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一中高一历史 必修一前四单元测试题 教师版.docx
- 文档编号:24060485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40.05KB
东阿一中高一历史 必修一前四单元测试题 教师版.docx
《东阿一中高一历史 必修一前四单元测试题 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阿一中高一历史 必修一前四单元测试题 教师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阿一中高一历史必修一前四单元测试题教师版
东阿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教师版)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解析】 姓氏和血脉、家族相联在一起,中国人将姓置于个人名字之前反映出家族宗法观念深厚。
【答案】 B
2.下列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有( )
①在宗法系统里,天子和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 ②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③分封制是将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宗法制主要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在宗法系统里,天子永远是大宗(宗主),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因此①错误;②是分封制的目的;③是分封制的对象;④是宗法制的目的,都是正确的,因此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 B
3.《集解》引苏林曰:
“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
”秦始皇三十六年,在华阴平舒道有人对使者奉璧并诅咒“今年祖龙死”,于是始皇大怒,“使御史观望”。
材料中秦御史的主要职责是( )
A.负责监察工作B.行使行政大权
C.掌握司法刑狱D.组织史书编撰
【解析】 材料中“使御史观望”是解答的关键。
“观望”就是观察和监察的意思。
这充分说明本题应该选择A项。
从知识的角度看,秦朝的御史大夫属于三公之列,监察百官是其重要职责之一。
【答案】 A
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 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 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根据左图中“齐”“鲁”“宋”“曹”等名称分析,属于分封制下的封国。
根据右图中“辽东郡”“琅琊郡”“渔阳郡”等名称分析,属于秦朝时期郡县制的地方行政机构。
两图的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答案】 A
5.下图为某时期的中枢权力体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最终形成于明清时期
B.宰相之间牵制明显减弱
C.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
D.门下省负责诏令草拟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它开始于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
B项明显不正确,D项在图中无法体现。
【答案】 C
6.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
“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
A.西周B.秦朝
C.宋朝D.清朝
【解析】 材料中的“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现象出现在宋朝,因为宋太祖实行分化事权的办法,强化皇权。
【答案】 C
7.(宋)范公偁《过庭录》载:
“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
‘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郞更在孙山外。
’”孙山等是通过( )
A.承荫世袭
B.立功受奖
C.乡人举荐
D.科举考试
【解析】 解答本题注意“赴举他郡”“解名尽处是孙山”“榜上”,结合隋朝时期形成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可知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8.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解析】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重要政务都要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诗中的辛劳即由此而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这时的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
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处理政务,隋唐时期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故选A项。
【答案】 A
9.“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
”符合这一情况的实例有( )
①秦朝御史大夫 ②汉朝尚书令 ③明朝殿阁大学士
④清朝军机大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从材料中可看出,担当辅政机要的都是一些地位不高、品级低的官员。
而秦朝御史大夫是三公九卿中的一员,地位和权势都非常高,不属于由低级官员选拔出来承担政务的人,排除①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C
10.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解析:
从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出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答案:
C
第二单元
11.先秦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
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不包括( )
A.山多地少,三面环海,岛屿众多的海洋地理环境
B.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
C.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D.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解析】 希腊山谷纵横,港湾岛屿众多,小国林立,因此D项所述内容不符合古希腊的实际,A、B、C三项与其吻合。
【答案】 D
12.“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 )
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B.颁布“解负令”
C.设立公民陪审法庭D.发放“观剧津贴”
【解析】 伯利克里时代,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13.在古代罗马,有一部通过长期的外事裁判司法实践创制的、以“案例”为主的法律……与适用范围相对狭窄的罗马民法相区别,因而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
这部法律是( )
A.公民法B.《十二铜表法》
C.习惯法D.万民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随着罗马帝国领土的不断扩大及帝国境内不同民族之间矛盾的显现,原先的公民法已经无法应对罗马社会的新变化,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形成。
【答案】 D
14.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解析】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主要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主要原因是罗马的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都是罗马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C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15.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以罗马法为蓝本,《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
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很多原则和做法的源头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规范的汇编
D.与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是一样的
【解析】 题干反映了罗马法对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和司法的影响。
B项是罗马法对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与题意不符;C、D两项表述错误。
【答案】 A
第三单元
16.某思想家说:
“(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地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
”下列各项中,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英国( )
A.议会的出现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通过革命处死国王
【解析】 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君主的权力受到很大的制约,选项中只有B项充分说明了这一观点。
【答案】 B
17.某著作中写道:
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
这些比喻旨在讽刺美国( )
A.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
B.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D.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解析】 美国独立初期实行邦联制,这造成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各州权力很大,中央无力控制地方。
【答案】 B
18.在奥巴马总统的呼吁下,美联储已通过新规定,禁止信用卡发行方给现有信用卡使用者追加收费。
这一规定于2010年7月生效,要使这项议案得以实施,最关键的是获得下面哪一机构通过( )
A.总统 B.财政部 C.国会 D.美国最高法院
【解析】 国会掌握了立法权,“议案”要想生效,必须在国会获得通过,故选C项。
【答案】 C
19.美国和英国都是代议制国家,两国政治体制的相同之处是( )
①国家元首都是国王 ②国家行政权力中心都是议会 ③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④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原则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
【解析】 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体现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答案】 B
20.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产生方式与美国不同,表现在( )
A.由选民直接选出
B.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C.选民从总统候选人中选出
D.由参议院选举产生
【解析】 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答案】 B
21.下面是19世纪80年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项目
法国
德国
国家元首
总统
①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②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③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
A.首相、选举、任期制 B.皇帝、选举、任期制
C.首相、选举、终身制D.皇帝、选举、终身制
解析:
选D 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
19世纪80年代法国实行共和制,由选举产生的总统是国家元首;德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德皇是德国的国家元首,由世袭产生,实行终身制。
22.有人曾说德意志帝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反映了当时德国( )
①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 ③皇帝掌握国家实权
A.①②③B.①③
C.①②D.②③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君主的权力很大,掌握着国家的实际权力,因面德国是一种不完善的代议制。
【答案】 B
23.近代历史上,英国和德国实行了风格迥异的君主立宪制,两者一致之处是( )
A.内阁首脑对议会负责B.君主都是国家元首
C.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D.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解析】 A、C两项只符合英国政体特点,D项只符合德国政体特点,B项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答案】 B
24.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
A.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共和政体的确立
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解析】 英国和德意志帝国的政体不是共和政体,排除B项;这几个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排除C项;首先,美国不属于欧洲,其次,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建立也不能说明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排除D项。
【答案】 A
25.近代以来,欧美各国或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制定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席会议依多数票选出
D.德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解析】 A、B、D三项表述都有明显的错误。
A项英国首相应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B项美国总统虽然权力很大,但也受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D项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答案】 C
第四单元
2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
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及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时间“1514年”“325年”、内容“逼迫下赶往近代”等信息判断为鸦片战争。
答案:
A
27.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写的一副讽刺慈禧太后的对联:
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无疆。
与对联中“几忘曾幸古长安”和“六旬割台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
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签订
解析 “几忘曾幸古长安”讽刺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携光绪帝逃往西安的狼狈经历;“六旬割台湾”指甲午战争(时值慈禧六十大寿)后割台湾给日本的史实。
答案 D
28.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侵略者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其中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
A.协定关税B.公使驻京
C.割让土地D.开放口岸
解析:
开放口岸是三个条约都涉及的内容,其中《南京条约》开放五口,《天津条约》开放十口,《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答案:
D
29.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B.提出依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C.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提出的土地分配方案。
《资政新篇》是具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答案:
C
30.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指“天京变乱”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作者认为因为“煮豆燃萁”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解析:
“煮豆燃萁”是指“天京变乱”,但不能因为“煮豆燃萁”就不可以去评价洪秀全,更不能完全否定洪秀全,他的反侵略和把农民战争水平推向高峰等还是
应该肯定的,当然像“煮
豆燃萁”等局限性的方面则要否定。
答案:
D
31.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
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文中的“在此以后”指的是 ( )
A.鸦片战争后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后
31.【解析】选C。
从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故选C。
A、B还只是商品输出阶段;D在甲午中日战争后。
32.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孙中山所说的“变局”和“创举”是指( )
A.辛亥革命爆发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D.《临时约法》的颁布
解析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1912年1月”,这是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辛亥革命爆发是在1911年10月,清朝统治被推翻的标志是1912年2月清帝退位,《临时约法》颁布是在1912年3月。
答案 C
33.
右表是某校同学们排练的一部历
史课本剧的演出顺序,据此推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十月革命
【解析】选A。
由“工人罢工”“拒签和约”等可以判断该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
34.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失利的教训和启示,最突出的应该是(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解析:
图中两次起义均以夺取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最终都失败,在秋收起义夺取长沙后,工农革命军转入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答案:
B
35.“绅粮米堆谷满仓,乾人无米煮米汤!
土豪劣绅住洋房,工人农民睡卧蓬!
苛捐杂税数不清,工农血汗被吸净!
只有拥护红军打胜仗,工农才能得解放。
”这首歌谣应出现于( )
A.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从材料“土豪劣绅”“工农”“红军”这些信息可判断,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土豪劣绅(地主阶级)和广大工农之间的矛盾,应该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答案 B
36.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 )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严重失
误D.敌军用碉堡技术
解析:
先据材料判定多数与会者的“认为”恰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然后分析四个选项。
A项为五次反“围剿”的共性;B项不符合史实;D项为外因。
依据遵义会议的内容可知,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
37.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
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
这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人民战争路线的思想
B.武装斗争的思想
C.土地革命的思想
D.抗日民族统一路线政策
解析:
材料中“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
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抗战采取的是人民战争路线。
答案:
A
38.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
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后见报纸上登载消息“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他对记者说: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解析:
注意时间信息:
1946年。
这一时期,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答案:
A
39.1947年,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
“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静观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诗中反映的是 ( )
A.解放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B.解放军开展了战略反攻
C.解放军的战略决战取得了胜利D.解放军开始进行渡江战役
【解析】选B。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跨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由材料中“刘邓捷”可知选B。
40.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
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
解析:
注意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图表,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革命走向低谷;1937年国共合作实现,革命力量加强;1939年,抗日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革命力量又开始下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等。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41题13分,42题12分,43题15分,共40分)
4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秦朝以来,中央官吏和地方行政不再行世卿世禄制度,而代之以官僚制度,大小官吏都是来自地主阶级和庶人,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贵族世袭分封制度有根本的不同……(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
“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又说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了郡县制是一种好的制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材料三
(1)提取材料一图1~3三幅图片所给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秦汉开始的选官制度是如何体现“公天下”的。
(6分)
(3)材料三图4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4分)
答案:
(1)建立皇帝制度(1分);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1分);地方废分封、置郡县(1分)。
(2)①汉代“察举制”由地方官吏向中央推荐,中央予以考察(2分);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2分);③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是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自秦汉开始,选官制度重在唯才是举,打破了官吏世卿世禄制,体现了“公天下”(2分)。
(3)职能:
跪受笔录,将皇帝的意旨传达到中央各部门或地方大臣去执行(2分)。
说明: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2分)。
42.(12分)民主与法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历了逐步演进的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
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
——《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
材料二 《权利法案》规定: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
材料三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材料一的古代“直接民主”发源于希腊哪个城邦?
该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的“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6分)
【答案】
(1)城邦:
雅典(1分);机构:
公民大会(1分)。
(2)限制王权,保障(扩大)议会的权力(4分)。
(3)立法权:
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的2分)。
行政权:
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的2分)。
司法权:
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阿一中高一历史 必修一前四单元测试题 教师版 东阿 一中 历史 必修 一前四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