配有一些长征画面)听了这首歌,看了这些画面,请你闭目回味回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要急切地表达?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通过特有的氛围牵动记忆表象,点燃思维的火花,诱发联想]
5这首诗引起了我们不尽的遐想,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让我们放声朗读吧,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配乐朗读)
四、背诵诗句组织全体同学练习背诵,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抄写生字
2继续背诵
3读读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尽开颜金沙水拍大渡桥横岷山千里雪
课后小记:
2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去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
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
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
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
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从谈话入手,引起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也顾及了阅读态度的主动性]
二、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
3、订正读音。
(“擎”应读“qíng”,不要读成“jìng”;“钮”、“聂”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诞”,应读“dàn”,不要误读为“yān”。
)
4、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擎:
举。
排山倒海:
排,推开。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
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
恭敬地看。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在阅读中鼓励学生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积极主动地学会发现]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2)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板书:
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4、追问:
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三件:
宣布新中国成立;升旗;宣读政府公告)
四、分部分朗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流利,并进行适时评价)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读词语:
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
2.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3.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请同学们读文,在所有的场面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幕?
说说你的感受。
2、学生读文,体会交流。
(教师巡视,适时参与交流,鼓励点拨)
3、预设汇报:
a
(1)读这段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这些感受?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
“四面八方、汇集……”;来的早:
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
成了人山人海;热情高:
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3)从重点词语句子中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课件出示句子)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为什么不用“走向”)(4)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人们的心情。
(指导朗读)(5)练习朗读——指名读——赛读教师:
这是开会前的情景,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继续汇报学习情况)
b体会场面描写的精妙
(1)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并板书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3)分析阅兵式的情况。
为什么阅兵式最能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
接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多。
三、感悟写法,积累语言仿照文中场面描写的方法,试写一段场面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好词
3将场面描写修改完成。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前(人的海洋)盛况典礼(升旗,公告)自豪阅兵式(部队、群众)激动群众游行(擎、舞、欢呼)
课后小记: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自学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
1、导入:
学习了前面两篇课文,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领袖的风采。
不过,领袖也是人,他也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人的内心,去感受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
2、在青山的掩映下,让我们有一次记起那场战争。
二、自主阅读.读通全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
2、反馈自学情况读字词:
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
读诗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3、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从整体把握文本,初步感知,了解大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三、个性阅读,自主感知
1、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
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生谈感受,体会毛主席悲痛的心情。
师提示:
接到长子毛岸英牺牲的电报,作为父亲毛泽东他在想什么,你能想象他的神态吗,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岸英!
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
)[读中想象,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深化感悟、领悟写法
师: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
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毅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
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
1学生有感情地读文。
2我们体会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那么,本课在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之处呢?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说明。
)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
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
岸英!
”。
又如动作描写:
“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还如神态描写: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的眷恋。
”)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将本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如:
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等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失子之痛(不说不吃吸烟皱眉)常人之父超人抉择(安葬在朝鲜)伟人心胸
课后小记:
28*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图片1(太阳)和图片2({毛主席头像}。
[利用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两幅插图有什么联系?
这样很容易把伟人的特质表现出来.这样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主动、直观、而有新颖,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2、大家一定见过这两张图片。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呢?
[激发想象,发展为本。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的。
3、板书课题。
释题:
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
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释题是学习课文的首要步骤,通过解析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互动学习
1、初步了解课文,快速读文,自学生字,了解概况。
2、制定学习目标。
(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的目标自己。
)1)提问: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指名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3)公布学习小结,目标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⑵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重点来进行,有的放矢。
)⑶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让学生自主研讨,共同制定目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
3、学习方法指导步骤:
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方式:
阅读-勾画-思考-讨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4、学习成果交流
(1)指名说,小结并板书请群众来碾米给群众泡茶水帮群众推碾子(在学生自学时应指明要高度概括,语言要精练,简明.)
(2)按顺序说说主要内容(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3)重点:
11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
说说含义,重点朗读(4)概括一下毛主席的品质(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三、延伸拓展
1.出示要求:
朗读:
课文主要用通过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选择一部分分角色朗读体会(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情感体验.)想象:
课文中老人说完那句话后,人们就开始议论起来。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的观点.)动手:
一位主席和一群群众在一起快乐地劳动和谈天,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
就请你用笔在书中的插图上写写你的感想吧。
(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手脑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思考:
⑴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
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
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
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
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
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⑵“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
(有机延伸,提高能力。
)⑶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
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能力拓展,强化挖掘文章内涵的作用。
)
四、激情升华
是啊,毛主席夜以继日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的同时,也时时不忘关心人民群众。
他就像金色的太阳给人民光明和温暖。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听听这首动人的赞歌吧,如果你会唱,你就跟着一起唱吧!
(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碾米劝喝茶帮推碾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课后小记: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3、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合作,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加深对领袖的热爱和崇敬,流畅地表述自己的交流内容。
教学难点:
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
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汇报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在教师的激情中,让学生对单元的主题重新回顾,激起对交流话题的兴趣】
二、分组交流,相互补充
1、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
可参考交流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
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讲述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认真听别人的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让学生选择自己的话题交流,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1)学会倾听作好记录,形成表格式的读书笔记。
影视作品名称作品年代、作品的主要人物作品的主要内容印象深刻的情节
自己的真切感受
(2)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3)进行作品介绍各小组进行补充。
.评一评:
取长补短
三、全班交流,集体感受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
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四、拓展交流,布置作业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选好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来自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促使他们认真地思考,全身心地投入]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
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统一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
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习作的方法。
今天,我们从习作提供的几个角度,选择一个进行练习。
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二、明确要求
a.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①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②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b.介绍一本书或一部影视作品,也可以向别人推荐一篇文章。
①自读习作要求的介绍,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要求:
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c.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①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②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三、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四、评改赏析讲评中重点是场面描写是否真实,具体,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注意评价多方面性,鼓励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热情。
【注重激发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把生活作为习作的原动力,学会观察生活,运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在书面表达中提升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回顾拓展八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说说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
2、交流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在知识、方法、语言、习惯、练笔等方面的学习收获。
4阅读诗词,进一步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词人的文学成就。
弄懂成语故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5、养成多读书,勤积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了本组的几篇文章,你心中的毛主席是什么样子?
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是了不起的伟人,是慈爱的父亲,是百姓的朋友,是独领风骚的领袖,是虚怀若谷的伟人,心里有他人的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毛泽东的认识。
(对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衔接,对人物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对今后的学习,是一个提炼的过程,思维得到训练)
2.对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你学会了哪些方法?
(结合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描写方法,谈自己在习作中的运用。
3.这学期你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从多角度汇报:
语言、方法、习惯、体会、同学之间的评价等都可以)
4.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新得。
5.进行交流评价。
6.教师小结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在刚才的发言中我听到了你们学习的收获,真为大家高兴,希望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听,多记,多想,做一个有心人!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展示台)
二、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
(先读一读──通过自由读、同座互读、指名读、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62年冬,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反华闹得正凶的时候,也是我国遭受三年特大灾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
毛泽东写此词,首先在干部中传阅,用意在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战胜困难。
)
3.熟读词句,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4教师点评释译。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毛主席的那些诗词,读给大家听。
(师生共同交流)沁园春《长沙》
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岗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律《答友人》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虞美人《枕上》
三、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公无私: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
2.朗读比赛。
3.分组讲成语故事。
(师生共同评价)
4.讲讲你课外收集的成语故事。
5教师小结:
在课外多读书,积累自己的知识,拓展视野,看谁的收获最大。
课后小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