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语文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4060329
- 上传时间:2023-05-23
- 格式:DOCX
- 页数:171
- 大小:117.13KB
第九册语文教案.docx
《第九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册语文教案.docx(1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册语文教案
吴艳萍
语文学科特点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年段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情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素养,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没学年16次。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十分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九册《语文》教材解读
一、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按话题组织,共设计了八个话题,依次是“童年梦想”“””腊梅欢送亲情”“如画江山”“传说故事”“真诚”“科技与生活”“国际交往”。
每个话题为一个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诗词诵读、语文乐园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单元开头的导语点明本单元的话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一般有3~4篇课文组成,课文除了担当随文识字的任务外,还承担多方面教育的任务,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接受开放意识和时代精神,体验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感受真善美的人生情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即培养学生的形象感、情味感、意蕴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提高品行修养和审美情趣。
每单元安排了一首古诗,有利于学生学习、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
“语文乐园”每单元安排了一次,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梳理和巩固学过的知识,掌握学习方法,积累语言,增长指挥,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还各安排了一次“探究与实践”,目的是加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并与四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形成发展的梯度,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主要特点
(一)话题组织单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2、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三)强化导学功能,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牵引
(四)所选课文“新”“实”“美”
1、“新”体现在选文的思路上,体现在文章的体裁上,体现在文章的时代感上。
2、“实”体现在内容实用,体现在语言平实,体现在充实。
3、“美”是教科书的审美品质。
(五)“诗词诵读”“语文乐园”编排体例基本不变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导语统领本单元内容主题以及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亲和力。
共有4篇课文,其中1、2、3课为阅读课文,4课为古诗。
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例如:
1课《我的写作梦》是儿童诗,借对邮筒的思考来表现对童年写作梦想的热爱;2课《太阳路》3课《我的房间》是叙事性文章,反映了作者对于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的热爱;4课《十五夜望月》是恰逢中秋,体会唐诗中的景物于心情所表现的意境。
《语文乐园》中包括读一读想一想、读一读记一记、口语交际、阅读、习作五方面内容。
其中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和单元专题相联系的,因此,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搜集有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好交际准备;习作是自由作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文,练习复述课文大意,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4、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读课外书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会认会写3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每篇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
课时分配:
1、我的写作梦2课时2、太阳路2课时3、我的房间2课时
诗词诵读1课时语文乐园1课时
1、我的写作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讲述了一个同学的写作梦。
全诗共6节,其中有投稿的期待,有退稿的难受,表达了小作者对于写作的梦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用“梦“组词,再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些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朗读中想象,朗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思考“我“把作品寄出去后,想了些什么?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准备:
《我们爱作文》的征稿启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全诗内容,体会“我”的心情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上个学期,我们订阅了《我们爱作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你们都是一些小学生的作品。
在书的后面也有征稿启示,我曾经提示几个同学试一试,但都没有胆量。
2、有一个同学,他和大家一样也很喜欢写作,还寄出了自己的作品,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在作品寄出后想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3、指名分节读课文,进行正音
4、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第一、二节
1、请生朗读第一节,谈谈读后的感想
2、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沉甸甸”一词的重要含义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节
4、教师朗读第二节,请生谈听后体会
4、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托起”一词的重要含义,并练习读好此节内容
四、学习第三、四节
1、“我”把作品寄出去后,想了些什么?
请学生选择相关内容读一读
2、请生读相关内容.指导学生体会“我”的忐忑不安又充满希望的内心感受
3、指导朗读文中——“第一眼、大吃一惊、我要一天天等待”等语句
五、指导书写
强调“载”的书写
六、课堂练习写生字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将自己与“我”进行比较
充分感知课文内容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与“我”产生奇怪共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5------7节,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
思考“我“把作品寄出去后,想了些什么?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课文五、六节
1、请生读相关内容。
思考:
如果作品没有发表,“我”会怎么做呢?
2、指导学生抓住“忘得干干净净、咯噔一下、悄悄地夹进”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
3、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七节
1、师朗读第七节。
作者存进大邮筒里的是他的什么梦?
2、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个梦?
3、你的梦想是什么?
为了实现梦想你是怎么做的?
四、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
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梦想?
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五、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1、选择真实朴素的写作材料。
2、展开想象,用心理活动表达对梦想的追求。
3、充满童趣,充满生活气息。
六、课堂练习
1、用"梦"组词,再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些句子
2、课后第2题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感受童年美好的愿望
学习表达方法
读写结合
板书:
1、我的写作
作品——放飞鸽子
邮筒——秘密 大吃一惊一天天等待
储蓄罐——一个梦
2、太阳路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的是小朋友寻找到去太阳的路,说明了要不畏艰险,尽毕生的努力向光明攀登的道理。
课文条理清楚,主次分明,按事情的发展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小时候”到“什么都知道了”)讲小朋友提出了寻找太阳路的问题,奶奶让孩子们种园子。
第二部分(从“奶奶的话”到“苗儿都长得老高了”)小朋友为了找太阳路而种园子。
“第三部分(从“可是”到“越来松接近光明”)讲奶奶的回答为小朋友指出了一条通向太阳的路。
这篇课文语句浅显,人物对话较多,孩子的话充满童趣,奶奶的话蕴含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太阳路的深刻含义,体味象征手法的作用。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树立百折不挠地向光明攀登的决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苗儿生长和太阳路的关系,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
教学难点:
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分清层次。
学习第一二部分内容,知道孩子们想知道太阳路怎么走,奶奶要我们种园子去找答案。
于是我们认真地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侯是否梦想过登上月球?
那么有没有梦想过登上太阳?
为什么?
可是有一群孩子却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找到一条能登上太阳的路,而且非常执着,这群孩子里就有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
今天让我们随着贾平凹的笔触,一起去他的童年探访他的理想。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围绕“太阳路”写了哪些内容?
3、学生质疑
(预设)文章为什么以“太阳路”为题?
孩子们最终找到“太阳路”了吗?
奶奶说:
“正是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皆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你如何理解其中含义?
孩子们找到太阳路的过程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
孩子们为什么要种园子?
起因是什么?
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分角色朗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听了奶奶的话我们怎样去找太阳路呢?
引读相关的自然段。
2、“居然”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里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
“断断续续”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表示什么?
3、(简笔画)你们看,种子发芽了,先是一个嫩尖,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像什么?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种子发芽时的样子。
4、看着自己亲手种的种子发芽,心里当然很高兴,奶奶又让我们怎样做的?
读11、12自然段,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五、指导书写
强调“葵”“隔”的书写
六、课堂练习
写生字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梗概:
梦想太阳路——寻觅太阳路——观察太阳路——理解太阳路。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在读中体会我的好奇心
体会用词的准确
加强直观感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奶奶说的话所蕴含的意思,分清主次,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讲的话,懂得奶奶讲的太阳路的含义。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读生字词
2、感情朗读1、2段
二、学习第三段
1、苗儿与太阳路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又去问奶奶。
她是怎么说的呢?
我们更莫名其妙了。
理解“莫名其妙”中的“名”的意思。
2、小苗儿与太阳路的关系我们一点儿也不明白,奶奶是怎样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呢?
请大家轻声读15-24自然段,相互讨论奶奶说的话的意思。
3、(全班讨论)奶奶说的话,我们听懂了吗7(板书:
听)
(出示)(1)苗儿五天长高了一截,一截就是一个台阶。
苗儿顺着台阶往上走,不就能走到太阳上去了吗?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句话中的“走”是什么怎思?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2)原来草呀树呀,都各自有一条支太阳的路,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
这段话中有两个“去太阳的路”,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去太阳的路”指植物向上生长、向太阳攀登的过程。
第二个“去太阳的路”指的是通向进步、通向光明的路。
)
(3)为什么满世界到处都有通往太阳的路,可谁也看不见呢?
(通向太阳的路又陡又长,得用一生的努力去攀登)
(4)世界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条路上攀登,为什么有的走得长,有的走得短。
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
4、我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呢?
(出示奶奶说的最后一段话)。
a.奶奶说了几句括?
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b.想想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人生的路又陡又长,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攀登,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
c.练习朗读奶奶说的这段话。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6、读到这里,你明白了吗?
奶奶说的太阳路是真的通向太阳的路吗?
(板书:
明)
7、读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落实训练重点
1、快速默读全文,总结中心思想。
2、作者围绕中心思想写了“我们向奶奶打听去太阳的路”,奶奶让我们种园子,奶奶告诉我们苗儿和太阳路的关系。
你们觉得哪一个内容作者是具体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
3、我们在阅读时要能够分清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抓住主要内容认真阅读,仔细体会,深刻领会中心。
四、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2、课后2、3题
自主、合作学习
语文的工具性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词句意思
联系生活体会
逐句品味,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分清主次,读中学写
板书设计
2、太阳路
听——奶奶的话
看——苗儿的走
想——进步、光明的路
3、我的房间
教材分析:
本文表面上好象零散杂乱,其实始终围绕着“房间”展开联想,而且“房间”的话题,也不过是作者思想感情赖以表达的凭借,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对亲情的赞美和珍惜。
全文大致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直抒胸臆------我很喜欢我的房间。
第二部分(5~12自然段)写作者神奇瑰丽的想象。
作者的想象可分为三方面。
第一方面是5~14自然段,想象主要从功能的拓展这个角度展开。
第二方面是15~19自然段,想象的重心放在对自己房间作内部改造上。
第三方面是20~21自然段,角色扮演的游戏,写出了我童年生活的多彩。
第三部分是课文22自然段,袒露的是对爸爸、妈妈、妹妹这些亲人的热爱。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默读课文。
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赞美和珍惜亲情的。
过程与方法:
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助阅读和尝试学习,在各自有独特阅读感受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表达对亲情的赞美和珍惜。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你的房间是怎样的呢?
你对自己的房间有什么思考呢?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一个同龄人的房间,也一起去了解他对自己房间的思考。
(板书并齐读课题。
)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
文章围绕“我的房间”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介绍了自己的房间,自己对房间的想象,最后说了还是最喜欢自己的房间)
3、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填表。
学生小组交流答案,如果有不同意见,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课文内容争辩。
有异议的在全班提出。
4、指名全班交流
5、学生质疑
6、梳理学生问题,引导带着问题读书
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
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
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
三、围绕重点问题研读课文
1、“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
说明现实中他希望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读读你最感兴趣的他的一个想象,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什么
2、A.交流自己的感受
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希望吗?
为什么呢?
你怎么想的呢?
C.如果你的房间也真的变成了这样,你想象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D.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向往。
3、小结学习方法:
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真的变化了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4、针对第二部分其他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好相应
5、小结第二部分的内容和感受,全班整体读第二部分,允许学生读自己喜爱的小节
四、学习课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
谁能通过读书告诉我们?
2、读了这一段有什么,你对哪些句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呢?
例如:
为什么他要“嘘——小声点”地告诉我们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宝贝呢?
3、他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语文教案